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温湿度动态变化条件下糙米储藏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优化糙米安全储藏条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5%、17%、19%和21%的糙米,分别在低温动态组(L组)、中温动态组(M组)、高温动态组(H组)3?种不同温湿度动态条件下模拟储藏240?d,观测糙米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力等主要品质指标和低场核磁共振水分迁移规律的变化。结果:在240?d的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糙米品质发生劣变。初始水分质量分数高的糙米其自由水的质量分数要高于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低的糙米;高温会引起水分迁移混乱,吸附水向自由水迁移,自由水质量分数升高。水分质量分数越高、温度越高,糙米就越容易发生霉变变质。储藏温度对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显著影响,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对发芽率、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结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和储藏温度对糙米的品质特性影响显著。为防止糙米发生品质劣变,正常水分(质量分数15%)和偏高水分(质量分数17%、19%)的糙米安全储藏期为120?d,低温或中温可以延长正常水分糙米储藏期至180?d。  相似文献   

2.
糙米为稻谷脱去稻壳后产生的颖果,含有谷维素、谷胱甘肽、γ-氨基丁酸、米糠多糖等多种功能性成分,营养价值高。与稻谷储藏相比,糙米储藏具有提高仓容利用率、减小运输压力、改善仓储条件等优势。但由于糙米没有外层稻壳的保护,在储藏过程中品质更容易发生劣变。该文综述糙米在储藏过程中色泽、质构特性、发芽率、生活力、水分含量、电导率、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酶类、热特性、糊化特性等的变化趋势,分析糙米品质劣变机理,为糙米的储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5%、17%、19%、21%的稻谷置于三种不同动态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为期150 d的模拟储藏实验。每30d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L值、a值、b值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动态温湿度、水分含量对稻谷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中β-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温湿度对β-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水分含量对色度三个指标(L值、a值、b值)具有显著影响,偏高的初始水分(21%),稻谷储藏期间易发生黄变。稻谷色度L值与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正相关,a值、b值与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在高温储藏条件下,β-胡萝卜素含量和L值降低,a值和b值升高,稻谷易发生劣变。  相似文献   

4.
偏高水分玉米储藏难度大,品质劣变速度快,严格控制适当的储藏温度有利于延缓其品质劣变,提高其储藏品质。该试验选择水分含量为14.5% 的玉米作为偏高水分玉米样品,将其在不同温度下储藏6 个月,探究低温(15 ℃)、准低温(20 ℃)、常温(25 ℃)和高温(30 ℃)等不同温度对偏高水分玉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玉米在15、20 ℃下储藏6 个月之后,品质保持良好;25 ℃下储藏6 个月时,其色泽、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地下降,玉米粉轻微老化,脂肪酸值为51.88 mg/100 g,呈宜存状态;30 ℃下储藏6 个月时,其色泽、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均剧烈下降,电导率迅速增加,玉米粉老化程度严重,脂肪酸值增至84.05 mg/100 g,呈重度不宜存状态。根据上述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建议粮库选择20 ℃储藏偏高水分(14.5%)玉米,可在保证玉米储藏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重点研究动态温湿度环境对不同水分含量糙米中色度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4.4%、16.6%、18.7%、20.5%的糙米动态温湿度储藏150 d,每隔30 d测定叶黄素含量及色度值。结果表明,糙米中叶黄素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储藏时间下,糙米水分含量越高,叶黄素含量下降越快。温度对糙米中叶黄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水分含量对糙米中叶黄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L*值与糙米中叶黄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a*、b*值均与糙米中叶黄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实验表明,过高的温度不利于糙米中叶黄素的保留,通过控制糙米在低温下(15 ℃)储藏,并保持低水分含量(14.4%),可减缓糙米中叶黄素含量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优质稻谷常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在常温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以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为原料,将其储藏在模拟仓中,定期监测其储藏品质、质量指标、加工品质、生理品质、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通过这些品质指标的变化来界定常温储藏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储藏过程中,两种优质稻谷的储藏品质、质量指标、加工品质、生理品质、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均下降,表明优质稻谷品质下降。储藏420 d(14个月)后,优质稻谷品质基本接近不宜存状态,因此,常温储藏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不应超过14个月。并且,黄华占的品质劣变较两优优质稻更为明显,粮库应该选择储藏品质更加稳定的优质稻谷进行储藏。  相似文献   

7.
