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棚架和篱架两种栽培方式的摩尔多瓦葡萄果实为试材,成熟后采收进行酿酒试验,测定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对葡萄酒品 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棚架葡萄酒与篱架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棚架葡萄酒的pH值比篱架葡萄酒高0.02,葡萄 酒色度提高44.12%,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18.65%、14.64%,抗氧化能力(铁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43.76%、 17.39%。同时,棚架葡萄酒香气物质种类比篱架葡萄酒多7种,酯类、醇类物质含量分别是篱架的3.06倍、1.36倍,其中,正己醇、辛酸乙 酯、苯乙醇含量是篱架葡萄酒的2.08倍、2.26倍、1.93倍,乙酸异丁酯、丙醇、乙酸异戊酯含量也分别高69.80%、41.87%、60.57%。 由此表 明,棚架水平叶幕可提高葡萄酒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增加葡萄酒色调饱和度,增强葡萄酒稳定性,提升葡萄酒风味,改善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晋中南地区赤霞珠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不同叶幕形和每株留穗量对所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类物质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直立叶幕,V形叶幕可提高成熟葡萄果实的成熟度,V葡萄酒中酰化花色苷的含量(33.46 mg/L)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总量(286.25 mg/L)分别是直立形叶幕的2.80倍和2.18倍。在直立叶幕下,适当的减少单株果穗数量,可增加葡萄酒中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此外随着每株留穗量的减少,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总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山西晋中南地区,对于赤霞珠而言,适度减少每株留穗量或运用V形叶幕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酿酒葡萄成熟期间果实质地特性和花色苷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杨丽  张芳芳  张振文 《食品科学》2015,36(2):105-109
研究酿酒葡萄果实成熟期间质地特性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性分析仪对其果皮机械特性和果实质构多面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了果皮中总花色苷和9 种花色苷组分的含量,以及花色苷可提取率。研究表明:赤霞珠葡萄果实成熟期间果皮中总花色苷和可提取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至转色后第6周达到最高,分别为880.29 mg/kg和841.38 mg/kg。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厚度逐渐增加,并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68),与花色苷可提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2=-0.475)。表征果皮硬度的参数杨氏模量(Esk)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81),与花色苷可提取率呈显著负相关(R2=-0.609)。果实质构多面分析各参数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和可提取率之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蒋宝  罗美娟  张振文 《食品与机械》2015,31(2):80-82,97
以品丽珠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理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多酚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地形对葡萄果实中多酚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地和坡地条件下品丽珠果实中各酚类物质总量互有高低;平地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坡地果实;在2种地形的品丽珠果皮中共检出17种单体花色苷(即12种花色苷衍生物和5种花色苷基本体);地形对果皮花色苷单体物质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对其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坡地果皮中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均高于平地果皮。葡萄园的地形因素对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鲜食葡萄品种‘瑞都红玉’大树为试材,系统分析了顺行平棚架(T形架)对葡萄栽培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我国埋土栽培区葡萄适宜架式的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V型架相比,T形架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病果率也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连续3年高于V形架,平均值在19%以上,果实总花色苷含量也较高。综上得出,T形架提高了‘瑞都红玉’葡萄的光能截流量和叶片光合利用效率,改善了叶幕环境,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提高了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摘叶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和品丽珠为试材,研究摘叶处理对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果实酚类物质(总花色苷、总酚、单宁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晋中南地区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摘叶能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赤霞珠在转色初期摘除4片叶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23.92%)、总酚(增加了22.0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83.02%)(P<0.05);而品丽珠在转色末期摘除6片叶效果最佳,能显著提升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12.79%)、总酚(增加了26.17%)、单宁(增加了128.8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140.82%)(P<0.05)。  相似文献   

7.
