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柑橘果酒营养功能单一、香气滋味结构欠佳等不足,实验研究了柑橘分别与不同用量苹果、雪梨、猕猴桃果醪混合发酵对酒体品质的影响,考察了黄酮、多酚、VC和总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显示,苹果等其它水果的添加对发酵过程总糖降低有一定延缓效应,但对果酒总酸含量有促进作用。与单一柑橘果酒相比,黄酮含量随着苹果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苹果最大用量(1:1)酒样中,黄酮含量达到393.43 mg/L。在添加猕猴桃的果酒中VC含量增加显著(p<0.05),等量柑橘和猕猴桃混酿果酒中VC含量最高,是柑橘果酒的4.38倍。此外,苹果和猕猴桃的添加对果酒中总氨基酸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柑橘和苹果1:1用量果酒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604.11 mg/L,比柑橘果酒高出了9.11%。感官分析结果显示,柑橘猕猴桃2:1的酒样感官品评分值最高,达到81.73分,最低的为单一柑橘果酒(76.73分)。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添加苹果等其它水果对柑橘混酿果酒品质改善和提升方面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108-113
以牛心柿、火晶柿为原料,通过低温发酵酿制不同类型柿子果酒,研究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特征,探讨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柿果平均出汁率为55%,除了总酸含量稍高外,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其他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发酵柿子果酒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多酚物质以没食子酸为主(约占80%以上),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1,p0.01),而总黄烷醇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间极显著负相关(r=-1,p0.01)。比较发现,发酵柿子果酒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商品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斯伯特酒花用量对葡萄酒褐变程度、抗氧化能力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酒花的添加能减轻葡萄酒的褐变程度,且对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酒样自然氧化期间,与未添加酒花的葡萄酒作对照,酒花浸出物∶葡萄酒=1∶4的酒样平均总酚含量达到304.20 mg/L没食子酸,分别是未添加、1∶10、1∶8、1∶6(酒花浸出物:葡萄酒)酒样的1.07、1.05、1.04和1.02倍,且酒花的添加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效果显著(P0.05)。在不同酒花用量的酒中,总酚含量与酒样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酒花葡萄酒的感官评价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添加量比例为1∶4的葡萄酒感官评分最高(75分),未添加酒花的葡萄酒最低(70)。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铜离子还原法测定玫瑰香蒸馏酒的总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以Trolox(可溶性维生素E)等价表示。结果表明,添加了玫瑰花发酵的蒸馏酒样的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作用、铜离子还原作用均比未添加玫瑰花的对照组酒样明显提高。并且随着玫瑰花使用量的增加,酒样总酚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铜离子的还原作用也相应增加。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呈同时上升趋势,说明玫瑰香蒸馏酒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桑椹为原料,添加S-8酵母进行恒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取样测定桑椹果酒的酵母数量、酒精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运用发酵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探究符合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期找到桑椹果酒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和最佳的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通过所选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的拟合情况来看,桑椹果酒发酵正常;通过观察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得出,缩短桑椹果酒发酵周期可增加果酒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及黄酮类物质对于抗氧化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新型青梅大枣果酒最佳低温发酵工艺,实验通过对添加不同用量大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梅大枣果酒发酵情况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总糖、酸度、黄酮、环腺苷酸(c AMP)浓度变化趋势,并对最终果酒酒精度和感官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13~22℃范围内,温度对青梅大枣果酒发酵进程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发酵醪液中总糖含量下降变缓,而大枣用量由0增加到12%,使醪液中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果醪中总酸含量也随之增加,且增幅变大;在22℃温度条件下,对照组和最高大枣用量的青梅果酒中总酸分别达到10.13 mg/m L和10.5 mg/m L(柠檬酸计)。此外,随着大枣用量的增加,果酒中黄酮含量和c AMP浓度增加显著;温度的升高(13~22℃),也对黄酮和c AMP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在19℃、大枣用量为12%的条件下,果酒中黄酮和c AMP浓度分别为1.60 mg/m L和0.41 mg/m L,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水平。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和感官品评结果,得出在青梅果醪中添加大枣量为9%,采用19℃较低发酵温度时,酿制的青梅大枣果酒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鲜榨汁和浓缩汁为原料,分别通过添加蔗糖和稀释的方式使发酵起始糖度为200g/L进行酒精发酵。对发酵产品的常规理化指标和总酚,总类黄酮以及黄烷醇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鉴评。实验结果表明:稀释浓缩汁和鲜榨果汁酒样总酸含量分别为2.6g/L和3.2g/L。鲜榨果汁酒样总酚含量、总类黄酮以及黄烷醇含量均高于稀释浓缩汁酒样。两种酒各具特色,鲜榨汁酒样果香浓郁,稀释浓缩汁酒样酒香醇厚。  相似文献   

8.
