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研究不同臭氧处理方式对离体及接种在活体葡萄上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为降低采后葡萄贮藏过程中灰霉病带来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在(20±1)℃条件下用不同剂量的臭氧(0、30、60、90μL/L)对离体灰霉菌分别处理不同时间(5、10、15 min),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长度、孢子形成抑制率、孢子细胞膜完整性及扫描电镜观察来探究臭氧对其抑制效果。用上述4种剂量的臭氧分别对接种了灰霉菌的‘红地球’葡萄处理15 min后(20±1)℃条件下存放5 d。通过测定发病率、病斑直径及相关酶活性来观察臭氧对葡萄灰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的臭氧对离体灰霉菌处理不同时间后,灰霉菌菌丝的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抑制,随贮藏时间延长抑制效果逐渐减弱;灰霉菌的产孢子率显著下降,部分孢子的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臭氧剂量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在接种了灰霉菌的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用60μL/L和90μL/L剂量臭氧处理接种灰霉菌的葡萄果实后,灰霉菌在果实上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臭氧处理可以使果实丙二醛含量积累减慢,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综合分析,臭氧通过抑制灰霉菌菌丝在葡萄果实上的生长和诱导葡萄果实提高抗性来抵抗灰霉菌的侵染,采用90μL/L剂量臭氧处理15 min对离体条件下和接种在‘红地球’葡萄活体上的灰霉菌抑制效果均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氯化钙(CaCl2)结合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处理对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制效果,同时分析CaCl2对病原菌和酵母拮抗菌生长以及果实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0 g/L CaCl2可有效提升拮抗菌M. guilliermondii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生防效果,其中40 g/L CaCl2与1×108 CFU/mL M. guilliermondii悬浮液的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更能有效地抑制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的发生。此外,40 g/L CaCl2对C. gloeosporioides菌丝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够促进拮抗菌M. guilliermondii在芒果果实伤口处的增殖。与此同时,该复合处理显著诱导了芒果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结果表明,40 g/L CaCl2可以直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促进拮抗酵母的增殖、以及间接诱导果实抗病性来提升拮抗菌M. guilliermondii对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玫瑰香葡萄果实为材料,分析了SO_2对果实表面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SO_2的抑菌作用进行了体外实验,以寻求葡萄果实采后保鲜的低浓度SO_2处理方式。研究发现:SO_2可降低葡萄果实表面微生物总量,抑制灰霉菌;SO_2类保鲜剂焦亚硫酸钠能抑制灰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菌作用随焦亚硫酸钠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低温能增强抑菌作用;浓度为300和600 mg/L的焦亚硫酸钠,在p H3.00时抑菌强度均高于p H4.00;用300 mg/L焦亚硫酸钠孵育灰霉菌孢子1 h后,4℃培养45 d无可见菌丝。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SO_2类保鲜剂有效抑制了葡萄果实主要致病菌灰霉菌的发生,采用较低p H、低浓度焦亚硫酸钠处理葡萄果实可对采后贮藏保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及其防腐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为对照研究了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制毒力以及防腐保鲜效果。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抑菌液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以确定其抑制毒力。通过采前浸果处理,分别从感官指标、内在品质和代谢生理三方面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他霉素抑菌液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菌中浓度值(EC50=433.96 mg/L)明显小于山梨酸钾对照防腐液(EC50=5 753.65 mg/L);与对照相比,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可有效抑制葡萄果实霉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的增加,并较好的保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明显抑制贮藏后期果粒呼吸强度、果实质膜透性以及MDA含量的增加。综上,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毒力,在鲜食葡萄的采后生物保鲜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从病害甜樱桃上分离的一株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选择0、250、500、1000 μL/L浓度的乙醇对灰霉菌分别进行体内、体外抑菌测试。同时,分析了经该熏蒸处理的新鲜甜樱桃于4℃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发现,乙醇熏蒸可以有效降低甜樱桃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其菌丝的生长,且乙醇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乙醇熏蒸降低了甜樱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及呼吸强度,维持了较高的硬度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降低了贮藏期间PPO活性,同时提高了POD活性并延迟了POD活性峰值的出现,结果表明,乙醇熏蒸对甜樱桃采后病害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500 μL/L的乙醇熏蒸处理可以有效保持甜樱桃的贮藏品质,有效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的成熟与衰老。  相似文献   

6.
