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Kefir粒为发酵剂制备核桃发酵乳,研究了核桃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pH值、可滴定酸、蛋白质、氨基态氮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核桃乳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增加,发酵16h后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分别达到6.41 lgcfu/mL和6.26 lgcfu/mL;此时,pH值从6.86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从开菲尔粒中分离的两株主要酵母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牛乳发酵的情况,并通过 正交试验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配合对牛乳发酵感官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与乳酸菌的配合比 例对产品影响最为显著,最佳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风味组成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不同乳制品的风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新鲜牛乳中风味物质的基本特性、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乳中异味的来源;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主要风味前体发生的变化;阐述了加热、浓缩、干燥等热处理对乳制品中风味组成的影响及其对储藏过程中风味变化的作用,为乳制品加工中热处理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风味组成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不同乳制品的风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新鲜牛乳中风味物质的基本特性、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乳中异味的来源;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主要风味前体发生的变化;阐述了加热、浓缩、干燥等热处理对乳制品中风味组成的影响及其对储藏过程中风味变化的作用,为乳制品加工中热处理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Kefir的历史概况、发展现状、发酵剂Kefir粒中的微生物以及Kefir的营养价值、食疗保健功能与Kefir产品的开发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后牛乳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叙述了热处理对牛乳中各种成分的影响,并简要对比了超高温灭菌剂,巴氏杀菌剂及二次灭菌乳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探讨引起发酵豆乳异味的主要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不同牛乳含量的发酵豆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不同基质发酵乳共检测出44种风味成分,其中有19种共有风味成分。随着基质牛乳添加量的增加,发酵豆乳的可接受性亦逐渐提高,且发酵豆乳中醇、醛和呋喃类化合物呈下降趋势,表明发酵豆乳的异味可能主要来自于醇、醛和呋喃类。同时对随着基质牛乳添加量增加而下降的21种风味物质,结合呈味特征、阈值、相对含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与发酵豆乳感官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对发酵豆乳异味贡献较大的成分主要为1-辛烯-3-醇、正己醇、2-庚烯醛和2,4-癸二烯醛。  相似文献   

8.
对自制的开菲尔酸牛乳酒进行分离得到16株乳酸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为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两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2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2株,粪肠球菌1株,瑞士乳杆菌3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2株,嗜酸乳杆菌4株;经发酵性能测定,筛选出2株乳酸球菌LC2、LC6和3株乳酸杆菌LB3、LB4、LB8发酵活力较高、发酵乳组织状态及风味较好,可作为Kefir酸牛乳酒纯培养发酵剂乳酸菌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牦牛酸乳和牛酸乳的pH、酸度、质构、双乙酰和乙醛含量,分析两种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发酵周期内,牦牛酸乳和牛酸乳的酸度呈上升趋势,pH则相应下降,两种酸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酸乳和牛酸乳在发酵0~3 h内质构特征几乎无变化,3~11 h内硬度、稠度、黏聚性和黏性指数显著上升(p<0.05),11 h之后各项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且牦牛酸乳的质构指标均高于牛酸乳。两种酸乳的双乙酰和乙醛含量在前发酵期内显著上升(p<0.05),在后发酵期内出现一定波动但逐渐趋于稳定(7~11 mg/L),且牦牛酸乳与牛酸乳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整个发酵周期(20 h)内,牦牛酸乳和酸乳的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相同,除质构指标外其它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酸牛乳酒(Kefir)不仅具有爽快的酸味和起泡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功能。对发酵剂和酸牛乳酒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脱脂乳中添加1%的乳糖、0.004%的蛋氨酸有利于开菲尔粒的增殖,发酵剂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开菲尔粒接种量3%、时间48h、乳浓度12%,按最优组合制备的发酵剂凝乳时间、韧天青还原时间分别较最佳实验组缩短102min和2min,乳酸菌数(5.6×108cfu/mL)和酵母菌数(4.5×105cfu/mL)分别较最佳实验组增加1.4×108cfu/mL和6.0×104cfu/mL,符合酸牛乳酒发酵剂乳酸菌数108~109cfu/mL、酵母菌数105~106cfu/mL的要求;酸牛乳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5%、温度28℃、时间20h、蔗糖用量10%,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口感滑润、清爽,风味柔和、醇厚,酸度、酒精度适中。   相似文献   

