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荧光光谱检测方法在几种常见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物等。通过对比传统检测方法,分析了荧光光谱技术的优势,如快速、灵敏、无损等。最后,展望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产品产地溯源的无损检测,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技术因其能实现不破坏被检样品的同时获取内外部有效信息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产地溯源领域。本文主要概述了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三种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种类可食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最新应用现状,得出各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产品产地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产地溯源的无损检测技术体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是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食品安全的筛查力度,因此对食品安全筛查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技术之一,在食品安全快速筛查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6种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及电子鼻检测技术在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筛查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技术难点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鉴别食品成分掺假、食品种类、追溯不同产品来源、检测农药残留等,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原理入手,系统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检测原理和硬软件系统方面的组成,从不同肉品的新鲜度检测、掺假检测、腐败菌检测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几个方向,对近年来高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重点突出了高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应用上的切实性;叙述了高光谱大数据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和模型建立方法,并对未来高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高光谱图像技术能够通过检测肉品嫩度、色泽、纤维结构、各种营养成分或有毒有害成分含量等,满足人们对肉品安全指标高效和高精确度检测,实现肉品内外质量分析和可视化表达。为高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现代检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检测和监测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高光谱图像、计算机视觉、人工嗅觉与人工味觉、生物芯片等检测技术;同时详细介绍了这些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肉制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中备受关注的一部分,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全球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因素,因此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是肉品行业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热点问题。考虑到肉制品作为一种快消品,其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刻不容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因其优异的检测特性,被许多学者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本文简要综述SERS技术及其在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品种、产地和掺假真伪鉴别,致病菌、药物残留检测,污染物鉴别以及转基因食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拉曼光谱在粮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的高效检测技术,且加上拉曼光谱仪的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等诸多领域,在粮食品质、结构检测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数据显示,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及重视,如何实现粮食污染的简单快速鉴别,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当前拉曼光谱这一无损检测技术在粮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粮食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相应支持。文章介绍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拉曼光谱仪的结构,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述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掺伪鉴别、添加剂检测以及储藏过程品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食品污染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传统检测方法具有高准确性和灵敏度,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过程耗时。因此,开发灵敏、快速、简便和无损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新兴检测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推动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应用中发挥更大潜力,本文从拉曼光谱技术发展的角度(从传统拉曼到表面增强空间偏移拉曼)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的最新和代表性应用,讨论了拉曼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挑战和未来前景,为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快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化学计量学分析工具与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逐步在食品的掺假鉴别和产地溯源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优势,成为品质鉴别及掺伪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太赫兹时域等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化学计量学分析工具相结合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食品快检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光谱成像在食品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频发的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采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快速、准确获取食品品质和安全信息。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项将光谱与成像科学相结合的光学分析技术。通过同时获取食品的光谱和空间图像信息,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快速、无损获取食品的品质信息及其空间分布,从而实现食品内外部品质信息的全方位检测,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其在肉类品质检验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中,光谱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快速无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光谱设备一体化或数据融合等方法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信息的新兴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单光谱优势互补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简介了光谱数据融合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如拉曼-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中红外光谱技术、紫外-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兰小淞  吕延成 《食品科学》2014,35(21):344-349
随着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各种食品安全检测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场合需求,同时往往伴随着特殊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的运用出现在多学科领域,展现了其优良特性和运用前景,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碳纳米管整合于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另一类是开发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使得检测方法和技术自动化、微型化,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寿命长、效率高、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代谢产物、自动化仪器、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举例说明了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对比指出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今后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由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食品掺假分析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论述, 并综述了近10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实用性较强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分析中应用, 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Food product safety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Most of the food safety analytical and detection methods are expensive, labo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A safe, rapid, reliable, 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is needed to assure consumers that food products are safe to consume. Terahertz (THz) radiation, which has properties of both microwave and infrared, can penetrate and interact with many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Ow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sources and detectors, THz spectroscopic imaging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laboratory‐scale technique into a versatile imaging tool with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z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 emerging nondestructive tool for food inspection. THz spectroscopy provid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food samples.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THz in food industries include detection of moisture, foreign bodies,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z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include detection of harmful compounds, antibiotics, and microorganisms. THz spectroscopy is a great too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vitamins. Despi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Hz technology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limited penetration, scattering effect,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low limit of detection. THz technology is still expensive, and there is no available THz database library for food compounds. The scanning speed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THz systems. Although many technological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THz technology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a powerful tool with great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z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