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燃点低、炸点多,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中,理性很难穿透情绪的厚墙。本文归纳了专家与非专家在风险认知模式上的主要区别,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者需要跳出技术的框框,运用社会学的成果,将公众的风险认知特点纳入风险交流策略中;最后从风险交流操作层面提出几项工作建议,“急人民之所急”,可为早期危机预警争取主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从风险交流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是有效风险交流的基础。本文首次从风险交流的角度开展北京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状况,亟需开展交流的主题、重点交流受众和重点交流渠道,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从而有利于提高风险交流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概念出发,研究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加拿大卫生部开展风险交流工作的进展,比较分析各国开展风险交流的目的、策略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现状与现实基础,提出了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薄弱环节,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被放大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有效性不足,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是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应加强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性,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非政府第三方等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是提升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效率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建设起步较晚,在立法层面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完善之处。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立足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理论框架,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管理部门、立法体系、交流机制三个方面对欧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有益启示:中国应完善《食品安全法》,增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组织机构;构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信息平台,实现交流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风险比较是风险交流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弥合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认知差异.但是不恰当的风险比较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是风险交流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风险比较的常见形式和应用,指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专家对风险的估计依赖于科学,即风险评估过程,而公众对风险的估计依赖个人经历和感情因素,即风险感知。双方在风险估计和风险认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风险交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弥合这一差异。风险的某些特征容易放大受众的风险感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这些认知学特征并据此提出风险交流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发展迅猛,如何与时俱进,建立适应新媒体特点的风险交流体系已成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与技术机构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述新媒体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意义,以实例分析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交流是指在食品安全科学工作者、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感兴趣的团体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管理决策基础意见和见解传递的过程。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整个风险分析的过程之中,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所在。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是基于心理学、传媒学、管理学等原理,在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学的基础之上,继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后,于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方向。本文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公开文献、国际交流的信息以及作者的研究和理解,概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论点、原则、方法和技巧等,供食品产业链上的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现状、问题、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随着食品安全风波不断,中国政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落实政府监管职责.本文从政府、公众、媒体、风险交流学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风险交流制度是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中被公认的预防管理食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其运用到食品安全管理中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文章系统阐述了日本、欧盟、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分析了其建立的框架、职能,深入探究域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建立及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风险交流是风险分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风险交流、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生产者、学者和其它感兴趣各方就风险、风险相关因素和风险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进行互动式交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决策的依据。风险交流是解决食品安全事件、应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专家是否参与、专家何时参与、专家怎样参与,是一个值的讨论和交流的话题。本文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为基础,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需求,以及技术专家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探讨技术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洁  任雅楠  李楠  罗浪  李江华 《食品科学》2017,38(13):306-310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作用,低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仅不能够达到解惑的目的,长期风险交流的不畅还会加重公众对政府、企业甚至专家的信任危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已成为避免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提高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保障食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乃至维护社会稳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对研究风险交流效果评价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实践经验,探讨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实践指导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8—2016年与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以测量媒体传播效果。方法对百度新闻数据库中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新闻报道进行关键词检索,并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呈现方式、新闻来源、报道基调等6个方面24个类目进行分析。结果自2009年以来,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报道数量增加,已形成特定报道主题。但报道类型化明显,体裁以消息类报道为主,深度报道偏少,内容偏狭,缺乏社会关注的热度,在相关事件报道中仍能发现社会认知不足。政府及社会组织的网站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结论食品安全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应以策略传播的思路开展媒体风险交流,同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官方网站及专业组织的传播力,形成食品安全标准科学传播的意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现阶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往往听不到有关部门科学的声音。加之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迅速传播更是加剧了这种风险。为了消除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信任缺失,必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从加强公众理性、重视社会化媒体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以及重视信息的编制与发布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频频出现的含苏丹红的食品。以及出现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到我国政府及时出台苏丹红检验标准和食品安全法。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必将使我国的食品市场环境得以规范,给人民生活消费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品》2020,(1):93-94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安徽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协作办法(试行)》(下称《协作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定期会商,排查风险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努力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美  王晓翌  李鸿敏 《食品科学》2017,38(19):309-314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供应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为今后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突变理论模型,构建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4年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总体而言,近10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从食品供应的3个具体环节来看,风险一直呈现波动趋势,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消费这2个环节,近2年来食品安全风险呈现增长态势。结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建立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污名化是一种典型群体极化现象,也是风险交流者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食品添加剂污名化及其特征和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但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发生。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可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置是否健全,影响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效用的发挥。国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确立较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运作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成熟、完善。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设置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