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萃取是利用填料吸附液相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 并与样品基质及干扰组分分离, 再利用有机洗脱液洗脱达到富集和纯化目标化合物的技术。利用固相萃取对水产品中危害物的预处理在各类实验室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介孔硅胶、磁性复合材料、纳米纺丝等新型填料的开发, 以及搅拌棒吸附、96孔板式等不同固相萃取模式的开发, 近几年衍生出多种用途的固相萃取方法。本文主要通过传统填料、分子印迹、亲和免疫、磁性材料和碳材料等几种固相萃取填料结合注射器固相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移液器固相萃取等几种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比较了水产品中农兽药、重金属、蛋白质、脂质、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萃取技术的优缺点, 并对未来固相萃取在水产品安全检测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固相萃取吸附剂,综述了多种固相萃取小柱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和磁固相萃取等技术在食品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这些新型吸附剂相对于传统的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环境友好、检出限低等优点。同时分别阐述了这4种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局限性。进一步指出开发高效快速分离目标物的吸附剂是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测定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方法。本方法可对12个样品同时进行自动上样、吸附、洗脱、收集,实现自动固相萃取,从而实现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固相萃取前处理自动化。本方法与手动固相萃取相比,回收率相差不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同时整个过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可以降低溶剂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试样前处理技术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进行评述;同时对新兴的分子识别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分析技术发展对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撑。近年来,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方法在低浓度、复杂基质的食品安全分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制备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征,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备受关注。近年,以静电纺丝材料为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吸附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也开始应用于食品安全分析领域。本文总结了食品安全分析领域中基于静电纺丝纤维的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讨论了现有研究中静电纺丝材料在吸附剂中的应用及相关前处理方法的优势,以期为以静电纺丝纤维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240-245
由于食品样品多样性和复杂性,样品前处理成为食品安全分析的关键。固相萃取技术是食品安全分析中富集痕量组分、分离干扰物质的重要前处理方法。将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应用于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整体柱固相萃取等固相萃取技术中,改善了固相吸附剂性能,提高了固相萃取效率,实现了对食品样本中重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违规或超标添加剂等的高效富集、分离,合并其他分离分析方法,达到了准确测定这些物质的含量的目的。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在食品分析的前处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针对纺织品中致癌芳香胺前处理的传统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存在使用试剂量大、过程繁琐、溶剂易挥发等问题。文章综合研究了近年来纺织品中致癌芳香胺检测前处理的方法,包括常规液液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单滴液液微萃取、双水相萃取、溶剂诱导相变微萃取、传统固相萃取、直接固相微萃取、加膜固相微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液液微萃取、加膜固相微萃取使用有机量少,均低于1 mL,操作过程简单,适用纺织品致癌芳香胺前处理萃取发展方向,但需要加大研究增加致癌芳香胺加膜固相微萃取萃取头,以及纺织品成分、加工工艺对加膜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在萃取过程中的影响,以最终建立适合纺织品中致癌芳香胺的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技术是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少、环境污染少、无乳化、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研究介绍了固相微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和在线固相萃取等3种固相萃取新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各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局限性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这3种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的健康风险问题使人们对农药残留限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直接影响其分析效率和分析准确度。对近年来国内应用于食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中的萃取技术(如浊点萃取、超声波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等)、净化技术(如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等),以及萃取、净化一体化技术(如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QuEChERS法、磁性固相萃取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介质和食品包装材料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样品中双酚A的浓度通常较低,且存在基质干扰,因此,直接检测比较困难,需要结合适当的前处理过程,以提高仪器的检出能力,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食品及环境介质中双酚A常用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和QuEChERS等技术,进行详细介绍、评价、总结和展望,为双酚A快速准确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英文简称MISPE),是当前食品安全样品采用的主要预处理检测技术,在实践运用中具备高效、稳定、全面等技术应用特点,受到检测机构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从当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角度,阐述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原理,对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2.
跟一般的吸附材料相比,碳纳米管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以及吸附能力强的优点,且固相萃取操作简便、萃取时间短、有机溶剂使用量少,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用于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显现出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吸附特性,主要综述了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在食品重金属、农药、兽药和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概况,并对碳纳米管固相萃取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鞋类产品中烷基酚(APs)和双酚A(BPA)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浊点萃取、分子印迹技术等萃取技术的原理、优点、弊端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Free Style固相萃取在线浓缩系统,可一次性连续在线完成样品的在线萃取固相、在线GPC净化、在线精确定量浓缩的联机处理过程。文章介绍了Free Style固相萃取在线浓缩系统的主要构成和特点,并对其日常使用中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固相微萃取在发酵酒香气检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香气物质的萃取方法-固相微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 1.1固相微萃取(SPME)简介[1] 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加拿大学者Arhturhe和Pa wliszyn首创的一项样品分析前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柑橘中农药残留现状,介绍了当前在柑橘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QuEChERS、双向逆流色谱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法、无损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柑橘农药残留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技术因具有富集效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分析领域中。文章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包括萃取头式、管内式、整体柱式和搅拌棒式等形式在内的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固载技术研究进展,并综述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有机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凝胶渗透色谱、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萃取等方面内容,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固相微萃取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固相微萃取的新型制备技术及新型材料在萃取膜上的应用,综述近5年来固相微萃取在食品中重金属、兽药、农药、生物毒素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新进展,并展望未来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文中主要阐述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对固相萃取技术在肉制品多环芳烃分析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