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浴复热时间对猪肉糜制品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对不同水浴复热时间(0、5、20、35、65?min)处理猪肉糜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复热时间样品共鉴定出54?种风味物质,共有物质36?种;复热前期(5~20?min)以醛类物质为主,复热后期(35~65?min)酸类物质含量大幅升高;戊醛、己醛、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随复热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受复热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基于风味活性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复热显著改变猪肉糜制品风味;以戊醛、己醛、辛醛和(E,E)-2,4-癸二烯醛为过熟味(warmed-off flavor,WOF)评价指标,随复热时间延长,WOF对猪肉糜制品总体复热风味的贡献略降。因此,脂质氧化是猪肉糜制品复热风味形成的主要途径,较短时间复热更易促进WOF产生。 相似文献
2.
以预制猪肉饼为模型,研究微波复热时间(0、30、60、90、120、180 s)对其复热过熟味(warmed-over flavor,WOF)、脂肪氧化和水分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不同处理组样品中共鉴定出2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醛类物质为主;在较短复热时间(30 s)下,预制猪肉饼中脂肪氧化加速,促进WOF关键风味因子产生,不同状态水弛豫时间和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微波复热时间持续延长(120~180 s),WOF关键风味因子含量下降,水分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不易流动水弛豫时间T21和自由水弛豫时间T22向较短时间移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适度微波复热(60~90 s)可以降低预制猪肉饼复热WOF关键风味因子含量,较好地保持预制猪肉饼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三种干制方式制得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pH始终保持在6以上;冷风干制组的AV、POV和MDA含量整体较低(P<0.05);热风干制组中脂肪含量下降最多,AV含量最高,POV和MDA含量显著低于自然晾晒组(P<0.05);自然晾晒组中AV含量最低,POV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干制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显著(P<0.05),其中自然晾晒组下降最为明显。原料和干制样品中共检出了8大类12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和酯类构成。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对风味的累计贡献率达99.9%,其中自然晾晒组的总体评分最高。结果表明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的脂肪氧化程度和风味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自然晾晒组风味更佳。本研究为传统的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转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干制方式对腌腊草鱼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干制方式制得的腌腊鱼(水分质量分数40%)为对象,基于菌落总数、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总脂含量与总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等指标,探讨了光照和温度对腌腊鱼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冷风避光组腌腊鱼样品的菌落总数最高,而热风光照组最低,分别为4.42、2.91(lg(CFU/g))。光照组腌腊鱼的脂质氧化指标均高于避光组,两者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热风组腌腊鱼的POV和TBA含量均显著高于冷风组(P<0.05),AV和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冷风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腌腊鱼总脂肪酸含量的40%左右。无论是温度还是光照均对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代表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冷风组和光照组腌腊鱼样品香气得分均显著高于热风组和避光组(P<0.05)。本研究共从4 种腌腊鱼样品中检出了82 种挥发性物质,筛选确定了2-壬烯醛等14 种气味活性物质。相同温度下,光照组样品的气味活性值总和显著高于避光组(P<0.05),表明光照更有利于香气物质的生成。本研究可为腌腊鱼生产企业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量过氧化值、酸值、茴香胺值、多稀释指数、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研究了常压油炸(DF)和空气炸(AF)小龙虾在不同温度下(160、170、180、190 ℃)对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上升,过氧化值、酸价、多稀指数值都有上升趋势。在190 ℃时,常压油炸的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多烯指数显著高于空气炸制。特别是酸值达到了5.05 g/100 g。新鲜虾肉内存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DHA为主,通过常压油炸,虾肉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长,空气炸虾肉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在常压油炸虾肉中分别检测出17种、15种、20种、20种风味物质,而在空气炸油炸虾肉中分别检测出16种、13种、14种、17种风味物质,油炸虾肉风味主要是醛、醇类物质结合的贡献,而空气炸虾肉风味主要是醛类和烯烃类物质的贡献。常压油炸风味比空气炸制风味更为丰富,但从健康方面选择低温空气炸制方式较为可靠。该研究为优化克氏原螯虾炸制方式和温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钠配方对鸭肉脂肪氧化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鸭腿为原料,在氯化钠总量为2%的前提下,用氯化钾部分替代氯化钠,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两个脂肪氧化指标,确定氯化钾的最佳替代水平为40%。