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生物解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55、65、75、85、95?℃)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机理的影响。通过ζ-电位、粒径分布、显微镜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测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ζ-电位和粒径明显增大;乳状液黏度下降速率逐渐加快;热处理温度低时,乳状液蛋白的亚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在温度为9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更明显。乳状液经热处理后其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且这种变化趋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2.
3.
生物解离形成的乳状液是限制生物解离技术普及的重要瓶颈,本研究以大豆生物解离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 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表征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下乳状液粒径分 布和乳状液内油脂与蛋白的空间分布,利用拉曼光谱从发色基团、二硫键及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角度重点解析 乳状液中蛋白质荧光强度减弱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小分子肽,从油滴表面脱落,导致 油滴聚集合并。随着酶解时间延长,乳状液粒径变大,油滴数量减少,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同时,激光扫描共聚焦 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酶解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减弱;拉曼光谱中与相同酶解时间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比较,乳状液发 色基团的强度明显减弱,且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强度减弱,说明乳状液中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屏蔽了分子内部的 疏水性基团,使发色基团被掩盖,导致乳状液中荧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人乳、牛乳、羊乳氨基酸组成。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指标全面评价3种乳乳清部分营养价值。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Ⅲ带测定3种乳中乳清蛋白的天然二级构象。结果表明:羊乳乳清部分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0.450,全鸡蛋蛋白贴近度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贴近度分别为0.919 7、0.925 0,2种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8.47、76.56,在氨基酸营养评价上营养价值较高。羊乳乳清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比例为20.26%,与人乳的27.37%更为接近,一定程度上更利于人体吸收。因此,羊乳是相比牛乳较好的婴幼儿功能性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减压抽真空技术加工糟蛋,采用FTIR研究糟蛋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蛋黄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糟蛋腌制过程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变化不明显;而β折叠和β转角在腌制过程中互相转化,在腌制30 d时变化最为明显:β折叠含量明显上升至37.70%,β转角明显下降至16.32%。研究结果表明糟蛋在腌制初期,蛋黄蛋白质在酸性条件、钙离子以及钠离子的影响下,蛋白质天然结构展开,蛋白质分子间的次级键断裂,蛋白质肽链结构打开,二级结构含量发生变化;而在腌制后期,pH值保持恒定,蛋白质二级结构恢复,与生蛋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红外分析在造纸沉积物和纸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钛 《造纸化学品》2008,20(3):13-15,19
红外分析技术成熟可靠、适用范围广泛、且使用简单,测定快捷。该文简介了红外光谱法的工作原理及现代红外分析仪的进展,叙述了红外分析在造纸沉积物和纸病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料液比下临泽小枣粗多糖(Lingze jujube polysaccharide,LZJP)提取传质动力学,并分析多糖理化性质和显微结构。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LZJP,以Fick第一定律建立LZJP提取动力学模型,获得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活化能和半衰期等模型参数。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G-100凝胶色谱柱分别纯化得到LZJP3和LZJP4,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多糖官能团结构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多糖组分表面显微结构。结果:实验数据与动力学模型计算值良好吻合,且提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该提取过程的活化能为19.266?kJ/mol,表明水提醇沉法可有效地提取LZJP。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LZJP3和LZJP4均为酸性多糖,且为β-吡喃型多糖。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ZJP3分子排列疏松、大小形状均一;LZJP4有少量的分子球状聚集体和大量的分散体,大小不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ZJP3多糖呈片状,表面形貌光滑略有破损;LZJP4为分枝状,表面呈现出干燥的褶皱状。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体腔液蛋白质的抗氧化性及其与二级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可口革囊星虫体腔液为材料,用超滤分级分离,乙醇沉淀法对其蛋白质组分进行提取.通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相似文献   

9.
