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检测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范围也在逐步加强。转基因食品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农业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国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然而很多人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表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转基因食品工程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种或多种外源性基因从生物体外挪用到一种设定的生物体中,使  相似文献   

2.
王桂才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5):220-221,236
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化生物的检测进展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转基因食品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转基因食品标记的需要,必须检测鉴定食品中外源基因或其基因产物的有无。对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的生物生成的食品,改造方式可能是通过删除自身基因或者加入外界的基因,通过此种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以此来达到改变此生物的蛋白质的目的,从而获得想要的产物。转基因食品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尽管转基因食品产量高,但由于其安全性问题,在世界上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转基因食品有利也有弊,这也是转基因食品备受争议的核心原因之一。首先,转基因的结果往往具有强大的抗细菌和虫类生物的能力,这些性状大大加强了这些生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基于核酸水平的外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通过DNA提取、Southern杂交试验、转基因结构的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等4项试验,从分子水平和生产角度上对转基因肉鸡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安全检测分析,这一整套方法对生物食品的生产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取得了一次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本文就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加工过程营养稳定性、营养素的生物利用及功效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及其合理评价原则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提出了基因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人们以科学、理智的态度来培养它,转基因食品就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工程通过DNA重组技术,能够获得有特殊生物遗传性状和功能的遗传工程生物体(GMO)。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业、食品工程,产生了转基因食品。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简要介绍了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上市,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及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争论。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优越性、生物安全性、基因逃逸、环境影响及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粮油食品、果蔬食品、发酵食品工业及动物性食品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进行讨论,最后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但其安全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通常从生态安全、健康安全、伦理安全的角度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据此制定国际评价标准。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建立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蛋白检测主要基于免疫原理检测粗加工食品的转基因蛋白成分,基因检测则基于PCR检测食品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同时,一些新型食品检测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这类转基因生物可以在产量、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关于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简称GM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开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有容  王华 《食品科学》2002,23(12):145-149
基因工程通过DNA重组技术,能够获得有特殊生物遗传性状和功能的遗传工程生物体(GMO)。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产生了转基因食品。但是这种人为改变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生物技术是否能安全地被利用,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呢?本文介绍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食品本身、生态环境和国家经济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重PCR方法对大豆转基因食品的定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平  刘宪华 《食品科学》2004,25(11):227-230
为了同时检测转基因食品中所含的多个目标基因序列,本文采用多重PCR分析技术对转基因大豆食品进行了检测。为了排除扩增结果的假阴性,大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被作为内部对照以评价所有PCR反应的效率。当转基因大豆含量仅为0.15%时,仍然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可靠的鉴定,从而表明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该文所述的多重PCR系统是一种简单、准确并且敏感的检测方法,只需要进行一个反应就可以检测多个目标基因序列,因而可以用来对转基因原材料及加工成品进行高精度、高灵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Transgenic food),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 food),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接受的一方由此而获得了一种它所不能自然拥有的品质。可以理解为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或者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而成的食品,也可以说成是多种不同的转基因生物及非转基因生物  相似文献   

16.
基因食品的营养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食品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本文概述的基因食品的概念,探讨了国内外倍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营养及安全问题,详细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功能及其营养,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状况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研发转基因食品的原因 转基因食品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而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基因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修改基因的方法是将一种生物细胞内的DNA分子切开,选取所需要的一段基因,然后与其他生物相关的基因重新组合,从而使接受基因的生物由此获得一种它所不能自然拥有的新特性,如抗冻性极强的转基因西红柿、带有水果味的转基因柿子椒等。转基因生物所新获取的这些新特性可以世世代代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缓解了因土地不足或病虫害导致的粮食减产和不足的现状。由于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仍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其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转基因食品检测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适用性强的转基因检测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监管、评估和风险防范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三大类,分别为基于核酸水平的检测、基于蛋白水平的检测和基于代谢物水平检测的具体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相关的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简单概括,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目前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使人们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非预期效应的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以引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毒性物质 ,是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源基因非预期效应的不可预见性 ,因此用常规的分析技术难以准确测定。利用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从蛋白质组和mRNA水平上比较转基因植物食品和非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基因表达差异 ,是检测外源基因非预期效应的有效手段。文中对利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非预期效应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的多个相对稳定的转基因元件,包括35S、NOS、EPSPS、Cry1A、NPTⅡ等基因,同时选定植物本身固有的基因:大豆Lectin、玉米IVR、油菜Napin基因作为内源参照指示基因,设计、筛选出9对引物分别组成多重PCR.结合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组成快速检测体系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1~2d能完成整个检测过程。经测试:该检测体系稳定可靠、灵敏准确、特异性好,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进行转基因食品检测的良好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