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现波  尚会霞 《食品科学》2016,37(17):115-120
以碱提酸沉法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为原料,分别考察了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的功能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等电点(pH 4.0)时,马铃薯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而泡沫稳定性最好。在较低NaCl浓度(<0.2 mol/L)时,蛋白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高浓度的NaCl(>0.2 mol/L)对上述性质具有抑制作用;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NaCl浓度为0.4 mol/L时具有最大值。在4~80 ℃范围内,蛋白质的各项功能性质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溶解性、持水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在40 ℃时最佳,乳化性在60 ℃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燕麦粉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的燕麦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燕麦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质、乳化性质、持水性、持油性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接近燕麦蛋白等电点处,溶解度最低,当远离等电点时,溶解度逐渐升高。在接近燕麦蛋白等电点处,燕麦蛋白的起泡性最差,泡沫稳定性最好;在等电点以后燕麦蛋白的起泡性随着p H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而泡沫稳定性稍有下降。燕麦蛋白的乳化性随p H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等电点附近乳化性最低;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燕麦蛋白的持水性为1.60,持油性为1.44。燕麦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理,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3.
以山核桃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山核桃蛋白,探讨温度和p H对其功能性质——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为5.0时,山核桃蛋白在水中的溶解性最小,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最差;当p H大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随p H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最大、吸油性最低;当温度高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吸油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燕麦籽粒为原料提取燕麦分离蛋白(OPI),研究不同pH及盐离子强度下燕麦分离蛋白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活性及亚基特性。结果表明:①燕麦分离蛋白在pH 5.0~6.0时溶解度最低,起泡性最低,泡沫稳定性最高,在碱性条件下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较高;pH 2.0,3.0的酸性条件造成了可溶性燕麦分离蛋白肽链的部分水解,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1.0~43.0kDa的亚基条带,碱性条件下无明显区别。②NaCl浓度为0.05mol/L时溶解度最低,在0.6~0.9mol/L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均较高;溶解度最低时,可溶性蛋白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43.0kDa的亚基组成,NaCl的加入,造成了可溶性燕麦分离蛋白肽链的断裂,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3.0,66.2kDa的多肽链。  相似文献   

5.
以红松种子为原料,制备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研究了pH、蛋白质量浓度、NaCl浓度对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H的变化对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也较大,等电点处红松种子水溶性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 11时起泡性和乳化性均较好;NaCl浓度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乳化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鹌鹑蛋功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鹌鹑蛋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等功能特性,并探讨了蔗糖、温度、pH值、氯化钠等因素对蛋白起泡性及其稳定性和蛋黄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鹌鹑蛋白的起泡性为7.33%,泡沫稳定性为63.49%,乳化性为41.51%,持水性约17.14%;鹌鹑蛋黄的起泡性为10%,泡沫稳定性为59.73%,乳化性为46.82%;鹌鹑全蛋液的起泡性为11%,泡沫稳定性为63.95%,乳化性为43.99%,持水性约18.28%。蔗糖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泡沫稳定性,适当加热可改善蛋白起泡性,蛋白起泡性随NaCl增加而有较大幅度提高。鹌鹑蛋黄乳化性随蔗糖浓度增大而提高,10~60℃内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加入氯化钠能明显提高蛋黄乳化性。pH值对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蛋黄乳化性的影响均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近时,苦杏仁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最差;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0~0.8mol/L)提高NaCl浓度可促进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提高,而较高的NaCl浓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当蛋白质量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3~4g/100mL),蛋白功能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提高趋于平缓;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苦杏仁蛋白各项功能特性,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8.
张立娟  孔保华  刘骞 《食品科学》2009,30(11):37-42
本实验测定猪血浆蛋白的化学成分和等电点,并研究温度、pH 值、蛋白浓度、离子强度对猪血浆蛋白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血浆蛋白粉中蛋白含量为62.5%;猪血浆蛋白的等电点为pH5,在等电点时,其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最小,而起泡稳定性在此点最大;温度在20~70℃范围内,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为70℃时开始变性,高于70℃时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一定浓度的食盐的加入对猪血浆蛋白的功能性质起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麻成金  黄群  余佶  向小乐  冯磊  陈功锡 《食品科学》2014,35(23):114-11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形成蛋白凝胶的黏性和硬度相当。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茶叶籽粕蛋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稍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则不及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它们形成凝胶的最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15%,凝胶的黏性和硬度低于大豆分离蛋白。pH值、蛋白质量分数、NaCl浓度等因素对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榛子粉的主要成分和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作用温度、酸度、Ca2+浓度等方面,测定了榛子粉的主要成分含量、榛子蛋白质等电点。就浓度、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影响因素,测定了榛子粉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吸油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蛋白质溶解性。结果表明,榛子粉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NaCl浓度在0~0.4 mol/L,榛子粉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榛子粉的吸油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榛子粉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起泡能力随离子强度、pH值的增大而增强,泡沫稳定性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pH值为5时表现出最强的稳定性;榛子粉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为159.20g/mL。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产中木瓜蛋白酶的活性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木瓜蛋白酶用三种不同方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从酪蛋白为底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于酶纯化过程中的活性比较和木瓜蛋白酶系统产品及国内商品酶的活性测定;以BAEE为底物的光学法反应稳定,重复性好,适于酶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和出口商品酶的活性测定;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茚三酮显色法,虽然操作烦琐,但所需仪器简单,测定结果误差较小,因此在条件简陋的地区也可以来用此法测定木瓜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丁荣芳  蒋为群 《染整技术》2012,34(7):22-25,33,1
作者将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灵活应用到了印染厂仿样打色板试验中,文中举例说明了"平分法"、"0.618法"和"分数法"三种优选法的使用方法,只要选择得当对于单峰问题各类试验都可应用优选法。  相似文献   

