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利用SPME-GC-MS对蟠桃鲜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CA)优选9组样品,共筛选出15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作为蟠桃特征物质构建指纹图谱;通过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及相似度分析对所建立的蟠桃指纹构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CA所选不同批次的蟠桃样品较为一致,方法符合指纹图谱建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所建立的指纹信息,采用主成分(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对蟠桃和不同品牌蟠桃汁进行对照研究,显示PCA和PLS基本能将蟠桃鲜果与不同品牌桃汁明显区分,结合PLS载荷分析,初步确定苯乙醇、乙醛、反式-2-己烯-1-醇、己醇、乙酸甲酯、乙酸丙酯可能是造成蟠桃与市售桃汁风味差异重要组分,可为蟠桃鲜果品质控制和系列风味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车前草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以9号峰为参照,绘制16批车前草药材样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红糖的高效液相(HPLC-DAD)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MYCOTOXTM反相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0.1 mol/L磷酸二氢钠(pH 2.3)-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10nm,根据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红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21批红糖的HPLC-DAD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13个,其中19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1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样品聚为2类,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其中11个成分是造成不同批次样品差异性的主要标记物。所建立的液相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红糖内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的黄花菜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分别鉴定出49、40和4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类、酯类、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八类成分,其中醛类物质(含量25%)为自然干燥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烷烃类物质(含量53%与58%)分别为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黄花菜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黄花菜样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香气活性值和主成分分析,得出3-呋喃甲醛、3-辛烯-2-酮、十六烷、乙酸为自然干燥特征风味物质,(E)-2-甲基-2-丁烯醛、3-辛烯-2-酮、十六烷为热风干燥特征风味物质,(E)-2-甲基-2-丁烯醛、β-月桂烯为真空脉动干燥特征风味物质。从获得良好风味物质角度出发,真空脉动干燥可得到较好的干制黄花菜,为黄花菜干燥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指标成分评价湖北虎杖资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9批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5种有效成分含量,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快速分类和鉴别,该研究以6个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白酒的品牌进行识别和分类.结果显示,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间风味物质的含量和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茶籽油掺假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差异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建立茶籽油掺假类型鉴别的定性模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建立了茶籽油掺假类型和掺假度鉴别的定量模型。结果:模型的R2均高达0.98,RMSEE均低于0.005,RMSECV均低于0.01,具有较高性能指标。通过外部验证,DA模型对不同掺假类型的茶油样品定性识别率高达100%,OPLS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结论: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实现茶籽油掺假的快速、无损鉴定。  相似文献   

8.
杨纯  颜鸿飞  吕小园  陆静  贺鹏 《食品科学》2020,(16):286-29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结合化学计量学统计工具对湖南安化黑茶开展原产地判别研究。采用ICP-MS对安化黑茶及其他产地黑茶中的B、Li、P等48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黑茶元素指纹图谱。应用化学计量学统计工具对不同原产地黑茶中元素分布进行特征分析、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得分投影图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图都能很好地对湖南安化黑茶与其他原产地黑茶进行有效区分和识别;湖南安化黑茶与其他产地黑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元素有Li、Pb、Ga等19种,其中被引入产地判别模型的元素有7种,依次为Li、Pb、Ga、Ce、Rb、Cs和Na,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回代检验判别率为100%,交叉验证判别率为98%。结果表明基于元素指纹图谱能够对湖南安化黑茶的原产地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18?个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PCA、PLS-DA和HCA均可直观地对3?种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进行有效区分;PLS-DA中,18?个栗香茶样基于其香气特征实现良好分离,其中R2Y=0.843、Q2=0.694,说明该模型对3?种栗香特征绿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HCA中,3种栗香绿茶在聚类距离12处被清晰地分成3?类,其中板栗香型和嫩栗香型距离更接近,聚类效果和感官辨识基本一致。此外,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筛选出了38?种区分不同栗香特征的重要挥发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建立红糖、黑糖、赤砂糖与白砂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采用Durashell C18-AM亲水性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分析,以乙腈-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并对结果进行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黄花菜粉挥发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得的黄花菜粉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干燥方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检测到41(自然干燥)、41(热风干燥)、35?种(真空冷冻干燥)和26?种(喷雾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总挥发成分最高为56.36?