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氧氟沙星对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原料乳中氧氟沙星残留量达到0.2μg/mL时,会延长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乳的凝乳时间,降低其产酸能力和产黏能力;当氧氟沙星残留量达到0.4μg/mL时,就会降低S.thermophilus grx02的蛋白水解能力,并使其发酵乳在4℃贮藏期间的活菌数降低;因此,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原料乳中,氧氟沙星的残留限量应控制在0.2μg/mL以下。  相似文献   

2.
嗜热链球菌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热链球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发酵酸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日益成为乳品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在食品、药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中介绍了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与保健功能特性,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外源添加Fe~(2+)对发酵乳的发酵时间及产品后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添加Fe~(2+)浓度的不断增加,抑制了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延长了酸乳的发酵时间,使储存过程中酸乳的后酸化问题得到延缓,当Fe~(2+)浓度为100 mg/kg时能有效延缓发酵乳的后酸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发酵纳豆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产量和感官品质的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以纳豆发酵后的γ-PGA产量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纳豆发酵工艺。确定纳豆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浸泡pH7.2,发酵温度37.10 ℃,发酵时间24.20 h,接种量4.00%,装瓶量19.90%,在此优化条件下,γ-PGA产量达3.65 mg/g,感官评分为31.67,综合评分为10.04,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采用嗜热链球菌为改良菌种,通过二次发酵改良纳豆。熟制灭菌后的大豆在纳豆菌接种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条件下进行一次发酵。以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为因素,以感官评分、纳豆激酶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研究嗜热链球菌二次发酵改良纳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8.6 h、接种量1.5%时改良效果最佳,得到的感官评分为8.0分,纳豆激酶酶活为1964 U/g。改良效果较好,纳豆臭味下降,纳豆激酶酶活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发酵乳生产优质嗜热链球菌菌株,比较了11株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性能,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XPL-1-4具有较快的产酸速率,其发酵乳黏度为3 768 MPa·s,持水力为62.49%,活菌数为1.29×109mL-1,硬度为0.24N,内聚性为0.44 Ratio,乙醛质量浓度为22.29 mg/L、双乙酰质量浓度为8.06 mg/L。主成分分析显示嗜热链球菌XPL-1-4的综合得分最高,具有作为优质发酵剂生产发酵乳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发酵条件对嗜热链球菌ST1发酵乳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产粘嗜热链球菌ST1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pH、温度、不同碳源和乳清浓缩蛋白(WPC)对嗜热链球菌ST1发酵脱脂乳粘度、酸度的影响。该菌株经活化,在全脂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采用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体呈球形或卵形,链状分布,菌体表面没有荚膜。用ST1发酵10%脱脂乳,获得了不同发酵时间下表观粘度和滴定酸度的变化情况,优化出嗜热链球菌ST1发酵脱脂乳产粘的条件为:pH6·5,温度42℃,添加2%(w/v)蔗糖或0·5%(w/v)WPC392。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化学限定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嗜热链球菌937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确定嗜热链球菌937最适培养基:乳糖20 g/L,酶解脱脂乳16.60%,大豆低聚肽18.88 g/L,乳清蛋白粉1.69%,10 mmol/L组氨酸、10 mmol/L异亮氨酸、5 mmol/L酪氨酸、1 mmol/L半胱氨酸和1 mmol/L谷氨酸、2 mg/L烟酸、0.5 g/L抗坏血酸、40 mg/L氯化镁、2 mg/L泛酸钙、4 mg/L盐酸硫胺素、0.4 g/L氯化钙。初始pH值6.5,接种量2%,39 ℃发酵,嗜热链球菌937活菌数高达1.75×109 CFU/mL。由此可见,该研究实现嗜热链球菌937低成本、高效率的培养技术,为高活菌数的嗜热链球菌商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从西藏雪莲中分离的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多糖产量343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研究。用薄层色谱和苯酚硫酸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糖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多糖产量459 mg/L),其多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8%,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对低蛋白浓度、双氧水及抗生素等因素的抗逆性,为产品研发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添加9ppm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3%的鲜奶作为试验组,正常无添加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9%的鲜奶为对照组,测定菌株发酵时间和酸奶质构差异,评价菌株对低蛋白浓度和双氧水的耐受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参比菌株,测试菌株对5大类(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类)共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于低蛋白、双氧水和抗生素等条件的抗逆性存在较大差异,少量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1.