肉桂醛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娜  张辉  马丽  唐坚  乔勇进 《食品科学》2014,35(14):251-255
为研究肉桂醛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在离体条件下分别研究肉桂醛对
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人工活体接种法研究肉桂醛对番茄果实灰霉病斑的控制作用,及
其对番茄自然发病果实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醛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95.6 μg/mL,质量浓度为60 μg/mL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活体条件下肉桂醛能够
有效地抑制番茄果实采后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以4 000 μg/mL效果最好,且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对于降低果实质
量损失率,维持番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具有较好的效果。4 000 μg/mL肉桂醛处理能够有
效地控制番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及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孔接种的方法研究橄榄假丝酵母(Candida oleophila)结合CaCl2处理对采后苹果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107 CFU/mL橄榄假丝酵母结合10 g/L CaCl2处理苹果果实,对其采后青霉病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橄榄假丝酵母单独处理;在25 ℃条件下培养,橄榄假丝酵母能在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植生长,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10 g/L CaCl2对橄榄假丝酵母生长状态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橄榄假丝酵母复合CaCl2处理能显著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的提高,促进相关代谢产物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选用CaCl2溶液处理新鲜草莓,研究其对草莓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对贮期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aCl2处理具有较好地保持采后草莓品质的能力,尤其是经10%浓度CaCl2处理的草莓果实在贮藏期间品质最好.CaCl2处理还可以抑制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并显著地降低草莓果实贮藏期间灰霉病的发病率,且该抑菌效果与CaCl2使用浓度呈正相关.此外,CaCl2处理会影响草莓果实抗病相关物质的含量.经10%、5%浓度CaC12处理的草莓果实在贮藏早期(1d)其木质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而在贮藏中后期(6~12d和9~12d),其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由此可见,CaCl2处理可以诱导采后草莓抗病性相关物质的积累并进而提高草莓果实对于灰霉病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贺军花  马利菁  周会玲 《食品科学》2018,39(15):190-196
为探究苹果特有酚类物质根皮苷对灰霉病的影响,以培养基体外接种灰霉菌确定抑菌效果,预实验筛选得 到活体实验的最佳质量浓度。以此质量浓度根皮苷溶液浸泡处理‘粉红女士’苹果20 min,诱导12 h,损伤接种灰 霉孢,定期统计发病情况并取样测定抗性相关指标,以清水浸泡为对照。结果表明:根皮苷可直接抑制灰霉菌的体 外生长,1.0 g/L的根皮苷处理可显著降低采后果实的发病率和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P<0.05),并诱导果肉苯丙 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升高,促进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同时降低了H2O2的含量, 果实抗性提高。结果可为根皮苷对采后病害抗性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甜樱桃为试材,分别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5 g/L、10 g/L、15 g/L和20 g/L)的石榴叶提取物对樱桃果实进行浸渍处理,从失重率、坏果率、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等方面,初步探讨石榴叶提取物对樱桃果实可能存在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15 g/L石榴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挥发物单体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研究了21 种挥发物单体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以及活体条件下3-羟基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桂皮醛和辛酸乙酯对草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除月桂酸外,其余20 种单体均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桂皮醛剂量为62.5 μL/L时完全抑制菌丝生长,625 μL/L时可以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活体条件下,4 种单体均能有效地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发生,保持草莓色泽,延缓草莓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硬度等质构特性的下降,其中桂皮醛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最好,具有商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樱桃果实采后病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方法 本研究测定100、200、400、800 mg/Lε-PL处理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膜透性的影...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he natural volatile hexanal was studied as an antifungal agent on the major postharvest fungal pathogens Botrytis cinerea , Monilinia fructicola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Alternaria alternata,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The antifungal effect of hexanal vapor was dependent on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duration, but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s varied. All spores of B. cinerea and M. fructicola were killed after exposure to 900 μL/L for 12 h at 20 °C, and almost all were killed after a 24-h exposure to 450 μL/L. Only moderate numbers of spores were killed at a concentration of 200 μL/L. Mycelial growth of S. sclerotiorum on agar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 after a 12-h exposure to 900 μL/L, but only slight inhibition occurred at 450 μL/L and none at 200 μL/L. Mycelium of A. alternata and C. gloeosporioides appeared more sensitive, with strong inhibition occurring after a 12-h exposure at 450 μL/L. Similar trends in spore viability and mycelial growth were observed at 7 °C. The antifungal effect of hexanal vapor was further tested on raspberry fruit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B. cinerea and on peach fruit inoculated with spores of M. fructicola . Decay was markedly reduced in raspberry and almost completely controlled in peach after exposure to 900 μL/L hexanal vapor for 24 h. The potential of hexanal for postharvest decay control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研究单独使用纳他霉素和与维生素C(VC)复配后使用对蓝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防治效果。通过离体培养实验确定 VC溶液、纳他霉素溶液以及纳他霉素溶液与20 mg/L VC复配后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活体实验观察发病率、病斑直径、蛋白质含量以及与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确定不同溶液对蓝莓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纳他霉素处理和与20 mg/L VC复配溶液复配处理对3μL 5×106 CFU/mL的蓝莓灰霉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0.5 mg/L,而单独使用VC处理的抑菌效果不明显,说明纳他霉素与VC复配使用可有效降低纳他霉素使用量,提升作用效果;同时纳他霉素复配溶液可有效提升蓝莓抗菌能力,以30 mg/L纳他霉素复配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山西省甜樱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原菌,本文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发生腐烂的甜樱桃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获得的2株病原真菌YTA、YTB进行鉴定。YTA和YTB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测序所得的基因序列与NCBI的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确定甜樱桃病原菌的生物学分类。结果表明:病原菌YTA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YTB为葡萄孢属(Botrytis sp.),将其重新回接到甜樱桃上,均能引起甜樱桃腐烂。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葡萄孢属(Botrytis sp.)均是造成山西省甜樱桃采后腐烂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将葡萄果实经5 μmol/L EBR溶液处理12 h后刺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然后置于25 ℃下贮藏60 h。结果显示:EBR处理有效抑制了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和病斑直径的扩展,与单一接种病原菌和EBR处理相比,先用EBR处理后接种B. cinerea葡萄果实展现出更强、更快的抗病反应,表现为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力及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H2O2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同时VvCHI、VvGNS和VvPAL-like抗病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发现,EBR处理可显著抑制B. cinerea孢子的萌发,但对芽管伸长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EBR处理主要是通过敏化反应机制诱导提高葡萄果实的抗病性,从而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