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叶内生真菌抑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从四川绵阳银杏叶中分离得到480个内生真菌菌株,按经典系统分类方法分为子囊菌Asc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八大类,其中子囊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的46.3%。对八大类内生真菌进行抑制细菌活性检测,结果得出2株球壳孢科菌和2株胶孢炭疽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从芒果果皮、叶片和芒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拮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的酵母菌,研究其对芒果中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活体实验进行筛选,采用形态学及r 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实验筛选发现,菌株T18对芒果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明显。抑菌实验表明,当T18菌悬液浓度为1×108cfu/m L时,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半径为14.33mm。活体实验中,经T18处理的芒果果实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58mm,具有较强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理生化、ITS序列分析对菌株T18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尼泊尔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nepalensis)。   相似文献   

3.
香蕉炭疽菌拮抗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香蕉组织中分离筛选到18株在平板上对香蕉炭疽菌孢子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将这18株菌分别与香蕉炭疽菌共同接种到香蕉果指上进行活体防效复筛,发现与清水对照组相比较,AcT-02、AcT-07、AcT-09、AcT-11,AcT-13共5株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49.77%±4.20%、47.87%±8....  相似文献   

4.
利用次氯酸钠和乙醇消毒法对荷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结果得到2株产纤维素酶的荷叶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HY3和HY4。菌株HY3和HY4的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分别为44.46 U/m L和28.23 U/m L、外切葡聚糖酶酶活力分别为5.80 U/m L和7.82 U/m L、滤纸酶活力分别为12.04 U/m L和13.52 U/m L。依据菌落形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HY3为Rhodosporidiobolus sp.,HY4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柑橘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过程中柑橘果皮细胞壁降解相关酶(cell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细胞壁成分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胶孢炭疽菌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柑橘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培养时间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果皮成分变化。结果:胶孢炭疽菌侵染的柑橘组织中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角质酶,且均在侵染前期(1~3 d)达到峰值。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组分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降低,木质素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升高。胶孢炭疽菌侵染后,柑橘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和角质酶在炭疽病发病前期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其对果皮细胞壁组分的降解加速了胶孢炭疽菌的侵入;另外胶孢炭疽菌的侵染加速了寄主细胞质膜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6.
从海南昌江芒果园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1株酵母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拮抗作用最明显的酵母菌为LW,其抑菌带宽为12.25 mm。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1×10~8 cfu/m L浓度的LW菌悬液处理的芒果果实(红玉品种)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1.6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3 mm,拮抗效果明显。LW对芒果自然发病的抑制试验表明,在25℃下,1×108 cfu/m L浓度的LW处理芒果,20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2;在15℃下,LW处理24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87。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及26 s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LW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相似文献   

7.
黄芪内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中内生菌的抗菌活性,以黄芪内生菌ZCJ2为材料,对其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抗菌谱、溶解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CJ2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物质为水溶性,但是在正丁醇、氯仿、丙酮中不溶解或微溶。抗菌提取物在pH3~12条件下抗菌活性稳定,对热处理、酸碱和紫外线处理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这可为寻找天然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拮抗菌对哈密瓜主要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探讨拮抗茵对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确定最佳的生物防治形式、建立哈密瓜采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出一株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拮抗效果最好的拮抗菌株,采用形态观 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绘制该菌株生长曲线、考察其培养液中的蛋白类及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效 果。 结果表明,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出一株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拮抗菌株,编号为P9,其抑菌圈直径达到20 mm 左右。 经鉴定,拮抗菌P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拮抗菌P9在第9小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抑菌物 质提取实验表明,拮抗菌P9能分泌具有抑菌作用的蛋白类物质及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水菖蒲内生菌分离与抗菌活性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菖蒲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采用改良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TTC)微量稀释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以18 种常见导致食品腐败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为指示菌研究活性菌株的抗菌能力。结果显示,水菖蒲内存在广泛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占内生菌总数的40.7%,高活性菌株占内生菌总数的12.39%。其中S9 菌株发酵液具有抗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广谱抗菌能力,是潜在的食品防腐抗菌资源。  相似文献   