μg/kg,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可以良好区分不同干燥方式,从提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角度出发,热风干燥可以得到风味较好的黄花菜粉,本研究为今后黄花菜粉的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黔核7号’铁核桃雄花序为材料,研究干燥方式和贮藏时间对铁核桃雄花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干制的铁核桃雄花中不仅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可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和15 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阴干的铁核桃雄花,而且还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而2 种干制方法对灰分、矿质营养元素、粗纤维、蛋白质以及甘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 种方法干制的铁核桃雄花中除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外,其他各种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双酶协同滚筒干燥加工冲调糙米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高品质冲调糙米粉,本研究探讨了纤维素酶和中温α淀粉酶协同滚筒干燥处理对冲调糙米粉品质的影响,并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制剂添加量、滚筒温度及转速等对产品吸水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4%,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0.25 U/g,米浆质量浓度为27%,滚筒温度为160℃,滚筒转速为5.20 r/min时,所得冲调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最高,为70.5%。表明纤维素酶和中温α淀粉酶协同滚筒干燥处理可显著改善冲调糙米粉的冲调性,其物化及微生物性质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红枣切片为原料、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物料厚度、真空度、干燥温度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红枣脆片真空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对真空干燥红枣脆片的品质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权重集K=(色泽0.20,形状0.14,滋气味0.26,酥脆度0.40)。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红枣脆片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厚度3 mm、真空度0.08 MPa、干燥温度60℃,在此条件下得到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1.68分,产品色泽均匀、外形平整,枣香浓郁,酥脆可口。模糊数学评价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用于红枣脆片真空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切实可行。与传统热风干燥方式相比较,真空干燥后的产品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经烘干干燥和晒干干燥2种干燥方式处理的黑毛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干燥方式获得的黑毛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5种,其中醛类23种、酯类13种、醇类11种、酮类10种、杂氧化合物3种、碳氢化合物2种、吡嗪类2种、酸类1种。HS-GC-IMS指纹图谱直观地显示出烘干和晒干黑毛茶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组样品都有其特异性风味物质,晒干黑毛茶会释放出更多特征挥发性物质,且两种干燥方式黑毛茶间相似度较低,不同干燥方式的黑毛茶能够明显区分。该研究为黑毛茶的加工及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列烘缸干燥部是基于更节省干燥部占地面积、更高的干燥效率及更好的纸页运行性能而提出的干燥部全新结构概念。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利用ANSYS软件对多列烘缸干燥部实验装置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运转中由于烘缸偏重离心简谐力作用下机架的振动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通过瞬态响应分析,得到实验装置开机过程中的振动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这可为多列烘缸干燥部的设计、加工和运行操作提供计算机仿真数值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龙眼肉干制品的品质,采用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等干燥方法对龙眼肉进行干制,并应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龙眼肉干制品感官品质、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所测指标的综合加权评分在4种干燥方法中得分最高。该方法可作为最佳干燥方法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浸入边界流动计算方法结合实验验证,模拟仿真集装箱烘干流水作业中隧道式烘房内的非稳态气体流速场和温度场.在计算中将运动的集装箱体设置为浸没体,烘房内空气近似为不可压流体.模拟计算与实测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计算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7%以内,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对模拟计算隧道式流水作业烘房内的气流与传热非稳态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板栗及经熟化处理的板栗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真空射频干燥(radio frequency-vacuum drying,RFVD)和气体射流冲击干燥(air-impingement jet drying,AJID)4 种干燥方式分别加工制备板栗生、熟粉,探究熟化处理及不同干燥方式对板栗粉品质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AD制备的板栗生、熟粉的脂肪含量较高,但色泽和品质较差,且颗粒分布不均;VFD制备的板栗生、熟粉水分质量分数最低(3.01%、4.29%)、耐贮藏,其淀粉和游离酚含量均最高,粉体亮度最大且色泽较白,生粉颗粒呈不规则大片层状结构。RFVD和AJID制备的板栗生、熟粉还原糖含量均较高,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HAD产物,微观结构保持度较好,但粉体色泽不佳。经熟化处理后,不同干燥方式制备的板栗熟粉持水性增加,堆积密度升高,但游离酚含量、亮度L*值降低,粉体颗粒体积膨胀,表面较粗糙,出现折叠起皱现象。综上,熟化和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对板栗粉的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均存在显著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工业化生产需求来选择制备板栗粉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辨识鉴定,实现对红茶干燥方式的判别。方法:制作桂热2号冷冻干燥(D组)、热风干燥(H组)、日晒干燥(S组)、冻干+热风干燥(DH组)红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感官审评评价香气特征;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差异化分析;结合聚类分析(HCA)进行红茶的干燥方式鉴别。结果:共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12种成分构成了桂热2号红茶花果甜香的基底;PCA模型得到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率R2X=82.2%,咖啡因、橙花醇、芳樟醇等9种成分对成分组的影响较大;OPLS-DA分析对于DH组与H组间模型拟合度较差,其他组间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D组与DH组差异成分为咖啡因、芳樟醇等,D组与H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组与S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H组与S组间为芳樟醇、橙花醇等,H组与S组间为苯甲醇等;HCA聚类分析结果为除DH组与H组间判别精度不高,其他组间都能实现判别。结论:GC-MS结合PCA、OPLS-DA、HCA分析能基本实现对多种干燥方式红茶的鉴定、区分和判别,综合评价冻干+热风干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