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普通PCR检测方法,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服务。方法提取各肉制品的基因组DNA,合成PCR检测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各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分析市场上肉类掺假状况。结果建立了几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建方法对保定辖区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羊肉制品56份,掺假率为75%;驴肉制品15份,掺假率为6.7%;牛肉制品5份,掺假率为20%;兔肉制品2份,掺假1份。这些结果表明辖区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肉类掺假问题,尤其是来自自由市场和烧烤摊的样品,掺假现象严重损坏了消费者的权益。结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获取DNA快速,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pg或fg级别,适用于大量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该研究采用微滴数字PCR(dd PCR)技术对羊肉的单拷贝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基因拷贝数建立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dd PCR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向样品中添加牛肉作为内标,建立了基于DNA拷贝数与样品质量间线性关系对羊肉源性成分进行dd PCR内标定量的方法,实现了从靶基因拷贝数到样品质量间的一步转化。该方法在检测出0. 01%的羊肉源性成分时,检测结果达0. 12 copies/μL,能够对含量5%以上的羊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通过对已知成分的混合样品和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出不同样品中羊肉源性成分含量。因此,该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羊肉源性成分检测和掺假鉴别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肉制品中羊肉和猪肉的量化研究,本文应用微滴式数字PCR对肉制品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在看家基因上设计单拷贝特异性引物,能更好的鉴别是人为因素的掺假还是在加工过程中无意的带入。根据dd PCR的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肉质量和DNA的浓度,DNA浓度和DNA拷贝数(C)成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人为掺假及市售样品检测以验证此方法。以DNA浓度作为中间换算值,得到肉质量和DNA拷贝数之间的换算关系M_羊=0.12C-10.6 M_猪=0.07C+4。通过对已知掺假比例的肉样及市售样品进行检测,能够较好的得到掺假肉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掺假现象且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本文建立的微滴式数字PCR在羊肉和猪肉及其制品中的掺假检测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对目前混乱的肉制品掺假的市场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同时快速检测掺假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将牛肉粉、驴肉粉、鸵鸟肉粉和羊肉粉4组不同肉粉中分别混入猪肉粉、鸭肉粉、马肉粉、鸡肉粉和狐狸肉粉中的2~3种肉粉,制备人工模拟掺假肉制品。通过GNM C7-8实时荧光PCR和ABI7500荧光PCR方法,对上述四种掺假肉制品进行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GNM C7-8实时荧光PCR方法与ABI7500荧光PCR方法从掺假肉制品中检测猪、鸭、马、鸡和狐狸5种成分的循环数一致,分别是31、31、29、32和25,但基于八模块设计的GNM C7-8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同时检测四种掺假肉制品中不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时间更短。因此,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的八个模块能够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无交叉污染,能够实现对掺假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同时快速检测,为肉制品掺假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一步确证。结果表明: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提高了未知样品的筛查效率;在本次随机分析的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占比高达21.7%,肉制品掺假虚标情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利益的驱动下,肉制品掺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肉制品鉴伪技术逐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常见的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包括经典的PCR、qPCR、DNA条码技术,新兴技术如下一代测序技术、极灵敏的HRM、用于基因诊断的LAMP,经典DNA标记如微卫星技术、RAPD、AFLP、RFLP、序列特征扩增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为肉制品掺假鉴伪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常见肉类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市场上常见的肉类掺假情况,本研究通过提取生鲜牛肉、羊肉、猪肉和鸭肉基因组DNA,按一定比例进行预混合,构建牛肉掺猪肉、羊肉掺猪肉、牛肉掺鸭肉和羊肉掺鸭肉4种掺假模型。通过引物COI-1和COI-2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建立基于COI基因的动物源性食品的掺假判别方法。根据实验所得纯肉DNA提取率T实现DNA水平到肉水平掺假比例的换算。在肉的掺假水平上,引物COI-2检测效果较好,对牛-猪、羊-猪、牛-鸭和羊-鸭模型掺假物的检出限分别为5%、8%、1%和4%。对采集的28个批次的肉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8个样品中89%的样品与产品标签标识的成分相符。建立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物源性食品的种类和掺假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定量肉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含量,建立了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羊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选择DNA含量作为中间换算值,计算出羊肉的质量与拷贝数之间的关系为M_羊=0.03C+0.69。应用建立的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已知质量分数的羊肉模拟混合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无论在两两混合还是多肉样混合的情况下,其含量偏差最大为1.52%,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羊肉的含量,并发现可能存在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实验建立的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肉制品日常检测及是否掺假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DNA条形码COI序列在常见肉类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常见的4种肉类及相关肉制品进行掺假鉴定,判别与产品标签是否相符,本研究以COI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了4种动物源性食品DNA条形码鉴别技术。分别提取牛、羊、猪、鸭四大物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其COI基因的保守序列区设计6对通用引物,结合文献报道及数据库提供的7对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提交Gen Bank数据库Blast比对,评价不同DNA条形码的检测鉴别能力。筛选出COI-A为最优序列,在4个物种中扩增效率100%。对抽检的20个批次的肉加工品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约有90%的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的成分相符。其中1个批次的牛丸制品因肉类成分含量低未扩增成功,1个批次的牛丸制品检出鸭源成分,判定掺假。DNA条形码技术快速有效,本研究筛选的COI-A序列可直接用于牛、羊、猪、鸭及其肉制品的鉴定,并为其它常见动物源性食品的种类鉴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肉类成分种属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玮玲  黄明  张驰 《食品科学》2012,33(3):304-307
