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微波食品包装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塑化剂至食品中的迁移风险进行。方法 采集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 依据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 并考察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包装中, 共计有18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 检出率为20%。其中15批次样品检出含量在0~10 mg/kg范围内, 最高检出含量为29.86 mg/kg。迁移实验未检出有塑化剂的迁移。结论 2019年上海市微波食品包装引入塑化剂污染的风险较低, 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国内外检测标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主要的检测方法。欧盟法规(EU)No 10/2011相对于以往的2002/72/EC对于迁移测试的要求整体趋于严格,生产企业有必要改进生产工艺以应对更新的测试规则。国家现有的标准中对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最常见的研究大部分为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塑化剂检测结果相对较少,这也将是今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检测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PAEs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向水、4%乙酸、50%乙醇与异辛烷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PAEs的迁移受食品模拟溶液、温度、时间、包装材料的影响。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率为:异辛烷50%乙醇4%乙酸≈水;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中,随着迁移时间延长和温度增加PAEs迁移量增大,温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食品包装材料的材质不同,PAEs含量不同,PAEs含量越高的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量也越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食品的加工生产、存储、运输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增塑剂,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及乳化剂等工业中,用其增塑的聚氯乙烯(PVC)可用于制造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电缆等。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此类增塑剂产生恐慌。本文对PAEs类增塑剂毒性以及美国、欧盟、日本、我国法规进行小结,不同分子量PAEs类增塑剂的毒性强度不同,各国对PAEs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还对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中PAEs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检测结果提示食品、生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AEs。因此,需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PAEs更为合理的限制规定,以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  相似文献   

5.
乳品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重要的营养源之一。乳品从生产到上市需要经过多重环节,极易在生产、加工以及包装过程中受到塑化剂的污染,需要引起重点关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PAEs)类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塑化剂之一,能够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弹性,但由于PAEs和塑料基质连接不够紧密,可从基质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因此有必要对乳品中的PAEs进行检测和风险评估。本文阐述了乳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和危害,介绍了PAEs在国内外采集工具、护理品、食品中的限量要求,针对乳品中PAEs的多种检测方法展开文献调研,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分析法等,通过总结、归纳、比较现阶段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和场合,以期为不同需求的乳品中塑化剂检测提供有效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2011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即塑化剂)事件后,前不久媒体又曝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文中对塑化剂的定义及种类、食品中可能含有的主要塑化剂种类、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的研究以及引起食品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做了系统介绍,为相关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邻苯二甲酸酯又称为酞酸酯,缩写为PAEs,在常温下是无色有芳香气味的黏稠液体,具有高稳定性和低挥发性等特点,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塑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香水、人工皮革、医疗用血袋、塑料管甚至建筑材料中。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加实用性、延展性和稳定性,可能会食品用塑料制品加入塑化剂。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不当使用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对人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条件下的分析方法,寻求出有效侦测常见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塑料包装材料因来源充足、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上。塑化剂中目前以邻苯二甲酸酯类较为常用。塑化剂通过增加塑料大分子链间的距离,降低塑料分子间的作用力来增加塑料的延展性和韧性。但塑化剂分子的游离性,使其易于迁移入接触物中。本文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理化性质,对白酒、食用油等不同类型食品的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迁移情况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目前我国塑化剂超标准案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同时为塑化剂的深入研究及食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国文 《印刷技术》2011,(24):28-32
自2011年5月台湾省爆发塑化剂事件以来,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包装材料等行业迅速做出反应。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内相关部门和监察机构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排查和控制范围,已由食品、饮料领域延伸到了食品包装材料、油墨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0.
塑化剂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目前食品中的塑化剂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常用的大型仪器检测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质联用法等和新兴的快速检测法如免疫法、荧光法、电化学检测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做了详细地对比与分析,列举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为食品中PAEs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在现代的食品行业当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很多不法商家为了达到食品产品的要求,提升食品价格目的,降低生产成本,在食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成分上使用的材料并不合格。当今,塑化剂问题是现代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在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常见的几种塑化剂种类在现代的生活当中,由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有着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分析方法及使用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增塑剂的毒性,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生物样品中FAEs的分析方法以及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的相关使用规定进行了综述,并就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食品中PAEs的安全限值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对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来源和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植物油加工企业实际情况,分别从油料及其包装、加工,油脂接触的塑料制品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PAEs来源。结果表明:油料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塑化剂导致其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采用PP编织袋不会对油料造成塑化剂污染;油料在预榨之前有效地清理塑料杂质,可减少毛油中PAEs含量;油脂生产过程中接触的输油软管和垫片、垫圈等塑料制品的PAEs含量、温度、时间与PAEs在食用植物油中的迁移量成正比,是植物油中塑化剂污染的主要因素。脱臭工艺可脱除一定量的塑化剂。结合植物油中塑化剂来源和防治措施,可降低植物油中塑化剂风险。  相似文献   

14.
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迁移危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毒理,以及包装过程中该类增塑剂各单体的迁移规律研究现状。比较了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开发研究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今年5月台湾爆发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以来,台海两岸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行业以及食品包装材料等相关领域迅速做出反应,其影响持久而深远。为规范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确保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不受侵害,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了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污染途径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化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各个领域.研究表明,PAEs的急毒性作用虽不明显,但可引起肝、肾、肺及心脏、生殖等多组织系统的中毒,其中以雄性生殖系统损害最为明显.因此,美国、日本、中国先后将PAEs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为了对PAEs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塑化剂的理化性质、食用油中塑化剂污染途径及食用油中塑化剂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塑化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主成分为聚氯乙烯,同时需要添加部分塑化剂以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柔韧性,如果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超标,将对人体产生损害。基于食品安全的角度,国内外对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有明确限定。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根据样品红外特征法检测样品含量的一种非破坏性方法,能够对快餐盒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快速检测,以鉴定快餐盒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mg/kg。结论: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9.
台湾塑化剂已在岛内延烧了一段时间,仍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这股"毒"火现已波及大陆、港澳及其所有进口台湾食品的地区,成为一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塑化剂,台湾版的"三聚氰胺"塑化剂DEHP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致癌物质,还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因此不能用于食品中,而且采用塑化剂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的食品,也不能用于婴幼儿的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就伴随着相关的卫生安全问题,国家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和化学物迁移十分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在塑化剂的检验检测研究中,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能够对塑化剂迁移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对比,进一步了解某食品包装材料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从而规范食品包装市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