13.
香菇多糖脱蛋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香菇菌丝体中提取的香菇多糖经脱蛋白提纯后,其生物活性更高。对酶法、Sevag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蛋白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脱蛋白工艺为酶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结合法,脱色4次,蛋白含量为1.97%,多糖损失率为4.58%。  相似文献   

14.
大豆皂甙是一种天然三萜烯类皂甙,由于其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所以对它的分析检测有一定难度。该文主要从光谱法和色谱法对其近年来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且对这些方法优缺点进行简单对比,并展望大豆皂甙分析检测方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硝酸盐的危害,介绍了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硝酸盐脱除传统办法的技术现状及优缺点,讲述了光化学法脱氮技术的脱氮原理,为光化学法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β-葡聚糖酶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勤  曾凡伟 《食品科学》2011,32(19):316-320
本文综述了β-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如黏度法、生色底物法、琼脂糖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和目前使用较多的还原端基法,如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Somogyi-Nelson法、二金鸡纳酸(BCA)法和最新涌现的用于微量测定的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法,并就还原端基法介绍了其具体实验手段,如试管法、罐法、微孔板法、流动注射法(FIA)。分析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β-葡聚糖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安培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多食用粗粮已是人们的共识。玉米作为粗粮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其食用价值的开发对人类健康饮食意义重大。由于玉米粉组成及结构上的不同,限制了玉米粉的加工和食用。对玉米粉进行改性处理,使其具有与小麦粉类似的加工品质,开发更多的玉米主食,对玉米主食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玉米粉改性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对玉米粉改性的常用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未来玉米粉改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快捷、有效的纳豆激酶纤溶活性测定方法,在研究纤维蛋白平板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透明圈面积为中间参数的纳豆激酶纤溶活力与吸光度值之间关系模型,通过测定纳豆激酶显色反应中的吸光度值,直接获得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结果显示改进后的酪蛋白方法可行,其模型方程为y=1877.77x-481.08(R2=0.9924)。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相关性强,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是一种高效的纳豆激酶纤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A为2-循环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AX=b的对称MSOR迭代求解问题.在系数矩阵A为2-循环系数矩阵且相应的Jacobi迭代矩阵的特征值为实数或纯虚数时对称MSOR法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