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葡萄糖酸-δ-内酯诱导的方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乳液凝胶,用于包埋亲水性功能因子异抗坏血酸钠和疏水性功能因子VE,研究乳液凝胶微结构与被包埋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机制。实验利用热处理(85 ℃)控制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进而调控乳液凝胶的微结构和维生素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溶液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乳液油滴粒径增大、Zeta电位减小,而乳液的表观黏度无明显变化。质构和流变分析显示,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凝胶的储能模量和硬度增加,但弹性降低。不同温度下的贮藏实验发现,蛋白质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乳液凝胶中复合维生素的稳定性,且复合功能因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通过改变蛋白质热处理时间可以调控乳液凝胶的微结构,进而达到控制复合维生素贮藏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油相及其添加量对转谷氨酰胺酶诱导制备的花生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凝胶质地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流变学和微观结构特性研究探索乳液凝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花生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凝胶的凝胶强度显著高于水凝胶。凝胶外观和储能模量(G’)结果表明油滴与蛋白-果胶组成的凝胶基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乳液凝胶的质地和凝胶强度。油相添加量的增加可以使乳液凝胶的力学性能增强,网络结构更稳定。花生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凝胶的G’值和硬度随油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分散的油滴作为活性填料与凝胶基质相互作用。花生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油相添加量60%(V/V)时24度棕榈油为油相的乳液凝胶网络结构更致密。研究结果为花生蛋白-果胶复合乳液凝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麦蛋白表现出优异的界面活性和网络形成能力,使其具有作为植物蛋白资源制备理想型乳液凝胶的巨大潜力。然而小麦蛋白具有超高的疏水性,在溶液体系中易发生黏性聚集,限制其在乳液凝胶体系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柑橘果胶修饰小麦蛋白,采用pH循环法经高压微射流处理制备小麦蛋白-柑橘果胶复合颗粒。复合物颗粒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PDI <0.3),相较于小麦蛋白颗粒有更高的电位和更低的平均粒径,复合颗粒的疏水性随柑橘果胶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进一步利用复合颗粒制备了含油量为60%(v/v)的乳液凝胶,随着颗粒疏水性的降低,颗粒在连续相中的聚集程度越高,乳液流变学储存模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稳定花生蛋白-多糖乳液并了解其稳定机制,以花生分离蛋白(peanut protein isolate, PPI)-高甲氧基果胶(high methoxy pectin, HMP)的不同静电复合状态为切入点,分别研究了超声参量对PPI-HMP混合体系乳化活性和稳定性,复合乳液的粒径、电位、微观结构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浊度和最大散射光强I90结果表明,pH 5.0、7.0和9.0时,PPI-HMP混合物分别呈可溶性复合、无相互作用和共溶状态。3种pH下,超声的引入均显著提高了PPI-HMP混合体系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复合乳液均径;超声制备PPI-HMP复合乳液的最适时间分别为4、8、10 min,功率密度均为6.0 W/cm3。复合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H 5.0时超声促进PPI-HMP复合物的形成及界面分布维持乳液稳定,而pH 7.0和9.0时则通过破坏生物大分子自聚集体、促进二者在体系中的分布维持稳定。储藏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可显著提高复合乳液的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构建不同pH环境下稳定的PPI-HMP复合乳液提供参考,但对于...  相似文献   

5.
低甲氧基果胶凝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桥联作用为基础,研究了低甲氧基果胶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桥联时的数量关系,以及不同金属离子,PH值对LMP凝胶速度,质地,稳定性的影响,为解决LMP在应用中存在的脱水,凝胶不匀等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蛋白粉为主要原料制备未变性及变性大豆蛋白乳液,利用了激光粒度仪法、静置观察法和分层系数法,研究热变性处理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油体积分数为4%,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为6mg/ml,90℃热处理10min后制得的大豆蛋白乳液粒径最大,乳液分层系数最小。预热处理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5min时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选用乳液加热温度(60、70、90℃)、乳液加热时间(5、10、15min)、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0.2%、0.6%、1.0%)和大豆油体积分数(2%、4%、6%)为主要因素及水平,以乳液分层系数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正交试验L9(34),制备高稳定性大豆蛋白乳液。结果表明,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大豆油体积分数、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为1.0%,大豆油体积分数为6%,90℃下预热处理大豆蛋白溶液5min,得到的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为35.2%。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2):145-151
果胶钙凝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食用安全等优点,在食品、药品、微生物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文中综述了果胶钙凝胶的形态、结构、安全性,影响其形成因素、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果胶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磷脂(lecithin,LEC)添加对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乳液的理化性质和乳液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所负载β-胡萝卜素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未添加LEC乳液为对照,测定添加不同浓度LEC (0.1%~0.5%)所制备WPI乳液的粒径、ζ-电位及乳液稳定性,并将上述乳液经酸诱导处理后制成乳液凝胶,分析其微观结构形态、流变特性及所负载β-胡萝卜素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LEC可通过降低蛋白质溶液的界面张力而使得其乳液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PDI)值降低,从而有效改善乳液的稳定性;同时LE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WPI-LEC乳液凝胶的表观黏度和黏弹性模量,表明有助于形成结构更加紧密的乳液凝胶体系,使得β-胡萝卜素在100℃加热10 h后保留率可达60%。结论 通过添加LEC来提高WPI乳液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改善其乳液凝胶的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从而增强所负载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杨明 《食品科学》1996,17(9):19-20