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与常温储藏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放入实验模拟仓中储藏,控制环境温度20℃以下,以常温储藏作为对照。每两个月取样对其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黄粒米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等储藏品质指标、质量指标、加工品质指标、生理品质指标以及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储藏较常温储藏更能延缓优质稻谷品质的劣变,根据GB/T 20569《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建议准低温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不超过18个月。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重庆优质籼稻渝香203收获后,以糙米形式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渝香203品种的糙米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15、20、25、35 ℃)下进行模拟储藏(控制湿度65%~75%)及室温储藏,分析糙米在储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水分含量、发芽率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15 、20 ℃条件下同一储藏时间的水分含量、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其中高温35 ℃储藏的糙米脂肪酸值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到180 d时已达到71.63 mg KOH/100g;糙米表面颜色由深向白浅、由绿向红、由蓝向黄变化,15、20 ℃条件下糙米颜色变化不大,35 ℃条件下120 d后糙米颜色变化幅度较大;储藏一段时间后糙米胚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表皮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温度越高起糠现象越明显;糙米蒸煮糊化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都逐渐增加,崩解值、糊化温度呈现波动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低温储藏可有效保持糙米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9.
用2种发芽糙米材料进行加工与储藏实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和储藏条件下发芽糙米及其碾白产品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发芽糙米生产过程的产品脂肪酸值平均增加5.3 mg KOH/100 g;不同包装形态的发芽糙米储藏期间脂肪酸值及其变化的差异不大;发芽糙米储藏期前21 d的脂肪酸值快速增大趋势明显,即在21 d以内控制发芽糙米不发生储藏品质劣变更有效;发芽糙米常温储藏的脂肪酸值增加量是低温储藏的3~7倍,糠层损伤程度大的发芽糙米在常温储藏的脂肪酸值增加量是糠层损伤程度小、低温储藏的约14倍,在发芽糙米生产过程减小糠层损伤程度并采用低温储藏能够有效防止发芽糙米储藏品质劣变;发芽糙米储藏后碾米与碾米后储藏的储藏品质劣变及食味品质的差异不大,发芽糙米碾白产品的糠层去除越多,储藏后脂肪酸值减小幅度越大且食味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优质稻谷在氮气气调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氮气气调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于氮气气调和常温两种储藏方式下储藏,每两个月检测两种优质稻谷的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480 d(16个月)的优质稻谷的劣变程度与常温储藏420 d(14个月)的劣变程度相当。说明氮气气调储藏与常温储藏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优质稻谷的品质劣变,但效果有限。建议氮气气调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为16个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已有的高温高湿的人工老化方法受人工气候箱的控温控湿条件的局限性,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种子含水量和温度的稳定性,本文研究在人工气候箱环境材料间开放和密闭的条件下水稻种子含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密闭常湿条件下处理30 d的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籼粳材料种子发芽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含水量范围相比,储藏过程中粳稻材料和籼稻材料的含水量范围,30 ℃+RH 75%、30 ℃+RH 85%的开放储藏条件下,分别缩小为原来的31%和24%、26%和25%,而30 ℃+常湿、34 ℃+常湿的密闭储藏条件下,则仅分别缩小为原来的94%和81%、90%和87%;38 ℃+常湿+30 d、42 ℃+常湿+30 d的密闭储藏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差异的粳稻和籼稻材料,发芽率差异最高和最低分别为85.0%和7.0%、98.5%和11%;进一步计算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30 d的发芽率下降百分率,38 ℃+常湿、42 ℃+常湿的密闭储藏条件,初始含水量14.00%的粳稻材料和籼稻材料,其发芽率下降百分率已分别达到63.31%和88.83%。初步分析获得:38 ℃+常湿+初始含水量14.00%+30 d+密闭储藏、42 ℃+常湿+初始含水量14.00%+30 d+密闭储藏分别是粳稻和籼稻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最适宜的处理条件。本研究为获得稳定的、可重复的人工加速老化新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龙粳31大米在高温高湿普通米桶、高温高湿负压米桶、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探究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状况的影响。