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徽省市售大米铅、镉、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安徽省市售大米中的重金属元素铅、镉、汞,评估其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CP-MS法[2,4],共检测了101份样品。其中铅检出率为40%,超标率为0;镉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汞检出率为69%,超标率为0。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市售大米中的铅、镉、汞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较小,镉对人体健康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石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云南水产品鱼类中的铅、铬、镉3种金属含量。方法 以云南省8个州市共132件水产品中鱼类样品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石墨湿法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定量测定样品中铅、铬、镉的含量。结果 铅、铬、镉三种金属元素在0~ 1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铅、铬、镉3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依次为94.9%~98.8%, 98.89%~100.4%, 80.9%~96.6%。测定30 μg/L铅、铬、镉标准溶液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0.59%、2.51%、0.08%。132件样品中, 均检出铅、铬、镉3种金属, 其中铅的检出率为79.5%, 铬、镉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水产品鱼类中的铅、铬、镉含量的检测, 所检测的云南水产品鱼类样品中铅、铬、镉三种金属元素都有检出, 但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昆明市售坚果中铅、砷、汞、铬、镉5种有害元素的污染情况。方法昆明市14个区县采集共140份坚果,采用浓硝酸为消解液,石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坚果中的5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内标法定量。结果样品中汞、镉、砷、铅及铬的检出率依次为35%、45%、65%、100%和100%。从坚果类别分析,检出率为葵花籽(81.2%)花生(80%)松子(77.5%)南瓜子(67.5%)西瓜子(61.3%)开心果(60%)=葡萄干(60%)杏仁(58.7%)核桃(48.3%),从有害元素含量分析,检测含量为铬(0.961 mg/kg)砷(0.057 mg/kg)铅(0.053 mg/kg)镉(0.047 mg/kg)汞(0.009 mg/kg)。2份样品中铅元素含量超过标准限值,超标率为1.4%。结论样品有害元素的含量较低,但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坚果在贮存、加工、包装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富阳区本地产大米中重金属铅、镉、总铬、总砷和无机砷的含量水平,评估消费本地产大米对健康的潜在风险,为富阳区的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在富阳辖区8个乡镇街道内采集成熟期水稻450份,同时采集超市销售大米样品50份作对照样品。样品采用优化的微波消解条件消化后,根据国家标准对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计算大米中重金属的暴露量,并采用安全限值(MOS)或暴露边界值(MOE)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富阳区本地产大米样品的铅、镉、总铬和总砷的平均值含量水平分别为38.0、180、83.8、77.2 μg/kg。其中,本地产大米中铅、总铬和无机砷的合格率为100%,而镉的超标率为26%,对照组市售大米的合格率为100%。铅、镉、铬和砷4种重金属元素的暴露对居民健康风险均可接受,风险高低表现为Cd>Cr>Pb>As。结论 根据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居民消费富阳区本地产大米暴露4种重金属而引起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试验目的:了解南宁市种植的稻米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当地政府做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依据。试验方法:采集南宁市15个大米种植县区共126个乡镇的605份大米和稻谷,其中外地产的大米67份,本地种植的稻谷和大米538份。按照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方法检测铅、镉、无机砷和总汞含量。试验结果:稻谷和大米总检出率为78.28%,其中稻谷超标率为33.33%,高于大米20.95%(P<0.01);本地种植大米重金属超标率高于外地(P<0.05),其中本地种植大米中,镉的超标率为17.88%,无机砷为0.56%,铅为2.23%,总汞为0.84%;县级行政区域种植的大米铅、镉、无机砷的超标率高于城区(P<0.05);镉元素的最高检出值为1.23 mg/kg,是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6.15倍;南宁市种植大米镉的EDI(每日摄入量)为0.000 5 mg/kg·d,THQ(目标危险系数)为0.43,THQ<1。结论:南宁市种植的稻米重金属检出率较高,其中大米中镉超标较严重。应联合农业、环保等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当地种植大米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部分市售茶叶中铅、铬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茶叶中铅、铬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调查茶叶中铅、铬的本底值,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采集了420份茶叶样品,样品包含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茶叶品种,采用GB 5009-12-2010和GB 5009-123-2003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的铅、铬两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依据GB 2762-2012茶叶中铅的限量和NY 659-2003中铬的限量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茶叶中铅的检出率为90.7%,超标率为0.48%,铬的检出率为93.1%,超标率为0.71%,合格率略高或持平于2005~2009年监测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包装形式的茶叶之间铅铬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市售茶叶中铅、铬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总体污染较低,但个别样品存在铅、铬含量超标现象,应引起适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稻米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该文对苏州市场中产区分别为华东和东北地区的37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重金属铅(Pb)、镉(Cd)、铬(Cr)的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东北产区的大米的铅、镉含量跟华东地区的比在均值的95%置信区间具有显著差异,而铬含量无显著差异。东北地区产的大米的平均铅、镉含量比华东地区的低。  相似文献   

8.
