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原酸是苹果中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为探究外源绿原酸对苹果灰霉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实绿原酸可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生长,并确定了最佳抑菌质量浓度(300?μ?g/mL).以此质量浓度的绿原酸浸泡富士苹果30?min,24?h后损伤接种灰葡萄孢,以清水浸泡30?min的富士苹果作...  相似文献   

2.
根皮苷是苹果中的特征酚类物质,在苹果汁质量控制和指纹图谱建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苹果根皮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0.5~200mg/L,检测限0.3mg,L,定量限0.5mg/L,相关系数r=0.9997,回收率99.7%~101.8%.对我国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6个苹果品种中根皮苷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原料品种、产地、加工工艺和贮藏期对苹果中根皮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区苹果以及鲜榨汁与浓缩还原汁中根皮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将HPLC方法用于苹果汁品质控制和原产地保护可行,还可用于区分苹果鲜榨汁与浓缩还原汁.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检测苹果幼果中根皮苷含量的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 ℃,流动相为水+乙睛=70+30,检测波长为275 nm,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4.36~287.2μg/mL,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为1.16 mg/kg,定量限为3.83 mg/...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苹果幼果多酚及其主要组分根皮苷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潜质,本文以曲酸为阳性对照,分析并比较了三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及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根皮苷、苹果幼果多酚和曲酸均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及二酚酶活性,三者抑酶效果的强弱顺序为曲酸苹果幼果多酚根皮苷,对单酚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55.80、54.30和23.81μg/m L,对二酚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75.30、56.15和23.45μg/m L;根皮苷浓度为200μg/m L时为竞争型抑制,低于200μg/m L时为混合型抑制,苹果幼果多酚为非竞争型抑制,曲酸为混合型抑制。因此,抑制剂的组成成分和浓度均能影响其抑酶效果和抑酶机理,三种抑制剂均可通过抑制酪氨酸羟化生成多巴及抑制多巴氧化成多巴醌来减少黑色素的合成,苹果幼果多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根皮苷,且含量丰富,价格便宜,更适合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有望开发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苹果树枝根皮苷提取中的应用效果与最佳工艺条件,以冬季修剪时废弃的苹果树枝为试验材料,乙醇为夹带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树枝根皮苷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CO_2提取苹果树枝根皮苷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以萃取压力的影响最小;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树枝中根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5min、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30m L,在此条件下根皮苷提取得率经验证试验可达到2.02%,提取物纯度达到31.94%,显著高于乙醇浸提法。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苹果树枝中根皮苷,提取条件温和,时间短,提取物纯度高,是一种较好的根皮苷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品质指标是否可以预测根皮苷含量,以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冷藏180 d期间苹果果皮、果肉和籽粒中根皮苷含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应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其关系。苹果根皮苷含量籽粒>果皮>果肉,整个贮藏期苹果果皮、果肉和籽粒根皮苷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贮藏4 个月内,苹果不同部位根皮苷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苹果果肉脆硬,风味越来越甜,食用品质较好。硬度越高,果皮和籽粒根皮苷含量越高;籽粒水分含量越高,根皮苷含量越低;可滴定酸含量越高,根皮苷含量越高;固酸比含量越高,果肉和籽粒根皮苷含量越低。根皮苷含量与相关品质指标存在6 个显著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通过品质指标的测定可以预测苹果不同部位根皮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秦冠’、‘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对损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后果肉组织抗病相关物质及酶活力变化进行分析测定,揭示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B.cinerea后,两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存在差异,其中‘秦冠’苹果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富士’苹果(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抗病品种果肉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力均高于感病品种,从而促进抗病品种果肉中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丙二醛的产生,提高了果实的抗病性,但总酚含量‘秦冠’苹果低于‘富士’苹果。研究结果可以为苹果灰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灰霉病苹果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根皮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飔  周志钦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8):182-184,186,185
