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桂葡3号夏果酿造的干白葡萄酒挥发性成分,应用香气活性值(OAV)法对活性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葡萄酒香气特征。结果表明,桂葡3号干白葡萄酒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9种、酯类25种、醛酮类3种、酸类2种,其他类4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达32.11 mg/L,醇类和酯类成分占了种类和含量的90%以上,是构成桂葡3号干白葡萄酒香气特征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类别。桂葡3号干白葡萄酒特征性香气成分有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壬酸乙酯、异戊醇等,构成了以青苹果、菠萝、柑橘为主的果香,以及玫瑰为主的花香等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3种葡萄(贵人香、雷司令、霞多丽)皮渣蒸馏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中共检测出11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40种、醇类23种、酸类8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酚类2种、萜烃类24种、其他类11种,其中酯类、醇类和萜烃类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贵人香皮渣蒸馏酒的香气成分种类更为丰富。为进一步研究香气化合物与葡萄皮渣品种的关系,对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样共有的22种香气成分和8类香气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经综合评价得出贵人香葡萄皮渣蒸馏酒香气品质最佳,雷司令葡萄皮渣蒸馏酒次之,霞多丽葡萄皮渣蒸馏酒最差。  相似文献   

3.
对筛选自我国广西毛葡萄产区的汉逊酵母属的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MSF1-4、MG4、MG6、MSF6-2)、伊萨酵母属的Issatchenkia terricola(MG3-1)、酿酒酵母属的Saccharomyas cerevisiae(MSF8-1)和毕赤酵母属的Pichia pastoris(MG1)共7 株酵母酿造‘桂葡3号’干白葡萄酒,分析探讨其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香气物质,并以商业酵母K1发酵酒样为对照。结果表明:7?株菌发酵酒各理化指标均符合GB?15037—2006《葡萄酒》要求;共检测到68?种香气物质,实验组香气总量均大于对照组K1;其中辛酸乙酯在乙酯类总含量中高达46.05%,而对照组K1中辛酸乙酯占乙酯总含量的7.12%;MG3-1、MG1、MSF6-2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苯乙酯、壬醛、4-萜烯醇、芳樟醇、1-辛醇、1-癸醇,MG6的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异戊酯、香茅醇,MSF8-1、K1、MG4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乙酯,MSF1-4的香气特征物质为玫瑰醚、月桂酸乙酯、辛酸、癸酸、癸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辛酸甲酯;其中K1、MG4发酵实验组香气特征最为接近,MG6、MSF1-4发酵实验组香气特征差异最大。上述结果分析得出7?株野生酵母菌具有较强的产辛酸乙酯的能力,MG1、MSF1-4产香能力最好,适合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水解、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玫瑰香’葡萄皮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出77种游离态香气成分,68种结合态香气成分,其中“泪柏醚”在葡萄中罕见报道。分析发现,‘玫瑰香’葡萄果皮中多数香气化合物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萜烯醇、芳香醇、脂肪酸等结合态含量高于游离态,芳樟醇、氧化芳樟醇、α-松油醇、橙花醇、雪松醇结合态含量分别是游离态的2.16、14.83、3.95、2.18、1.62倍。经对葡萄皮香气成分感官属性分析,其主体香韵为果香、花香、青香和脂蜡香,33种游离态香气成分OAV>1,结合态潜在香气物质主要为果香、花香、青香香韵的萜烯类(含氧单萜、倍半萜)和C13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因此认为‘玫瑰香’葡萄皮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基香气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野生资源‘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的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花色苷总量为548.94?g/L和427.89?g/L,分别是同期‘赤霞珠’的1.2?倍和2.7?倍左右。‘桂葡6号’乙醇发酵结束和瓶储3?个月酒样中分别检测到25?种和19?种花色苷,双糖苷是其中最主要的花色苷类型,含量最高的是甲基花青素-3,5-O-双葡萄糖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瓶储3?个月‘桂葡6号’酒样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较高,而酰基化、甲基化和吡喃型花色苷比例较低。‘桂葡6号’花色苷组成及含量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由其品种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浆果生长期间不同质量浓度水杨酸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2年生‘桂葡3号’植株为试材,在浆果生长期设置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的水杨酸和200 mg/L、300 mg/L、500 mg/L、600 mg/L的乙烯利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其中,150 mg/L、200 mg/L的水杨酸和300 mg/L乙烯利处理后,其果实的总糖含量达到180~190 g/L,且糖酸比(S/A)在40左右,说明150 mg/L、200 mg/L的水杨酸和300 mg/L乙烯利处理能明显促进果实中糖分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桂葡3号’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桂蕉1号’香蕉成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和香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桂蕉1号’香蕉果实的不同后熟时期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并使用气味“ABC”法对果实的香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蕉1号’香蕉的绿熟、黄熟和过熟期共检测出24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和其他烷烃挥发性物质。