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通过微孔板法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和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Nisin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10种被检出,其中cna、ebp S、fib和ica AD基因检出率为100%,sas C为87.5%、fnb A为68.75%、sas G为68.75%、clf B为68.75%、eno为62.5%,ica BC为56.25%;16株菌株中均不携带bbp、bap、clf A和fnb B基因。16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形成能力有差异,其中F23、F44、F58、F64、F71、F86、F107和F109等8株菌株为被膜强形成菌株,F7、F19、F40、F46、F60、F99、F101、F106等8株菌株为被膜弱形成菌株。茶多酚和Nisin对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0.2 g/L和0.125~1 g/L,茶多酚和Nisin在1/2MIC和1/4MIC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茶多酚抑制效果强于Nisin。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MRS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测定22株食源性MRSA菌株(包括:原料乳分离株4株,鸡肉、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分离株各6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对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15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22株MRSA菌株中,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分别检测出21株(95.45%)和22株(100.00%)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96孔板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40.91%和4.55%。MRSA菌株生物被膜相关基因clfA、fib和eno的携带率最高均为95.45%,其次是clfB(90.91%)、fnbB(54.55%)、icaBC和ebpS(都为45.45%)、agr(27.27%)、icaAD和cna(都为22.73%)、fnbA(13.64%),sar,bbp和sigB(都为4.55%)。此外,来自原料乳和即食食品的MRSA菌株较生鸡肉和速冻水饺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p<0.05)。结果表明,96孔板法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而刚果红琼脂法只能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两者的定性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96孔板法定量检测的结果表明食源性MRSA菌株普遍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存在一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MRSA菌株,同时大部分MRSA菌株不依赖ica途径形成生物被膜,提示产肠毒素MRSA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定植在食品加工过程的环境中,不易清除,成为食品安全中的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3.
1按大蒜外皮的颜色划分 可划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紫皮蒜蒜头和蒜瓣的外皮为紫色或紫红色,多数品种鳞茎外层总包皮颜色较淡,有的呈紫红色条纹。其蒜瓣少而大,属大瓣种,蒜薹肥大。叶片较宽,蒜汁粘稠。辛辣味浓,品质较佳,适用于生食,熟食及腌制糖蒜,多用于蒜头和蒜薹栽培。它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耐寒力弱,生长期短,多春季播种,成熟期较晚。白皮蒜鳞茎的总包皮和鳞蒜包皮均为白色或灰白色,白皮蒜有大瓣种和小瓣种,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红树林土壤分离筛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进行菌种鉴定。采用不同培养基优选抑菌活性物质生成条件;以有机溶剂萃取抑菌活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抑菌物质化学成分,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抗MRSA菌株,编号为NEL-002,被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NEL-002采用LB液体培养基得到发酵液经石油醚萃取粗提物抗MRSA菌活性最强,且在40~80 ℃、pH在5~10较稳定,对多种蛋白酶不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62.5 μg/m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为500 μg/mL。GC-MS鉴定出抗菌活性物质为十甲基环戊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天然产物右旋龙脑和肉桂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抑制游离态和生物被膜态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征。方法: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右旋龙脑和肉桂醛单独对游离态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混合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PC)的前提下,分析两种天然产物共同作用下对游离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对生物被膜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BC)。结果:右旋龙脑对游离态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MIPC为0.56 mg/mL,对游离态鼠伤寒沙门氏菌的MIPC为0.58 mg/mL,对混合菌的MIPC为0.60 mg/mL;添加肉桂醛时的3种培养状态下MIPC均为0.40μL/mL;在右旋龙脑和肉桂醛共同作用下(即0.50 mg/mL右旋龙脑和0.40μL/mL肉桂醛)对游离态菌体均可完全抑制,而2.50 mg/mL右旋龙脑和2.00μL/mL肉桂醛共同作用下可以完全抑制生物被膜态的菌体。结论:两种天然产物对生物被膜态菌体的最低抑菌浓度远远大于游离态菌体,右旋龙脑和肉桂醛在抑制游离态菌体和生物被膜态菌体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从2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中筛选5株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试管法和96孔微板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形成情况。结果 5株菌株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riptych soy broth,TSB)中均具有较强的成膜能力;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因子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影响不同,葡萄糖对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的成膜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乳糖的添加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蔗糖的添加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不明显;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氯化钠可以有效抑制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p H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成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中性环境有利于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被膜形成。