了解上海市两城区猪肉、猪肝和猪肾样本中铅、镉污染水平,为评估猪肉、肝和肾中铅、镉暴露量提供数据。按区域和品牌进行抽样,采样地点包括两个城区的超市、菜场和农贸市场,涉及的样本品牌有猪肉14个,猪肝13个,猪肾12个,共计78个样本。用微波消解仪进行样本的前期消化处理,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进行铅、镉含量测定。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铅、镉的检出限分别是1.11μg/L、0.21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1-114.75%范围内,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三类样本的铅、镉的检出率分别大于等于92.86%、95.83%,超标率分别小于等于7.69%、0;同一城区中猪肉样本中铅含量明显大于镉,猪肾样本中镉含量明显大于铅,表明不同器官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此外,不同器官中铅、镉含量之间的差异与城区和品牌无关;对比10年前重金属含量情况发现现在各类样本中铅、镉含量都有了明显的降低,说明近年来相关部门的监督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ry,ICP-MS)对黑龙江省查哈阳、五常、方正、响水、建三江五大水稻主产区大米中的镉、铅、铬、砷四种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以每月摄入量值(EMI)值以及铅的暴露边界比(MOE)评估该地区居民膳食中大米的镉、铅、铬、砷暴露情况。结果表明:镉含量总体平均值为0.0085 mg/kg,铅含量总体平均值为0.0040 mg/kg,铬的总体平均值为0.107 mg/kg,砷的总体平均值为0.114 mg/kg,变异系数范围为0.329~2.533,均在未超出国家标准。黑龙江省人群铅的暴露边界比为45.06~982.48;镉、铬、砷的每月摄入量分别介于0.171~3.221 μg/kg?BW、11.773~26.491 μg/kg?BW、22.596~31.394 μg/kg?BW之间,分别占JECFA规定限值的0.6%~12.8%、46.7%~92.2%、1.5%~2.1%,均未超出JECFA规定的限值。黑龙江省五大主产区大米中镉、铅、砷、铬四种元素含量及人群摄入总体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抽样调查了某市55个散装食用菜籽油样品的砷、铅和镉污染状况。结果发现:铅含量超标率为38.2%(21/55),其中加工作坊样品铅含量超标率高达48.0%(12/25),明显高于市场销售样品的30%(9/30);砷含量超标率为10.9%(6/55),其中塑料容器盛放样品砷含量超标率为18.8%(3/16),高于金属容器盛放样品的7.7%(3/39);镉检出率为41.8%(23/55),最高值为0.32 mg/kg,加工作坊样品镉含量高于市场销售样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碳素钢设备生产样品镉含量高于不锈钢设备生产样品,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福建省市售茶叶中金属元素含量情况,通过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情况,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情况。方法在福建省市场随机抽取不同品种茶叶98份,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茶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茶叶中铝、铅、砷、汞、铬、镉的含量。结果98批市售茶叶中的铅、砷、汞、铬、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目前暂无茶叶中铝含量相关限量标准,但其危害作用有限。98份市售茶叶中铅、砷、铬、铝检出率均为100%,铬、汞的检出率分别为95.9%、37.8%。各元素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排名依次为铝>铬>砷>铅>镉>汞,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为0.2589,铝对危害指数的贡献率为45.2%。按照不同茶叶种类进行分类,其危害指数排名依次为黑茶>乌龙茶>绿茶>红茶。按照茶叶产地进行分类,其危害指数排名依次为云南>福建>浙江。结论福建省市售茶叶中这6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危害指数为0.2589,小于1,对人们的健康风险较低,但仍应持续监测茶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市售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的含量水平,评估其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产品流通环节进行采样,采样点包括瓯海全区13个镇、街道的超市、农贸市场、专营店及批发市场4大场所,共计203份,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和镉,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结果:共检测了203份样品。其中铅检出率为92.1%,超标率为1.0%;镉检出率为86.2%,超标率为8.9%;汞检出率为96.1%,超标率为0。结论:瓯海区市售海产品中重金属状况总体较好,甲壳类海产品中的镉超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部分市售儿童小食品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娜  张莹 《食品科学》2006,27(10):473-476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周边食品店中出售的儿童小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31种儿童小食品中的Cu、Zn、Pb、Cd、Cr的含量。结果显示,儿童小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铅、镉检出率分别为95%和60%~75%,除镉、铬的合格率分别为75%~87.5%和75%~100%,其他元素合格率均为100%。其中镉污染较重,大于1/2标准值及超标的样品比例占45%~75%,儿童小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除镉元素外,大部分元素含量在国家标准值内,以低于1/2国家标准值为多。这些小食品受镉、铅、铬污染虽不严重,但普遍存在。镉污染较铅、铬污染相对严重,应给予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汞(总)的污染水平,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食品重金属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食品中重金属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地产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集内蒙古地区中部、东部及西部5个地区的食品样本,按照GB 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及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测定》方法对样品中铅、镉、汞(总)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7类食品1654份样品。