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怀来和房山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产量的差异,选择ST和BO213两种酵母进行发酵试验,比较同种酵母在不同产区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的大小。同时,分析比较了添加酵母助剂不同用量(0、0.3、0.6 g/L)酿造的怀来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中EC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房山产区用酵母ST和BO213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均比怀来产区高。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同种酵母助剂在不同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且"赤霞珠"葡萄酒中的EC产量高于"美乐"葡萄酒。葡萄酒发酵过程中EC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范围为1.0~7.4μg/L,平均质量浓度为3.9μg/L,测定结果符合国际对葡萄酒中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和不同酵母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选择了3种酵母(X5、X16、RMS2)和3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酵母营养剂(THIAZOTE)(0、0.3 g/L、0.6 g/L)进行发酵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和葡萄汁中的氮含量与葡萄酒中的EC含量密切相关;不同酵母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在发酵末期阶段,与酵母X16、RMS2相比,酵母X5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53.8%和17.6%;葡萄酒中的EC产量随着酵母营养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发酵末期阶段,与不加酵母营养剂的对照组相比,酵母营养剂添加量为0.3 g/L和0.6 g/L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12.8%和69.2%。不同发酵处理霞多丽葡萄酒EC产量范围在2.1~3.8 μg/L,均未超过美国或者欧盟规定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我国干红葡萄酒(77款)和干白葡萄酒(17款)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情况,并探讨了酿酒工艺(果胶酶、酵母、乳酸菌和发酵温度等)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7.00~26.80μg/L,平均浓度为17.90μg/L;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6.40~21.58μg/L,平均浓度为11.35μg/L。葡萄酒酿造过程中EC的生成主要受酵母菌和乳酸菌种类的影响,酒精发酵温度的降低和果胶酶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葡萄酒中EC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市场中36个葡萄酒样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并对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影响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葡萄酒样品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差异非常显著,红葡萄酒平均含量为19.816 μg/L,而白葡萄酒平均含量仅为10.310 μg/L;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酒精发酵温度、酵母茵和乳酸茵类型对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影响非常显著,但MLF温度对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甘露糖蛋白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分别在其酒精发酵前和酒精发酵后添加不同量的甘露糖蛋白,在酒精发酵结束后放置12个月检测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和单体糖、有机酸、香气物质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前添加甘露糖蛋白对于葡萄酒感官品质无促进作用,而酒精发酵后添加0.3 g/L甘露糖蛋白可使葡萄酒中果糖含量降低20.7%,苹果酸和酒石酸分别降低4.4%和8.4%,同时成倍提高了香气组分中酯类、醇类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因此,甘露糖蛋白的添加可作为提高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处理措施,推荐在酒精发酵后以0.3 g/L的剂量添加。  相似文献   

6.
以酵母F15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酵母EC1118和F15(1∶9、3∶7和5∶5)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 基本理化指标,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提取检测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 结果表明,酵母EC1118和F15混合发酵酿制的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5037—2006《葡萄酒》,香气成分中 的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与酵母F15单独发酵相比,酵母EC1118和F15(3∶7)混合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干红 葡萄酒的酒精度,增加香气成分(P<0.05),增强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  相似文献   

7.