结论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具有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能力,并且不同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两种大蒜汁抑菌效果检测技术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菌能力是评价食品防腐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的抑菌试验方法对食品防腐剂抗菌能力的评价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为受试菌株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滤纸片法,分别对鲜榨蒜汁和4℃存贮7 d蒜汁抑菌效果进行评价,对大蒜汁抑菌特性进行研究,为大蒜汁的生物抑菌、防腐提供理论基础和工艺参数,同时为抑菌效果的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在硝酸钠存在的食品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污染风险,研究了硝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在1.25 mmol/L~10 mmol/L的食品安全浓度下,硝酸钠即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当硝酸钠浓度为10 mmol/L时,生物被膜生物量减少了73.90%,生物被膜活性降低了92.56%。在生物被膜培养物中,硝酸钠生成了亚硝酸钠;在起始硝酸钠浓度为10 mmol/L培养基中,最终培养物中的亚硝酸钠浓度为5 mmol/L。食品安全浓度的硝酸钠对不同来源的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有普遍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因菌株而异。此外,在较高浓度下,硝酸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更好,当硝酸钠添加浓度为640 mmol/L时,基本检测不到活菌数。因此,硝酸钠有潜力成为食品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杀菌剂与去除剂。  相似文献   

9.
以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平板计数法从32种常用食品添加剂筛选出对该生物被膜抑菌效果最好的添加剂,研究各因素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品防腐剂和酸味剂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尼泊金乙酯的抑制效果最佳;尼泊金乙酯的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1 g/L尼泊金乙酯对生物被膜的抑制率达到99%;其对初期阶段形成的生物被膜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对成熟生物被膜抑制作用很弱;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尼泊金甲酯复合使用对生物被膜有很强的协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茶树精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测定了茶树精油对1株MRSA标准菌株及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MIC值为0.08%~0.32%。结晶紫半定量染色实验发现0.16%的茶树精油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结晶紫半定量染色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0.32%的茶树精油可完全清除MRSA成熟的生物被膜,0.16%可明显破坏其生物被膜。抗生物被膜机制的初步探究发现茶树精油可以抑制MRS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和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DNA)的分泌以及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agr、ica、cid、sar的表达。因此,茶树精油具有强大的抗生物被膜作用,可能机制是抑制其PIA的合成,eDNA的分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乳酸菌HS011(LactobacillusplantarumMG527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HS023(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ain NDO4)、嗜热链球菌HS033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23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菌机制。方法 以MRSA为研究对象,探索乳酸菌粗提物对MRSA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影响、抗菌药物复合作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抽提物对MRSA生物被膜抑制和清除效果,以及抽提物对MRSA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等。结果 乳酸菌粗提物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MIC分别为5.75、5.00、6.00mg/mL;指示菌MRSA的生长过程受到粗提物明显抑制,在6h时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抑菌率分别为28.69%、69.20%和42...  相似文献   

1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极易在食品加工设备表面生成生物膜,增加食物污染的风险。山苍子精油作为植物源天然提取物,对S.aureus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其抗MRSA生物膜能力及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本实验研究了山苍子精油对MRSA生物被膜及其多糖细胞间黏附素(PIA)的调控基ica A的抗菌机制。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对MRSA生物膜的MBIC是2.0mg/mL,MBEC是4.0mg/mL;由菌落计数法可知,山苍子精油的抗MRSA生物膜能力与精油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抗生物膜机制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MRSA生物膜的代谢水平和细胞外聚合物(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和胞外DNA)的形成受到山苍子精油的抑制。此外,在分子水平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可以显著抑制MRSA生物膜中ica A基因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用抑菌圈法测定靓果安、大蒜油以及靓果安与大蒜油复配抑菌液(复配液)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靓果安、大蒜油以及靓果安与大蒜油复配抑菌液影响供试菌的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探讨靓果安的抑菌机理。结果显表明,靓果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40 mg/mL;大蒜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51.2 mg/mL。