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研究并优化桑叶生物碱的活性炭脱色工艺,考察脱色处理对生物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以桑叶生物碱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评分法将脱色率和保留率归一化为Z值,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四个因素对活性炭脱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脱色条件;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脱色前后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桑叶生物碱提取液用4%活性炭在60 ℃脱色25 min,脱色2次,脱色率和保留率分别为79.80%和78.52%,其Z值为100;2.0~8.0 mg/mL脱色后生物碱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脱色前(P<0.05),脱色前、后桑叶生物碱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1.37%和63.06%,脱色前、后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75和4.27 mg/mL。本实验建立了桑叶生物碱活性炭的脱色方法,脱色后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强于脱色前,为桑叶生物碱提取和纯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研究各种提取方法下的3种苦荞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分别对苦荞总黄酮溶液、苦荞水溶性黄酮溶液、苦荞醇溶性黄酮溶液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实验,并绘制抑制曲线,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阿卡波糖、苦荞总黄酮溶液、苦荞水溶性黄酮溶液、苦荞醇溶性黄酮溶液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5、0.026、0.037、0.057 mg/mL。为3种提取产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南瓜为原料经水提、醇沉、脱蛋白、纯化,得到南瓜多糖PP-Ⅰ和PP-Ⅲ。分别对PP-Ⅰ和PP-Ⅲ进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量、单糖组成的研究,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表明,PP-Ⅰ和PP-Ⅲ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组成,且二者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PP-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PP-Ⅰ(P<0.05)。PP-Ⅰ和PP-Ⅲ的抑制作用机制均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5.
南瓜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目的:通过南瓜多糖(Pumpkin Polysaccharide,PP)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南瓜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可能机制.实验方法:实验依次采用加热浸提、有机溶剂分步萃取、减压浓缩、冷冻干燥等工艺方法制备南瓜多糖;提取正常大鼠小肠上段-α葡萄糖苷酶,酶活力采用P-硝基苯麦芽庚糖(PNPG)比色法进行测定,优化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最佳实验条件,考察南瓜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验优化的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反应条件下,即在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49℃、缓冲液pH6.0、底物PNPG浓度为10mmol/L的实验条件下,南瓜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南瓜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不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实现的,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总黄酮≥2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0、22.47%、16.85%、30.63%,桑叶提取物(DNJ≥1%)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7%、5.34%、5.00%、10.46%,桑叶提取物(DNJ≥5%)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5.43%、18.63%、13.67%、25.25%,桑叶提取物(DNJ≥1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28%、14.29%、11.66%、16.89%。除桑叶提取物(DNJ≥1%)外,另外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ORAC自由基吸收能力,且结果具有一致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DNJ的含量正相关,但非线性相关,且与其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桑叶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非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的未知成分对... 相似文献
7.
8.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结合α-葡萄糖苷酶的位点来阻断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的物质。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出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可以竞争性或非竞争性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相比于化学合成糖苷酶抑制剂,天然产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品种多、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的优势,可以通过科学组方,发挥其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以五味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和提取时间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五味子多糖工艺.随后,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光谱探索五味子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五味子多糖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3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萃取相经大孔树脂层析后50%乙醇洗脱相中的黄酮含量最高(180.17 mg RE/g),当该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82.67%,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花粉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867,p<0.01);酶动力学分析显示蜂花粉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1.27 mg/m 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1.17 mg/m L。该研究结果为蜂花粉黄酮及α-葡萄糖苷酶天然抑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研究干、鲜马齿苋的降血糖活性及降糖机制。方法:分别将干燥和新鲜马齿苋用乙醇为溶剂浸泡提取,制备干燥马齿苋乙醇提取物(Dried Portulaca oleracea L. ethanol extracts,DEP)和新鲜马齿苋乙醇提取物(Fresh Portulaca oleraceaL. ethanol extracts, FEP)。再分别将DEP和FEP用水混悬,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从DEP得到H-DEP、E-DEP、D-DEP和W-DEP,从FEP得到H-FEP、E-FEP、D-FEP和W-FEP。分别对DEP和FEP以及所得各种萃取物进行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E-FEP对2种酶的抑制作用最好,IC50值分别为(0.094±0.001)mg/m L和(33.63±0.42)μg/m L。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确定酶抑制类型:对于α-淀粉酶,H-DEP、E-DEP、H-FEP及E-FEP为非竞争性抑制,DEP、FEP、D-DEP、W-DEP、D-FEP及W-FEP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混合抑制;对于α-葡萄糖苷酶,H... 相似文献
16.
从鸡血藤中获得醇提物(alcohol extract, ESs)及水提物(water extracts, WSs),研究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ESs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WSs。为深入研究鸡血藤对2种酶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ESs进一步萃取,获得W-ESs、D-ESs、N-ESs、E-ESs四个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范围,ESs及4个组分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为:W-ESs>D-ESs>ESs>N-ESs>E-ES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为:W-ESs>ESs>N-ESs>E-ESs>D-ESs。其中W-ESs对2种酶的抑制作用最好,IC50值分别为(0.88±0.02) mg/mL和(15.82±2.79)μg/mL。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确定酶抑制类型,结果显示,WSs、ESs、W-ESs及N-ESs对α-淀粉酶为反竞争性抑制,D-ESs和E-ESs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混合抑制。对于α-葡萄糖苷酶,W-ESs、D-ESs和E-ES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萃取相经大孔树脂层析后50%乙醇洗脱相中的黄酮含量最高(180.17 mg RE/g),当该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82.67%,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花粉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867,p0.01);酶动力学分析显示蜂花粉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1.27 mg/m 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1.17 mg/m L。该研究结果为蜂花粉黄酮及α-葡萄糖苷酶天然抑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4):112-118
采用异丙醇-氯乙酸法对川木瓜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以取代度为工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表征羧甲基川木瓜多糖,再研究取代度对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羧甲基川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4mol/L,氯乙酸用量2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在该条件下取代度可达0.747。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表征等表征方法均显示川木瓜多糖已成功进行了羧甲基化修饰。羧甲基修饰后的川木瓜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原多糖,中等取代度的羧甲基川木瓜多糖抑酶活性比低、高取代度的抑制作用要强。取代度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