从推迟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分离出野生葡萄酒酵母,进行初筛,再经紫外线诱变、复筛,测定其各项指标.筛选出5株野生葡萄酒酵母菌株,并与对照葡萄酒酵母进行比较.初步得出结论为:IW3、IW5耐糖度达到380 g/L,耐酒精度达16%,耐SO2达120 mg/L,酒精产率达10%以上,发酵结束后陈酿速度快,酿造的甜型葡萄酒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葡萄酒中9种有机酸含量。通过对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变化分析,研究其从葡萄汁到原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规律和量变的幅度。结果表明,葡萄酒中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葡萄汁经发酵产生了乳酸、乙酸和琥珀酸。酿造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先增高后减少,乳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乙酸是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含量为0.2~0.3 g/L。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不同酵母以及同种酵母菌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以及干化处理后发酵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不同发酵条件对赤霞珠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对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产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较高温度和较大接种量都会引起氨基甲酸乙酯的增高,但对生物胺影响较小。干化后的葡萄酒由于其糖度高使得酒精度升高,最终在导致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含量升高。最终在苹果酸-乳酸发酵阶段,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含量随温度和接种量的升高而升高。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SPME-GC/MS法测定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氨基甲酸乙酯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不同阶段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使用自动进样装置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葡萄酒中EC含量,以氨基甲酸丙酯(n-PC)为内标物作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测定国内多个产区不同葡萄酿酒过程中EC的含量变化趋势。检测结果表明,国内葡萄酒中EC含量远低于国际限量标准20μg/L。   相似文献   

11.
为挖掘具有优良酿造特性的非酿酒酵母菌株,该研究考察了本土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与商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33顺序发酵对玫瑰香葡萄原酒降醇及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极梅奇酵母Mp04、Mp08和Mp17的糖消耗能力较强,降醇效果较好,与酿酒酵母F33顺序接种发酵后,可使乙醇含量分别降低0.38%vol、1.26%vol和1.93%vol。不同美极梅奇酵母菌株对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影响不同。其中,美极梅奇酵母Mp08与酿酒酵母F33顺序发酵可使乙醇含量降低1.26%vol,苯乙醇含量增加165.49%,萜烯类物质总量增加113.07%,增加新的香气物质香叶醇、橙花醇、松油醇和玫瑰醚,含量分别为108.3μg/L、4 166.7μg/L、99.6μg/L和4 927.5μg/L。综上,美极梅奇酵母Mp08具有较好的降醇效果和突出玫瑰香葡萄酒特征香气的能力,在酿造香气浓郁的低酒精度葡萄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SPE结合GC-MS法对我国烟台、沙城、昌黎、新疆新酿原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可能导致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升高的生产过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区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在2.17~13.05μg/L。其原料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葡萄酒的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影响着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发酵过程发酵助剂的使用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影响取决与原料的可吸收氮含量。文章中的数据分析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国标制定提供支撑,创新的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发酵助剂的使用对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的影响,为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起到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良增香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葡萄果实上筛选出一株适合赤霞珠葡萄酒酿造的增香酵母茵,命名为XE.在总糖203g/L的葡萄汁中发酵,酒精含量达到10.2%(v/v),可以耐受15%的酒精度,能耐受425 × 10-6SO2.生产出的酒色泽鲜亮透明,酒体清澈,有浓郁的酒香.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德钦产区的迟采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用实验室筛选的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MP3007与商品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Y3079混合发酵,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以及美极梅奇酵母对迟采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对迟采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提升作用明显,混合清汁发酵可以降低葡萄酒中31.7%的挥发酸含量,14.5%的总酸含量以及4.1%的酒精含量;混合浸渍发酵时可以降低葡萄酒中25.6%的挥发酸含量,8.4%的总酸含量以及5.1%的酒精含量。