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辣木叶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其降糖活性备受关注,然而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尚缺乏深入研究.指纹图谱能够区分药材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差异,谱效关系的研究能够初步预测其中活性成分群.本文通过肝癌细胞(HepG2)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辣木叶的降糖活性,结合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定位辣木叶中具有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正交试验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提取辣木叶多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辣木叶粗多糖,以单因素提取试验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对辣木叶多糖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讨6个产地辣木叶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辣木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液料比20∶1(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11.48%。6个产地辣木叶粗多糖以普洱市辣木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探讨辣木叶不同极性部位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HepG2细胞抗增殖作用,筛选活性较强的极性部位.选用400μmol/L的H2O2氧化损伤HepG2细胞进行造模,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物化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alo...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黄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对黄茶进行热水浸提、70%乙醇醇沉得到黄茶70部位的粗多糖(YT70),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对YT70进行分离纯化得到YT70-1,进一步对YT70-1进行DPPH·、ABTS+·、·OH的清除试验以及总还原力能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YT70的糖含量为43.3%,YT70-1...  相似文献   

5.
确定辣木叶中总抗氧化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辣木叶抗氧化物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30、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辣木叶中多酚含量为69.36±0.58 mg/g,黄酮含量为53.72±0.48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7.83±0.14%。辣木叶抗氧化物质粗提物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具有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还原能力较弱,其EC50值分别为86、31和140μg/m L,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相同质量浓度BHT的98.26%、99.04%和96.63%,并与辣木叶粗提物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辣木叶抗氧化有效部位,建立HPLC测定辣木叶中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体外方法评价辣木叶提取物四个部位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总奎宁酸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选择Sepax Sapph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以异槲皮苷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和新绿原酸等奎宁酸类成分清除能力最强,二者浓度大于800μg/m L时,对DPPH清除率达80%以上,且对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98.70%,RSD均小于3.0%。结论:辣木叶抗氧化有效部位为总奎宁酸和总黄酮;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辣木叶中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层析法,从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水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水溶性多糖,命名为FUP-1。通过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其结构和单糖组成进行初步分析,分子筛层析法测定其分子质量。结果表明,FUP-1为均一组分的杂多糖,主要由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5:1:1,平均分子质量为4.1×104D。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FUP-1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慧  戴军  陈尚卫  朱松 《食品与机械》2015,31(1):132-136
从一种新菌株培育的赤芝子实体中提取分离得到两个分子量均为500万以上的水溶性灵芝多糖组分GLPD1与GLPD2;SEC—LLS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高支化的紧缩结构。PMP柱前衍生化反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GLPD1与GLPD2的单糖组成有显著差异,即GLPD1的单糖组成摩尔百分比为Man∶GlcN∶Rib∶Rham∶GalUA∶GalN∶Glc∶Gal∶Xyl∶Fuc=3.7∶0.8∶0.16∶6.8∶0.7∶0.29∶77∶9.27∶0.16∶1.1;而GLPD2的摩尔比Man∶GlcN∶Rib∶Rham∶GalUA∶GalN∶Glc∶Gal=10.6∶2.0∶0.97∶10.72∶0.65∶0.99∶64.51∶9.52。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两者异头碳连接方式均为β-构型。体外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且在50,200,500mg/mL 3个浓度下GLPD2的免疫活性均比GLPD1要高,且GLPD2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量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纯化香加皮多糖(Cortex Periplocae Polysaccharides,CPP),并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为香加皮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和Sevag法除蛋白得到香加皮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组分CPP0、CPP1、CPP2和CPP3,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4种多糖的糖含量分别为82.20%、77.13%、75.23%和72.85%,且都含有糖醛酸;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85、477、411和572 kDa。4种多糖均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按照不同摩尔比组成的杂多糖。红外光谱表明4种多糖含有β-糖苷键且具有呋喃环。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4种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总体抗氧化能力顺序为:CPP0>CPP3>CPP1>CPP2。结论:从香加皮中提取得到的4种酸性多糖,糖含量高、相对分子量大且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CPP0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南瓜活性多糖的降糖作用及其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南瓜多糖对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新的分离工艺从南瓜粉中提取得到南瓜粗多糖 (PP) ,用DEAE分级获得 3个组分 ,收集的主导组分过SephadexG 10 0柱 ,获得 2个组分 .收集有活性的组分 (AP) ,经SephadexG 2 0 0柱 ,证实为单一峰 .以葡萄糖为标准 ,苯酚 硫酸法测得总糖质量分数为 80 .6 % ;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鼠李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辣木籽,以辣木籽为原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乙醇(20%、40%、60%、80%)分级醇沉得到的辣木籽粗多糖(P20、P40、P60、P80)的单糖组成差异以及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纯化后的辣木籽多糖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辣木籽粗多糖的主要成分均为鼠李糖(Rha)、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其中粗多糖P80中单糖总含量最高(84.09 μg/mg);在4种辣木籽粗多糖中,P20(1 mg/mL)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50.24%、34.54%,P40(1 mg/mL)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76.92%,P80的总还原力最强;通过UV-Vis和FT-IR表征可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能够对辣木籽粗多糖进行分级醇沉。综上,采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进行醇沉的辣木籽粗多糖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有针对性地提取。  相似文献   

