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微细猪骨泥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最直接、最有效地利用骨骼一直是围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的难题。通过利用超微细粉碎设备将骨骼进行超微细粉碎,使其细度达到200-800目,完成符合生产加工要求。骨泥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肉类,因此骨泥制品是一种质优价廉的产品。针对我国国民普遍缺钙的现状,儿童、孕妇和老年人需补钙者日益增多,骨泥食品的开发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依次利用胶体磨细粉碎(简称细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简称超微粉碎)逐级粉碎方式制备鱼骨泥,提取不同工艺阶段骨泥中的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粒度、浊度、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相对二级结构含量等为指标,研究鱼骨泥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阶段加工工艺对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显著,其中超微粉碎对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较大,细粉碎对蛋白结构性质影响相对较小。逐级粉碎可以显著提高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在胶体磨剪切力作用下,肌原纤维蛋白粒径显著减小,而经超微粉碎后,由于蛋白质结构的破坏和聚集作用,肌原纤维蛋白粒径会显著增加,由299.4 nm增至464.5 nm,同时浊度也随之升高;细粉碎后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显著下降,但随着超微粉碎次数增加,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细粉碎使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结构比例由64.21%增加到79.99%、β结构比例下降,而超微粉碎可破坏α-螺旋结构,使其部分转变成β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鲽鱼骨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将其加工成微细骨泥,再将其添加到金线鱼鱼糜制品中开发高钙鱼糜制品,从鱼糜溶胶pH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酶活力、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色泽、凝胶溶解度、微观结构方面探讨添加不同质量分数(2.5%~12.5%)鱼骨泥对鱼糜制品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微细鱼骨泥不影响鱼糜正常凝胶的pH值;较低质量分数(不超过5.0%)时,鱼骨泥中的Ca2+可以激活鱼糜溶胶中肌原纤维蛋白的ATP酶,显著提升Ca2+-ATP酶活力;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色泽指标均在添加质量分数5.0%鱼骨泥时达到最高值,而凝胶溶解度达到最低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2.5%~5.0%鱼骨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交联,可以促进鱼糜凝胶形成致密均匀的网状结构,过量添加则会影响MHC交联和凝胶网络致密性。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火腿肠的加工为基础,分别添加5%、10%、15%、20%、25%的超微骨泥,进行单因素实验、感官评定和质地结构分析,确定最后配方为(kg/100kg猪肉):猪肉100、超微粉碎骨泥5、水20、淀粉20、盐3、糖1.5、味精0.3、多聚磷酸钠0.35、胡椒粉0.4。以此配方制得的超微粉碎骨泥火腿肠,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做法制得的火腿肠的风味和质地,并且具有骨头固有的营养与香味。   相似文献   

5.
骨资源丰富,且富含营养,钙磷含量比例合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使骨更利于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6.
超微细粉碎技术对糯玉米粉加工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拓展糯玉米超微细粉的应用范围,本实验对糯玉米超微细粉与普通粉碎的糯玉米粉在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与沉降性能等加工特性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200目糯玉米超微细粉比普通粉碎的60目糯玉米粉的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等特性均有明显改善或提高: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加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法和酶法从鲽鱼骨中提取制备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对ASC与PSC进行紫外吸收(UV)、红外吸收(FTIR)、亚基组成(SDS-PAGE)、热稳定性(DSC)、微观结构(SEM)以及流变学特性(DHR)分析。UV显示:ASC与PSC分别在227 nm与226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FTIR图谱表明:ASC与PSC保持了三螺旋结构。SDS-PAGE电泳图表明:ASC与PSC是Ⅰ型胶原蛋白。DSC测定ASC与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52.24℃与49.65℃。SEM显示:ASC与PSC呈现交织状纤维网状结构。DHR表明:1%的ASC溶液或PSC溶液在振荡频率0.1~10 Hz范围主要表现为弹性且具有较高的凝胶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向沙光鱼骨中加入含柠檬酸的料酒溶液,将物料依次进行酸处理、热处理、匀浆处理以及过滤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物料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料处理工序的增加,样品的可溶性钙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热处理和过滤处理对提高物料可溶性钙含量非常重要。为制备高可溶性钙含量的骨泥,应适当增加柠檬酸与鱼骨的质量比。但柠檬酸与鱼骨质量比从0.4%增加至0.5%导致样品的感官品质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选择柠檬酸添加量时应权衡物料可溶性钙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取舍。所制备的Ⅰ型骨泥具有特殊的颗粒肉质口感,但细腻度不足。较之于Ⅰ型骨泥,所制备的Ⅱ型骨泥的口感更细腻、可溶性钙含量和水分含量更高,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9.
鉴于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和人们普遍缺钙的现状,在传统肉脯中加入含钙丰富的骨泥,使骨泥肉脯具有营养保健的双重功效。实验应用新工艺加工骨泥肉脯,并对影响色泽的因素、烘干方式、骨泥添加量等关键工序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有关的工艺参数,得出品质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高档肉制品。  相似文献   