同时,混合发酵还会增加葡萄酒中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以及异戊醇、2,3-丁二醇的含量,降低辛酸含量;葡萄酒浆果味提升且生青味降低。初步认为美极梅奇酵母MP3007在迟采葡萄酒酿造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食品中存在的一种致癌物质,该研究以新疆阿瓦提慕萨莱思酒为研究对象,检测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EC含量、尿素含量、酒精体积分数,探究EC的形成与尿素、酒精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发酵结束后EC含量为25.6 μg/L,尿素与酒精含量越高,EC生成速率越快,慕萨莱思酒中EC含量越高,温度对EC的生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土戴尔有孢圆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甘肃祁连产区筛选获得的3?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的生理特性及发酵性能进行分析,并选用T. delbrueckii R12与酿酒酵母以不同接种方式和接种比例混合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可耐受体积分数12%乙醇、400?mg/L?SO2和400?g/L糖;在含200?g/L糖的模拟汁中单独接种,3?株菌均能完成发酵,乙醇产量(体积分数)达11%,当糖质量浓度不小于300?g/L时,3?株菌能启动发酵但未能代谢全部糖分。优选菌株R12在与酿酒酵母同时及顺序接种的混合发酵中均可保持良好的定植能力,其中顺序接种中R12的增殖量更大;酒样中挥发酸含量随T. delbrueckii接种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本土T. delbrueckii发酵性能优良,具有酿造我国地区特色葡萄酒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粟酒裂殖酵母S17与戴尔有孢圆酵母R68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对赤霞珠桃红葡萄酒理化指标、色泽、香气质量的影响,为利用非酿酒酵母提升葡萄酒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宁夏西鸽酒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计两种菌株单独接种、同时接种与顺序接种的模式酿造桃红葡萄酒,以商业酿酒酵母CECA单独发酵为对照。酿造完成后对酒样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香气特征通过感官品鉴量化表征。结果表明: 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中挥发酸含量(0.29 g/L)低于S17单独发酵(0.81 g/L)和先接种S17后接种R68(0.78 g/L)的处理组;共同发酵苹果酸含量(0.62 g/L)低于R68单独发酵(0.85 g/L)和先接种R68后接种S17发酵(0.71 g/L)。3种混酿方式花色苷和丙酮酸含量较高,酒体色泽饱满。S17与R68共同发酵的酒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21 525.60 μg/L),并增加了金合欢醇、柠檬烯、正辛醛、苯乙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结论: 粟酒裂殖酵母与戴尔有孢圆酵母的共同接种方式发酵具有降低挥发酸,提升葡萄酒的果香和香气复杂性的潜力,并且有利于改善葡萄酒的色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189-194
为酿酒葡萄选择适宜的杀菌剂,保证葡萄酒质量安全,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将甲基硫菌灵(5 mg/L)、甲霜灵(2 mg/L)及嘧菌酯(5 mg/L)添加到葡萄醪中,进行葡萄酒酿造,比较各处理组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并测定不同酿造阶段农药含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葡萄酒品质,嘧菌酯显著延长了发酵时间且对葡萄酒品质影响较大,甲基硫菌灵显著降低了葡萄酒香气质量,甲霜灵对葡萄酒酿造影响较小。3种农药在酿造结束时平均减少约70%,不同阶段对农药的去除作用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陈酿,固体相对极性较弱的农药有显著的吸附作用。该研究发现杀菌剂会影响葡萄酒品质,极性较弱的农药更容易去除,相关结果可为酿酒葡萄杀菌剂的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SPME-GC/MS法测定葡萄酒中氧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氨基甲酸乙酯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不同阶段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实验采用项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使用自动进样装置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葡萄酒中EC含量,以氨基甲酸丙酯(n-PC)为内标物作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测定国内多个产区不同葡萄酿酒过程中EC的含量变化趋势.检测结果表明,国内葡萄酒中EC含量远低于国际限量标准20μ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EC01和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astrulatum)X11单菌发酵、共同发酵及顺序发酵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CA),探讨星形假丝酵母X11强化赤霞珠葡萄酒玫瑰香气的条件。结果表明,菌株X11单菌发酵和混合发酵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显著高于酿酒酵母CEC01单菌发酵(P<0.05),其中,菌株X11和CEC01以1∶10的比例顺序接种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高达12.85 mg/L,赋予葡萄酒浓烈的玫瑰香味。此外,菌株X11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乳酸丙酯(3.64~7.08 mg/L)、丁酸乙酯(2.55~30.18 μg/L)、辛酸乙酯(476.52~1 997.43 μg/L)等挥发性风味物质,赋予葡萄酒果香和奶酪香。结果表明,星形假丝酵母X11可以显著改善葡萄酒风味,具有一定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