12.
13.
本论文采用热浸提法,以食用酒精为溶剂,考察酒精度数、液料比、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辣木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优化了辣木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辣木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食用酒精度数为64%vol,液料比为20∶1(m L·g-1),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0.15‰,提取温度为64℃,提取时间为115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39%。   相似文献   

14.
以辣木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辣木多糖。利用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对辣木多糖进行乙酰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辣木多糖乙酰化修饰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乙酰化辣木多糖进行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乙酰化辣木多糖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60℃,乙酸酐用量5 m L。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辣木多糖乙酰化改性后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显著增加。表明乙酰化修饰可显著提高辣木多糖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韶关、安哥拉、印度和云南辣木叶中菜油甾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经50%氢氧化钾皂化后,用乙醚:正己烷(1:1,V:V)萃取游离甾醇并将溶剂蒸干,用N,N-二甲基甲酰胺:六甲基二硅氨烷:三甲基氯硅烷(8:2:1,V:V:V)将游离甾醇硅烷化,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分析各地辣木叶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结果β谷甾醇在韶关辣木叶中含量为20 mg/100 g左右,在西双版纳辣木叶中含量为40 mg/100 g,在安哥拉、印度和云南辣木叶中含量为30 mg/100 g左右;菜油甾醇在韶关辣木叶中含量为5~7 mg/100 g,在印度辣木叶中含量为8 mg/100 g,在西双版纳、安哥拉和云南辣木叶中均大于10mg/100 g;豆甾醇在各个辣木叶中含量为2~12 mg/100 g。结论西双版纳、云南、安哥拉、印度辣木叶中菜油甾醇、β谷甾醇含量明显高于韶关辣木叶,豆甾醇含量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三个品种的辣木叶:印度改良种辣木(Periyakulam 1,PKM1)、PKM1改良种辣木(Improved Periyakulam 1,PKM2)、非洲辣木(Moringa stenopetala),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三种活性多糖,对它们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KM1辣木叶的多糖得率最高,为6.84%,其次为PKM2辣木叶和非洲辣木叶;三种辣木叶多糖的总糖、蛋白质、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不同。结构分析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的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且均由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木糖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是β构型的酸性呋喃多糖,具有相似的官能团。原子力显微镜和刚果红实验表明PKM1辣木叶多糖呈链状构象,而PKM2和非洲辣木叶多糖呈类球形构象,在弱碱性溶液中形成三螺旋构象。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均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且PKM1和非洲辣木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相当,优于PKM2辣木叶多糖。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辣木籽多糖提取速率,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内部沸腾法提取辣木籽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清除活性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解吸剂乙醇体积分数20%、蒸馏水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 min、料液比1∶27,在此条件下辣木籽多糖得率可达12.5%;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1%,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8%;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9.8%。综上,辣木籽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辣木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获得辣木叶总黄酮(TFM);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为动物模型,以中成药消渴丸为对照,进行TFM的降血糖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FM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同时能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但TFM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