以百香果为原料,选用安琪RW、安琪SY、帝伯仕、拉曼德、圣家5种商业酿酒酵母分别发酵百香果全果酒、果汁酒和果皮酒,分析不同百香果果酒的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变化,筛选最佳酿酒酵母及最佳发酵方式。结果表明,安琪酵母SY发酵的百香果果酒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酿酒酵母发酵的百香果果酒。3种果酒感官品质为全果酒>果汁酒>果皮酒。利用安琪酵母SY发酵的百香果全果酒品质优良,果酒酒精度为12.1%vol,可溶性固形物为4.1%,透光率为75.7%,总酸含量为5.7 g/L,总酚含量为0.57 mg/mL,总黄酮含量为0.42 mg/mL,感官评分为86.6分,果酒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6%,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60.7%。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果酒发酵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为原料,经破碎、酶解、成分调整后接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于(22±1) ℃发酵制备番木瓜果酒。研究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滴定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明确番木瓜果酒的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番木瓜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滴定酸含量增加,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降低,pH值变化无规律性。番木瓜果酒酒精度10.7%vol,残糖量4.4 g/L,滴定酸4.5 g/L,总酚含量3.0 g/L,DPPH自由基清除率63.0%,FRAP值2.33 mmol/L,属半干型果酒,抗氧化能力较强,理化与感官品质均符合相关果酒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黄果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甜型果酒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发酵温度、初始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并对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酒精度、糖度、VC、黄酮、多酚、总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果梨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糖添加量25%、菌种接种量0.05%、发酵时间7 d。该优化条件下黄果梨果酒酒精度13% vol,总糖含量28 g/L,感官评分为92。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体系的糖度、总糖含量持续下降;酒精度、总酸含量持续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大,黄酮、多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VC 含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18℃冷冻后的桑葚为果酒发酵原料,使用桑葚提取汁液通过响应面优化果酒发酵工艺,得到最佳酒精含量的桑葚果酒。分析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究发酵过程中的果酒发酵的状态和特性以及果酒中香气物质的成分。结果表明,将冷冻后的桑葚解冻酶解出汁,利用全果汁发酵,在果汁初始糖度为25°Brix、酵母菌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27℃、发酵时间为12 d时,得到的桑葚果酒酒精度为10.25%vol;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总糖的含量急剧下降,果酒中的总酸含量升高,总酚含量的保存率为58%;果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同时也保留了较高的总还原能力,同时发现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的变化相互关联;果酒中香气成分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加酶时间和果胶酶用量,研究了果胶酶对山楂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及主要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山楂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及酒精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经果胶酶处理发酵的山楂果酒总酸高于未经果胶酶处理的山楂果酒;发酵前未经果胶酶处理的山楂酒样发酵过程中果胶含量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果胶含量仍在2 g/L以上;发酵前山楂酒样经果胶酶处理后甲醇含量增高,发酵后增加不明显,但其含量是未经果胶酶处理山楂酒样(对照样)的5.7倍,不同时间进行果胶酶处理对主要杂醇油含量影响不明显;发酵前和发酵后添加果胶酶,甲醇含量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其用量大于0.1 g/L时,甲醇含量增加缓慢,发酵后进行添加果胶酶对山楂果酒中主要杂醇油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韦唯  江帆  袁振辉  李明 《食品科技》2020,(3):105-113
目的:研究影响刺梨果酒发酵的工艺因素,探讨不同发酵方式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果实处理方式、酵母以及添加糖量3个发酵工艺因素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方法:以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醇、甲醇和感官评价为刺梨果酒品质的考察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了3个发酵因素对11批刺梨酒的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醇、甲醇以及感官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综合11批刺梨酒各考察指标结果显示,采用生果加入酵母同时高糖量的发酵方式得到的刺梨酒整体品质评价较高,根据以上方式发酵得到的刺梨酒总酸含量可达到11.87 g/L,总黄酮含量0.47mg/kg,总多酚含量3.24mg/mL,酒精度为15.60%vol,甲醇含量在标准范围之内。结论:初步探讨出3个发酵工艺因素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关系,确定了刺梨果酒在这3个影响因素中的最优发酵方式,综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这种发酵方式的刺梨果酒整体综合较好,酒香馥郁,具有刺梨酒的特征颜色和典型性,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为后续刺梨酒发酵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及生产示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秋福树莓为原料,采用五种商业酿酒酵母菌(71B、CECA、VP5、BV818、Montrachet)酿制树莓果酒。