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上海大头菜上海大头菜原是五十年代向全国闻名的云南大头菜学习移植而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它选料严、操作细、用料考究,产品深受群众的欢迎。近年来,我们对老工艺需要多次换酱的繁复操作作了改进。利用鲜大头菜收割在冬季,此时气温一般在15℃以  相似文献   

2.
李贤  范露  熊善柏  刘友明 《中国调味品》2012,37(12):71-74,78
以腌制大头菜坯为对象,研究了脱盐工艺条件及保脆处理对大头菜(丝)品质的影响,以建立即食型大头菜(丝)适宜的脱盐与保脆工艺。结果表明,换水次数(P<0.01)、浸泡时间(P<0.05)等脱盐条件对大头菜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脱盐适宜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25min,料水比为1∶3,换水1次。在脱盐浸泡液中添加0.10%的CaCl2,对即食大头菜(丝)有较好的保脆效果。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03-107
袋装低盐腌制大头菜容易发生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限,研究了防腐剂对低盐腌制大头菜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实验,进行防腐剂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对腐败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方为:苯甲酸钠0.4 g/L、脱氢乙酸钠0.2 g/L。在该复配条件下对于正交试验所选用的Lysinibacillussphaericus,Bacillus sp.2株菌株的抑菌率分别为99.77%、99.86%。  相似文献   

4.
研究真空腌制和传统腌制加工过程中腊肉质量变化规律。对两种腌制方式腊肉在不同加工阶段的水分和食盐含量、亚硝酸钠残留量、微生物指标、颜色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腌制完成后,真空腌制和传统干腌样品的水分含量分别下降16.5%和20.5%;食盐含量分别升至5.9%和5.2%;真空腌制的样品与传统干腌法的相比L*值高2.1%,a*值低12.2%,b*值差异不显著,菌落总数较低,球菌成为主要的优势菌种。烘烤烟熏完成后,与传统干腌法相比,真空腌制的腊肉样品水分、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含量更高;L*值高于传统干腌法,a*、b*值较低,使得腊肉色泽更佳,肉质呈愉悦的玫瑰粉红色;真空腌制腊肉中球菌和霉菌的数量高于传统干腌法,成为优势菌种,其他菌种的差异性不显著。加工过程中,同一阶段真空腌制的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高于传统干腌法。因而真空腌制能起到提高腊肉的保水性、促进腌制剂的吸收及改善腊肉风味和颜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贵州小黄姜为原料,通过对小黄姜脆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其在腌制过程中酶活的变化对产品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质构仪检测小黄姜脆度;多聚半乳糖醛酸测定以及纤维素酶的测定采用DNS比色法;果胶含量的测定采用咔唑比色法;纤维素采用称量法。结果 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都逐渐增强,在腌制第14天,两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增强的情况;在腌制过程中,果胶含量逐渐降低,在腌制的第14天,果胶含量下降速度加剧;在腌制过程中,纤维素含量总体是降低的,但在腌制的第7天至21天,纤维素含量出现增高情况,具体原因有待研究;腌制至35天,小黄姜质地变软,脆度劣化严重。结论 相关性分析显示,脆度与果胶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脆度与纤维素之间不显著,脆度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以及纤维素酶活性呈现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的繁殖是导致袋装腌制蔬菜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防腐剂是常用的保持食品新鲜风味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有效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和货架期。以腌制大头菜中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tubtilit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产硫芽孢杆菌(Bacillus Boroniphilus)、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近邹褶念珠菌(Candida Pararugos)、酵母类念珠菌(Candida Zemplinin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亚硫酸钠、EDTA对以上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腐剂复配对大头菜中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对大头菜中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方为苯甲酸钠0.4g/L,脱氢乙酸钠0.2g/L。在该复配条件下对于实验中抗性较强的菌株B.Sp、L.Sphaericus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都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真空浸渍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真空浸渍在果蔬加工中可以有广泛应用,对果蔬的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真空浸渍原理和相关的动力学方程,并就真空浸渍对果蔬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真空浸渍技术在果蔬加工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驴背最长肌为原料,采用常压腌制(SC)、脉冲真空腌制(PVC)、超声辅助腌制(UAC)和超声辅助脉冲真空腌制(UVC)4种方式对驴肉进行腌制,研究不同方式对驴肉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SC处理相比,其他3组腌制方式对驴肉腌制效率、色泽、嫩度及质构特性影响显著。其中UVC组的腌制吸收率和NaCl含量最高,a*值和嫩度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腌制方式,硬度、内聚性、咀嚼性最低,但弹性最高。蒸煮损失和氢质子密度成像表明:UVC处理显著提高了肉制品的保水性,增加了水分含量。UVC可以有效提高驴肉腌制效率,缩短腌制时间,改善肉制品品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驴肉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腌制时间、真空度以及腌制温度对草鱼的感官特性及鲜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时间、温度和真空度对其感官和鲜度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草鱼的感官品质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TBA值和TVB-N值则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腌制温度的升高,感官品质、TBA值和TVB-N值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子舌技术,对四川成都、湖北襄阳和山东菏泽产腌制大头菜样品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通过Kruskal-Wallis分析发现,山东菏泽地区出产的成武酱大头的酸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腌制大头菜(p<0.05),而咸味、苦味、鲜味和后味-B(苦味回味)呈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通过主坐标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产腌制大头菜整体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冗余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于咸味、后味-B(苦味回味)和酸味等3个指标导致的。由此可见,电子舌在腌制大头菜的滋味品质评价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同时本研究可为后续大头菜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张立彦  熊玲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2595-2600
以猪肉为原材料,探讨了不同真空度以及真空腌制时间对其在真空腌制过程中的食盐渗透规律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随着真空度及腌制时间的增大,食盐内渗量以指数方式增长,猪肉水分含量不断减小,并在6 h左右分别达到渗透平衡;猪肉在腌制过程中一直保持增重且增重率随腌制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增大;猪肉食盐渗透速率显著减小,食盐渗透速率常数随真空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并在0.08 MPa下达到最大值0.977。在品质变化方面,真空度对猪肉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盐溶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真空度的增大先增后减且在0.08 MPa下达到最大值;在真空腌制过程中,猪肉的L*值和b*值不断增大,a*值不断减小,嫩度显著提高;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不断增大,恢复性逐渐减小,粘聚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L-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浸渍技术辅助0.7 g/L的L-cys溶液处理鲜切马铃薯,分析贮藏期鲜切马铃薯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活性(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试验组鲜切马铃薯BI值、PPO活性、POD活性、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酚含量在贮藏0~6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贮藏后期则显著上升(p<0.05)。另外,两组鲜切马铃薯抗氧化活性在贮藏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因此,结果表明,L-cys处理可以抑制鲜切马铃薯酶活性,从而延缓鲜切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冷库(0±2℃)预冷、真空预冷及真空预冷恒压(达到终温后,继续在真空状态下维持0、2、4、6 min)等技术对经复合护色液浸渍后的鲜切莲藕进行预冷(预冷终温5℃),预冷后采用气调包装并放置于5±2℃冷库贮藏。通过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理化、生化指标来评价不同预冷方式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对鲜切莲藕的降温速率几乎为冷库预冷速率的10倍。随着真空预冷恒压时间的延迟,其水分损失呈增加的趋势,同时差异性显著(P0.05),但对莲藕的外观差异并不显著(P0.05)。真空预冷至5℃并维持2、4、6 min所获得的理化、生化及营养指标值较对照组而言更接近新鲜莲藕,特别是其不仅能够降低多酚氧化酶(PPO)的最大峰值,同时还能够推迟峰值出现的时间。其中,真空预冷至5℃并维持4 min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真空-压力浸溃蒸煮工艺及其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中林杨-46为原料,通过实验分析了真空-压力浸渍蒸煮的影响因素,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蒸煮工艺进行比较.按照工艺要求,设计了真空-压力浸渍蒸煮新型设备,着重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部件.将真空技术引入传统蒸煮工艺,可以改善纸浆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碱回收成本.  相似文献   

