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柠檬烯为原料,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柠檬烯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固醇添加量、柠檬烯添加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柠檬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柠檬烯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胆固醇的添加量为8.8 mg、柠檬烯添加量为12.7 mg、PBS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7.44±0.58)%,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4%,重现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5.4±2.08)nm,PDI为(0.185±0.011),Zeta电位值为(-16.23±0.569)m V。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了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制备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的工艺,并制备了Vc前体脂质体.得到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Vc添加量160mg,胆固醇与卵磷脂的质量比1∶5,Tween80与卵磷脂的质量比4∶5,水合温度55℃;按此最佳工艺制备的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平均包封率、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分别为78.11%、89.62nm、0.160;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的Vc前体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分别为121.14nm、0.195.贮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与Vc前体脂质体的稳定性都受贮存温度与贮存时间的影响;但后者贮存稳定性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采用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纳米脂质体,用于包埋姜黄素,得到叶酸-壳聚糖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经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后,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分别由(67.4±2.3)nm和(-13.81±2.75)mV变为(103.6±4.1)nm和(16.35±3.54)mV;与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相比,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在25?℃具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复合物修饰后的脂质体在弱酸性环境中释放速率较弱碱性更快。此外,修饰前后的空白脂质体均未检测出细胞毒性,且由于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能增加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摄取量,修饰后的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大于未经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  相似文献   

4.
焦岩  李大婧  刘春泉  肖亚冬 《食品科学》2017,38(18):259-265
以叶黄素晶体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叶黄素用量0.51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用量5.0%、pH 7.4、温度62.9℃。此条件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1.20±0.56)%,平均粒径为(226.8±10.62)n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呈球形纳米结构,叶黄素在纳米脂质体内部均匀分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及其纳米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可有效提高叶黄素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α-淀粉抑制酶为主要原料,辅以适当的卵磷脂、胆固醇,生产出一款含α-淀粉抑制酶的纳米脂质体。以α-淀粉抑制酶添加量、卵磷脂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搅拌温度为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并研究了温度和pH等贮藏条件对α-淀粉抑制酶纳米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抑制酶添加量2.0 mg/mL,胆固醇添加量8.0 mg/mL,卵磷脂添加量0.25 mg/mL,搅拌温度70 ℃。制得的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91.6%,平均粒径为70.2 nm,并在温度为25 ℃、pH3.5~7.5的条件下贮藏40 d,其粒径变化小,分散体系稳定性好。在本实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脂质体有效提高α-淀粉抑制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为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  相似文献   

7.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磷脂和乙二醇癸酸丁二酸单酯为固体脂质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浓度为0.08~0.40 mg/mL条件下,制得的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粒径均小于160 nm,Zeta电位为-45~-25 mV,包封率大于80%。抗氧化试验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最佳清除浓度为0.20 mg/mL。白藜芦醇对大豆油乳状液和脂质体的一级氧化的抑制率分别为41.39%、42.74%,次级产物抑制率分别为17.67%、55.84%。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并以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的配方。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配方比为:番茄红素:胆固醇:卵磷脂=2:15:100;最佳水合介质是pH7.0的PBS缓冲溶液;最适洗膜温度34℃。按该工艺组合制备3批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平均值为49.88%±0.19%,载药量为0.86%±0.1%,平均粒径小于40nm。按优化工艺可制得包封率稳定、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的微球体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玉米黄色素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玉米黄色素纳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黄色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玉米黄色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当玉米黄色素添加量为5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温度为50℃,此条件下玉米黄色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89.82%,平均粒径为70.89 nm。  相似文献   

11.
以荔枝核为原料,经过粉碎,采用传统中药水煎法制备得到荔枝核水提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水提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养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来评价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侧定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的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核水提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OH、O2-.的IC50分别是0.1819mg/mL、16.3652mg/mL、31.6767mg/mL。同时荔枝核水提物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抑菌实验,得出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当水提物的浓度为3.125%,抑菌圈直径为8.8±0.58mm。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相似文献   

