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呕吐毒素在不同种类玉米和玉米颗粒结构中的污染分布规律。采用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法测定粉质玉米、胶质玉米及玉米颗粒不同结构(皮、胚、胚乳)中呕吐毒素含量,同时研究不同霉变率玉米样品、不完整粒率玉米样品筛上物和筛下物与呕吐毒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完整玉米子粒中,呕吐毒素均主要分布在玉米种皮中;在不同霉变率的玉米中,呕吐毒素在霉变率高的玉米中含量较高;在含有不完善粒的玉米中,呕吐毒素在其筛下物中含量较高。本研究为定向脱霉处理、提高玉米利用率和选购较低呕吐毒素含量的玉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伏马毒素B_1广泛存在于玉米中,是玉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危害因子。选取23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干燥方式(烘干、晒干和晾干)和不同储藏温度(4、15、25℃、常温)对其中伏马毒素B_1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进行烘干、晒干和晾干后放置3个月后,伏马毒素B_1含量为烘干晒干晾干,玉米水分含量与伏马毒素B_1含量显著相关(r=0.678);不同温度中放置3个月后,伏马毒素B_1含量由小到大为4℃15℃25℃室温;烘干、4℃储存玉米中伏马毒素B_1含量分别为0~1.39 mg/kg(平均值0.40 mg/kg)、0.08~1.60 mg/kg(平均值0.78 mg/kg),均低于美国FDA规定的最高限量(2 mg/kg);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_1含量影响显著。烘干、4℃储存、选取高抗镰刀菌玉米品种可有效控制在储藏过程中伏马毒素B_1对玉米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籽粒机收既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瓶颈。为了选择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本试验以20个品种的籽粒机收玉米为研究对象,比较品种间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物理性指标(破碎率、杂质率和容重)、营养品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和水分)以及生物毒素含量(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伏马毒素B_1、伏马毒素B_2)均存在显著差异。经综合产量、品质和安全指标分析,HG392、JK9685和鼎玉808这3个玉米品种比较适宜籽粒机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up-conversion immunoassays, UPT)法对安佑集团各分子公司所采购的大宗饲料原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2019年度共检测饲料原料样品20918份。结果 对比安佑集团企业标准, 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总超标率为3.2%。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整体情况由重转轻, 上半年污染较重主要是由于麸皮及次粉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所致, 下半年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整体较轻, 但9月玉米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 DDGS)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污染情况较重, 其中DDGS达重度污染; 从产地来源看, 2019年全国各产地麸皮和次粉呕吐毒素(vomitoxin, DON)污染较重; 河南产地米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 AFB1)及四川产地米糠ZEN达重度污染; 山东、江苏、云南、安徽产地玉米AFB1及安徽产地玉米DON达重度污染; 且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非单一存在, 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毒素共存。结论 与2018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未公开发表)相比, 2019年原料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毒素在各种粮食和在全国各地区的污染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 将粮食样品充分研磨,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在包被了DON毒素的微孔中加入标本,标准品和抗体。温育并洗涤之后,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浓度。 结果 在不同种类的粮食中,玉米中DON毒素含量与大米、绿豆、红豆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玉米不同加工产品中的毒素含量玉米面与玉米渣,玉米与玉米渣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玉米DON毒素含量西北与北方,西北与南方比较差别有意义(p<0.05);面粉DON含量北方与南方比较差别有意义(p<0.05);大米中DON含量西北与南方,北方与南方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不同粮食毒素的含量不同,玉米中的毒素含量较高。玉米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产品毒素的含量有所不同。粮食中DON毒素含量的分布情况与环境气候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2022年第一季度收集的57份粕类(不含豆粕与花生粕)样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参照GB 13078—2017、GB 2761—2017两类限量及相关产品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粕类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处于中风险范围,黄曲霉毒素处于低风险范围。粕类样品中应重点关注玉米胚芽粕,此类样品有33%处于呕吐毒素中风险范围,有13%处于呕吐毒素高风险范围,有38%处于玉米赤霉烯酮中风险范围,有62%处于玉米赤霉烯酮高风险范围。粕类样品中多毒素共污染情况,除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两种毒素共污染的比例为37%外,其余共污染比例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7.
