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评价黑莓籽体外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 NO2-Al Cl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IC50=(41.93±4.05)、(64.75±5.89)μg/m L]和ABTS自由基[IC50=(2.91±0.46)、(3.18±1.01)μg/m L]清除活性,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2348.73±2.78)、(1262.55±31.58)μmol/g],石油醚部位具有ABTS自由基[IC50=(21.85±0.61)μg/m L]清除活性和较弱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123.59±10.01)μmol/g]。3个部位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分别为0.6832、0.2596);总多酚含量与还原铁离子能力(Trolox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0.990)。可见,黑莓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萝卜缨叶片和叶柄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萝卜缨叶片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叶柄,叶片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总酚含量(6.54mg/g)几乎是叶柄的2倍,而总黄酮含量(5.13mg/g)则是叶柄的9倍之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叶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叶柄的47倍和16倍;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能力也强于叶柄2倍左右。该研究为萝卜缨在调味品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还原力测定法和螯合力测定法六种抗氧化模型对藏茜草95%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水提部位外,藏茜草其它4个极性部位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也最强,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32.03±1.74)mg芦丁当量/g提取物和(173.53±1.75)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06±0.01、0.17±0.01、(0.24±0.02)mg/m L和(1.75±0.23)μg/m L,对金属离子螯合力的EC50为(0.11±0.01)mg/m L。藏茜草的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豇豆的营养价值,以11个不同品种的豇豆样品为原料,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豇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在测定的样品中,新杂1号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5.59 mg GAE/g)、总黄酮含量(4.12 mg CAE/g)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豇豆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OH清除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基于陶瓷膜过滤工艺制备甘蔗红糖的多酚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对广西南宁市扶绥县甘蔗双高基地6个品种甘蔗制备的红糖进行研究。通过测定红糖提取液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单体酚组成,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对红糖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糖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糖总酚含量范围为2846.21~4073.48 μg/g,总黄酮含量范围为1999.24~2438.63 μg/g,在单体酚分析中,没食子酸是红糖优势酚酸;在抗氧化活性测定中,红糖活性提取液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铜离子螯合能力均大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D(GUC23-2)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螯合亚铁离子实验中表现出最好效果;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多酚种类以及含量是甄别不同品种红糖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甘蔗品种的差异性是引起红糖多酚类物质种类以及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多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组成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品种红糖抗氧化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苦荞红曲保健酒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荞红曲保健酒的总黄酮和总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并且与市售黄酒、VC、Trolox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苦荞红曲保健酒有一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被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7.
以国产4个品种苹果果皮和果肉为研究对象,对其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花牛苹果果皮和果肉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1.31 mg/g,1.95 mg/g,总黄酮含量为27.22 mg/g,4.7 mg/g以及花青素含量13.16 mg/g,1.63 mg/g。高于其他3个品种苹果。4种苹果的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性能,Trolox当量抗氧化性能和还原能力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的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有着较大差距,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决定着苹果的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苹果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老黑谷米面粉为原料,提取分离其中的可溶性多酚、游离多酚、酯化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利用比色法进行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TEAC)、还原能力测定(RP)和H2O2清除活性等5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测定体系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多酚中,可溶性多酚含量最高,酯化多酚含量次之,显著高于游离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多酚中类黄酮含量最高为键和多酚和可溶性多酚,显著高于其他3种多酚。5种多酚均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键合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可溶性多酚的H2O2清除能力、FRAP还原能力、RP还原能力和TEAC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本研究为老黑谷米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志君  房玉林  马立娜 《食品科学》2012,33(19):159-163
为探讨中国野生刺葡萄冬剪枝条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7种中国野生刺葡萄冬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辅助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多酚物质。分别测定粗提液中总酚、总黄酮、原花色素的含量,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铜离子还原力和总还原力,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枝条中总酚、总黄酮、总原花色素含量(以干基计)分别为24.68~32.76、51.03~72.63、36.69~44.41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铜离子还原力和总还原力分别为23.62~28.02mg/g、31.51%~36.11%、47.19~73.28mg/g和39.76~53.80mg/g。中国野生刺葡萄枝条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能,其中还原力与总酚、总黄酮、原花色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及生物药品基料。  相似文献   

10.