12.
分子量对酪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酪蛋白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分子量抗氧化肽(>3ku,1~3ku,<1ku)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首先对酶的种类、酶底物比及水解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采用碱性蛋白酶,在pH8.0,55℃,底物浓度5%,酶底物比0.192AU/g的条件下,酶解4h所得水解物抗氧化活性最高。经过超滤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不同分子量的抗氧化肽,并采用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ABTS+.清除活性与分子量呈负相关(r=-0.898,p<0.01),分子量低于1ku组分活性最强(2mg/mL,Trolox当量为2.08±0.05mmol/L);分子量低于3ku的抗氧化肽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IC50:1~3ku,4.43±0.03mg/mL;<1ku,4.35±0.06mg/mL);分子量高于3ku组分主要分布在3~5ku,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最强(10mg/mL,66.1%±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测定紫娟茶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以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为考察指标,探讨贮藏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紫娟茶花青素的FRAP值为0.5 mmol/L时,所需花青素浓度为0.39 μg/mL;其清除ABTS+·和DPPH·的IC50分别为0.76和0.13 μg/mL;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紫娟茶花青素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ABTS+·和DPPH·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均强于VC。pH可明显影响紫娟茶花青素溶液的颜色和光谱特性,当pH≤6.0时,其颜色变化相对稳定;随着温度升高、保存时间延长,紫娟茶花青素的保存率逐渐降低(p<0.05);光照、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及金属离子(Fe3+、Cu2+、Mg2+、Ca2+、Al3+)对花青素保存率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光照时间越长,H2O2、Na2SO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花青素的保存率越低。结论:紫娟茶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宜于酸性、低温、避光环境中保存;且保存时应避免接触氧化剂、还原剂及Fe3+、Cu2+、Mg2+等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不同消化时间下谷蛋白结构与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关系.利用内源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光谱测定谷蛋白水解过程结构变化.通过测定水解产物抗氧化能力和ACE抑制率表征酶解产物的活性,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具有抗氧化...  相似文献   

15.
探究刺玫果总黄酮Zn2+络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黄酮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刺玫果总黄酮Zn2+络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测定刺玫果总黄酮及其Zn2+络合物对·OH、O2-·、抗脂质体过氧化、ABTS+·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玫果总黄酮Zn2+络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氯化锌溶液14 mg/mL、总黄酮溶液8 mg/mL、体系pH=9,50℃恒温振荡3.0 h,离心收集沉淀物,即为刺玫果总黄酮Zn2+络合物,转化率为96.94%,收率为35.76%。Zn2+络合物对·OH、O2-·的清除能力及抗脂质体过氧化能力强于刺玫果总黄酮和VC溶液,对ABTS+·也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因此,刺玫果总黄酮Zn2+络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刺五加根中的活性物质,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然后利用液质联用分析了提取物成分,并通过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量1.3%,果胶酶占比0.60,酶解温度60℃,酶解pH4.2,酶解时间90 min,提取溶剂150 mL的60%乙醇,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40℃,此时刺五加总苷提取量为(3.33±0.05)mg/g,与传统工艺的(2.01±0.09)mg/g相比,该工艺的总苷产率提高了65.69%。提取物中包含6种酚类、3种脂肪酸类、3种苷类、1种糖类衍生物、1种香豆素类和1种萜类物质,所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和ABTS+·能力,浓度为1.2 mg/mL的提取物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5.41%和84.71%。此外,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浓度呈正比,这为刺五加及其提取物在抗氧化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杏鲍菇柄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以杏鲍菇柄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制备杏鲍菇柄抗氧化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时间、料液比、碱性蛋白酶加酶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杏鲍菇柄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效果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为1.59 h、液料比(mL/g)为16.06:1、碱性蛋白酶加酶量为5846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5.52%±0.89%;研究表明杏鲍菇柄抗氧化肽在不同温度(20~100℃)、pH(2~12)、金属离子(K+、Ca2+、Zn2+、Mg2+、Cu2+)、食品原料(5.0%的NaCl、葡萄糖、淀粉、蔗糖、乳糖)下表现的抗氧化活性不同。综上,该工艺能很好地制备杏鲍菇柄抗氧化肽,同时在储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高温、强酸强碱环境及金属离子等这些因素接触,本研究为杏鲍菇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梗五加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的不同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辣木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通过超滤、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辣木籽抗氧化肽,利用LC-MS/MS鉴定其抗氧化肽序列,并分析pH、金属离子、温度对辣木籽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解物、超滤物(<3 kDa)、柱层析纯化物的浓度为8 mg/mL时,对应的还原力吸光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