在此基础上,研究氯化钾、氯化钙共同替代氯化钠对鸭肉脂肪氧化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钾、氯化钙混合替代能明显抑制鸭肉中脂肪的氧化,改善鸭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并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对鸭肉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适宜的替代比为35%氯化钾、5%氯化钙。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杀菌和复热工艺对黄焖鸡产品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产品杀菌和复 热前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比较产品中特征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杀菌和复热前后的黄焖 鸡产品中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烃类和杂环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 是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尤以己醛的含量最高;杀菌和复热工艺均可使产品本身的鸡肉风味有所增强,其中杀 菌后产品中烃类化合物和乳酸乙酯的含量显著降低,鸡肉产品的特征风味物质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的含量显 著增加,复热后产品中由短链脂肪酸生成的酯含量显著降低,鸡肉产品的特征风味物质烯醛、二烯醛和6-甲基-5-庚 烯-2-酮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水浴复热、微波复热和蒸汽复热方式对冷冻猪肉丸进行复热处理,研究不同复热方式下猪肉丸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复热前后猪肉丸的黄度(b~*)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蒸汽复热后的样品亮度(L~*)高达46.85,可能与猪肉丸表面附着的水分较多有关;水浴复热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猪肉丸中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蒸汽复热处理后的样品硬度值最低(65.87 N),弹性最高(3.24 mm),咀嚼性适中(87.26 mJ),表现出较好的质构特性,而水浴复热处理则导致猪肉丸硬度值和咀嚼性偏大;蒸汽复热处理使得样品的TBARS值有所增加,导致猪肉丸发生适度的脂肪氧化,利于其风味的形成。综合来看,经蒸汽复热处理后猪肉丸具有更好的肌肉品质和感官特性,可推荐作为猪肉丸最适宜的复热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即食型香菇汤产品为对象,利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了蒸汽复热和微波复热对香菇汤风味特征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复热后香菇汤气味特征变化显著(P0.05)。经GC-IMS分析,复热前后香菇汤中均定性出56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聚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虽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柠檬烯、辛醛及其二聚体、庚醛及其二聚体、2-环己烯-1-酮、2-糠醛及其二聚体、戊醛及其二聚体、2-甲基丙醛在微波复热香菇汤中的含量要高于蒸汽复热和未复热香菇汤。二甲基三硫、对甲酚、二甲基二硫、5-甲基-2-糠醛、1-己醇及其二聚体,在蒸汽复热香菇汤中含量要高于未复热和微波复热香菇汤。复热处理对香菇汤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较大,且复热后香菇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原料肉、料酒腌制、油炸、大火炖煮0.5 h、小火炖煮0.5 h、小火炖煮1 h和成品红烧肉7个不同工艺阶段红烧肉基本理化指标及脂质降解、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成品肉水分含量比原料肉显著下降10.5%(p0.05)。pH值在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成品红烧肉时达到最大值为6.29。盐分含量在成品肉时达到最大为0.73%。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在大火炖煮0.5 h后显著增加(p0.05),然后下降,成品红烧肉时又显著上升(p0.05),达到了0.62 mg MDA/kg。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是肉中的主要脂肪酸,加工过程中饱和脂肪酸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工过程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6种,其中醛类,脂类和呋喃类是红烧肉中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1.
Lipid Oxidation and Warmed-Over Aroma in Cooked Ground Pork from Swine Fed Increasing Levels of Ir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K. MILLER V.L. SMITH J. KANNER D.D. MILLER H.T. LAWLES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4,59(4):751-756
Fifteen crossbred feeder pigs were fed to market weight on corn-soy rations containing either 62, 131, or 209 ppm iron. After slaughter, pork was ground, cooked, and stored at 4°C for 12 days. Heavily fortifying swine rations with iron (≥200 ppm) increased nonheme iron (NHI)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in cooked, stored ground pork (GP) but did not increase warmed-over aroma (WOA) (p>0.05). NHI, TBARS, and WOA increased during storage. TBAR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WOA during storage (r=0.903) and with NHI (r=0.901). 相似文献
12.
