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保鲜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采后抗氧化相关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用1-甲基环丙烯(1-MCP)、臭氧、气调和热激处理后于(4±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其维生素C(VC)、总酚、花色苷的含量以及DPPH·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探讨不同保鲜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果实VC、花色苷含量的降低,延缓总酚、DPPH·清除率、SOD、POD和CAT峰值的出现,抑制其活性的下降;其中,臭氧(臭氧浓度200mg/m3,处理时间0.5h)处理‘红阳’猕猴桃果实效果最佳,能很好地保持果实的抗氧化活性,从而提高其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肉桂、花椒、八角茴香、百里香、丁香、薄荷、艾蒿精油为抑菌剂作用于从‘红阳’猕猴桃中分离纯化出的两种致病菌,筛选出抑菌效果最好的精油,将其用于鲜果,研究其对采后果实贮藏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肉桂精油能有效抑制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parva)的生长,且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78.1μL/L。活体实验表明,‘红阳’猕猴桃经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后置于低温下贮藏,与对照相比,均能有效抑制果实呼吸速率、降低呼吸消耗;抑制果实硬度、腐烂率、失重率的变化;降低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速率。其中,鲜果经400μL/L肉桂精油处理后,其贮藏效果及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气调贮藏对‘红阳’猕猴桃果胶含量及相关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气调对采后‘红阳’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果胶(可溶性果胶、原果胶)含量及果胶代谢相关酶(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的影响。在温度(1±0.5)℃、相对湿度80%98%的条件下,以空气为对照(CK),采用了4种不同的气调组分CA1(2%O2+3%CO2)、CA2(2%O2+6%CO2)、CA3(5%O2+3%CO2)、CA4(5%O2+6%CO2)。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后期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与PG和CX有密切联系,而与PE可能无直接联系。气调贮藏可显著延长果实贮藏期,其中CA1和CA3处理的果实贮藏期长达120 d,而CA1可更有效地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更好地保持‘红阳’猕猴桃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4.
以徐香猕猴桃为研究对象,以质构、色差及营养成分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乙烯缓释剂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催熟过程中,猕猴桃总体颜色逐渐变深,硬度、咀嚼性、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上升.乙烯缓释剂能够加速猕猴桃品质变化,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剂量为1.5 g/4 d,3....  相似文献   

5.
肉桂、丁香、薄荷等植物精油有着很好的抑菌效果,高能电子辐照技术能够在抑菌的同时抑制果蔬呼吸作用。为实现猕猴桃采后绿色保鲜,文章研究了几种植物复合精油与高能电子辐照技术对‘红阳’猕猴桃采后保鲜的影响,每隔7 d对‘红阳’猕猴桃采后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植物精油与适量的电子辐照对样品生理指标变化均有延缓作用,其中0.12%肉桂、丁香、薄荷复合精油对样品的保鲜效果最好;1 kGy的电子辐照样品能减缓样品生理指标的变化,而高于2 kGy的电子辐照则会加速‘红阳’猕猴桃前期的成熟老化,不利于样品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6.
为保持果实贮藏期间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100、200、400和800μL/L)肉桂精油处理后置于(4±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120 d,每20 d测定维生素C(Vc)、总酚、花色苷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果肉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清除能力,探讨肉桂精油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处理能有效抑制果实Vc、花色苷含量的降低,延缓总酚、SOD、POD、CAT、总抗氧化能力、O2-·、·OH、DPPH·清除率峰值的出现,抑制其相关酶活性的下降;其中,400μL/L肉桂精油处理‘红阳’猕猴桃果实效果最佳,能更有效地保持果实中具抗氧化活性能力物质,从而提高其贮藏期间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相继开展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对不同成熟度红阳猕猴桃作用阈值,高含量(100、250、500、1 000μL/L)乙烯对红阳猕猴桃催熟效果影响以及1-MCP(0.25、0.5μL/L)对乙烯催熟后红阳猕猴桃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1-MCP作用阈值为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的质量分数为15%。对比4个体积分数的乙烯催熟效果,其中250μL/L催熟效果最佳,果实催熟1 d接近可食硬度(14.59±1.08)N,且SSC为(14.19±0.76)%,未超过1-MCP保鲜作用阈值。经250μL/L乙烯催熟后并使用0.25、0.5μL/L 1-MCP处理鲜果,4℃货架14 d后转入20℃货架摆放7 d。0.5μL/L的1-MCP处理组保鲜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和0.25μL/L处理组,20℃5 d时其果肉硬度为5.30 N、SSC为18.47%,且果实未出现腐烂现象,维持可食窗口期。综上所述,红阳猕猴桃采后在(20±2)℃使用250μL/L乙烯催熟24 h,再立即使用0.5μL/L的1-M...  相似文献   

