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类胡萝卜素降解后产生的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对枸杞酒特征香气的影响,采用一株可降解类胡萝卜素的库特氏菌进行实验。分别在枸杞渣中接种库特氏菌,枸杞清汁中接入工业酿酒酵母,发酵结束后混合;在枸杞汁中加入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将高压灭菌的枸杞渣加入枸杞清汁后接种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并以正常发酵工艺酿制的枸杞酒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枸杞酒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感官评分法评价3种降解类胡萝卜素方式对枸杞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发酵组枸杞酒香气和口感均为最佳,高压灭菌后发酵组澄清度最好。因此,在枸杞酒酿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库特氏菌酶制剂对枸杞汁进行降解处理,在此之前对枸杞渣可适度配合使用高压灭菌,从而改进枸杞酒的酿造工艺,提升枸杞酒香气。  相似文献   

2.
枸杞酒发酵主要代谢产物对类胡萝卜素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果枸杞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发酵枸杞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分析代谢产物中含量较多的醇类、酯类、羧酸类、醛酮类物质,以及枸杞酒发酵前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以测定的以上代谢产物含量为参数,建立模拟实验,对照分析各类代谢产物含量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确定在枸杞酒中影响类胡萝卜素降解的最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羧酸类化合物是影响类胡萝卜素降解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醛酮类物质,影响最小的是酯类及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 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4 株、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1 株。结果表明:2 种酵母菌都存在于泡菜发酵前期,初始数量为104~106 CFU/mL,随着发酵进行,泡青菜中2 种酵母菌数量持续减少,泡萝卜中2 种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泡白菜中没有检测到膜璞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 种酵母菌在泡菜主要发酵时期的第3~5天减少最快,5 d后消失,不同发酵原料和盐水中pH值变化是影响2 种酵母菌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苹果酸降解指示培养基从野生毛葡萄产地来源土壤、毛葡萄果实和自然发酵醪中快速筛选苹果酸降解酵母菌,从946株初筛酵母菌中获得3株苹果酸强降解酵母菌。经菌落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别命名为酿酒酵母L3(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3)、酿酒酵母Y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1)和解苹果酸裂殖酵母D2(Schizosaccharomyces malidevorans D2)。降酸特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有效降解苹果酸,其中酿酒酵母L3的降解率达到86.4%。实验结果为实现毛葡萄酒一步发酵产酒和降酸提供了优良酵母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随机选择代表菌株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出323株酵母菌,形态学初步鉴定为12类,分子鉴定为分属于5个属的7种酵母菌,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覆膜孢酵母属亚种(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叉开假丝酵母(Candida diversa)、东方拟无枝酸菌(Candida sorboxylosa)和假丝酵母属亚种(Candida stellimalicola)。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形态区分与分子鉴定技术结合,对筛选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枸杞内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新鲜枸杞自然发酵液中筛选枸杞内生酵母,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枸杞专用酿酒酵母。结果表明,通过形态观察,筛选出6株酵母菌,编号为G1、G2、G3、G4、G8和G9;通过产气性能、产酒精力和发酵力测定,筛选出G1和G8为性能优良的酵母菌。通过耐受性测定,菌株G1和G8具有较好的SO2、乙醇和糖耐受性,均可耐受250 mg/L SO_2,分别可耐受乙醇含量16%vol、14%vol,耐受糖含量250 g/L、300 g/L,完全可以满足枸杞酒发酵酿造的要求;利用酵母菌G1和G8发酵枸杞酒,酵母菌G8发酵时间短(7 d)、发酵酒精度高(12.1%vol)、总酸含量低(10.3 g/L),发酵的枸杞酒香气浓郁,发酵性能优于酵母菌G1,为发酵性能优良的枸杞内生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7.
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雷  李梓  王军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131-137
目的:筛选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对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葡萄自然发酵期间酵母菌群的变化.方法:利用WL培养基,对分离自吉林松源的"双红"、"双优"、"赤霞珠"和"黑塞比尔"4个葡萄品种自然发酵液的245株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中的120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利用WL培养基可将245株酵母分为6个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S-ITS区域的RFLP分析,4个葡萄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共有5种酵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粘红酵(Rhodutorula glutinis)、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和假丝酵母属的Candida sorbosa.结论: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双优"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8.
以枸杞干果为原料制备枸杞汁用以发酵枸杞酒,研究了在不同灭菌方式处理下,类胡萝卜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对枸杞汁色泽及褐变度的影响。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了枸杞汁中类胡萝卜素及酚类物质的含量,并对灭菌前后枸杞汁主要色素物质变化与褐变度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元酚氧化缩合与类胡萝卜素降解是影响枸杞汁色泽加深、褐变指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池内发酵酒醅上、中、下3层的酵母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酱香型白酒整个生产周期(一年)中酵母变化趋势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位置、不同时段的酵母数量差异明显,同一工艺轮次中总体上的酵母菌数量变化趋势是:上层酒醅中层酒醅下层酒醅(CFU),上、中层酒醅酵母数量最多可达6个数量级,下层酒醅酵母数量最多达5个数量级,随着还原糖的消耗,以及酸类物质的反馈抑制,各层酵母数分别呈下降趋势。不同酱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在堆积过程和窖内发酵过程中酵母数量差异也不大,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窖内酵母归为五大属:酿酒酵母、毕赤氏酵母、假丝酵母、伊萨酵母及红酵母属。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产酒酵母菌和降解苹果酸酵母菌单倍体细胞亲本库的基础上,首先优化了亲本酿酒酵母和解苹果酸裂殖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灭活条件,通过2轮基因组重组,经苹果酸降解指示培养基初筛和毛葡萄汁发酵复筛,选育获得了1株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F8,其毛葡萄汁发酵液中平均总酸量仅为4.89 g/L,平均乙醇体积分数达10.39%,发酵性状接近于亲本酿酒酵母和解苹果酸裂殖酵母。实验成功证明了基因组重组技术在葡萄酒酵母选育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也为毛葡萄酒酿造中一步实现产酒和降酸的新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一株适合枸杞酒生产的酵母菌,考察活性干酵母K1、DSM、BY、DV10、EC118和安琪酵母的发酵能力,选择产酒精能力和产酒香乙酸异戊酯能力较强的安琪酵母、BY酵母和EC118酵母,进一步测定酒样中枸杞香气成分含量。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枸杞酒的香气成分,发现BY酵母的枸杞香气成分含量达到12.56mg/L,是安琪酵母和EC118酵母的1.44倍和1.91倍。综合考虑发酵能力和酒样的枸杞香气成分含量,选择BY酵母作为生产枸杞酒的菌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四川省苍溪县地区所产的红心猕猴桃为原料,在同一实验条件(带皮破壁)下经7种不同酵母菌(AU、BA、BV、EC、FR、MA、RW)发酵得到不同猕猴桃果酒,利用色度仪、电子鼻、电子舌等对猕猴桃果酒的色泽、风味、滋味等进行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评价猕猴桃果酒的整体品质。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发酵制得的猕猴桃果酒整体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酵母菌AU、MA发酵的猕猴桃果酒具有良好的色泽,酵母菌BV发酵的猕猴桃果酒在气味和滋味上表现较为优异,可为猕猴桃果酒酵母菌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和不同酵母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选择了3种酵母(X5、X16、RMS2)和3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酵母营养剂(THIAZOTE)(0、0.3 g/L、0.6 g/L)进行发酵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和葡萄汁中的氮含量与葡萄酒中的EC含量密切相关;不同酵母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在发酵末期阶段,与酵母X16、RMS2相比,酵母X5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53.8%和17.6%;葡萄酒中的EC产量随着酵母营养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发酵末期阶段,与不加酵母营养剂的对照组相比,酵母营养剂添加量为0.3 g/L和0.6 g/L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12.8%和69.2%。不同发酵处理霞多丽葡萄酒EC产量范围在2.1~3.8 μg/L,均未超过美国或者欧盟规定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脐橙果酒酵母的分离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脐橙果汁自然发酵液和脐橙果园土壤为分离源,从中分离筛选脐橙果酒酵母,并将筛选得到的酵母与对照酵母进行发酵对比研究,进一步确定脐橙果酒酿酒优良菌种。结果表明: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26株酵母菌,经过初筛、复筛,获得一株比较适宜酿造脐橙果酒的酵母菌,编号为GJ-4;该菌种具有起酵快、发酵过程缓和、产香好等优异特征,可以作为脐橙果酒发酵用酵母。  相似文献   