采集于2013、2014、2015和2016年收储的玉米库存样品各7个,对样品营养成分、脂肪酸值、霉菌毒素含量和猪仿生消化能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收储年份为2013年的库存玉米,与其他收储年份(2014、2015和2016年)库存玉米相比,精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低(P0.05),呕吐毒素含量较高(P0.05);然而,其呕吐毒素含量在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之内。同时,各组间营养成分(水分、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膳食纤维、磷、中性洗涤纤维等)、脂肪酸值、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以及猪仿生消化能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综上所述,黑龙江粮库内2013、2014、2015和2016年收储的库存玉米对猪有类似的营养价值,均利于猪饲粮的配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储藏条件下玉米中霉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6):211-215
研究了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数量与产生毒素黄曲霉毒素B1间的关系。将初始水分含量12.42%、14.30%、15.89%、17.62%、19.88%的玉米在30℃,相对湿度为75%、84%和92%的模拟环境中储藏35 d;测定霉菌总数及黄曲霉、木霉、黑曲霉的数量及黄曲霉毒素B1量。结果表明,玉米在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黄曲霉数量和产毒量最大的初始水分含量均是15.89%,其毒素量是初始毒素量的29.88倍;相对湿度84%的环境中黄曲霉数量最高的玉米初始水分含量是19.88%,产毒最多的玉米初始水分含量却是14.30%,其毒素量是初始毒素量的11.25倍;在相对湿度92%的环境中黄曲霉数量最高的玉米初始水分含量是17.62%,产毒最多的玉米初始水分含量是15.89%,其毒素量是初始毒素量的53.53倍。且在中、高湿环境中黄曲霉生长及产毒受其他微生物抑制较大。经相关性分析,在温度30℃相对水分75%储藏环境中,玉米上黄曲霉和黑曲霉总数均与黄曲霉毒素B1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01,k≥0.997);在温度30℃,相对湿度84%环境中,玉米上黑曲霉总数与黄曲霉毒素B1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k=0.921)。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的方法。方法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在金膜的表面修饰羧基基团,将ZEN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偶联物(ZEN-BSA)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芯片的表面,采用竞争法检测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8.2 ng/m L,ZEN单克隆抗体与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没有交叉反应,与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3%和11.5%。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黄曲霉毒素影响因子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针对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和贮藏特性,影响采收前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因素,介绍降低或去除玉米黄曲霉毒素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 的辐照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蕾  哈益明  王锋  薛晓峰 《食品科学》2011,32(11):21-24
目的:探讨γ射线对于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的辐照降解效果。方法:以受赭曲霉毒素A污染的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定量检测赭曲霉毒素A,比较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的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率,评价辐照处理后玉米的营养组份。结果: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经过辐照后,含量明显降低,在10kGy的辐照剂量下,降解率可达50%;经过辐照后玉米的营养组分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辐照能够降解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且不会降低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河北省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并对玉米的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从河北省不同玉米产地采集贮藏期的玉米样品92个,采用ELISA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玉米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B_1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_1检出率为84.8%,根据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限量标准,符合食用标准的玉米占87.0%,符合饲用标准的占95.7%。冀中南生产区域玉米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普遍,但整体污染程度较低。对于黄曲霉毒素污染超标玉米,应加强其安全性跟踪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采集上海郊县1988年玉米样品50份、1989年玉米49份和小麦样品50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样本中 DON、NIV 和 AFB_1污染量中位数:1988年玉米样本分别为25.90ppb、12.70ppb 和0.15ppb;1989年玉米分别为36.40ppb、13.70ppb 和0.15ppb;1989年小麦分别为6.25、5.00和0.12ppb。1988年玉米样品中有26份同时检出 AFB_1、DON和 NIV,共同污染率为52.0%;89年玉米样品的 AFB_1、DON 和 NIV 共同污染率为59.2%(29/49);89年小麦为14.0%(7/50),可见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另外,本调查分析中发现小麦和玉米中的 DON 和 NIV 污染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AFB_1与这两种毒素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阮萃才 《食品科学》1986,7(5):53-54
