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柑橘皮柠檬苦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柑橘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柑橘皮柠檬苦素得率的影响,建立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柑橘皮中柠檬苦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柑橘皮柠檬苦素得率的影响显著,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0h,提取温度为51.5℃和液料比为96∶3(mL/g)。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马尾松花粉中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对马尾松花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2.5%,提取时间28.8 min,料液比1∶24,提取次数3次。在此优化条件下,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实际得率为1.37%,与理论值(1.32%)较为接近,表明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马尾松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波提取枳实总酚酸,并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总酚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统计学方法考察指标和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效应面图,确定较优提取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56%乙醇、液料比28:1、温度30℃、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叶黄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万寿菊中叶黄素提取工艺。方法:以反应时间和加碱体积为考察因素,以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两个因素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按二项式描绘三维效应面,从而得到提取率较佳的实验条件。结果:二项式是描述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最佳模型,相关性较好(r=0.9382),最佳提取工艺为:反应时间26min,加碱体积5.7mL。依最佳条件得提取率为1.16%,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10.49%。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提取叶黄素的试验指标具有较好的优选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川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川麦冬多糖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确定的最佳工艺料液比1∶35、温度75℃、提取2h,提取次数1次。提取预测值与验证值偏差为2.04%。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平方R2=0.9627。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麦冬的多糖提取工艺具有方法简便,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柚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物质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g/m L),超声时间20 min。此工艺下柠檬苦素类物质提取率为0.491 mg/g(RSD=1.13%,n=3),与理论值0.487 mg/g偏差很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新会陈皮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适合提取方法,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提取法和水溶助剂(水杨酸钠)提取法分别对其中的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比较两者的提取率。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法最优条件为:时间3.2h,温度68.2℃,料液比1∶64.8,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4.97mg/g;水溶助剂提取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时间5.6h,温度51.8℃,料液比1∶8,水杨酸钠浓度2mol/L,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5.19mg/g。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水溶助剂法提取率更高,但是操作较繁琐,有机溶剂法操作简单,提取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赣南脐橙渣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与类柠檬苦素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对脐橙渣中类柠檬苦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2%、超声时间18min、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类柠檬苦素得率为1.632‰,与预测值1.651‰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苦素降解酶的固定工艺。方法 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柠檬苦素降解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 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以聚乙烯醇(0.2 g/100 mL)-海藻酸钠(5.0 g/100 mL)为载体,戊二醛(2 mL/100 mL)为交联剂,采用包埋法固定柠檬苦素降解酶,其中粗酶液浓度0.06 mg/mL、CaCl2浓度6 mg/mL、固定化时间22 h。此条件下的柠檬苦素降解率为(97.87±0.32)%。结论 经优化后的工艺生产出的酶降解率高并且易于分离,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选用适宜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南瓜多糖最优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本实验以热水浸提法提取南瓜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以及醇沉条件对南瓜多糖浸膏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乙醇反复沉淀的方法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从而得到进一步纯化的南瓜多糖。结果:南瓜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36倍量的水在84℃温度下提取3.2h,提取3次,然后浓缩至1/3体积、以3倍体积95%乙醇醇沉。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纯化的最优条件为20℃条件下上柱,初始液质量浓度取2.84mg/mL,以5BV上柱,5BV的20%乙醇溶液洗脱,最终得到纯化后南瓜多糖的含量可达到60%以上。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实验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酸枣仁中酸枣仁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酸枣仁总皂苷含量,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酸枣仁皂苷含量的影响,SAS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响应面法分析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75 %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验证试验结果酸枣仁总皂苷平均含量为34.26 mg/g。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酸枣仁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可信度高,皂苷含量验证试验检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模型预测性好,工艺稳定,可为酸枣仁总皂苷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品工业科技》2013,(02):269-272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胖大海多糖的纤维素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浓度、料液比和酶解时间进行了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并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胖大海多糖得率的工艺参数按主次顺序排列为: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92%,料液比1∶30.5,pH4.8,50℃下酶解时间126min,在此条件下,胖大海多糖得率为7.92%±0.09%。   相似文献   

13.
李倩  蒲彪 《食品工业科技》2012,(2):334-337,341
为了优化花椒香气成分HS-SPME萃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提取物质的质(色)谱图总峰面积为考察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原料用量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总峰面积有显著影响,萃取时间和原料用量对其影响不显著;萃取时间和原料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其它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得到萃取花椒香气成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97℃,萃取时间30.73min,原料用量3.15g,在此条件下,香气成分总峰面积为2.21101×10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蓖麻碱提取工艺。以蓖麻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溶剂加入量三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溶剂加入量进行优化,得到蓖麻碱提取的最佳温度86℃,最佳提取时间4.3h,最佳溶剂量132mL,此时蓖麻碱的提取率为2.88‰。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肺衣中提取抗氧化物质,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DPPH自由基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基于单因素实验,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做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5.0%,液固比为18.6m L/g时,超声提取时间为20.0min,在此条件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69%,预测值为92.829%,与预测值偏差为-1.227%。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法是一种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淀粉和壬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法制备玉米淀粉-壬酸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收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IR)、热重(TG)和电镜扫描(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参数为壬酸和玉米淀粉投料比1∶11(mL∶g),包合时间68 min,包合温度60 ℃。在此最优条件下,收得率为77.09%,与理论值79.40%接近,优化工艺参数可信度高,具有参考价值。包合物的IR、TG测试结果与玉米淀粉及壬酸比较有明显变化,证明包合物已经形成;SEM测试发现,包合物颗粒呈不规则立方体状,各个表面均分布了纳米级的小孔。研究可为玉米淀粉、壬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