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对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调控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的大鼠模型,评价植物乳杆菌对代谢综合征的缓解作用;具体包括: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肝脏、十二指肠及胰岛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测定大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引发了一系列代谢紊乱,补充植物乳杆菌对代射紊乱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存在菌株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591可调节大鼠血糖-胰岛素稳态,减轻胰岛和小肠组织病变,同时提高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论:植物乳杆菌CCFM591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实现对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对脑部微注射Aβ;蛋白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给小鼠海马区注射Aβ;蛋白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6周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收集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并采用GC-MS技术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Aβ;蛋白注射改变了小鼠的菌群多样性及物种结构,灌胃短双歧杆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紊乱。进一步在属水平和种水平分析各组菌群差异,发现灌胃短双歧杆菌MY显著提高了大鼠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菌Coprococcus spp.、Lactobacillus reuter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且有效调控了肠道内3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短双歧杆菌MY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即以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造模成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同时,连续9周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重及血脂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和模型对照组相比,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均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p < 0.05)与Lee's指数(p < 0.01),降低其脂肪重量(p < 0.01或p < 0.05),使其血清内TC、HDL-C、LDL-C、TG含量以及AI指数下降(p < 0.05或p < 0.01),能起到抑制大鼠肥胖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能够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降低。且从其肠道菌群结构上看,各组大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得以增加,F/B比值显著降低(p < 0.05)。此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还使各组大鼠肠道内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下降,而乳杆菌、Akkermansia菌和毛螺菌相对丰度存在不同程度回升。即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果山楂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体脂肪、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饮食组、低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和高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处理12周,测定相关肥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大果山楂发酵液可抑制由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和肝脏指数增加;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总胆固醇(TC)、肝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增加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8种菌的相对丰度在高脂饮食组和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适应性培养一周后,分别用低(1.6×106CFU/只)、中(1.6×107CFU/只)、高(1.6×108CFU/只)剂量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灌胃,干预14 d。分别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并测定组织病理、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短链脂肪酸相关指标,评价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屏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并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同时,喂食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明显改变小鼠的肠道通透性、降低肠道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D-乳酸的含量、增强肠道屏障、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综上,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山西老陈醋源植物乳杆菌CP234对大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对大鼠灌胃植物乳杆菌CP234,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降低,改善了肝脏脂肪酸的组成。植物乳杆菌CP234还通过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提高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改善大鼠肝脏的氧化应激能力,进而修复肝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连续灌胃植物乳杆菌CP234 5周后,相比于模型组,胆固醇分解、脂肪酸氧化的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而PPAR-γ、FAS和ACC-1等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本文还测定了植物乳杆菌CP234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和粪便有机酸、pH值、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从而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CCFM 1054体外培养产酸及发酵上清液抑制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生长能力、对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耐受、对共培养条件下的抑菌能力、对HT-29细胞的粘附以及自我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以鼠李糖乳杆菌LGG和植物乳杆菌N49作为对比菌株,分别干预空肠弯曲杆菌和弓形虫复合感染的小鼠。结果显示,CCFM 1054能显著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空肠弯曲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率并缓解其感染。肠道菌群变化和乳酸菌拮抗空肠弯曲杆菌相关的体内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CFM 1054对细胞的高粘附性及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使得其能在小鼠体内显著改变肠道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虾青素脂乳剂(astaxanthin lipid emulsion,AST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将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虾青素组(MA)和虾青素脂乳剂组(MAL)。使用45%高脂饲料喂养小鼠56 d建立高脂动物模型,连续灌胃30 mg/(kg·bw)的ASTE或虾青素(AST)28 d后,取结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下降8.00%(P<0.05),ASTE和AST均可以恢复菌群多样性。另外,ASTE可以调节与降脂减肥相关的拟杆菌(Bacteroidetes)、梭菌(Clostridiales)、颤螺旋菌(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并上调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推测其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改善宿主脂质代谢。本研究为开发以ASTE为功能因子的保健食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铅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和工业毒物,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产生持久性的损伤,寻找有效的缓解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评价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重金属铅诱导的小鼠肝肾损伤的剂量效应,探讨了不同剂量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组织生理生化指标、菌群结构以及粪便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重金属铅可以对小鼠肝脏、肾脏等组织造成显著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肾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谷胱甘肽酶(GSH)活力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紊乱。给小鼠口服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以显著缓解铅对小鼠的这些影响,既上调了CAT、GSH的酶活力,缓解了肝肾的病理指标,同时显著上调肠道乳杆菌的相对丰度及异丁酸等产物的含量。这些结果说明,植物乳植杆菌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挥缓解铅中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铅损伤的缓解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剂量效应,选择合适的摄入剂量是未来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因雌激素缺乏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宿主免疫力降低。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长期使用大多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因此亟待寻求新的安全有效、长期干预的膳食途径。过往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1株泡菜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CCFM8610具有恢复肠道屏障损伤、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促进宿主细胞代谢等潜在功能,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植物乳杆菌CCFM8610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立摘除双侧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证明植物乳杆菌CCFM8610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结构指标,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高转换率;并调节肠道屏障,降低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活性来抑制骨吸收。因此植物乳杆菌CCFM8610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为骨质疏松的防治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前期研究发现若干植物乳杆菌CCFM1019、LP4、LP5的发酵豆乳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的部分病理指标.为进一步研究病理指标改善与肠道内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实验大鼠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此外,对模型大鼠肠道菌群丰度、短...  相似文献   