15.
枸杞樱桃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婧  张黎斌 《饮料工业》2008,11(3):23-26
以枸杞、樱桃鲜果为原料,分别经过破碎、打浆后混合,添加适量的蜂蜜并接入果酒酵母,经控温发酵、分离、澄清等工艺处理得成品。研究表明:枸杞汁:樱桃汁为2:8、果酒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2-24℃、主发酵时间为9d左右、发酵前在混合汁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所得果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枸杞和蜂蜜为原料,用白砂糖调整发酵醪液的糖度,柠檬酸调整发酵醪液的酸度,筛选最适的酿酒活性干酵母,对枸杞蜜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枸杞浸提汁与蜂蜜配比为19∶1,发酵醪液的起始糖度240 g/L,柠檬酸调pH值至3.8,在温度为24℃±2℃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第4天时补加白砂糖80 g/L,用0.15 g/L的明胶和2.0 g/L的膨润土配合使用对枸杞蜜酒进行澄清稳定化处理,得到的枸杞蜜酒呈金黄色,具有枸杞和蜂蜜特殊的香气且酒体醇厚、酸甜协调。  相似文献   

17.
选择常用商业果酒酵母菌株KD、DV10、Q23、EC1118、安琪和H7Y7作为供试酵母菌株,以川蔗17为原料发酵生产甘蔗酒,通过分析发酵液中糖含量变化情况及酒精度、澄清度,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特性,结果发现EC1118菌株发酵彻底,产酒能力最强,发酵后甘蔗酒的高级醇含量最低;H7Y7菌株发酵的甘蔗酒中酯类物质最高,为其他菌株的3~6倍;安琪酵母发酵液最易澄清,但其发酵后的甘蔗酒中甲醇含量为其他菌株的5倍以上。感官评分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的甘蔗酒感官评分依次为H7Y7EC1118DV10安琪酵母Q23KD。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中EC1118和H7Y7更适宜用于甘蔗酒酿造。  相似文献   

18.
对16株野生酵母进行杏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的测定和感官评价,筛选适合酿造杏酒的酵母.结果表明,酵母16、酵母06、酵母02是具有良好酿酒特性的菌种.其中酵母16发酵的杏酒感官质量最佳,其发酵的杏酒金黄清亮,具有优雅的果香与醇香,酒体饱满,酸甜适口;并且在杏汁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分别能在16%vol乙醇、600mg/L SO2、6%柠檬酸、70%含糖量的杏汁中发酵,在10℃时仍可发酵,在50℃时可以生长,为发酵杏酒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草莓为原料,分别加入10种不同酵母进行草莓酒发酵,筛选出了发酵草莓酒感官得分相对较高的3种酵母:酵母F10、帝伯仕.果酒专用酵母(红)、Lalvin D254酵母。在此基础上,以果酒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酵母种类、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为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种类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P<0.01),草莓酒发酵最佳条件为:酵母F10,添加量0.01%,发酵温度为20 ℃,此条件下果酒的感官评分达92.5分,酒精度是12.5%v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