肉与肉制品的掺杂、掺假是食品质量控制面临的重要挑战。食品中肉类成分的鉴别与分析技术已逐步形成了分别以蛋白质检测和以核酸检测为基础的方法体系,其鉴别精度可达属与亚属水平,检测灵敏度也达到了纳克级。近年来,食品中肉类成分的定量检测与溯源又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新研究热点。本文综述食品中肉类成分种属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对食品中肉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肉及肉制品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但是以经济为目的的肉制品掺假, 是食品安全中屡禁不止的全球性问题。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督肉类掺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核酸检测技术中热循环扩增技术(如普通PCR、实时PCR、多重PCR)和等温扩增技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技术、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技术、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e amplification, CPA)技术等]的原理及在肉类种源鉴别中的应用。提出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adder-sha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MTIA)技术, 以期推进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在肉制品领域的应用。在肉类种源的检测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SRCA)技术等均能检出0.01%的掺伪, 可用于定量检测, 表明这些核酸技术在肉类种源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肉制品在食品消费中占很大比例,近年来,肉制品掺假问题日益严重,肉制品掺假鉴别和溯源分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通过感官及形态的肉类鉴别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肉类掺假鉴别的需要。随着现代分析仪器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多种蛋白质分析法、DNA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方法日趋成熟。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均可定量检测,但不适用于加工肉制品。基于样品特征光谱的无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DNA的检测方法,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结果重复性好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肉类物种鉴别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肉类真假鉴定是食品检测工作的内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基于PCR的肉类鉴定方法,但是鉴定种类和效率受限。本研究设计了一对基于普通PCR技术可同时鉴定8种动物源性成分的通用引物并建立了鉴定方法。该引物以线粒体DNA为靶标,利用扩增产物中不同物种间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片段大小即可鉴定山羊、绵羊、鹿、水牛、牛、牦牛、猪和骆驼8个物种,扩增后分别得到728 bp、704 bp、504 bp、453 bp、448 bp、431 bp、396 bp和326 bp的片段,每种PCR产物经SspI酶切后产生数量和大小不同的片段,可以进一步清晰鉴别8个物种。引物特异性测试表明和其他常见肉类动物DNA无交叉反应,DNA检测最低限度在0.01~0.05 ng。应用本方法对40份市场肉类及产品的检测表明,羊肉串、羊肉卷以及特色畜产品如驼肉、鹿肉和驴肉存在较多的掺假行为。与其他现有PCR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作为肉类掺假筛选检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禽制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据很大比例,近年来,禽制品掺假、造假等事件频发,禽制品真实性鉴别成为研究热点。随着掺假造假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感官鉴别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禽制品真实性鉴别的需要。近年来,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分析方法在禽制品真实性检测中展现出优势。本文重点阐述稳定同位素技术、矿质元素指纹技术及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禽制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禽制品真实性鉴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冬梅  黄原  文慧  赵晓铃  黄冲 《食品科学》2015,36(9):248-253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有关食品掺假造假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产品与标签不符,肉类掺假,以次充好等商业欺诈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利益与健康。食品掺假造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鉴定的需要。DNA条形码技术是从分子水平上对食品进行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的不足,其准确、高效、简单的特点为食品鉴定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本文在简要介绍DNA条形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在渔类产品、肉类产品、可食用植物、加工食品鉴定中的应用,最后讨论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酸分子学方法的肉类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斌  李文  白蓝  刘华  蒋玮  吴潇  王荣谈  唐雪明 《食品科学》2017,38(11):318-327
近年来,肉类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肉类成分鉴别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基于核酸分子学的肉类成分种属鉴别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着重于量化各种方法的检测限,并重点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数字PCR技术在动物成分鉴别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做介绍。探讨不同来源的靶基因(核DNA和线粒体DNA)在动物成分鉴别中,定性和定量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肉类掺假造假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其中用低价鸡肉、鸭肉、猪肉等掺入、冒充牛羊肉成为主要的掺假方式。国内外进行肉类掺假鉴定主要以核酸作为靶标,核酸鉴定也是物种鉴别最常用、最核心的方法,以DNA检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等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针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也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大多现行标准中基于DNA检测建立的PCR技术只能检测单一物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PCR发展起来的衍生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势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工作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也是肉类成分鉴定未来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肉类检测中的研究概况和现行标准的技术概况,以期为肉类成分鉴定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