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皮颜色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商品品质之一,也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红葡萄酒。因此,果皮颜色一直是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葡萄果皮颜色主要取决于花色苷的组成与含量,花色苷积累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 3-O-flavonoid glucosyltransferase,UFGT)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基因表达主要受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的调节。本文从MYB转录因子调节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云峰  陈凯  李景明 《食品科学》2021,42(20):83-9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棚架与篱架架式下栽培的威代尔葡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应用热图、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香气雷达图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栽培架式对葡萄果实香气的影响。研究表明,葡萄果实定性确定87 种香气物质。对于2 种架式,高级醇类、C6类香气化合物在葡萄果实香气化合物总含量的贡献率很高,而萜烯类化合物在棚架贡献率很少,在篱架贡献率高居首位;果实香气活性值贡献方面则主要由高级醇类、萜烯类、C6、C9类香气化合物组成,棚架侧重于C9类香气化合物,而篱架侧重于萜烯类香气化合物。对葡萄果实香气有整体贡献(香气活性值>1)的香气化合物共计24 种,其中绝大多数香气物质均呈现后熟期含量逐渐升高的规律,并且架式对比得出有18 种物质在篱架含量更高。香气雷达图显示威代尔葡萄果实最突出的香气特征是青草香、花香、果香,且篱架均优于棚架。综上所述,在东北桓仁地区,相比于棚架栽培,篱架栽培方式是更适合进行威代尔葡萄栽培的架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贮藏温度对葡萄果实采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甬优1号"葡萄果实为原料,探讨贮藏温度(273.15、283.15、293.15K)对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应用Gomportz函数模型,对不同温度下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含量下降,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也呈下降趋势。0℃贮藏可显著抑制果肉和果皮中总酚含量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下降,保持葡萄果实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得出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的速率常数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拟合所得总酚、花色苷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一级动力学模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1。由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预测模型所得各抗氧化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表明在贮藏温度273.15~293.15K(0~20℃)范围,可预测葡萄果实采后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机械修剪叶幕厚度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为试验地葡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叶幕修剪机设置4种叶幕厚度(机械+人工、机械70 cm、85 cm、100 cm),果实成熟后采收并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检测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机械+人工及机械70 cm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增加基本花色苷、乙酰化花色苷、香豆酰化花色苷及咖啡酰化花色苷含量,并丰富其组成;机械70 cm处理能促进黄酮醇及非类黄酮物质的积累,并增加其组成;而机械+人工处理降低了黄烷醇及羟基肉桂酸酚类物质含量。因此,在选择叶幕管理方式时,机械+人工及机械70 cm这两种处理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棚架‘香百川’为试材,设置V形水平和V形下垂叶幕,调查两种叶幕类型对葡萄新梢光合日变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垂叶幕显著提高了新梢8:00—10:00光合能力及日总光合能力,日总光合能力比水平叶幕高17.77%;下垂叶幕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水平叶幕高6.86%;下垂叶幕提高了果实香气种类和总量,香气种类比水平叶幕多出8种,香气总量比水平叶幕提高17.54%,果实C6类香气含量比水平叶幕显著提高了12.21%,醛类、酯类、酮类、芳香族类香气成分含量分别提高了57.04%、26.10%、393.59%和148.40%。  相似文献   

12.
橡木提取液对霞多丽和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橡木提取液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霞多 丽为实验材料,外源喷施橡木提取液后测定果实单宁、多酚、花色苷、单糖和有机酸单体含量及香气成分的质量 浓度。结果表明:橡木提取液对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橡木提取液可提高霞多丽果实总酚和单宁含 量,其中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组单宁含量比对照组(喷蒸馏水,下同)增加了33.2%;橡木提取液可 提高赤霞珠果实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后赤霞珠单宁含量增加 了40.7%,纯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后花色苷含量增加了10.7%;纯橡木提取液可以提高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果糖含 量;橡木提取液可以提高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葡萄糖含量。橡木提取液对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香气成分有很大影 响,都增加了果实香气成分的种类,尤其是酯类、醛类和醇类(如橡木内酯、四氢薰衣草醇),同时可增加果实香 气质量浓度,如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可使6-甲氧基丁子香酚的质量浓度增加近8 倍。