<正>霉菌繁殖容易引起粮油霉坏变质,玉米、花生极易引起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强烈的致癌物质,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花生等食物能诱发实验动物的肝癌。肝癌的高发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有密切联系。因此,粮油的防霉去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更好的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对原料质量的把控、采购及配方设计,汇总分析了2020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up-conversion immunoassays, UPT)对安佑集团各分子公司在2020年度所收集(含退货)的28519份大宗饲料原料中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对比安佑集团企业标准,2020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总超标率为0.92%,污染整体情况较轻,其中上半年污染较重,主要由玉米副产物和次粉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所致,下半年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整体较轻,但第4季度玉米的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加重,玉米的霉菌毒素整体达中度污染;从产地来源看,2020年山东、湖北产地的麸皮和次粉呕吐毒素中度污染,四川、陕西产地的次粉重度污染;四川产地的米糠黄曲霉毒素B1达中度污染,山东产地的玉米呕吐毒素和江苏产地的玉米黄曲霉毒素B1达重度污染;且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非单一存在,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毒素共存。结论 与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相比,2020年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QD-Infinity免疫荧光法快速测定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方法,为玉米中呕吐毒素现场筛查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监测手段。方法通过测定玉米质控样、阴性玉米的添加回收率,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天然玉米进行比较,对QD-Infinity免疫荧光测定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其检出限与定量限进行全面评估。结果玉米质控样中呕吐毒素含量测定值均在其理论值范围内;回收率结果为109.77%、107.83%和111.01%,变异系数分别为9.77%、7.83%、11.01%;与HPLC法相比,测定26份玉米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20%~5.78%之间;该方法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32μg/kg。结论 QD-Infinity免疫荧光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分析方法,能用于玉米中呕吐毒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快速识别出仓储玉米是否包含霉变以及感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颗粒,提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基于感染霉菌的玉米颗粒表层会发生颜色褐变、发黑等特点,通过MATLAB对灰度图像二值化、区域填充、去干扰、连续膨胀等操作,统计出霉变颗粒数目;同时,基于感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颗粒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独特的黄绿色荧光(bright greenish-yellow fluorescence,BGYF)特性,通过对彩色图像进行增强、形态滤波、彩图二值化、去除干扰、图像连续膨胀等,统计出感染黄曲霉毒素玉米颗粒的数量。用4组共112粒玉米对所提方法进行检测验证的结果表明,霉变玉米颗粒的正确检出率达93.75%以上,感染黄曲霉毒素玉米颗粒的正确检出率亦可达87.5%以上,能够达到区分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余田 《肉类工业》1999,(4):42-43
1998年夏秋季节,由于连续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致使玉米的霉变严重,大量玉米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毒素的玉米,由于霉变未达到腐烂的程度,不易察觉,秋收后,很多农民把污染毒素的玉米作饲料饲养生猪,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发生了大面积的生猪发病及不明死亡,病畜注射抗生素等药物也无效果,在检查饲料时,发现玉米饲料在槽中的剩余突出,饲料玉米有苦味.在紫外线照射下一些玉米谷皮及胚部有荧光反应,尤以胚部严重,因而判断系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的生猪发病及死亡.笔者简要介绍黄曲霉毒素中毒生猪的宰后检验结果,黄曲霉毒素的特性,中毒预防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当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9个不同品牌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种不同浓度的质控样品、4种饲料原料样品(玉米干全酒精糟、玉米胚芽粕、麦麸、豆粕)、2种饲料产品样品(蛋鸡配合饲料、牛浓缩饲料)。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质控样(用萃取液点板6个孔)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variable coefficient, CV)作为精密度评价指标。采用质控样的6个单独检测结果变异系数作为系统的精密度评价指标,采用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评价试剂盒的适用性。结果呕吐毒素试剂盒CV值平均值2号品牌2.7%, 3号品牌3.4%。玉米赤霉烯酮试剂盒CV值平均值3号品牌4.6%, 2号品牌5.5%, 4号品牌5.4%。黄曲霉毒素B1试剂盒CV值平均值5号品牌3.3%, 8号品牌3.7%, 2号品牌4.1%。结论依据试剂盒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和适应性综合评估2号品牌呕吐毒素试剂盒综合结果优秀, 9号品牌玉米赤霉烯酮试剂盒综合结果较好, 5号品牌黄曲霉毒素B1综合结果较好。同时,就检测上述3种常见毒素而言,没有发现一个品牌的试剂盒可以同时在多个毒素检测上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山东省玉米的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评估污染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加强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依据,采集了山东省玉米主产县2013年~2014年收获和储藏的玉米样品共520批次,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方法检测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伏马毒素(FB_1、FB_2、FB_3)、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AFB1、AFB2、AFG1在玉米中检出率分别为18.08%、7.88%、0.77%,平均含量分别为7.62、0.60、0.05μg/kg;FB1、FB2、FB3检出率分别为92.50%、88.08%、83.85%,平均含量分别为1 798.69、531.83、197.71μg/kg;DON检出率为26.35%,平均含量为240.44μg/kg;ZEN检出率为14.62%,平均含量为74.90μg/kg;AFG2未检出。调查结果还表明,伏马毒素在所测样品中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达33.46%;单一样品受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