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 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 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 %、20 %、30 %、40 %、50 %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 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99.5 %;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 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水飞蓟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的方式;水飞蓟油采用KOH/甲醇法甲酯化对其脂肪酸部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指纹特征峰,并分别用峰方式和全谱方式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建立了水飞蓟油GC法的指纹图谱,共标定了7个色谱峰。峰方式和全谱方式的指纹图谱各自相似度均高。结论: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作为水飞蓟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兴瑞 《中国油脂》2021,46(10):82-87
以青海省不同产地的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亚麻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青海亚麻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鉴定掺伪量分别为10%、20%、30%、40%、50%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指纹图谱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青海亚麻籽油样品的整体性;该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20%及以上大豆油、葵花籽油掺伪模型,10%及以上玉米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掺伪模型,而对芝麻油掺伪识别效果欠佳,掺伪量大于30%时才能鉴定。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选取了10个不同品牌的螺旋藻产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螺旋藻产品脂肪酸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螺旋藻产品脂肪的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反应,添加内标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可用于绘制螺旋藻产品脂肪酸指纹图谱。指纹图谱可以从量的角度比较多个品牌产品脂肪酸特征组分的差异,其中生物活性物质γ-亚麻酸含量在12.3%~23.0%,相对差值高达61%。所建立的螺旋藻产品脂肪酸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评价螺旋藻相关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油茶籽油脂肪酸的气相指纹图谱。方法 以贵州产油茶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及加工方式共计34批次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 确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为油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油茶籽油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并与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米糠油、花生油、棕榈油和高油酸花生油等8种植物油进行相似度比较,除菜籽油和高油酸花生油因相似度大于0.95而无法与油茶籽油进行区分外,其余6种油脂均可识别为非油茶籽油。结论 通过对贵州产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纯茶油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立同时测定37种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并对吐鲁番产区的40个品种的葡萄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可检测出19种脂肪酸,40个品种葡萄籽油样中,有14个品种的脂肪酸总含量在90 g/100 g以上。沈农金皇后总脂肪酸含量最高,为99.75 g/100 g。灰比诺、赤霞珠、沈农金皇后、巨玫瑰等品种可作为富含脂肪酸的葡萄籽油提取的优势品种,其中灰比诺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赤霞珠其次。对不同品种葡萄籽油进行聚类分析,可被明显分为两类,亚油酸和油酸对于品种间的分类具有较大贡献。本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等特点,为葡萄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山永凯 《食品科技》2012,(10):158-161
目的:通过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的分析,建立沙棘籽油的指纹图谱,为其鉴别伪劣提供参考,并对沙棘籽油的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国家药典2004A"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地区的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共筛选出9个共有峰,通过分析建立了标准的沙棘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的食用油脂进行营养评价,对掺假油脂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检测,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米糠油、茶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反复油炸菜籽油、泔水油、劣质动物油等进行分析。建立了各类油脂的色谱指纹图谱,得出了油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各油脂其脂肪酸C10∶0、C14∶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0、22∶1含量及比例特性明显,可以利用油脂脂肪酸特点及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油脂的掺伪甄别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性探究不同用途的葡萄籽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葡萄籽提油时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不同用途的八种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及气相色谱法,检测其主要脂肪酸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凤凰和京玉的硬脂酸含量均高于巨峰。白色酿造中,霞多丽油酸含量高于小芒森。红色酿造中,三个品种的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有明显不同。不同用途的葡萄籽,均有一些脂肪酸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这显示出,对葡萄籽进行提油时,品种差异会造成葡萄籽油成分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八种葡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性探究不同用途的葡萄籽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葡萄籽提油时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不同用途的八种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及气相色谱法,检测其主要脂肪酸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凤凰和京玉的硬脂酸含量均高于巨峰。白色酿造中,霞多丽油酸含量高于小芒森。红色酿造中,三个品种的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有明显不同。不同用途的葡萄籽,均有一些脂肪酸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这显示出,对葡萄籽进行提油时,品种差异会造成葡萄籽油成分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两种方法提取葡萄籽油,对其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通过其含量来间接测定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实验测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达64%以上。本实验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葡萄籽油和溶剂法提取的葡萄籽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必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茶油掺入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回归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2)较高(> 0. 99),可分别检出掺伪量4%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掺伪量8%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回收率在96. 56%~112. 8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为掺伪山茶油纯度鉴别及调和山茶油配比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贵州产刺梨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刺梨籽油经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以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为参照,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量,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刺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刺梨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酸6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为主,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比高达90.97%,其中n-6/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1。结论刺梨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营养健康价值高的功能性油脂,研究结果可为刺梨资源高附加值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葡萄籽油甘油三酯组成及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结果为: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34%,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为75.25%;并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葡萄籽油甘油三酯组成,主要甘油三酯为LLL,含量达42.35%、Sn–LOL16.69%、Sn–POL2.18%、Sn–LLP5.52%;还采用红外光谱测定葡萄籽油官能团结构等;表明葡萄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5.
对酸热法提取山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盐酸浓度、料液比、酸热时间、酸热温度和浸提时间对山葡萄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盐酸浓度4. 09 mol/L、酸热时间59. 37min、酸热温度75. 85℃、浸提时间1. 99 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26. 005%;山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主,含量达到70. 59%,其次为油酸(13. 34%)、棕榈酸(8. 63%)和硬脂酸(4. 27%),而花生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山葡萄籽原油为原料,研究了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的品质变化。测定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感观品质和理化指标、VE含量、氧化稳定性、微量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炼山葡萄籽油较原油在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上都有很大提升,氧化稳定性提高,酸值(KOH)由(16. 85±0. 016) mg/g降至(0. 21±0. 013) mg/g;精炼对山葡萄籽油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大,但V_E含量明显减少,从(66. 18±0. 21) mg/100 g降至(43. 65±0. 16) mg/100 g;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 07±0. 003)%增加至(0. 31±0. 004)%。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Fatty acids and tocopherols in appropriate quantities are invaluable attributes that are desirable in see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udies have generally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il and tocopherol components of oil crops. Recently,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grape seed has robust potential in the production of healthy fatty acids as well as tocopherols. This study was thu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il and tocopherol components of grape seeds, obtained from various grape cultivars of different species, including two rootstock varieties. RESULTS: The grape seed oil concentration of the studied varieties ranged from 7.3 to 22.4%. The determined fatty acid profiles of the genotypes conformed to the pattern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grapes. Linoleic acid is the major component comprising 53.6–69.6%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oleic (16.2–31.2%), palmitic (6.9–12.9%) and stearic (1.44–4.69%). The oils of all the seeds analysed showed a preponderance of α‐tocopherol (ranging from 260.5 to 153.1 mg kg?1 oil extract). β‐Tocopherol, γ‐tocopherol and δ‐tocopherol were also detected with the general means of 0.98, 22.2 and 0.92 mg kg?1, respectively. Linoleic acid show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ll the fatty acids analysed. The strongest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linoleic and oleic acids (r = ? 0.834, P < 0.01). CONCLUSION: Present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oil conten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tocopherol constituents of grape seed show great variation among the genotypes. Markedly higher proportions of linoleic acid with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ocopherols found in the oil samples suggest that grape seed is a good source for culinary,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uses.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林童  卢贞希  刘改霞 《中国油脂》2021,46(3):118-121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应用于可食性口红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6%,且以亚油酸(61.69%)为主;葡萄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735 mmo/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49%,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60%;葡萄籽油与甜杏仁油比例为1∶1时,制备的可食性口红清爽、滋润,品质佳,稠度与延展性与市售口红无显著差异,说明葡萄籽油可用于口红产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