11.
烟草内生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获得防治烟草青枯病新途径,从湖南桂阳烟草青枯病重病区采集的健株上,共分离到内生菌株160个。经对峙培养法测定,32个菌株对烟草青枯菌有拮抗作用,其中H-1、H-9和H-11有强拮抗作用,抑菌圈分别为3.0、3.0、4.5 mm。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内生菌H-1为枯草芽孢杆菌,H-9和H-11为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从辣椒果实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对辣椒炭疽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P5,通过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P5为枯草芽孢杆菌。以辣椒炭疽病作为指示菌,测定其发酵滤液理化性质。用发酵滤液处理辣椒进行采后保鲜研究,测定品质指标: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发酵滤液热稳定性良好,在p H 8.0以下,40~100℃范围内,抑菌活性稳定无变化,121℃处理30 min活性有所下降,为对照组的85%;对p H稳定,在室温下,p H 2.0~12范围内,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对紫外线稳定,经紫外光照射12 h,其活性仍为对照的89.87%。发酵滤液处理过的辣椒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无菌水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辣椒失重率和腐烂率,并有效抑制了果实中可滴定酸、Vc、总糖、叶绿素等含量的减少,对辣椒有显著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挖掘其中潜在的功能微生物资源,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碳源的利用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内生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同时确定所得菌株的产酶特性和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约占总体的77%。其中,D-半乳糖醛酸、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类型;L-天门冬酰胺为主要的氨基酸类型。试验获得的47株内生细菌,分别归属于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4个门的13个属,发现潜在新种1个。多数菌株可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果胶酶,以及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上述研究表明,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相关菌株的功能特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砀山酥梨中的酚类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见  杨毅  夏潇潇  吴方睿 《食品科学》2006,27(12):578-581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检测砀山酥梨及其制品中的酚类物质。样品中的酚类物质在70min内得到分离,酚类物质由色谱的保留时间、质谱信息和参考文献确定。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扫描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和中性丢失模式进行。本研究在砀山酥梨中共检出酚类27种,主要酚类物质是绿原酸,含量为180mg/L,其次为熊果苷、没食子酸、咖啡酸、咖啡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柚(皮)苷、芦丁、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香豆酸-葡萄糖苷、槲皮素-戊糖苷、鼠李糖素-葡萄糖苷、槲皮素等。  相似文献   

15.
超滤去除砀山酥梨汁中色素和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  谢慧明  欧开珍  尤逢惠 《食品科学》2006,27(11):331-335
本文研究超滤对砀山梨汁中色素和酚的去除作用。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3和1k的聚醚砜(PES)超滤膜,对砀山酥梨汁进行过滤处理。10k膜和3k膜对色素有一定去除作用,1k对色素有显著去除作用,1k膜对色素的去除滤可达51%。三种膜对多酚的去除均有显著作用,去除率随截留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超滤膜对色素和酚类的去除是筛分和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超滤对梨汁的某些理化指标有一定影响。再生可恢复超滤膜的性能。超滤对果汁中色素和酚类的去除能力使超滤在果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胶孢炭疽菌毒素对柑橘生理代谢的动态影响,为研究胶孢炭疽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有机溶剂浸提法获得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接种法进行毒素的生物测定,分析粗毒素和病原菌对柑橘采后生理代谢(总酚、类黄酮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果皮细胞壁成分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使柑橘果实产生典型的病斑症状,且使MDA含量显著增高,细胞壁成分含量降低。当毒素浓度较低时,果实病斑直径与PPO活性、POD活性、类黄酮以及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呈负相关。毒素浓度增高时,果实机体及防御酶系统遭到破坏,酶活性急剧下降。结论: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影响柑橘果实生理代谢,引起果实发病,最终导致病斑的形成。由此证明毒素在胶孢炭疽菌对柑橘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检测砀山酥梨及其制品中的酚类物质。样品中的酚类物质在70min内得到分离,酚类物质由色谱的保留时间、质谱信息和参考文献确定。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扫描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和中性丢失模式进行。本研究在砀山酥梨中共检出酚类27种,主要酚类物质是绿原酸,含量为180mg/L,其次为熊果苷、没食子酸、咖啡酸、咖啡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柚(皮)苷、芦丁、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香豆酸-葡萄糖苷、槲皮紊-戊糖苷、鼠李糖素-葡萄糖苷、槲皮索等。  相似文献   

18.
砀山酥梨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以砀山酥梨为原料生产浓缩梨汁的工艺条件,使用微波预热、酶澄清等方法,围绕酥梨出汁率、梨汁的澄清与褐变、梨汁的葡萄糖与VC含量、杀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破碎后经微波预热40s出汁率高达91.46%,果汁的澄清效果也有所提高;最好的澄清条件是在50℃加入0.02%的果汁酶澄清12h,透光率达到97.4%;澄清后酥梨汁葡萄糖含量为5.569%,梨汁浓缩前VC含量为22.14mg/100g;梨汁浓缩后VC损失量为3.18mg/100g,损失率为1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