实验测定分析了各树莓果酒样品的发酵曲线、理化指标、有机酸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菌株VP5启动最为缓慢,菌株71B无明显降酸效果,菌株CECA和BV818感官评分略低,而酿酒酵母Montrachet发酵启动快速,发酵速率平缓,发酵彻底,酒样酒精度高,为9.77%vol;甘油生成能力强,为8.22 g/L;具有较强的降低柠檬酸和苹果酸的能力,且酿酒酵母Montrachet酒样感官评分最高,为43分。单体酚检测结果表明,其总酚含量最高,为21.39 mg/L,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含量高,黄烷醇类含量居中,这有助于形成树莓果酒鲜艳的色泽,且避免强烈的苦涩感。故酿酒酵母Montrachet适合树莓果酒酿造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 探究适宜的梨酒加工品种。方法 以河南省主栽的酥梨、圆黄、早酥红、中梨1号和晚秋黄5个梨品种为原料制备发酵果酒, 比较采用不同品种梨所酿梨酒的酒精度、色度、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酚和黄酮含量等理化指标, 对发酵梨酒的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进行感官评价, 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对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进行挥发性化合物鉴定。结果 梨品种是决定梨果酒品质的首要因素, 发酵梨酒的总酚含量对酒体色泽和口感有决定性作用; 晚秋黄梨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酒精度(12.83% vol)、糖酸比(0.96)、黄色度(0.225)、黄酮含量(683.63 mg/100 mL)最高, 总酚含量较低(5.45 mg/100 mL)。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中共定性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 其中, 酯类7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酸类1种, 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结果均可将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有效区分。结论 晚秋黄梨为适宜的酿酒品种, 所酿梨酒色泽金黄、果香浓郁、酒体丰满、醇厚协调、典型性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以猕猴桃为原料,添加6种不同酵母,采取相同工艺发酵,测定了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的降糖速率和酒精度的变化,以及成品酒的DPPH消除率、总酚含量、单一多酚物质含量、色度、透光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酵母菌种3136的生长繁殖适应能力较好,发酵能力最强,在猕猴桃清汁中的降糖速率最快,L*值、透光率、感官综合评分均高于添加其他酵母处理组;特别是在抗氧化方面,其成品酒的DPPH消除率、总酚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部分单酚(原花青素B2、咖啡酸、儿茶素)含量也显著高于添加其他酵母的处理组。因此综合考虑,酵母3136更适用于猕猴桃酒的发酵。  相似文献   

17.
柿果醋酿造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柿果醋生产过程中抗氧化性能变化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方法:以水柿为原料、采用一步发酵方法,对柿果醋生产过程中主要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在发酵阶段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陈酿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三者含量相互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柿果醋的总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快速上升,在陈酿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柿果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黄酮、总酸和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柿果醋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作用是果醋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野生樱桃李酵素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分别以野生樱桃李果肉和果皮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糖制备酵素,探究6种酵素在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糖、总酚、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果肉和果皮酵素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糖添加量为30%的果肉酵素(R30)和果皮酵素(P30)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且R30的3种抗氧化活性均高于P30;与发酵前相比,R30和P30的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7%和48.28%,总糖、总酚、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569.81%和502.89%、217.01%和172.25%、134.28%和99.17%、182.53%和202.40%,野生樱桃李酵素的·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与总酚和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添加适量外源糖有利于改善野生樱桃李酵素品质。  相似文献   

19.
溶菌酶与SO_2均有杀菌作用,为探究溶菌酶在桑葚果酒酿造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桑葚果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溶菌酶和SO_2进行对比。通过跟踪测定桑葚果酒在主发酵和后发酵过程中溶菌酶和SO_2对酒精度、总酸、还原糖、花青素、多酚、黄酮、色度、菌落总数和酵母菌数量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溶菌酶和SO_2对桑葚果酒发酵进程及品质的影响,得出除了花青素、黄酮溶菌酶组均高于SO_2组,其余指标两组相差不大。结果显示与SO_2相比溶菌酶不仅不影响果酒前期酒精度上升,还能减少果酒发酵过程中功能性成分的损失,保留其含量。此研究为桑葚果酒生产过程中利用溶菌酶替代SO_2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中国苦水玫瑰花瓣为原料,蜂蜜为发酵糖源酿制发酵型玫瑰酒,以蔗糖糖源的发酵型玫瑰酒为对照,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酒样的香气组分构成,分析探讨蜂蜜作为糖源对发酵型玫瑰酒的理化性质、总酚与总黄酮、色泽、香气构成及感官的影响。结果显示,蜂蜜为糖源酿制的玫瑰酒发酵速率较对照低,主发酵时间较对照长,促进了总酚和总黄酮的积累;蜂蜜糖源酒样彩度指数a*和色彩饱和度C*ab大于对照。香气组分构成分析定性定量59种香气组分,包括酯类19种,醇类11种,羰基类5种,酸类6种和萜烯类13种,其他类5种,蜂蜜糖源酒样与对照香气构成有差异,蜂蜜糖源玫瑰酒香气释放量显著高于对照酒样。蜂蜜糖源发酵型玫瑰酒清亮透明,口感柔和爽口,香气浓郁且协调,整体饱满爽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