检测和分析大米外观、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米粉糊化特性等指标,并在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雷达图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能加速大米品质的劣化,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峰值黏度(1 991 ~ 2 859 cP)、最终黏度(2 650 ~ 3 334 cP)、最低黏度(1 459 ~ 2 182 cP)、脂肪酸值(2.74 ~ 32.58 mg/100 g)、油酸(1.12 ~ 1.81 mg/g)、亚油酸(2.68 ~ 3.53 mg/g)和食味值(68.72 ~ 80.30分)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P < 0.05)。雷达图分析表明,高温高湿普通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品质指标主要为脂肪酸值、油酸和亚油酸;高温高湿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主要为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为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不同贮藏时间上,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值持续升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贮藏到15天后急剧下降,食味值逐渐降低。综上,短时间(15天)的大米贮藏,负压米桶能更好地保持大米的品质状况;长时间(15天以上)的大米贮藏,普通米桶和负压米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质构和蒸煮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含量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试验.用质构仪测定米饭的硬度、黏度、黏着性、弹性4种质构指标;用蒸煮法测定大米吸水率、膨胀率、米汤pH、米汤干物...  相似文献   

14.
曹崇江  杨文建  宋伟  胡秋辉 《食品科学》2014,35(24):327-330
目的:研究含纳米Ag-TiO2聚乙烯(polyethylene,PE)包装材料对大米储藏防霉保鲜的效果。方法:在30 ℃、相对湿度80%条件下,用含纳米无机抗菌剂的PE包装袋储藏大米,研究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对储藏大米品质变化的影响。在90 d储藏期内跟踪检测大米的脂肪酸、糊化特性、质构等指标的变化及霉菌生长情况,分析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和普通包装材料对大米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纳米复合包装储藏的大米,在90 d储藏期内的大米脂肪酸、糊化特性、质构等指标变化速度低于普通包装储藏(P<0.05),同时霉菌培养后的大米含菌量小于普通包装袋储藏的二分之一。结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储藏大米相比于普通包装有利于大米品质的保藏。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优质稻储藏入库前水分含量,本研究以不同水分梯度(11.5%、12.5%、13.5%、14.5%、15.5%、16.5%)的优质稻分别放入15℃和20℃进行模拟储藏。研究储藏过程中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垩白粒率、大米糊化特性以及大米品尝评分等加工及蒸煮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3.5%~14.5%范围内出糙率较好,含水量为12.5%~14.5%范围内整精米率较好,含水量小于15.5%黄粒米能较好的控制,垩白粒率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优质稻储藏半年即达到最佳食用品质且偏高水分优质稻食用品质稍好,含水量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著,含水量较低时峰值粘度较低,含水量升高峰值粘度逐渐升高;准低温以下温度储藏优质稻,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垩白粒率、米饭品尝评分与储藏温度无关,RVA糊化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高峰值黏度变化快。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偏高水分稻谷低温短期储藏期间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基于平衡水分方程和牛顿拉弗逊迭代方法分析了高大平房仓粳稻谷储藏期间粮堆各层空气相对湿度(RH)和湿球温度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积累值与大米热特性、热机械特性、脂肪酸成分及外观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入仓的含水率15.3%的粳稻谷在163 d储藏期间,当粮堆平均温度由8.3 ℃增加到22.9 ℃,一、二、三、四层的RH由75.1%分别增加了3.6%、3.0%、2.9%、2.9%,湿球温度由6.2 ℃分别增加了15.21、13.57、13.47、13.29 ℃,显示粮堆没有虫、霉菌危害。由DSC测定的米粉淀粉糊化温度保持不变。混合试验仪分析表明,随着稻谷储存时间由45 d增加到213 d,米粉团发育和稳定时间、回生扭矩逐渐增加,而酶解速率降低。GC-MS分析表明稻谷在213 d储存期间,重要种类脂肪酸成分所占比例不变。外因指标中粮堆最高积温、最高温度对应的湿球积温;内因指标淀粉糊化峰值温度、面积及高度,米粉团发育与稳定时间、淀粉糊化峰值扭矩、回生扭矩及酶解速率,脂肪酸成分C14:1、C14:0、C20:5n3、C20:3n6、C20:2、C20:1、C24:1、C24:0,以及大米外观品质指标整精米率、小碎米率、籽粒尺寸均可作为偏高水分粳稻谷低温储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赵卿宇  郭辉  沈群 《食品科学》2021,42(9):160-168