12.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1~A5),分别灌胃新疆焉耆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麓、吐哈盆地葡萄酒、蒸馏水8周后,收集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探讨不同产区葡萄酒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A1~A4组中主要优势菌门和菌属的相对丰度之和均比A5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A2组升高幅度最大,其有害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有益菌属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艾克蔓菌属(Akkermansia)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合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A2组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的富集最具差异性(P<0.05)。说明适量摄入伊犁河谷干红葡萄酒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以植物乳杆菌N3117为活菌成分的益生菌发酵乳对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二甲双胍治疗组(Met)以及发酵乳和二甲双胍联合干预组(MLf);正常饮食的大鼠为对照组(Con)。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及血糖水平。收集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与DM组大鼠相比,Met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DM和Met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但与DM组相比,Met组寡源杆菌、棒状杆菌等肠道有害菌的丰度增加。与DM组相比,MLf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毛螺菌等有益菌的丰度增加,肠道菌群向Con组的组成靠近。结果表明联合干预能够在发挥降糖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P9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再灌胃不同剂量植物乳杆菌P9菌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和小肠组织中抗氧化指标,菌群计数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P9能够降低小鼠因抗生素造成的炎症反应,提高脏器氧化应激水平。菌群计数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P9能够增加抗生素导致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减少。16S r DNA测序结果显示,抗生素使小鼠肠道对抗生素耐药细菌丰度增加,而植物乳杆菌P9则降低耐药细菌丰度,植物乳杆菌P9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离自西藏灵菇的益生性植物乳杆菌YW11菌株制备发酵乳,通过体外模拟人体消化和发酵,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RNA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进行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与粪便共培养4 h能增加肠道微生态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共培养时间延长至12 h,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下降(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乳能改变肠道生态菌群的结构:在门水平,降低了厚壁菌群的丰度,增加了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可减少产丁酸的毛螺旋菌、罗斯氏菌、瘤胃球菌属菌群的丰度,增加产乳酸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丹毒丝菌属有害菌的丰度。考拉杆菌属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布劳特氏菌属、拟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的丰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了茯苓多糖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营养性肥胖幼鼠的降脂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将幼鼠(3周龄)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茯苓多糖灌胃,1次/d,4周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0 mg/kg茯苓多糖干预可显著减轻营养性肥胖大鼠体质量(16.31%)及肝脏中脂肪堆积(P<0.05),降低脂肪系数(59.88%)、Lee’s指数(13.10%)及血清中TC(45.17%)、TG(45.76%)、和LDL-C(57.14%)水平,提高HDL-C(56.16%)水平,同时提高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93.33%)、拟杆菌属(Bacteroides)(159.26%)、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88.70%)相对丰度及肠道菌群多样性(P<0.05),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67.01%)及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相对丰度(37.37%),然而茯苓多糖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日均摄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茯苓多糖可通过降低血脂、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营养性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菌粉对肥胖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高脂饮食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饲喂。饲喂5周后将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菌粉干预组。菌粉干预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植物乳杆菌菌粉,其余组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8周后测大鼠体质量、体脂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D-乳酸(D-lactic acid,D-LA)质量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评估各组大鼠小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植物乳杆菌菌粉干预可显著减轻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体质量及体脂率升高(P<0.05);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LPS、D-LA含量(P<0.05),缓解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低剂量菌粉干预显著提高了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P<0.01)、Occludin、Claud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骆驼乳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将雄性C57BL/6N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n=6)、模型组(Et,n=6)、骆驼乳剂量组(EtCM,n=6)和牛乳剂量组(EtNM,n=6);实验期为8周,前4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含对照),后4周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的基础上,灌胃相应的乳或生理盐水。灌胃结束后,按照5 g/kg剂量一次性灌胃31.5%酒精溶液,建立NIAAA模型。检测血清LPS含量,并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结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结构。血清指标结果显示,EtCM组和EtNM组小鼠血清LPS显著降低(P<0.01)。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骆驼乳和牛乳能显著提高ALD小鼠结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更好地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其中骆驼乳较牛乳显示出更好的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副拟杆菌属、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的丰度,降低瘤胃菌科下的未知属RuminococcaceaeUCG-013丰度。其中,骆驼乳的有益菌丰度较牛乳高出9%。结论:骆驼乳通过改变ALD小鼠肠道菌群环境,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可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乳制品,可预防慢性ALD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刺激以构建SD大鼠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大鼠结肠粪便肠道菌群α-多样性、物种差异性分布、KEGG信号通路相关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F有助于缓解DSS刺激所引起的α-多样性降低和优势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失调;与DSS组相比,高剂量LF提高了患IBD大鼠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12% vs. 40%)、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17% vs. 27%)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科(Bacteroides)(28% vs. 8%)、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13% vs. 6%)等菌群的相对丰度。KEGG信号通路OTU丰度分析表明,LF的摄入降低了患IBD大鼠菌群中与癌症、感染性疾病等人类疾病、免疫系统和细胞及遗传相关信号通路的OTU丰度,并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综上,LF的摄入对患IBD大鼠结肠微生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使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更接近于健康大鼠,且有降低其他伴随性疾病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饲养Wistar大鼠诱导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考察金露梅三种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同时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金露梅茶组的HDL含量均升高,金露梅红茶组差异显著(P<0.05)。金露梅花茶、绿茶、红茶组大鼠TG、TC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LDL含量均下降,仅金露梅花茶差异显著(P<0. 05)。同时肠道菌群结果显示,金露梅茶干预后,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下调,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的丰度上调,属水平上,大鼠肠道内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明显上调,而毛螺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nidentified_Lachnospiraceae)、瘤胃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nidentified_Ruminococcaceae)丰度则明显下调。金露梅花茶、绿茶、红茶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其肠道菌群谱的作用,使其有向正常对照组恢复的趋势,推测金露梅茶可能经肠道菌群干预脂质代谢途径发挥降血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