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中碳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C12∶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逐渐增加,而部分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下降。人乳脂肪中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两个品种间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利用冷抽提法,分别提取两个品种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脂肪酸,并进行甲酯化处理,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的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含量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牦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60%;黄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70%。其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较高,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0%以上。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玛曲牦牛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黄牛中的含量。这些对于玛曲牦牛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5种地方品种鸡蛋(武定鸡、尼西鸡、微型鸡、剥隘鸡及盐津乌骨鸡)为对象,运用气相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五种鸡蛋中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微型鸡蛋中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肉豆蔻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花生四烯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尼西鸡蛋中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5),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微型鸡蛋和武定鸡蛋(p0.05);剥隘鸡蛋的二十二碳二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种(p0.01);武定鸡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微型鸡蛋K和Na含量最高,其中K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品种(p0.01),N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品种(p0.05);Mg在剥隘鸡蛋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武定鸡蛋(p0.05)和极显著高于尼西鸡蛋与盐津鸡蛋(p0.01);P含量在尼西鸡蛋中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微型鸡蛋、武定鸡蛋和盐津鸡蛋(p0.01);Fe,Mn和Cr在武定鸡蛋中含量最高,其中,Cr含量显著高于与其余四种鸡蛋(p0.05);Fe含量极显著高于微型鸡蛋和剥隘鸡蛋(p0.01),Mn含量极显著高于尼西鸡蛋、盐津鸡蛋和剥隘鸡蛋(p0.01);而Cu在五种鸡蛋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探究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和中白芸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5个芸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灰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灰分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含量分别为17.30~23.70、1.10~1.90、34.90~38.30、4.00~4.80 g/100 g。中白芸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3.70、38.30 g/100 g;黑花芸豆K、Ca、Na和Mg含量最高,分别为1.99×104、1.15×103、33.40、1.79×103 mg/kg,中白芸豆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77.10、41.80 mg/kg,中白芸豆Na含量最低,为25.40 mg/kg;氨基酸含量范围是0.08~3.75 g/100 g,中白芸豆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最高,分别为8.86、14.17、23.03 g/100 g;5种芸豆脂肪酸含量范围是0.0020~0.8913 g/100 g,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其含量排序依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大白芸豆脂肪酸含量最高,为2.02 g/100 g。中白芸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率(PS)最低,数值为4.14,红腰豆动脉粥硬化指数(AI)值最低,数值为0.005。综合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中白芸豆营养品质优于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花生22个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详细地测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花生脂肪酸含量为48.1%~49.8%,蛋白质含量为20.3%~31.3%,含糖量为3.54%~6.53%。辽宁花生品种中没有高油脂品种;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8.8%,8种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1.24 g/100 g~1.77 g/100 g)、苯丙氨酸(0.98 g/100 g~1.36 g/100 g)和赖氨酸(0.90 g/100 g~1.08 g/100 g)含量比较高,色氨酸(0.16 g/100 g~0.28 g/100 g)和蛋氨酸(0.13 g/100 g~0.27 g/100 g)含量比较低;脂肪酸中含饱和脂肪酸含量为平均值22.8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13%,其中油酸含量为平均值42.44%,亚油酸含量为平均值33.49%。油脂中含有必需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O/L平均值为1.27,辽宁花生品种和花生制品比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干基计)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23.52 g/100 g)、大豆(16.51 g/100 g)、细菌型豆豉(15.35 g/100 g)、曲霉型豆豉(7.00 g/100 g)。大豆经毛霉发酵成豆豉后,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而经细菌和曲霉发酵成豆豉后,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含精料40%,60%和40%添加3%饱和脂肪酸的等蛋白日粮。结果 HC组产奶量(26.53±3.72)kg/d和FA组产奶量(26.98±3.36)kg/d显著高于C组(24.43±2.63)kg/d。FA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P=0.15)。FA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HC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FA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A组(P≤0.05)、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HC组(P≤0.05)、H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C组(P≤0.05)、各组间共轭亚油酸(10c12t CL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提高产奶量、降低乳脂率、增加乳脂中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草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其在2~4℃冷藏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草鱼肌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L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为1.08:2.19:1,ω-6/ω-3 PLFA的比值为5.65:1,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脂肪酸摄入标准;冷藏过程中,草鱼肌肉总脂肪含量逐渐下降,MUFA和PUFA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SFA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脂肪酸的降解速率及程度与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呈正相关;脂肪酸的降解与其结构类型有关,ω-3型PUFA降解比ω-6型PUFA更早,但ω-6型PLFA的降解速率更快;部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PUFA)随冷藏时间的延长相对含量略微增加。因此,控制草鱼肌肉脂肪酸在冷藏过程中的降解有利于维持鱼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以两年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的皮下和肌内脂肪中游离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的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均检测出22种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为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与亚油酸(C18:2n6c),且不同火腿及不同部位间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金华火腿肌内及皮下脂肪中总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9.24、102.68 μg/mg,分别比宣威火腿高34.58%(p<0.05)、29.09%(p>0.05);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肌内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皮下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金华火腿肌内、皮下游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宣威火腿相应部位游离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对3种石榴籽的脂肪、蛋白质和多酚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盐酸水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成分和多酚组分。结果表明:随着石榴品种的不同,3种石榴籽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达90%以上;各石榴籽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氨基酸组成较完全;3种石榴籽的总酚含量相对较小。其中脂肪含量是"酸石榴"最高(26.410±0.100)g/100 g籽,蛋白质含量是"净皮甜"石榴最高(26.360±0.861)g/100 g籽,总酚含量却以"酸石榴"为最高(0.382±0.018)g/100 g籽。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研究及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育新疆核桃坚果综合品质优良的核桃品种,研究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及后代坚果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核桃优良品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测定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及后代坚果中10种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新疆阿克苏核桃实生后代坚果脂肪酸相关指标的变异情况。温185坚果脂肪质量分数为68. 11%,它的实生后代的均值为64.62%,其中温185坚果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69. 70%,其实生后代的占72. 39%。新新2号坚果脂肪质量分数为66. 55%,它的实生后代的均值为66.48%,其中新新2号坚果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71.01%,其实生后代的占70.95%。新疆温185、新新2号两个核桃品种实生后代脂肪酸含量相对丰富,这为品种改良尤其是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食盐腌制对秦川牛普通牛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峰  李景景  吴晓霞 《食品科学》2012,33(15):155-160
以秦川牛的普通牛肉为研究对象,探讨食盐腌制对牛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2、4、6、8、10、12g/100mL的食盐溶液腌制牛肉后,分别进行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食盐腌制对普通牛肉中所检测到的16种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低质量浓度食盐腌制对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总饱和脂肪酸(SFU)和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影响也都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降低肉豆蔻酸含量(P<0.05),可显著增加亚油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高质量浓度食盐腌制会使牛肉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显著增加SFU而降低UFA的含量(P<0.05)。因此,低盐腌制对于改善秦川牛普通牛肉脂肪的营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4.