以‘稻花香二号’和‘茉莉’大米为对象,从理化性质、质构特性、蒸煮特性和糊化特性4 个角度分析了香米在15 ℃、室温(约20~25 ℃)和37 ℃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以期为优质大米的实际储存和流通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储藏期间,香米的各品质特性均发生明显改变,且温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其中,‘茉莉’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的水分质量分数、蛋白质量分数、巯基质量分数、L*值、a*值、米汤pH值的下降幅度以及硬度的增加幅度均大于‘稻花香二号’大米。‘稻花香二号’大米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b*值和膨胀率增加幅度均大于‘茉莉’大米。香米在储藏期间,黏着性不断下降,而吸水率和糊化温度不断提高。香米在15 ℃条件下回复性变化不显著,而在其他温度条件下显著上升(P<0.05)。‘稻花香二号’大米的弹性总体变化不显著,而‘茉莉’大米呈下降趋势。‘茉莉’大米在储藏期间咀嚼性更稳定。结合咀嚼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分析,37 ℃分别储藏120 d和180 d后,‘稻花香二号’大米和‘茉莉’大米的食味性达到最佳,且储藏结束后‘茉莉’大米的食味性高于‘稻花香二号’大米。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oybeans are stored and transported under various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Soymilk and tofu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s made from whole soybea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soybean quality as related to soymilk and tofu-making properties. Soybeans of 3 different genotypes (Proto, IA2032, and Vinton 81) were stored in varying conditions: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4 to 50 °C, relative humidity from 55% to 80%,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from 6% to14%, and storage time up to 15 mo depending upon storage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n soybean color, solids and protein extractability, soymilk pH, tofu yield, tofu solids and protein contents, tofu color, and texture were investigated. 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for the soybeans stored at 4 °C, the soybeans stored at high temperatures (30 to 50 °C) exhibited significant quality loss ( P < 0.05). The degradation of soybean lightness (Hunter L ), color difference (Δ E ), and solid extractability exhibit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ime. Soak weight decreased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but increased at mild storage conditions.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storage conditions at temperatures exceeding 30 °C produced a drastic loss in tofu yield. Storage also affected the tofu making process by reducing optimum mixing time to produce the highest tofu yield. Varietal difference in soybean storability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soybean processing industry to store soybeans using the optimal storage conditions and to estimate soybean quality after storage.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的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特性进行研究。将含水量为13.5%、14.5%和15.5%的优质籼稻两优234试样,分别在15、20、25、30和35 ℃下模拟储藏720 d,每隔60 d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其相应稻米的RVA特征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和含水量对稻米RVA特征值有非常显著性影响(P<0.01),其中温度为主要因素。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稻米的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在储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30和35 ℃储藏条件下,稻米的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在后期明显比其他储藏温度降低更快。最终黏度、回生值、消减值、糊化温度在整个储藏期内增加,高温(30和35 ℃)储藏下的回生值、消减值、糊化温度的变化大于常温、准低温和低温储藏(25、20和15 ℃),充分反映储藏期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稻米食用品质明显下降,储藏温度超过25 ℃劣变加速,可作为稻谷储藏条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