8.
以“红阳”猕猴桃为原料,采用乙烯进行干预,探究采后果实贮藏期内后熟理化指标、乙烯生成速率和乙烯生成关键酶ACS和ACO活性的变化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影响ACS和ACO的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差异,克隆乙烯生成系统Ⅰ到Ⅱ转变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在采后贮藏期间硬度从8.7 kg/cm2下降至0.02 kg/cm2、可溶性固容物从8.1%上升至16.9%,乙烯干预和未干预组猕猴桃果实的ACS、ACO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未干预组样本果实ACS、ACO活性、呼吸强度同时在第9天达到峰值,而乙烯释放速率第7天达到峰值,乙烯处理组则同时第5天达到峰值,表明乙烯处理可以加快猕猴桃果实呼吸高峰、乙烯释放速率高峰和ACS、ACO活性变化峰值的到来。从“红阳”猕猴桃果实中克隆得到6个ACO基因,命名为AcACO1-6。AcACO1-6编码区序列为1 101~1 270 bp,编码352~402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28.3%~99.3%,且均有相同保守结构域PLN02299,该结构域具有ACO酶活性。qRT-PCR结果表明ACO相对表达量是ACS的500倍,ACO基因家族中的AcACO1和AcACO3表达量的变化,和乙烯生成、酶活性变化有高度一致性(R>0.85),且其启动子序列富含涉及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提示AcACO1和AcACO3基因是乙烯生成系统Ⅰ到系统Ⅱ转变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
丁捷  刘书香  宋会会  王瑞玲  秦文 《食品科学》2010,31(20):473-476
对红阳猕猴桃授粉后30~135d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大小、单果质量、部分品质指标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在授粉后30~135d 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经历了“快- 慢- 快- 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生长曲线;而质量的生长曲线近似于“3S”型;总酸在授粉后100d 达到生长发育期的极大值19.34mmol/100g 后呈线性下降;淀粉在授粉后105d 时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加,135d 时TSS 为8.7%;果实中的VC 和可溶性蛋白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递增趋势,120d分别达到最大值181.17mg/100g 和132.04μg/g,随后逐渐下降。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在授粉后120d 达最优。  相似文献   

10.
‘南天黄’为性状优良且抗枯萎病的香蕉新品种,其后熟条件与传统栽培品种‘巴西蕉’不同,然而生产中常以统一做法对‘南天黄’进行催熟,易造成生产误判。为提高香蕉品质,延长货架期,本研究以500 mg/L乙烯利喷雾处理后的‘南天黄’与‘巴西蕉’果实为材料,实验分为(22±2)℃处理组(T2)、(22±2)℃+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包装处理组(T-2)、17 ℃处理组(T1)、17 ℃+BOPP薄膜包装处理组(T-1),观察果皮色差、果肉硬度、果实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和货架期的特点,以此制定‘南天黄’合理催熟方案。T1、T-1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催熟时间)比‘巴西蕉’早1 d,T1处理组‘南天黄’比‘巴西蕉’货架期长2 d;T2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比‘巴西蕉’迟1 d,货架期长2 d;与T2处理组相比,T1处理组香蕉后熟末期硬度、色差L*值、C*值、a*值更大,货架期长2 d,但后熟后颜色不如T2处理组的鲜黄;BOPP包装延缓了褪绿转黄,使催熟时间延长4 d,货架期缩短。因此前期高温(21 ℃)后期低温(17 ℃)是‘南天黄’获得较好的货架品质和货架期的后熟条件。  相似文献   