梭鱼脂肪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梭鱼的应用价值,对江苏沿海滩涂池塘养殖梭鱼(均质量(445.8±26.9)g)6 种组织(鱼头、鱼皮、背肌、腹肌、肝脏、腹脂)的脂肪分布、性质、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索氏提取法测定组织中脂肪含量,滴定法测定脂肪的碘值和酸价,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梭鱼体内各组织脂肪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背肌和腹肌中脂肪含量分别为3.66%、10.16%;各组织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较高,碘值为90~106 g/100 g;各组织脂肪酸价较高,介于4~9 mg KOH/g之间;梭鱼脂肪中C22∶6n 3和C20∶5n 3含量丰富,品质好;鱼头、背肌、腹肌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比例约为1∶1.5∶(0.7~0.8),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在0.7~0.8之间,组成合理;肝脏和腹脂中脂肪含量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梭鱼的内脏也具有较好的可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林芝和那曲酥油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酥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0μg/100 g和1900μg/100 g,其次是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45μg/100 g和311μg/100 g,维生素E和维生素A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D3含量相对较少,维生素K2未检出。两种酥油分别检测到25种和2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占到总量的1/2以上,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最多。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4.22%和32.66%,差异显著(p<0.05)。功能性脂肪酸主要有油酸(19.2%和29.7%)、亚油酸(0.52%和4.20%)、亚麻酸(0.65%和0.26%)、花生四烯酸(0.27%和0.15%),林芝酥油还含有少量的EPA(0.06%)和DPA(0.17%)。  相似文献   

16.
比较以大豆拉丝蛋白为主要原料、经棕榈油炸制的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与自制猪肉丸子、市售鱼肉和牛肉丸子的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探讨其应用价值。采用国标法检测丸子的营养成分,质构仪检测四种丸子的质地。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拉丝蛋白丸子39.06 mg N/g、猪肉丸子30.11 mg N/g、牛肉丸子19.91 mg N/g、鱼肉丸子12.79 mg N/g。胆固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牛肉丸子28.71 mg/100 g、猪肉丸子25.27 mg/100 g、鱼肉丸子14.83 mg/100 g、拉丝蛋白素丸子1.21 mg/100 g。猪肉丸子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丸子(p0.05)。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5.44±0.59、5.33±0.20、8.89±0.34(g/100g)。四种丸子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占各自总脂肪含量的59%到73%。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弹性、回复性最好,分别为96.84%±1.43%、52.77%±0.56%。研究表明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氨基酸含量高、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口感佳,可以作为传统肉丸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 mg KOH/g、131.3 g/100 g、8.76 mmol/kg、137.9 mg 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山茱萸籽的组成、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籽中还原糖、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2%、64.7%、21.7%和13.1%.山茱萸籽油酸值(KOH)、碘值(Ⅰ)、过氧化值及皂化值(KOH)分别为0.97 mg/g、113.8 g/100 g、8.9 mmol/kg、186.5 mg/g.山茱萸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40%)为主,其次是硬脂酸(3.49%)和山嵛酸(3.32%);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35.80%)和亚油酸(34.60%)含量较高,还含有5.51%的芥酸.  相似文献   

19.
以泥鳅鱼籽为原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采用正己烷-异丙醇提取法得到鱼籽油,对鱼籽油的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与泥鳅鱼肉、鲫鱼籽、鲟鱼籽、林蛙卵以及母乳的油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泥鳅鱼籽的营养成分为水分含量64.69%、蛋白质含量24.49%、脂肪含量5.62%、灰分含量1.56%;泥鳅鱼籽油理化指标为密度0.901 4 g/mL、折光率1.463 8、碘值105 g I/100 g、皂化值134 mg KOH/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知,泥鳅鱼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1.30%,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02%和24.51%。通过与泥鳅鱼肉、鲫鱼籽、鲟鱼籽、林蛙卵以及母乳的油脂比较,发现泥鳅鱼籽和母乳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基本一致,非常接近健康食用油黄金比例1∶1∶1,而且泥鳅鱼籽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和母乳的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