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研究海产品肌肉中汞形态分布特征,调查了浙江沿海50 个品种共计891 个样本中甲基汞含量,并结合浙江省居民水产品消费量,对海产品甲基汞污染食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94.2%的海产品均有甲基汞检出,甲基汞是海产品肌肉中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含量占总汞质量分数65.0%~95.2%,所有样品甲基汞含量范围为0~0.95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不同鱼类甲基汞含量存在差异,营养级别高的鱼类对甲基汞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鲨鱼、金枪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甲基汞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鱼类,存在超标可能性;风险评估表明,浙江沿海一般海产品甲基汞污染食用风险较低,但长期或大量食用金枪鱼和鲨鱼等甲基汞污染较高的海产品,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广东沿海常见水产品中无机砷含量及其膳食健康风险,并提出消费建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PLC-AFS)测定水产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Pi)划分污染等级,进一步采用每周可耐受摄入量、非致癌风险(target hazard quotients, THQ)、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 CR)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模型(CRlim和CRmm)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总砷含量依次为藻类>甲壳类>鱼类>贝类;藻类无机砷占总砷的59.01%~92.73%,其余均低于10%。Pi结果显示,虽然藻类超出限量标...  相似文献   

3.
浙江沿海海产品无机砷污染调查及食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光明  严国  常家琪  孟春英  顾捷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18-223,22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浙江沿海地区采集的38个品种共679个海产品样本中的总砷及砷形态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在掌握浙江省主要海产品砷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水产品消费数据对因海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带来的无机砷摄入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海产品中总砷平均含量为0.36~35.91 mg/kg,但主要以低毒或无毒的砷甜菜碱或砷糖等有机砷形态存在,有机砷占总砷含量的90%以上;66.4%的样品有无机砷检出,检出值范围为0.012~0.380 mg/kg,中位值为0.024 mg/kg,第95百分位数值为0.14 mg/kg,均低于GB 2762-2017中对水产品的无机砷限量值要求;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居民食用一般海产品引起的无机砷安全风险较低,每周因水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引起的无机砷摄入值均低于JECFA推荐的人体无机砷每周可摄入值,但长期过多食用无机砷相对含量较高的海产品(如海藻、贝类)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集厦门地区4种贝类水产品(即牡蛎、花蛤、缢蛏和蚬)240份,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汞污染评价和食用安全性分析。方法: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这4种水产品的汞含量。结果:4种贝类产品中汞含量在9.788~147.1μg/kg(干重)之间,牡蛎、花蛤、缢蛏和蚬的平均汞含量分别为48.04,43.11,55.48和44.95μg/kg(干重),所测贝类样品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GB18406.4-2001)限量。不同区域同一贝类的汞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贝类品种间的汞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消费贝类产品所摄入的汞量均未超过PTWI的限量值〔<5μg/kg(体重)〕。结论:采集地区的贝类产品未受汞污染。对于汞含量较高的牡蛎等贝类产品有必要控制其摄入量,以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的含量;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推断市场中水产品中无机砷阳性样品的概率。方法水产品中加入20 mL 0.15 mol/L的HNO_3溶液,放置过夜。置90℃恒温箱中热浸提3.0 h。提取完毕,使2种形态神的化合物溶出,提取液冷却后上机检测。样品检测数据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6.2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由模型可知水产品和水质产品中无机砷阳性样品检出的亚砷酸盐As(Ⅲ)的流行率为7.6%,砷酸盐As(Ⅴ)的流行率为3.1%。结论通过模型可以推断出采样地中大型超市、小型市场中水产品和水质产品中无机砷阳性样品检出的概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为有关部门对水产品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残留量暴露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危险。方法 辽宁省随机选择在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共采集样品300份, 采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含量。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评估方式,对大米中无机砷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检测的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均远小于1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概率评估中,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值均远小于1。表明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膳食风险。结论 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含量的暴露对人体健康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主要水产品中汞污染的现状和水平,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安全食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茂名市4个地区居民常食用的10种水产品为评估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样本进行总汞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和目标危险系数法分别对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膳食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发现42.95%的居民对水产品中汞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范围为ND~0.141 8 mg/kg,检出率为35.9%,金丝鱼样品的总汞检出率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海产品;39个样品中有38个样品的总汞污染指数Pi<0.2;总汞的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为0.090 9 μg/(kg·BW),占每周耐受摄入量的2.273%;水产品中总汞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小于1,平均目标危险系数为0.13。结论:总体上茂名地区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汞污染程度处于安全水平,潜在的健康风险较低,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云南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云南省110份茶叶样品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测试,并就产地、包装、流通环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对采集的110个茶叶样品进行总砷检测,最高0.152 mg/kg,均值0.0325 mg/kg,仅1件检出无机砷,检测值为0.0591 mg/kg,均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群膳食暴露影响。