11.
1-MCP处理对冷藏‘红阳’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丹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2,33(8):323-329
探讨1-MCP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试验共检测出92种香气成分,分属于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烃类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数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酮类和醇类香气成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与种类变化趋势一致。1-MCP处理果实酮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醇类物质在贮藏后期高于对照。醛类香气含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酯类香气含量变化相反,烃类是先降低后升高。表明‘红阳’猕猴桃果实在冷藏过程中香气数量变化与香气含量变化并不是总是相对应的,不同贮藏期对照和处理猕猴桃果实中各类芳香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很大差异,1-MCP处理在贮藏过程中抑制了猕猴桃果实酯类香气的产生,并在贮藏后期积累了大量的醇类和醛类香气含量,对果实的整体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不同质量级别‘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性。分别于四川蒲江和金堂产区采集果实,基于现有质量分级标准(<70 g、70~90 g、90~110 g、110~130 g、>130 g)将果实分为5个级别,分别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固酸比(RTT)、色调角值(H)、糖酸组成、VC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质量大小果实主要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成熟度下,‘红阳’猕猴桃果实大小对甜味物质蔗糖(SUC)和SSC、酸味物质奎尼酸(QA)以及VC含量均有影响,对猕猴桃色泽、TA、RTT等无显著影响。其中SUC和SSC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果实重量>110 g时果实甜味较好;VC和QA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果实重量>90 g时,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QA含量虽然随果实重量增加而减低,但对果实感官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阳猕猴桃色素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红阳猕猴桃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色素易溶于水、酸;酸度对色素颜色影响大;色素不耐高温,紫外光稳定性好,日光稳定差;金属离子Mg2+对该红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pb2+使色素颜色变浅,其他几种金属离子无显著影响;在强酸性条件下,色素对还原剂H2SO3有较强的耐受性,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该色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范志红 《美食》2009,(7):26-26
看看超市里的猕猴桃,消费者经常会有很多困惑:猕猴桃到底应该怎么挑?软果和硬果哪个好?什么硬度时吃最合适?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褪黑素对其的控制效果。以自然发病的‘东红’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依据真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浓度(0、100、300和500μmol/L)褪黑素对分离得到的两株病原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东红’猕猴桃贮藏期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褪黑素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均能显著抑制这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0.05)。在培养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对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22%和63.34%;同时,褪黑素对损伤接种下软腐病病斑的扩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损伤接种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处理后接种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果实病斑直径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7.40%、45.50%。由此可见,褪黑素对‘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贮藏处理后红阳猕猴桃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保鲜方法对红阳猕猴桃贮藏期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后分别用1-MCP、臭氧、调气和热激处理后,置于温度(4±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果肉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种处理方法均不同程度保持了猕猴桃贮藏期间良好的品质。臭氧处理后贮藏至120d,呼吸强度为12.4mg/(kg·h),硬度为6.53kg/cm2,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44.40%、10.49%、6.80%、9.10%、45.90mg/100g和1.18%,这些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保鲜方法对红阳猕猴桃贮藏期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后分别用1-MCP、臭氧、调气和热激处理后,置于温度(4±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果肉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种处理方法均不同程度保持了猕猴桃贮藏期间良好的品质。臭氧处理后贮藏至120d,呼吸强度为12.4mg/(kg·h),硬度为6.53kg/cm2,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44.40%、10.49%、6.80%、9.10%、45.90mg/100g和1.18%,这些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采用2,6-二氯靛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阳猕猴桃中VC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二氯靛酚法测定VC时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高效液相色谱法对VC的测定精密度高,但准确度低。  相似文献   

19.
翟婉丽  原雨欣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8,39(20):226-232
目的:通过比较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不同采收期的果实香气、葡萄酒香气和葡萄酒颜色指标,确定出该地区‘媚丽’葡萄酿造红葡萄酒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进入转色期后对‘媚丽’果实进行定期采样,测定其理化成熟、酚成熟和果实香气变化;选取最佳理化成熟时间和酚成熟时间采收的‘媚丽’葡萄进行酿酒实验,测定香气成分和颜色指标。结果:8月24日,细胞成熟指数为0.061,种子成熟指数为0.521,为最佳酚成熟时间,该时间采收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香气最丰富,共检测到41?种香气化合物,总量为471.75?mg/L,且葡萄酒颜色亮度和红色色调也最符合干红葡萄酒的要求;最佳理化成熟时间相比酚成熟晚4?d,但其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指标相比8月24日都较差。结论:杨凌地区‘媚丽’葡萄在达到酚成熟时所酿造的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 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