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生物勘测、食品安全检测、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监测等研究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的核酸扩增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核酸扩增技术中的凝胶电泳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液滴PCR、环介导等温扩增、交叉引物扩增、滚环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等技术的原理及在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讨论了各类核酸扩增技术的关键优势和局限性,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挑战和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广佛地区销售食品的动物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据现行标准分析市场中60份牛肉、猪肉、鸡肉及其制品中牛、猪、鸡、鸭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 结果 共检出14份掺假样品,总掺假率为23.33% 。掺假情况主要 集中在牛肉和肉糜制品中。有一份样品检出氯霉素,残留量为0.556 μg/kg。按采样场所来看,产品质量和购买场所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现象在广佛地区较为严重,氯霉素残留也存在一定程度非法添加。进一步开展动物源性食品源性成分和兽药残留检验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普通PCR检测方法,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服务。方法提取各肉制品的基因组DNA,合成PCR检测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各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分析市场上肉类掺假状况。结果建立了几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建方法对保定辖区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羊肉制品56份,掺假率为75%;驴肉制品15份,掺假率为6.7%;牛肉制品5份,掺假率为20%;兔肉制品2份,掺假1份。这些结果表明辖区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肉类掺假问题,尤其是来自自由市场和烧烤摊的样品,掺假现象严重损坏了消费者的权益。结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获取DNA快速,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pg或fg级别,适用于大量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急需发展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的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文章针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病原菌检测、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LAMP技术的应用优势,旨在为更好地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健康。中国养殖业中普遍使用抗生素来降低畜禽致死率,促进畜禽生长,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因此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检测等检测技术。对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为进一步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身体危害.分析动物源性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管控提供借鉴,以减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市场监管,但是由于我国市场中食品的来源较为混杂,国家没能采取有利措施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应该提高食品检测技术,通过现代科技保证食品安全。本文通过研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肉及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近期曝光的多起肉类掺假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在肉类掺假形式层出不穷的情势下,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技术的研究逐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肉及肉制品的常见掺假形式以及免疫分析、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食品掺假已从最为普通"物理掺假",已发展到依托高新技术和手段的"化学掺假",尤其是对各种非法添加剂的滥用。使原本就已经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何识别食物中的掺假物质,对掺假食品进行有效管理,防止食物中毒,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急需讨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品掺假研究"专题,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苗虹研究员担任专题主编,围绕食品掺假检测技术、鉴别方法、食物掺假的应对策略、食品掺假管理等多方面展开讨论,计划在2014年8月25号出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生素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普遍, 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牛奶、肉类、水产品、鸡蛋、蜂蜜等)中抗生素的残留,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是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 抗生素残留的种类及检测方法作了阐述, 并对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的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超标,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十分必要。然而,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故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抗生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性食品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而非法使用药物残留也一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药物残留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危害,残留毒性和耐药性也会对食物和环境有显著影响。故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动物源性食品中非法使用药物残留的原因、危害和药物种类,介绍了药物残留的常用检测方法,以期为加大动物源性食品中非法使用药物残留检测的力度和精度,以及从源头控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可在畜禽体内各脏器组织残留,为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随着对霉菌毒素危害认识的深入,对食品中的各类霉菌毒素限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检测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动物可食组织中霉菌毒素的残留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动物性食品可食组织中的霉菌毒素的残留及检测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我国与南共市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异同。方法根据GB 276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及南共市在2013年8月29日第42号合议理事会决议中制定的南方共同市场关于食品中无机污染物最大限量的技术法规,分析2个标准重金属检测项目、涉及动物源性食品种类和主要动物源性食品限量指标的异同。结果我国在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检测项目和涉及动物源性食品种类上均比南共市规定的多。在限量指标方面,南共市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的砷限量、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和蛋及蛋制品中铅限量、畜禽肾脏中的镉限量均比中国规定宽松。结论我国监管部门应对南共市规定较为宽松的检测项目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Hyp)是动物水解蛋白的特征物质,而动物水解蛋白是可能被违法添加于食品中尤其是乳与乳制品中的非食用物质之一,Hyp可作为判定食品中是否掺入动物水解蛋白的重要指标.建立快速、高效地Hyp检测方法,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回收率,是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食品及生物样品中L-羟脯氨酸的提取净化、衍生化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Healthy Food from Healthy Animals"relies upon the pre-and postharvest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protecting the food product, from contamination or adulteration with harmful agents. This extended form of control is now an integral part of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Programs and provides a practical means of validat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herds and flocks of food-producing animals .
In this context the veterinary food hygienist, as a food company employee, has much to offer the agri-food industry. She/He can appraise not alone the onfarm conditions but also the animal health and other data provided by the regulatory veterinarian assigned to the plant. Such information, complemented by the plant's ow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ssurance program, can then be used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safety standards of the company. Extended health control programs emphasize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final product for the consumer at each stage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and enable veterinary food hygienists, and others, to provide the agri-food industry,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with a scientific basis for harmonizing trade in meat and other animal-derived foods .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肉类掺假造假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其中用低价鸡肉、鸭肉、猪肉等掺入、冒充牛羊肉成为主要的掺假方式。国内外进行肉类掺假鉴定主要以核酸作为靶标,核酸鉴定也是物种鉴别最常用、最核心的方法,以DNA检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等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针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也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大多现行标准中基于DNA检测建立的PCR技术只能检测单一物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PCR发展起来的衍生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势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工作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也是肉类成分鉴定未来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肉类检测中的研究概况和现行标准的技术概况,以期为肉类成分鉴定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