嗜热链球菌真空冷冻干燥前后发酵活力变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研究了冷冻干燥过程中不同保护剂对嗜热链球菌存活的影响, 试验了嗜热链球菌冷冻干燥前后发酵活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保护剂对细胞冻干存活率和冻干发酵剂活菌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 (P<0.01); 复合保护剂Ⅱ为最优保护剂, 可使试验菌株的冻干存活率和冻干发酵剂活菌含量分别高达 97.27% 和 3.22× 1010 g-1; 采用复合保护剂Ⅱ制成的试验菌株冻干发酵剂在乳中 42 ℃发酵 12 h的细胞生长曲线、产酸曲线和 pH值下降曲线与冻干前对照发酵剂相比, 均无明显变化. 结果表明, 利用最适保护剂制备的冻干发酵剂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发酵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冻多肽对嗜热链球菌冷冻干燥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应用OD快速检测法检测冷冻干燥后的嗜热链球菌存活率,将不同浓度的抗冻多肽溶液添加到嗜热链球菌菌泥中,冷冻干燥后检测其存活率。结果:抗冻多肽能够降低嗜热链球菌冷冻干燥损伤,通过比较冻干菌粉中乳酸菌存活率得到抗冻多肽最佳添加质量浓度为1 mg/mL,最适pH 8.0,此时添加抗冻多肽的样品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嗜热链球菌冻干菌粉,添加抗冻多肽的菌体细胞饱满、完整,空白组则出现皱缩和塌陷,表明抗冻多肽对菌体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嗜热链球菌KLDS 3.0501降解L-蛋氨酸产生含硫风味物质(VSC)过程中的代谢情况,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连续监测法及GB/T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中的方法,分析L-蛋氨酸对KLDS 3.0501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产生甲硫醇(11.59%);培养48 h后,产生二甲基二硫(0.25%),同时甲硫醇相对含量减少至9.49%。胱硫醚裂解酶(C-S lyase)的比活力为(51.15±2.00)m U/mg。当培养基中不含L-蛋氨酸时,对数期至5 h,稳定期KLDS 3.0501酸化速率p H为0.45±0.04a;增加L-蛋氨酸质量浓度(2.0 g/L)能延长对数期至6 h,且随L-蛋氨酸质量浓度的增加,稳定期菌体的酸化速率显著加快(P0.05)。在整个生长期间,消耗量较大的是脯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0.3 g/L),其次是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0.15~0.3 g/L),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消耗量最低(0.15 g/L)。KLDS 3.0501可作为干酪生产的发酵剂菌株,并在后熟期间形成其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19-124
主要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对全蛋液起泡性的影响。随着发酵乳含量的增加(0%~50%w/w),ST5-24 h发酵乳与全蛋液混合物的黏度逐渐增加(17.9~197.3 m Pa·s),pH值逐渐降低(7.75~4.95);Zeta电位先降低再增加,且在25%左右达到最小值;表面张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全蛋液与发酵乳混合物的起泡能力在发酵乳含量小于30%时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小;混合物的泡性稳定性整体呈先上升(38~71 min)后下降(71~30 min)趋势,且在25%时达到最大值71 min(全蛋液的1.9倍)。此外,由泡沫微观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添加一定量的发酵乳可以增加液膜的弹性,从而显著提高全蛋液的泡沫稳定性。研究发现,在无蔗糖等稳泡剂添加的情况下,发酵乳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加全蛋液泡沫的稳定性,且在一定量的添加范围内对起泡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5株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ST、ST1、ST5、ST7、ST9)在脱脂乳中发酵8 h和24 h的产酸和产粘情况的对比,并从中选出两株相差较大的菌株ST5和ST9,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p H、滴定酸度、氨基酸态氮和粘度的变化规律。5株嗜热链球菌中,产酸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ST7>ST1>ST9,产粘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7>ST>ST1>ST9。其中,ST5发酵乳的酸度和粘度最大,ST9则相反。对两种菌株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发酵时间,ST5的产酸能力和产粘能力均较强,其对应的发酵乳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低,且二者发酵乳的粘度变化均呈抛物线型,但是ST9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大于ST5。研究发现,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在脱脂乳中的发酵特性具有差异性,且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和内蒙地区传统发酵牛乳制品为原料,对嗜热链球菌进行分离.通过与标准菌株比较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嗜热链球菌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酸牛奶中分离得到4株嗜热链球菌,从内蒙古地区奶豆腐中分离出1株嗜热链球菌.其中有三株菌有较强的耐热性,经80℃处理15 min后,活菌存活率均在1.3%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5株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ST、ST1、ST5、ST7、ST9)在脱脂乳中发酵8 h和24 h的产酸和产粘情况的对比,并从中选出两株相差较大的菌株ST5和ST9,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p H、滴定酸度、氨基酸态氮和粘度的变化规律。5株嗜热链球菌中,产酸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ST7ST1ST9,产粘能力大小顺序为:ST5ST7STST1ST9。其中,ST5发酵乳的酸度和粘度最大,ST9则相反。对两种菌株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发酵时间,ST5的产酸能力和产粘能力均较强,其对应的发酵乳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低,且二者发酵乳的粘度变化均呈抛物线型,但是ST9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大于ST5。研究发现,不同嗜热链球菌菌株在脱脂乳中的发酵特性具有差异性,且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藏区牦牛乳中分离出的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的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出Q4F8高产胞外多糖突变株,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此外,脱脂乳培养基中的胞外多糖与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今后筛选胞外多糖产生菌提供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单独诱变的效率低于复合诱变的效率,胞外多糖最高可达150.33mg/L,比初始菌株提高了80.95%。  相似文献   

19.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与发酵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发酵乳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技术对5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9、S.t-17YA、S.t-1703CA、S.t-1703D和S.t-03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鉴定出24种、20种、13种、20种、21种风味物质,共涉及6大类:酸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芳环和杂环化合物,35种物质.另外,5株菌代谢主要风味物质2,3.丁二酮的能力大小为:S.t-1703D>S.t-1703CA>S.t-17YA>S.t-03>S.t-9,除S.t-9菌代谢2,3-丁二酮量较低外,其它4种菌代谢丁二酮的能力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