根皮苷是主要存在于苹果属植物中的1种二氢查尔酮类物质,研究表明根皮苷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等功效。文中对根皮苷的合成和分布、根皮苷的分析检测技术、根皮苷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对根皮苷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皮苷-2-O-糖基转移酶(phloridzin 2’-O-glycosyltransferase,P2’-GT)是根皮苷合成最后一步关键酶,可以把根皮素转化成根皮苷,本研究在富士苹果中克隆出P2’-GT基因,对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方法:以苹果皮为材料,提取RNA反转录合成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利用Pro Param tool、TMHMM等在线软件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析P2’-GT在苹果不同部位、不同苹果品种和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P2’-GT cDNA全长1 452 bp,编码483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3.6 kDa,等电点5.76,该基因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卷曲和延伸链组成,三级结构结果显示P2’-GT蛋白模型与对苯二酚葡萄糖基转移酶相似度最高(41.32%),进化分析表明P2’-GT与白梨糖基转移酶同源性最高。RTFQ-PCR分析发现P2’-GT在3 种苹果皮中均高效表达,在叶和根中微量表达,在果肉中不表达;P2’-GT的转录表达受苹果发育调控,在生长初期几乎不表达,随着苹果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生长中期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减少,至苹果成熟期下降到最高值的50%水平。此外,P2’-GT在3 种苹果品种中表达不同,在澳洲青苹中表达量最高,在嘎啦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P2’-GT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及P2’-GT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为调控根皮苷合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MCP对低温贮藏苹果灰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低温贮藏(0±1)℃苹果灰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采后1 μL/L 1-MCP处理较对照可显著降低损伤接种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病斑的扩展(P<0.05)。同时1-MCP处理能够诱导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提高,促进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丙二醛的产生,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研究结果可为1-MCP防治苹果采后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MCP诱导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1-MCP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及其抗性诱导机理,该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后用1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以不经1-MCP处理的作为对照,常温(20±1)℃下放置24 h后,分别接种灰葡萄孢菌。结果显示:采后1-MCP处理较对照可显著降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病斑的扩张(p0.05)。经过5 d贮藏,1-MCP处理的苹果发病率仅为58.24%,显著低于对照(90.73%);贮藏结束时,处理组发病率不足70%,病斑直径为37.19 mm,而对照组几乎全部发病且病斑扩展至50.80 mm,1-MCP明显抑制了苹果灰霉病的发展。1-MCP处理能够诱导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I)活性的提高,增加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性。研究结果为1-MCP应用于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挥发物单体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研究了21 种挥发物单体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以及活体条件下3-羟基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桂皮醛和辛酸乙酯对草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除月桂酸外,其余20 种单体均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桂皮醛剂量为62.5 μL/L时完全抑制菌丝生长,625 μL/L时可以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活体条件下,4 种单体均能有效地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发生,保持草莓色泽,延缓草莓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硬度等质构特性的下降,其中桂皮醛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最好,具有商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龙清红  高梵  李晓安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6,37(14):213-218
以‘巨峰’葡萄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处理对葡萄果实灰霉病、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葡萄果实先用75 mmol/L的BABA溶液处理后刺伤接种灰霉葡萄孢菌,然后转入25 ℃贮藏60 h。结果发现,BABA处理有效抑制了‘巨峰’葡萄果实的腐烂和病斑的扩展;同时BABA处理还诱导了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酸羟化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的提高。结果表明,BABA可诱导葡萄果实产生抗病性,从而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照射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抗性诱导机理,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采用剂量分别为3.5、7.0、10.5 kJ/m2 的UV-C(280 nm)进行照射,常温条件下放置2 d 后接种灰葡萄孢菌,以不经UV-C照射直接接种灰葡萄孢菌的果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3.5 kJ/m2 和7.0 kJ/m2的UV-C照射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率,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其中照射剂量为7.0 kJ/m2 UV-C处理的效果更好;而照射剂量为10.5 kJ/m2 的UV-C照射处理在接种后贮藏前期对病害有抑制作用,后期却加快病害发展。3.5 kJ/m2 和7.0 kJ/m2 UV-C处理能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抵御酶活性的提高,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其中7.0 kJ/m2 UV-C处理诱导效果更明显,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10.5 kJ/m2 UV-C照射仅在接种后前期诱导POD、PPO、PAL和几丁质酶的活性迅速上升,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但对β-1,3-葡聚糖酶活性没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基于气味信息的草莓灰霉病无损检测的方法,对草莓果实灰霉病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以健康草莓果实作为对照,每隔24 h采用便携式电子鼻获取样品气味信息,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本挥发性组分进行定量检测,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构建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草莓果实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草莓果实接种灰霉病后120 h内,酯类、醛类和醇类含量变化明显,以乙醇为代表的醇类含量(以湿质量计算)从初始0.85 μg/g快速上升至3.95 μg/g;主成分分析表明基于电子鼻气味传感阵列对应的稳定值与微生物含量密切相关,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的草莓果实微生物含量预测的相对最佳模型对应的决定系数(Rp2)为0.815,相对分析误差为2.270,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稳定信号的无损预测可实现早期病害果实92.9%的准确区分。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草莓采后病害无损监控与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