探究降低钠盐含量对自然发酵牦牛肉灌肠脂质氧化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分别添加2%(低钠盐)和4%(对照)钠盐制备灌肠,并分别以自然成熟和恒温成熟两种方式制备成品,测定成熟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成熟方式中低钠盐组的水分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种处理组灌肠脂质水解和脂质氧化程度随时间延长升高,成熟过程中两种成熟方式中低钠盐组的脂质水解、氧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成熟的两组灌肠脂氧合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期恒温成熟灌肠低钠盐组脂氧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从灌肠中共检出69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3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6.20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9天和第17天成熟结束,低钠盐组中由脂质氧化生成的醇、醛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对照组多。不同钠盐含量对灌肠的脂质水解、氧化有显著影响,直接减少钠盐质量分数至2%,可能会促进脂质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分析亚油酸对美拉德体系的作用以及复热对亚油酸-木糖-半胱氨酸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测定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共有物质13种,3个组中挥发性物质总量分别为1 598.61、2 330.71μg/kg和1 675.09μg/kg。添加亚油酸后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降低,说明亚油酸对于美拉德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复热处理后模拟体系中除酸、醇类物质外,其他类物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气味活度值分析显示1-辛烯-3-醇含量的增加以及肉香、脂香类物质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热异味产生的原因。电子鼻分析显示无机硫化物也可能是复热导致异味来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作者前期的研究基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超声波辅助浸渍真空预冷(Immersionvacuumcoolingwithultrasonic assistance,IVCUA)对西式火腿挥发性风味组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与浸渍真空预冷(Immersion vacuum cooling,IVC)、真空预冷(Vacuum cooling,VC)和风冷(Air blast cooling,AB)等预冷方式作对比,并以预冷后西式火腿的电子鼻、GC-MS和微生物结果分析为评价指标。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预冷方式处理组西式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GC-MS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AB处理组西式火腿中检出的10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VC、IVC和IVCUA处理组中分别检出66、70和77种,且损失的种类大部分为对风味贡献不大的醇和烃类。相比VC组和IVC组而言,IVCUA组在对风味贡献大的醛类、酮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上有更小的损失。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IVCUA组具有较AB、VC和IVC组更低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量,表明其具有更长的货架期。综上所述,IVCUA组作为一种创新的预冷方式对熟肉制品的预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鸭肉熟制品在冷藏后再次加热会产生 WOF(Warmed-Over Flavor)异味,为对异味进行抑制,在鸭肉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还原性的葡萄糖和鸭肉中的蛋白质产生具有抗氧化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研究添加不同量的葡萄糖和不同的加工保持时间对 WOF 异味抑制效果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鸭肉熟制品中己醛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己醛的相对百分含量作为衡量 WOF 异味程度的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鸭肉制品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葡萄糖有抑制WOF 异味的作用,且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效果增加,加工保持时间对 WOF 异味的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影响,随着保持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增加.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及保持时间的延长会对鸭肉熟制品的口感和色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工中需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添加量和卤制时间对鸭肉熟制品中WOF(warmed-over flavor)异味调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肉熟制品在冷藏后再次加热会产生WOF(warmed-over flavor)异味,为对异味进行抑制,在鸭肉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还原性的葡萄糖和鸭肉中的蛋白质产生具有抗氧化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研究添加不同量的葡萄糖和不同的加工保持时间对WOF异味抑制效果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鸭肉熟制品中己醛的相对含量,以己醛的相对含量作为衡量WOF异味程度的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鸭肉制品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葡萄糖有抑制WOF异味的作用,且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效果增加,加工保持时间对WOF异味的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影响,随着保持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增加。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及保持时间的延长会对鸭肉熟制品的口感和色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工中需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