其中,监测铅含量的有效样品1610份,总体检出率33.40%,总体超标率1.62%,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蔬菜、蛋与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以及食用菌,超标率分别为5.16%、2.21%、2.20%和2.01%;监测镉的有效样品1607份,总体检出率48.60%,总体超标率1.74%。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蔬菜及蛋和蛋制品,超标率分别为10.20%、5.41%和4.97%;监测汞(总)含量的有效样品1531份,总体检出率37.30%,总体超标率2.08%。超标食品主要为食用菌、乳及乳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超标率分别为20.13%、7.02%和1.20%。结论 内蒙古地区生产的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蔬菜、蛋及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乳及乳制品中存在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12年宁波市海产品中重金属铅、汞、镉、铬的含量水平,评价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 在宁波市区范围内采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海产品,11个品种共285份样品,按照GB 5009.12—2010和GB/T 5009.17、15、123—2003进行分析。结果 285份样品中铅、汞、镉、铬检出率分别为93.3%、98.9%、98.2%、97.2%,超标率分别为2.8%、0%、15.4%、0.4%。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藻类、软体类、甲壳类、鱼类。结论 2012年宁波市市售海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品种海产品重金属超标且含量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12~2014年广东省大米中铅镉的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运用2012~2014年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所采集的大米中的铅、镉检测数据,评估广东省居民膳食中大米的铅、镉暴露情况。开展2012~2014年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测定大米中的铅、镉含量,计算铅的暴露边界比、镉的每月摄入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广东省大米中铅、镉总体超标率分别为0.11%和6.22%,除了部分地区大米中镉超标率较高以外(达到16.2%~22.4%),其余大部分地区大米中铅、镉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人群铅的暴露边界比为10.6~42.5;镉的每月摄入量为9.0~27.3μg/kg·BW,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36%~109%。广东省大米中铅、镉的含量及人群摄入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部分地区的大米镉污染不容乐观且具有地域性差异,人群食用大米的镉暴露潜在一定的风险,尤以粤中北部地区为甚。  相似文献   

17.
以徐州7种常见市售水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铅、镉、铬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样品水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且方法简单;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不同的水果中3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的超标现象,当地当季水果镉、铬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铅超标率不超过25%,反季节、非当地水果铅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其中反季节西瓜超标率达100%,镉、铬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这一结果提示广大市民尽可能食用当地当季水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干巴菌中5种重金属总砷、总汞、铅、镉、铬及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探讨干巴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总砷、总汞、铅、镉含量,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联用检测无机砷、甲基汞的含量。结果 31份干巴菌样品中总砷、总汞、铅、镉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机砷的检出率为50%,甲基汞在全部样品中均未检出。昆明的干巴菌样品中砷含量较高,达0.46 mg/kg;曲靖的干巴菌中铅含量有0.9997 mg/kg;镉含量较高,为0.46 mg/kg。结论总体来看不同地区的干巴菌中总砷、总汞、镉、铬、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铅含量偏高。干巴菌对重金属没有特异性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广州部分市售米面制品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市市售部分米面制品中的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类米面及其制品中的铅、镉和铝的含量。结果显示,大米、面粉、玉米粉、方便米粉和油条中对人体有害的铅、镉含量均小于限量,合格率为100%,方便面样品除了铅含量合格率为94.44%外,其他元素合格率均为100%。油条和方便面的铝污染较重,检出率分别为78.57%和100%,应给予以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大米中铅、镉、汞、砷和铬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仪消化定容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镉、汞、砷、铬含量。结果:铅、镉、砷和铬在1~200μg·L-1、汞在0.05~2.00μg·L-1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6.2%~99.0%,相对标准偏差为2.8%~3.9%。结论: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及精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大米中铅、镉、汞、砷、铬5种重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