其中绿熟期以反式-2-壬醛和反式-2-, 顺-6-壬二烯醛为主的挥发性物质,黄熟期以反式-2-己烯醛、异丁酸异戊酯和己醛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在过熟期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乙酸异戊酯。香韵分析结果表明绿熟期涵盖15种香型,其中脂肪香味香型载荷较大,黄熟期和过熟期分别包含13种和14种香型,其中黄熟期以青香载荷最大,过熟期以果香载荷最大。‘桂蕉1号’果实在不同的成熟阶段,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并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其香韵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变化,绿熟期和过熟期的香型种类最多,是食品香精开发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发育期的‘桂葡6号’葡萄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架式下‘桂葡6号’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3种架式下的‘桂葡6号’葡萄黄烷-3-醇组分中表棓儿茶素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次之,儿茶素含量最低。3种架式下的‘桂葡6号’葡萄黄烷-3-醇总量及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单臂篱架处理果皮中表儿茶素含量在采收期显著高于30°"V"形篱架和60°"V"形篱架处理,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和比例在采收期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V"形架处理,30°"V"形架处理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总量和三羟基化黄烷醇的比例最高。从提升葡萄酒柔顺度和改善口感的角度考虑,生产上建议‘桂葡6号’选择30°"V"形篱架的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玉莲  靳兰  毛娟  陈佰鸿 《食品科学》2016,37(10):158-16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新红星’和‘长富2号’苹果果实不同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新红星’和‘长富2号’成熟果实中分别检测出50、49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香气成分38种,其中30种为酯类物质,乙酸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0.81%和52.60%,对成熟期苹果果实香气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常温(15~25℃)贮藏过程中,‘新红星’和‘长富2号’果实中酯类物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贮藏20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占2个品种香气物质总量的97.94%和95.83%。贮藏期间乙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上升幅度较大,对‘新红星’和‘长富2号’苹果贮藏期间特有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原料,采用常规工艺酿造桃红葡萄酒,利用CIELab颜色空间技术进行色泽评价,用光谱法检测花色苷类化合物;采用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酒样香气成分,运用气味活性值(OAV)评价香气物质活性,分析其香气贡献;葡萄酒香气特征采用经培训的品评小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酒样呈淡红、微带浅黄色,对颜色起主要贡献的是聚合花色苷和辅花色苷;共测量挥发性物质39种,其中品种香气成分10种,发酵香气成分29种。OAV分析表明,品种香气物质中仅β-大马酮和3-甲硫基-1-丙醇气味活性较高(OAV>1),其他为潜在的气味贡献成分(0.1相似文献   

11.
以石嘴山、银川、永宁、青铜峡、红寺堡5个不同产地的25个代表性‘赤霞珠’葡萄酒样品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性。结果表明,25个葡萄酒样品共检测出10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29种,乙酯类物质20种,乙酸酯类物质8种,其他酯类物质14种,萜烯类8种,醛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8种,醚类物质2种,其他类4种,不同地区‘赤霞珠’葡萄酒主要香气种类基本相似,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了区分不同产地‘赤霞珠’葡萄酒的主要特征标志物(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17种。OPLS-DA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能够将不同产地‘赤霞珠’葡萄酒很好区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对桂葡3号夏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3年生植株为试材,当新梢展开5~6片叶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喷施整个新梢。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均可以使桂葡3号夏果花序及果穗伸长,赤霉素质量浓度为6 mg/L时,其果穗长度最长,为26.6 cm。结合安全生产原则,及各项果实品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桂葡3号夏果花序拉长处理适宜的赤霉素浓度为4~6 mg/L。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茉莉香型葡萄品种果实的品质特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采用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OAV)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方法,测定了天津产区‘醉金香’和‘香玉’葡萄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两品种果实中均以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乙酸乙酯浓度极为突出,占检出化合物总浓度的83.5%以上。此外,反式-2-己烯-1-醛、正己醛、1-己醇和反式-2-己烯-1-醇的浓度较高。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两品种分别由17种、15种活性香气成分贡献。‘醉金香’葡萄果实整体气味强度高于‘香玉’,其水果类和植物类气味比较突出,其次为化学类和脂肪类;‘香玉’葡萄表现水果类气味最为突出,其次为植物类气味,然后是脂肪类气味。试验结果可为香味葡萄品种选育、果实香气调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苹果新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特点,进一步推广新品种。本研究以新选育出的‘瑞雪’、‘瑞香红’苹果及其亲本‘粉红女士’和‘富士’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4种苹果果实香气物质成分,并研究并分析香气物质种类、含量以及特征香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苹果品种共检测分析出58种香气成分和16种特征香气物质,其中‘瑞雪’含有3种特有香气成分和10种特征香气物质,‘瑞香红’含有7种特有香气成分和13种特征香气物质。