探究铅(Pb)胁迫对大麦苗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影响。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苗期(CMQ)及受Pb影响成苗期(CMQPb)大麦苗粉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精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到Pb胁迫后,大麦苗粉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无序结构(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向有序结构(α-螺旋)发生转化。通过高通量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共定性定量了大麦苗粉中25种氨基酸,其中Arg、Pro和His在Pb的影响下含量降低,Val含量升高,证明Pb会导致大麦苗粉的营养价值、甜度降低,苦味增加。本研究结果为大麦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中乳滴聚集机制、结构特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荧光色谱等指标的测定发现:经过蛋白酶酶解,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在7%左右;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分子质量较小的肽段,乳状液油脂与蛋白之间的亲和力降低,乳滴出现聚集,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SDS-PAGE条带上出现了由二硫键引起的大分子质量的蛋白聚集体;另外,乳状液荧光光谱中,乳状液相对于相同酶解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可能是由磷脂的存在、蛋白质-油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蛋白质聚集体导致。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所产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较高的游离油回收率,研究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的破乳效果;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粘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选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破乳效果最好,相同水解条件下,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破乳率高于7L中性蛋白酶。2%的7L中性蛋白酶酶解60 min时破乳率达100%,而在相同酶解时间内,1%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即可实现100%破乳。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水解后,乳状液的粘度变低,电位电势减弱,油滴发生聚集,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随Alcalase和7L蛋白酶浓度和酶解时间的增加,相应地,乳状液的粘度进一步降低,破乳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以6 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并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其纯度均在90%以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7S和11S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7S和11S蛋白表面疏水性与二级结构的构效关系。经分析得出:大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成负相关;与β-折叠含量成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成正相关,与无规卷曲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农46(743.87)皖豆24(730.14)黑农46(717.54)五星4(625.22)中黄13(613.38)冀NF58(600.61),并与溶解性呈负相关,与巯基含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当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时,蛋白分子结构变的松散,使包埋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更多的暴露出来,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挤压膨化大豆在生物解离过程中,通过酶解(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产生的大豆蛋白酶解物(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SPH)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需要探索模拟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消化对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以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得到的SPH和经过模拟GI消化后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度、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idative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样品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风味蛋白酶酶解,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时抗氧化活性更高;但是经过模拟GI消化后,风味蛋白酶酶解得到的SPH抗氧化活性更高,ORAC为69.15 μmol/m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27.29%、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21%,肽的相对含量更高,为75.86%,并且肽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含量更高,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肽相对含量最高,为17.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和对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实验的系统研究,得到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的动力学模型为:R=(18.294 0E0+0.273 4ρ0)exp(-0.256 2DH),式中:E0为初始蛋白酶质量浓度,ρ0为初始底物质量浓度,DH为水解度。通过数学推导和对大豆蛋白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系统研究,得到膨化大豆蛋白的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动力学常数K=4.920 4 min-1。通过拟合实验证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破乳方式对粗酶水相提取大豆油过程形成的乳状液回收油品质影响和所得水解蛋白风味,分别对等电点法、添加CaCl2法、Alcalase酶法、加热破乳方式回收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溶剂浸提油为对照样。结果表明,各破乳方式所得油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碘值均低于溶剂浸提油,破乳油中,等电点法破乳油酸价最高,达0.83 mg/g,其次是加热破乳油,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酸价最低,仅为0.52 mg/g;加热破乳油过氧化值高于其他破乳油,达0.85 μg/g,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为0.62 μg/g。各破乳油色泽、皂化值和碘值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破乳油脂肪酸组成与溶剂浸提油相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均在84%以上,符合国际法典委员会推荐的食用油标准。因此,破乳油的品质均优于溶剂浸提油,而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品质最好。粗酶水解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原料大豆相近,尽管仍具有苦味,但苦味值低于Alcalase酶解蛋白,因此粗酶水解蛋白仍然保持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O/W(水包油)型乳液(蛋白浓度2.0 wt%,大豆油浓度20.0 wt%),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37℃,p H 1.2,34 m M Na Cl离子强度,95 r/min持续摇动2 h),检测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和显微结构。通过检测乳液的显微结构和粒径表明,大豆分离蛋白(p H 7.0)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但在人工胃液的模型中,乳液液滴会出现絮凝或结合现象。并且,液滴絮凝或结合程度取决于水解时间。乳液的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SPI乳液与人工胃液混合后,乳液的Zeta电位由﹣35.9±0.3 m V变化到﹢16.3±0.9 m V。对未经乳化的SPI溶液和乳化后的乳液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吸附到油水界面的SPI蛋白更容易被胃蛋白酶水解。本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O/W型SPI乳液基于人工胃液模型下降解特性的认识,对设计以SPI乳液为基础的食品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