青钱柳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6孔板法测定青钱柳叶不同溶剂(水、70%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70%乙醇溶液提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219.01 mg GAE/g)、总黄酮含量(7.23 mg CE/g)及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46 mg TE/g)和还原能力(1.89 mmol Fe SO_4/g);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之间呈正相关,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青钱柳中主要的抗氧化剂。UPLC-QTOF-MS/MS分析70%乙醇溶液提取物并初步鉴定出22种化合物,包括2种有机酸、4种酚酸、5种黄酮、8种三萜皂苷类和3种酯类,其中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有机酸、三萜皂苷及酯类化合物可能是潜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对赣南不同产地的脐橙幼果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脐橙幼果的深度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Folin-酚法和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法分别测定来自赣南脐橙3个产地的6个不同地方的脐橙幼果的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用自由基清除(DPPH)、铁离子还原(FRAP)和自由基抗氧化(ABTS)3种方法对各地方脐橙幼果果肉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脐橙幼果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02~17.14)mg/g,(5.01~7.60)mg/g。不同产区的脐橙幼果多酚的含量中,信丰产的脐橙幼果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安远和寻乌,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性。赣南信丰和寻乌之间脐橙幼果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均与安远的显著性在统计学没有意义,3个地区的脐橙幼果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好,其中安远的各项数据均较其他的地方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大花罗布麻根、茎、叶、花4 个部位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Al(NO3)3法分析罗布麻的根、茎、叶、花4 个部位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 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大花罗布麻总酚含量次序为:叶>根>花>茎,各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部位游离酚、结合酚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介于3 560.19~6 273.23、13.45~22.01和3 582.2~6 286.68 mg GAE/100 g干质量,其游离态多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99.60%;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1 080.30~2 488.21、9.69~28.59、1 106.81~2 516.80 mg RE/100 g 干质量,其游离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98.64%。大花罗布麻叶提取物清除DPPH 自由基、ABTS+·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50 0)。结论:大花罗布麻各部位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我国十四个产地的绿豆样品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为我国部分绿豆品种品质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福林一酚法、三氯化铝显色法测定绿豆样品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值)、N,N-二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绿豆样品总酚含量为2.85~3.84mg没食子酸/g,总黄酮含量为1.99~2.53mg儿茶素/g,FRAP值为1.39~2.08mmol Fe2+/100g,DPPH为1.40~2.03mg抗坏血酸/g.样品总酚含量与FRAP值(r=0.84,P<0.01)、总黄酮与DPPH(r=0,89,P<0.01)相关关系显著.结论:不同产地绿豆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FRAP值、DPPH存在显著差异.绿豆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蛋白质、粗纤维、灰分、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杨红  唐莉  李毅  原红霞  李青山 《食品与机械》2023,39(11):192-197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水提液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玉米、燕麦和小米8种常见食品,测定其水提液中总黄酮与总多酚含量,并比较其活性成分差异;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测定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中NO及IL-6抑制率,并比较其抗炎活性。结果:8种食品的抗氧化与抗炎活性均与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且两种活性间亦呈正相关性。其中,黑枣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716,3.043 mg/g;当样品质量浓度为1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89.48%,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性优势;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NO的抑制率为65.92%,对IL-6的抑制率达78.62%而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黑米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同时对NO和IL-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而作为非黑色食品的小米,其活性虽不及黑枣与黑米,但较黑玉米、黑木耳等黑色食品,在羟自由基清除与抗炎活...  相似文献   

15.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3种测定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槟榔提取物乙酸乙酸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4.60、2.04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4762.99μmol/g)均强于阳性对照BHT(DPPH方法:IC50=24.49μg/m L;ABTS方法:IC50=6.56μg/m L;FRAP方法:TEAC=2503.17μmol/g),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44.32、7.62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1587.42μmol/g)均弱于阳性对照BHT,且乙酸乙酯部位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大于正丁醇部位。可见,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可能与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橄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与可溶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法,研究了橄榄果实中单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橄榄果实中总酚含量较高[(572.35±39.72)mg/g(干重)],用正丁醇-HCl法测得缩合单宁的含量为(1.47±0.02)mg/g(干重),用DPPH法和FRAP法研究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表明,橄榄果实单宁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48.45μg/mL),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2.955 mmol AAE/g)。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阴干、晒干、鼓风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对荷花花瓣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总酚、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以抗坏血酸作为阳性对照,采用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和羟基自由基清除3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价了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荷花花瓣的抗氧化能力,并对总黄酮、总酚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荷花花瓣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干燥方法对荷花花瓣的抗氧化活性和活性物质的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冷冻干燥的荷花花瓣抗氧活性能力最强,且总黄酮、总酚和花青素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0.20、85.35 mg/g和150.3 ng/g;而晒干荷花花瓣的抗氧化能力最差,黄酮、总酚和花青素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39、19.08 mg/g和2.8 ng/g。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和比较分心木、赶黄草、青蒿和代代花4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以4种植物的提取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福林酚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物的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分心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21.87±0.55)mg RT/g,且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最强;赶黄草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14.78±0.95)mg GAE/g,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4种植物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赶黄草和分心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青蒿和代代花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甲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半枝莲进行初步提取,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福林-酚法、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法)分别测定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大小。结果显示,以甲醇为溶剂的超声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104.39mg/g提取物。采用多种溶剂对半枝莲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顺序萃取,其中乙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为11.210、105.392mg/g萃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为0.15mg(以甲醇粗提物质量计),总抗氧化值0.468、2.072mmol。结合HPLC分析可知,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萃取,可对其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0种蜂蜜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及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蜂蜜总酚酸含量为116.46~2 133.33 mg PCA/kg,总黄酮含量为8.31~120.81 mg QUE/kg,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16.25~674.22 mg/mL,铁离子还原FRAP值为0.50~7.39 mmol Fe2+/kg,酪氨酸酶抑制IC50为9.15~350.26 mg/mL。荞麦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6.25~45.83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3.21~7.39 mmol Fe2+/kg)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9.15~14.16 mg/mL)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蜂蜜(p<0.05)。蜂蜜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蜂蜜中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为蜂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