4个苹果品种中,新品种‘瑞香红’具有最多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最高的香气物质含量。‘瑞雪’、‘瑞香红’两个新品种的特征香气物质的种类数均高于其亲本,‘瑞雪’中的(Z)-2-庚烯醛、己醛和壬醛等醛类特征香气物质在4个品种中含量较高,‘瑞香红’中的乙酸己酯、丙酸己酯、丁酸己酯和2-甲基丁酸己酯等酯类特征香气物质含量最高,这些特征香气物质的差异可能是两个新品种具有独特香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香气是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也是用于评价葡萄资源的重要依据。本试验以无香型品种‘红地球’为母本,草莓香型品种‘金星无核’为父本,连续两年测定并分析主要香气物质在亲本及杂交群体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酯类香气物质(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大马士酮香气物质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分离趋势广泛,选择潜力大;酯类香气物质超低亲率显著高于超高亲率,在遗传效应上呈现典型的趋小性遗传特征;大马士酮香气物质超高亲率显著高于超低亲率,在遗传效应上呈现典型的趋大性遗传特征;苯乙醇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分离的遗传表现,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且两年表现出不同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众  李辉  张静  薛洁  张军翔 《食品科学》2019,40(18):203-20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10?个垂直年份‘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对香气成分进行聚类热图分析,探究不同年份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对葡萄酒香气进行感官评价,并构建香气成分与香气品质的相关矩阵。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酸类物质;从2015年份到2005年份,葡萄酒香气由黑色水果味、植物味和烘烤味,向红色水果味、香料味、动物味、树脂味和泥土类气味转变;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陈酿7、8?a的葡萄酒香气品质达到最高水平;聚类热图将不同年份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归为3?类;相关矩阵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苯甲醛、丁酸里哪酯和乳酸乙酯是影响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的关键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昌黎产区较具有发展前景的‘胡桑’酿酒葡萄品种,对其2015、2016和2017年份的酒样进行了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份的‘胡桑’干白葡萄酒中,总共检测5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53.17%~61.43%),其主要成分是六碳、八碳、十碳、十二碳脂肪酸乙酯以及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等风味物质,共23种;其次是脂肪酸类,共5种;第三是醇类7种,萜烯类4种,烷烃和酚类共6种,其他香气物质7种。酯类香气物质在两年内显著提升,但在之后开始下降;有机酸类香气物质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醇类香气物质在前两年内下降,在第3年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桂热82号’芒果在绿熟、半熟和完熟3个不同成熟期加工成原味果干前后关键香气化合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热82号’鲜果关键香气化合物β-蒎稀、2-蒈烯、β-月桂烯、3-己稀-1-醇等在绿熟期含量最高,但加工后损失也最为严重,尤其癸醛在加工后并未被检出;伴随成熟度增加,β-蒎稀、β-月桂烯含量逐渐下降,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逐渐上升,且在半熟期均达到中间值,但其加工后含量保留最高;完熟期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苯乙醇含量均达到峰值,但加工后损失也较为严重,尤其己酸乙酯未被检出;邻伞花烃只在半熟期被检出,且加工后仍有保留;β-紫罗酮含量在半熟期含量最高,且加工后仍保持最高水平。从主香气成分析,半熟期芒果14种主香气成分加工后均未消失,主香气成分种类(原果风味)保留率达100%。综上,相对于其它成熟期,半熟期的‘桂热82号’芒果加工成原味果干关键香气化合物和主香气成分保留较其它两个时期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葡萄酒短暂暴露空气后的香气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短暂暴露后的‘西拉’葡萄酒连续采集16 d的挥发性化合物;对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绘制聚类热图拟代表香气指纹图谱,探究香气的变化规律;利用化学计量学探究香气的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西拉’葡萄酒在短暂空气暴露后,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大部分具有果香和花香的香气化合物衰减;空气暴露同时促进了丙醇、2-蒈烯、苯甲醛、正癸烯和2,7-二甲基萘的产生;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演替规律分为5种,分别为逐渐下降、先降低后增加、先升后降、逐渐增加和波动式变化;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西拉’葡萄酒在短暂空气暴露后,香气变化呈现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短暂空气暴露后2 d内)的香气特征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酶法提取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以‘赤霞珠’葡萄酿造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压榨分离得到的葡萄皮为原料,在pH值、酶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工艺参数。经显著性及交互作用等分析方法结合验证试验得出,响应面回归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性好,模型可靠;在本试验条件下酶法提取葡萄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5.20、酶添加量507.00 U·g-1、活化温度44.50℃、活化时间5.00 h,此条件下葡萄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1.20%。纤维素酶提取葡萄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可为葡萄皮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