方法 采集2022年浙江温州地区30个品种217批次海产品, 取各样品可食部分, 经组织匀质后, 经6 mol/L氢氧化钠溶液40℃恒温振荡皂化6 h、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浓缩至干、脱芳石油醚复溶, 取上清液采用分子荧光仪测定其石油烃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商值法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膳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 所有海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检出(范围1.06~26.6 mg/kg, 均值9.70 mg/kg), 其中13.4%的样品中石油烃含量超出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中规定的限值, 分别为缢蛏、泥蚶、馒头蟹。总体上检出浓度依次排序, 养殖贝类>海捕头足类>海捕蟹>海捕虾>海捕鱼>养殖藻类。所测海产品石油烃危害商在0.01226~0.3076之间, 均小于1, 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4.9×10-7~7.6×10-5, 小于1×10-4, 其中养殖贝类中缢蛏、泥蚶、贻贝的危害商和致癌风险指数相对较高。结论 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健康风险较低, 但应密切关注长期或大量食用缢蛏、泥蚶、贻贝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是沿海地区人民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由于水产品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成分,大量食用易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水晶球软件,评估沿海地区人民水产品中重金属的摄入量及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同一重金属,不同年龄组人群水产品摄入量的风险熵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于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居民而言,重金属的摄入风险与暴露百分位点值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枸杞中铅、镉、砷、汞和铜5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对20批枸杞样品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评估,计算最大限量理论值、有害元素日暴露量、危害指数和暴露限值,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20批枸杞样品中Pb、Cd、As、Hg和Cu的含量均未超过限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较低,当前限量执行标准较为合理。结论:该方法科学、合理,能够为评估枸杞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茂名地区水产品的无机砷污染现状,为食物中毒监测和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安全食用水产品提供参考。通过调查问卷选择茂名4个地区居民较常食用的10种水产品进行无机砷含量的检测及污染程度分析,并利用目标危险系数(THQ)法对茂名市居民食用水产品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0种水产品的无机砷含量检出范围为ND~0.12 mg/kg,样品的检出率为12.8%;茂名市居民每周实际从水产品中摄入无机砷的含量为0.002 1 mg,占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0.23%;茂名市居民食用这些水产品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小于1。从整体上来说茂名地区的水产品可以放心食用,但不建议居民长期大量食用单一种水产品,因为在日常饮食中还会从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粮食中摄入无机砷,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风险评估在大米中无机砷健康风险防控的应用。方法以评估中国东南沿海A县县域大米中的无机砷及其干预或控制措施对当地人群的致癌风险的影响为例,将大米中无机砷的检测数据、消费量调查数据、生物利用率和剂量-反应关系模型相结合,使用@RISK 7.5对不同情景下样品来源地一般人群的膀胱癌和肺癌风险进行概率评估。结果国标限量和正常消费情景下大米来源的无机砷暴露导致的25年后膀胱癌和肺癌年新发病例数约为0.045例/10万人,在25年后一切原因导致的年新发病例数(约209.2例/10万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约占0.021 5%),由此造成的平均预期寿命损失约为0.000 529岁/0.193 1 d。改变国标限量和/或消费结构的再干预或控制措施对风险的影响很小,即使假设无机砷限量和大米消费量均降为原来的1/2,肺癌的发病率也仅下降2.16%。结论研究显示改变消费结构和/或国标限量对降低大米中无机砷的风险意义不大,当前的假设情景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但本研究为整合、评价和应用新的公共卫生科学信息提供了一个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保健食品原料中砷元素污染情况,控制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基于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结合的实验方法,对所选择的人参样品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能够相对准确地得出保健食品原料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检测结果,能够为砷污染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估计某种产品所引起的目标人群的相关疾病的水平。水产品是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鱼和贝类含有的甲基汞会危害人体发育中的胚胎和幼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由于水产品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营养价值,故鼓励普通人群食用水产品。但是建议怀孕妇女、乳母和幼儿避免经常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水产品,并且每人每周消费水产品不超过360g。   相似文献   

16.
鲁丹 《印染》2008,34(11):35-37
采用L-半胱氨酸作预还原剂,对仪器、L-半胱氨酸和硼氢化钠浓度和载流酸度等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顺序注射-氢化物原子荧光法(SI-HG-AF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可萃取砷和汞的方法.砷和汞的检出限为0.022μg/L和0.009μg/L,定量限为1.5μg/kg和0.59μg/kg,回收率为94.5%~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0.66%~1.96%(n=11).本法与国际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海产品是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其质量安全一直被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海洋污染越发严重,也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本文对海产品无机砷的含量检测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海产品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在海产品无机砷检测及含量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国家海检局加大了检测监管和控制含量的力度,这是因为海产品中的无机砷过多,就会损害人的皮肤和诱发慢性肝脏病变,最终引起急性中毒或是致癌,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目前我国海产品无机砷检测方法主要是原子荧光法,但这些技术还只是处于初步发展与研究的阶段,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无机砷检测及含量控制技术对海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便能够提高海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无机砷检测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ICP-MS法和LC-AFS法分别测定粳稻谷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结果表明:总砷在0?1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0 7 ng/mL;As3+和As5+在0?5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s3+检出限为0.24 ng/mL,As5+检出限为0.44 ng/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 ,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最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最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