以PH值、加糖量、温度等因素对黑加仑果胶凝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作黑加仑果冻以PH2.9~3.1,加糖量70%~80%,成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乳液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可以作为营养与风味物质的良好载体.作为乳液天然稳定剂的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氧化,进而影响乳液稳定性.近年来,食品蛋白质氧化对乳液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分析了蛋白质乳液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后重点探讨了蛋白质柔性对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Incipient structure development (SD) in 65% fructose—0.5, 0.75, and 1% high—methoxyl (HM) pectin gels (pH 2.7) being cooled (50–10°C) were measured in terms of dynamic viscosity (η*) at 1Hz. SD rates (poise/min) were high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higher pectin concentrations, and when pectin was hydrated for 16 hr. Below the gel temperature, SD rates in 1% gel followed the Flory-Weaver model. SD in stored 0.5% gels during 22 days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storage temperature (2–38°C) and pH. SD rates in pH 2.7 gels were positive above, but negative below 18°C.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Quercetin,Que)作为一种高生物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疏水性极强,限制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小麦蛋白酶解物(wheat protein hydrolysate,WPH)、Que构建复合纳米颗粒,以甜菜果胶(sugar beet pectin,SBP)作天然复合乳化剂,成功构建了WPH/Que/SBP复合乳液并对其进行性质表征,主要结论如下:WPH对Que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Que溶解度从8.13μg/mL提升至126.39μg/mL。在乳化包埋的过程中,SBP优异的乳化性能可能有利于其在竞争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弥补WPH乳化性能的劣化,故界面WPH和界面Que含量下降。随着SBP的添加,复合乳液粒径显著下降,中性和酸性复合乳液的表面积平均粒径分别从2.35μm和1.03μm下降至0.56μm和0.76μm。复合乳液表现出良好的短期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电点附近可能有利于SBP与WPH的结合,故酸性复合乳液整体表现优于中性乳液。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海带水提多糖以0%、0.25%、0.5%、0.75%、1.00%、1.25%的浓度添加到复乳凝胶中,以改善其持水性和热稳定性。并将1.00%多糖复乳凝胶以0%、15%、30%、45%、60%、75%替代度替代猪背脂,分析其对鸡肉肠持水持油性、乳化稳定性、质构与感官的影响。随着海带多糖浓度的增加,复乳凝胶的持水性和热稳定性增加(P<0.05),当添加量大于1.00%时,硬度、粘聚性、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随着复乳凝胶替代猪背脂比例增大,鸡肉肠的持油性、乳化稳定性、硬度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L*值、b*值逐渐增大,a*值逐渐降低(P<0.05),当替代度为30%时,脂肪含量为9.29%;替代度为75%时,脂肪含量仅2.68%。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当替代度达到60%时,感官评分与对照组相似。由以上结果说明,复乳凝胶可替代鸡肉肠中60%的猪背脂,且保证了产品性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甜菜果胶是一种从甜菜粕中提取的酸性阴离子多糖,主链由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侧链数量丰富,主 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等一些中性糖组成。其中中性糖末端与蛋白质共价连接,赋予了甜菜果胶 良好的乳化性质。本研究主要探究了甜菜果胶的乳化特性并与柑橘果胶进行对比。考察了甜菜粕产地、果胶质量 浓度、pH值、温度、贮藏时间等对乳液特性(粒径分布、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浊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产地不同对甜菜果胶结构组成影响较大,以甜菜果胶制备的乳液粒径显著小于柑橘果胶乳液,且乳化活性更 高。当甜菜果胶质量浓度为10~25 mg/mL时,乳液在4 周的贮存期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柑橘果胶乳液粒径显著 增加。pH 2~6的范围内,果胶粒径基本保持不变。25~85 ℃升温过程中,柑橘果胶乳液粒径大幅增加。说明甜菜 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甜菜果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将大豆皂苷添加至内水相(W1),大豆蛋白添加至外水相(W2),以玉米油为油相(O),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多重乳液。探究乳液的整体稳定性、粒径特性、电位特性、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界面张力以及长期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粒径集中在6 μm附近,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电位绝对值最大(-30.2 mV),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的剪切稀化行为,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黏度值最大(0.029 Pa?s);15 d后,所有蛋白乳液都出现了一定的分层现象,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最小(21.51)。在1%蛋白质量分数下,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W/O/W型乳液稳定性优于大豆11S和7S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果胶粉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pH值、存放时间等因素对果胶粉胶凝度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存放条件。结果适宜的存放条件为pH3.3左右,存放时间不超过6个月。结论获得了较佳的果胶粉存放条件,为果胶的生产工艺提供了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脂质对鱼糜蛋白凝胶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不同油茶籽油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特性、水分分布、脂质及蛋白质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油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强度、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显著增加(P0.05),当油茶籽油添加量增加到8%时各指标基本稳定,此时鱼糜凝胶强度为225.1 g·cm,游离出来的液体质量分数为2.60%。拉曼光谱分析发现,油茶籽油的添加改变了鱼糜凝胶体系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主要表现为C—H谱带峰宽的增加、O—H谱带相对强度的下降,以及鱼糜蛋白中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的增加和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的降低。同时,随着油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水分以更加细小的状态分布在鱼糜凝胶体系之中。以上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油茶籽油的添加可增加鱼糜凝胶强度、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乳状液冻融稳定性。以出油率和分层系数为稳定性指标,研究TGase交联时间、添加量、冻融循环次数对SPI乳状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显微结构、热特性分析比较研究由SPI、TGase改性SPI作为乳化剂乳状液的冻融稳定性,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酶改性对SPI组成的影响,进而分析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3 次冻融循环后改性SPI制备的乳化剂仍保持较好的冻融稳定性,TGase交联时间3 h、添加量1.5%时稳定性较好,微观结构可看出改性SPI乳状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乳状液冻融过程中热特性的差异,反映出改性蛋白在冻融过程中乳状液结晶及融化的热行为得到了改变。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酶改性使蛋白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大豆蛋白的冻融稳定性。TGase改性大豆蛋白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其在冷冻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