复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5、10 mg/mL;靓果安、大蒜油以及复配液对两种供试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菌体形态发生改变、菌体散乱、变小,同时对供试菌的细胞壁以及细胞膜进行破裂、使得内容物流出,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大蒜对许多微生物有很好的抑菌效果。研究了以原汁浓度100%为基础,对肉制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筛选出对大蒜汁最敏感的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经不同pH值和温度处理的大蒜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了大蒜汁处理条件的2个重要因素:温度和pH值对大肠杆菌抑菌的影响,并拟合出回归方程。经回归分析表明,大蒜汁处理条件温度和pH值的取值及其配比对大肠杆菌抑菌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温度最佳值为35℃、pH最佳值为6.5,在此优化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可以达到3.9cm,比优化前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能力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常见的典型食源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食品微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127株葡萄球菌的菌株特性、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生长能力进行研究,包括菌株生化鉴定;PCR扩增葡萄球菌特异16S rRNA与金葡菌特异femA基因,通过对耐药基因mecA和orfX检测确定菌株的耐药特性;最后,运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能力检测。127株菌株包括119株金葡菌(均携带16S rRNA与femA)与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仅携带16S rRNA)。119株金葡菌中,107株携带mecA基因与orfX基因,为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均携带mecA基因。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其中能形成强、中等与弱粘附生物被膜能力菌株分别有5(3.9%)、47(37.0%)和75(59.1%)株。金葡菌中耐药性与生物被膜较为普遍,由于食源性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后,具有逃逸常规消毒和杀菌手段的能力,成为食品安全中的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6.
辣木籽抗菌肽MOp2、MO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其对生物膜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清楚。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荧光显微镜观察、酶解实验和分子对接技术等探讨从辣木籽蛋白水解物中分离鉴定到的新型抗菌肽MOp2、MO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MOp2、MOp3的最小抑制生物膜质量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膜质量浓度均为4mg/mL和8mg/mL;1×MBIC下MOp2与MO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清除率分别为63.28%和67.90%;荧光显微镜发现,MOp2、MOp3处理后的生物膜黏附减少,细菌数量减少;细菌初期黏附率在1×MBIC的MOp2、MOp3处理后分别降低44.19%和50.77%,且表面疏水性降低;酶解实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中含量最多的为胞外蛋白(质量分数49.01%),其次为胞外多糖和胞外DNA,且MOp2、MOp3会抑制胞外聚合物中这3种成分的分泌合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Op2、MOp3均可以与生物膜形成关键蛋白AgrA、CshA、LuxS和SarA结合,这可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感应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从而抑制生物膜形成。研究旨在为辣木籽抗菌肽在食品工业中的防腐保鲜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低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mmol/L的EDTA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EDTA只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阶段;Ba2+不能完全阻断EDTA抑制生物被膜生成,Fe2+、Ca2+、Mg2+可以阻断EDTA抑制生物被膜的效应;即使是高浓度的EDTA也不能影响成熟的细胞被膜数量;EDTA能抑制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4 isothiocyanates (3-butenyl, 4-phentenyl, 2-phenylethyl, and benzyl isothiocyanate) against 4 Gram-positive bacteria (Bacillus cereus, Bacillus subtili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7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almonella choleaesuis, Salmonella enterica, Serratia marcescens, Shigella sonnei, 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y an agar disc diffusion assay. Benzyl isothiocyanate (> 90.00 mm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at 0.1 μL/mL) and 2-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 (58.33 mm at 0.2 μL/mL) showed large inhibition zones especially against B. cereus. Also, 3-butenyl isothiocyanate (21.67 mm at 1.0 μL/mL) and 4-pentenyl isothiocyanate (19.67 mm at 1.0 μL/mL) displayed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A. hydrophila. Benzyl and 2-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 indicated higher activity against most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than 3-butenyl and 4-pentenyl isothiocyanate, and wer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an Gram-negativ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裂解性噬菌体vB_SauM_RS,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将噬菌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1∶100的比例(菌体数量比)分别接种于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分别在4℃和25 ℃环境下处理,测定不同时间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和噬菌体效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