10.
以鳕鱼骨制备的超微细鱼骨泥为对象,研究鱼骨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酶解工艺,并根据电子鼻、电子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分析酶解对鱼骨泥呈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最佳酶解工艺为:选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5 h,加酶量1.0%,料液比1:1,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43.8%。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液中芳香物质增多,烷烃、氨类等具有不良风味的化合物含量降低;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液酸味提升,苦味减少,整体呈味特性良好、滋味丰富。鱼骨泥和酶解液中共检测出29种风味物质,其中鱼骨泥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醛类和酮类,酶解液中主要呈味物质是酮类和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酶解增加了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赋予了酶解液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采用R/S+型数字流变仪对不同温度(10、25、40、55、70、85℃)下不同粒径水平(A1、A2、A3、A4平均粒径分别为51.722、62.276、70.654、81.675μm)的超细粉碎盐焗鸡骨泥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骨泥为非牛顿流体,典型的剪切变稀,具有屈服应力。A1、A2、A3、A4四种鸡骨泥分布中随着大颗粒的逐渐增多,平均粒径的增大,鸡骨泥粘度下降,触变性先减弱(A1~A2)后趋于平缓(A2~A4),屈服应力先增大(A1~A2)后减小(A2~A4);随着温度的升高,鸡骨泥粘度和屈服应力下降,触变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新技术,将导致物料结构和表面积发生一些变化,从而产生原物料不具有的新的优势,从而使此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在食品、化学、制药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着重就超微粉碎技术在粮食与饲料中应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此技术在粮食与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指出今后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昕  赖莹  李晓东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168-172
利用高温蒸煮技术对猪骨处理后进行超微粉碎,通过检测高温处理的猪骨硬度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猪骨泥的微观粒度的大小,研究高温蒸煮技术对超微猪骨泥粉碎粒度和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3℃、0.12MPa处理猪骨45min,105℃干燥6h后,利用胶体磨进行超微细粉碎,可以使骨泥颗粒均匀、粒度的超微细化达到25~40μm,并且主要成分分析对比证明通过高温处理对猪骨泥的蛋白质、钙和脂肪含量基本没有影响,猪骨的脂肪高温处理后虽然部分融出,但生产中可以回填到骨泥中。所以,高温处理可以提高粉碎效率但不影响其主要成分,处理后的猪骨泥更利于人体吸收,提高补钙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翟文俊 《食品科技》2006,31(9):74-76
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联合使用,制得冻干柿子超微粉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柿子最佳冻干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5mm,物料厚度10 ̄15mm,预冻结温度-20 ̄-25℃,预冻速率0.03 ̄0.05h/mm,干燥仓真空度20Pa以下,加热板温度25℃,冷阱温度-35℃。得到的冻干柿子超微粉平均直径8.82μm,比表面积0.95m2/mL。  相似文献   

15.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布勒磨、超微粉碎机等设备粉碎豆粕,得到不同粒度分布的脱脂豆粉。探究粒度对脱脂豆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脱脂豆粉粒度的减小,脱脂豆粉的溶解度、起泡能力、乳化稳定性、暴露巯基含量、总巯基含量显著提高;泡沫稳定性没有显著的改变;乳化活性、黏度降低较为显著;粒度为15.11μm和12.58μm的脱脂豆粉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草菇蒜茸调味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草菇大蒜调味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草菇浆∶大蒜浆=9.0∶1.0的原料配比、食盐8%、复合稳定剂0.2%的基本配料比例以及合理的制作工艺,可得到品质风味优良的调味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Super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food processing that is employed to produce powders with outstanding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olubility, dispersion, adsorption, chemical reactivity and fluid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super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on the silver carp bone an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The optimum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superfine grinding were: feeding pressure of 0.85 MPa, grinding pressure of 1.0 MPa, feeding rate of 0.0325 g/s, feeding particle size of 150-300 μm and one pass through the grinder. Silver carp bone powder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D50) of 7.65 μm was produced at these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maller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 the higher its fluidity, solubility, solubility of protein,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powder were. So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super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was said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处理甜荞麦麸皮,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麦麸皮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影响,并比较不同粒度的超微麸皮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皮粉经超微粉碎之后,其持水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持油力略有提高,超微粉碎频率为20 Hz时制得的微粉C(粒径≤16.34μm)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粉碎对红米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红米,对超微红米粉的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改善红米的加工适用性。结果发现,随着红米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堆积密度、溶解度逐渐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高温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红米粉的粉体性质和加工特性。在制作冷冻和冷藏食品时,红米超微粉可作为主料,但在制作速溶和方便食品时,则适合用做辅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