外源喷施橡木提取液 可改善葡萄果实品质,结果可为葡萄产业废弃物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架式与负载量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架式及负载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棚架栽培的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此等品质指标均高于平棚架和篱架,总酸含量低于二者;立体棚架新梢保留8~10个/m2较适宜;立体棚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高于棚架和篱架(P<0.01),并且叶片Pn6果实单粒重、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怀化市刺葡萄品系中的甜葡萄(Vitis davidii Foex. cv. Tianputao)品种为试材,设置3 个产量水平,分别为1 300 kg/667 m2(L1)、1 900 kg/667 m2(L2)、2 500 kg/667 m2(L3),分别测定各产量水平下葡萄的总酸、还原糖、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的甜葡萄总酸含量随产量增大而增加,还原糖含量则随产量增大而降低;2014年花色苷总量表现为L1含量最高,2015年则为L2含量较高,其中基本花色苷总量均表现为L3处理的葡萄含量最低;从两年的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总量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看,L2葡萄含量最高,其次是L1,L3的葡萄含量最低。结论: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两年间3 种产量下的甜葡萄分布趋势一致且品质具有差异性,结合两年酚类物质含量看,1 900 kg/667 m2产量下的甜葡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果胶酶溶液对常温贮藏的葡萄品质的影响。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喷洒‘夏黑’和‘瑞必尔’葡萄,对照组用蒸馏水,定期测定果皮中花色苷和单宁含量、以及果胶酶活性的变化;果肉中花色苷、单宁和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胶酶浓度的增大,果胶酶对葡萄表皮的分解作用导致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向细胞外转移,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下降,果肉中的花色苷含量上升;表皮细胞中的单宁也同样向果肉转移。同时,果胶酶促进果实成熟,导致果肉中的总糖含量慢慢升高。因此,果胶酶对‘夏黑’和‘瑞必尔’葡萄果实的品质有改善作用,且果胶酶浓度越大,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简单避雨方式,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材料,在转色后进行避雨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葡萄收获后采用传统工艺酿制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及非花色苷酚的种类和含量,获得如下结果:(1)避雨栽培降低了赤霞珠葡萄酒总酸、总酚和单宁含量,但差异不显著。(2)避雨栽培对一些单体非花色苷酚类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黄烷醇类总量,但对黄酮醇和类黄酮酚总量无显著影响;极显著降低了苯甲酸、芪类和非类黄酮酚,增加了肉桂酸类含量。(3)对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种类无影响,降低了非花色苷酚类总量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赤霞珠葡萄转色期采取避雨措施,对干红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南方特色刺葡萄资源湘珍珠和紫秋为试验材料,结合现有刺葡萄的3种主要栽培架式:篱棚一体架、水平棚架和双十字V形架,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的内在品质、外观品质及糖酸类物质代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棚架栽培的刺葡萄无论是在产量、穗重和穗长等外观品质,还是在总糖、总酸、花青素含量等内在品质方面都显著优于篱棚一体架和双十字V形架。在刺葡萄成熟后不同时间采收发现,糖类物质代谢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平棚架中糖含量最高,积累速度较快;在3种架式中,酸类物质代谢速度明显低于糖类物质,酒石酸的含量与增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苹果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烟台蓬莱产区马瑟兰为试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果皮花色苷含量,研究转色期前后摘叶处理对果皮花色苷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前摘叶能够显著增加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P<0.05),共检测到16种花色苷单体,其五类基本花色苷总量是对照的3.16倍;而转色后摘叶处理和对照组均检测出12种花色苷单体,五类基本花色苷总量只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新疆伊犁产区的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分析伊犁地区2016年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规律,从中分析不同类型的花色苷在葡萄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的比例变化。实验表明:在伊犁地区,葡萄果实中的花色苷主要以甲氧基化形式存在,甲氧基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葡萄的成熟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3’5’-取代花色苷在两地区均是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花色苷类型,占花色苷总量的70%以上,当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至最大值后,随花色苷总量的减少3’-取代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均降低;乙酰化花色苷和香豆酰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同。伊犁地区花色苷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有下降趋势,香豆酰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伊犁地区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呈现无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果实异质性对酿酒葡萄果皮和种子中重要品质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媚丽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材料,测定了果实采收时不同密度浆果的比例,及其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浆果的粒重、表面积和体积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浆果(D5=1089 kg/m3)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酸含量最低,分别为182.67 g/L和7.32 g/L。随着果实密度的增加,果皮中的总酚(TPC)、总类黄酮(TFOC)、总黄烷醇(TFAC)和总花色苷(TMA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高密度浆果种子中的上述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D4=1082 kg/m3)和低密度(D3=1079 kg/m3)葡萄,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果实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密度浆果(P≤0.05),而中低密度果实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媚丽葡萄采收时果实异质性普遍存在,以高密度浆果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