11.
古老而新型的发酵奶--开菲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开菲尔这种古老而新型的发酵奶制品的营养特性及其保健功能,制作开菲尔的发酵剂——开菲尔粒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及其特性,开菲尔发酵奶制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开菲尔粒及其发酵液中菌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开菲尔发酵剂,本试验测定了开菲尔粒及其发酵液中几种主要微生物的数量。两者结果均表明其中乳酸菌多于醋酸菌,醋酸菌多于酵母菌,而且乳酸菌类中大多数为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开菲尔牛奶酒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慧  李平兰  王少君  赵金红 《食品科学》2004,25(10):126-129
本文利用开菲尔粒中分离的酵母菌和乳球菌采用两步发酵法研制开菲尔牛奶酒。针对影响牛奶酒制品最终品质的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功能性开菲尔牛奶酒的最佳发酵条件。成品开菲尔牛奶酒口感细腻、酸度适中,风味柔和,有浓郁的醇香和酯香味。  相似文献   

14.
乳蛋白体系流变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蛋白体系的流变学特性与乳制品的质构和生产工艺关系密切。近年来,基于乳蛋白组分在食品中的重要性,食品科学家对乳蛋白体系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凝胶特性以及乳清蛋白溶液的粘度流变特性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开菲尔核桃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菲尔粒为发酵剂发酵核桃乳。选择影响开菲尔品质的四个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蔗糖用量设计实验。通过正交实验L9(34),来确定发酵开菲尔核桃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2h,接种量5%,蔗糖用量8%。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开菲尔核桃乳饮料口感细腻,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质量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取样,并对常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探讨了各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质量糟醅的相关发酵机理.试验证明质量糟醅在窖池中进行着缓慢的酯化反应,这也是采取质量措施后产酒质量优于普通窖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开菲尔粒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系,包含很多有益生作用的微生物。本文研究了一种开菲尔粒的主要组成菌并制成发酵剂。通过形态学特征初步分离纯化得出:该开菲尔粒样品主要由两株酵母菌、三株乳酸菌以及两株醋酸菌构成。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其种属,得出其分别为Kluyveromyces marxianus和Pichia kudriavzevii、Lactobacillus pontis和Lactobacillus kefiri、Acetobacter lovaniensis和Acetobacter cibinongensis。采用分离出的菌株纯培养微囊化之后进行混合发酵,得到具有优良稳定发酵性能的混合发酵剂,测定结果显示发酵乳的营养成分、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性与原粒对比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沙米作为食品原料的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甜醅发酵处理,探究不同处理时间对沙米营养、食用品质及其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超过12 h的短时发酵处理对沙米成分没有显著性(P>0.05)影响;处理时间大于12 h后,沙米甜醅的总酸、还原糖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显著增大(P<0.05),两者均在48 h后出现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及其DPPH清除率一直呈现显著(P<0.05)升高趋势;36 h及以上的发酵处理可使沙米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相比对照显著(P<0.05)增大,快速消化淀粉显著(P<0.05)降低;发酵处理使得沙米色泽偏红偏黄,饱和度增高;感官评价表明发酵48 h的沙米甜醅食用品质最佳。本研究将为沙米发酵食品的研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Headspac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kefir were monitored using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method during fermentation of milk with kefir starter culture. Among all flavor compounds, forty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nitially detec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GC-TOFMS). Consequently, eight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namely ethanol, ethyl acetate, ethyl butyrate, 2-butanone, acetone, 3-hydroxy-2-butanone (acetoin), 2,3-butanedione (diacetyl) and acetaldehyde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lcohol, ketone, ester and aldehyde compounds in kefir. Moreover, in term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re than 97% of total flavor compounds composed of the propose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butanone released into headspace of kefir was found to be stable during fermentation. The release content of other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headspace concentration of acetoin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d between pH 5.2 and 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