15.
雪菜腌制中亚硝酸盐的动态观察和护色保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探讨了雪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消长规律的动态观察,通过实验寻找出护色保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浓缩式真空浸渍红枣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枣为原料,研究浓缩式真空浸渍加工蜜枣的起始糖液浓度,浸渍液与红枣质量比,抽真空时间,真空度,温度对浸渍液渗入到红枣中的浸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浸渍液和红枣的质量比为8,起始糖液浓度为30%,抽真空10min,真空度为0.09MPa,温度为55℃,得到增重率为165.34%,在此条件下浓缩式真空浸渍2.5 h,真空低温干燥1.5 h~2 h生产的蜜枣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真空浸渍对苹果强化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红富士苹果在常温下(25℃)分别用乳酸钙(CL)的蔗糖混合溶液和葡萄糖酸锌(ZG)的蔗糖混合溶液置于80、100mbar真空度下浸渍15min,通过改变复压时间、蔗糖溶液浓度(°Brix)以及乳酸钙、葡萄糖酸锌添加量,对样品真空浸渍后的矿物含量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当复压时间分别选择为30min和25min、蔗糖浓度30°Brix、CL添加量5%、ZG添加量0.02%时,真空浸渍后的每200g样品中对应的钙、锌元素含量可分别达到每日参考摄入量(DRI)值的16.53%和37.67%,CL(乳酸钙)同时可以较好地保持样品在浸渍前后的抗压强度,ZG(葡萄糖酸锌)则有助于保持样品颜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研究了钙含量和浸渍时间对拉宾斯大樱桃果实真空浸渍过程中流体动力学机制和变形弛豫现象(HDM-DPR)模型中体积形变系数、浸渍体积分数和有效孔隙度等真空浸渍(Ⅵ)特性的影响,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真空浸渍钙处理对拉宾斯大樱桃果实细胞壁多糖含量及其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HDM-DPR在钙浓度≤3%时对真空浸渍处理后拉宾斯大樱桃果实中钙含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真空浸渍钙处理对拉宾斯大樱桃果实细胞壁多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结果发现拉宾斯大樱桃果实果胶分子的链宽值集中分布在40~120 nm范围内;钙处理组链宽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处理组的较大链宽值(120~160 nm)出现频率较高;通过AFM定性分析发现,钙处理组果胶分子存在较多聚集体结构,且发现了类似"花环"的聚集体,说明Ca~(2+)能够增强果胶分子间的交联。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离子电流盐渍蘑菇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盐渍时间,利用交变磁通在强电解质盐渍液回路体系生产由感应电动势驱动Na+、Cl-形成离子电流对蘑菇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对孔隙率为41.4%的蘑菇进行离子电流处理后可使盐分质量分数快速增加,且明显高于常规湿法腌渍的蘑菇,渗盐量和结实度随质量分数和时间单调递增,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蘑菇具有多孔结构且盐分聚集在样品内部组织。以盐渍液质量分数和处理时间为影响渗盐量的因素,通过单因素选择水平,根据Central-Composite星点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响应面进行分析得到渗盐量数学模型(R2=0.966 9)。使用回归模型的工艺参数进行预测和验证,得到经过盐渍液质量分数9.0%和35 min处理后的蘑菇平均含盐量为3.8%,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优化后的工艺可以完成对多孔状农产品和食品材料的快速盐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