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叶膳食纤维是茶加工业的副产物,其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但是目前对茶叶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该研究通过考察茶叶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其官能团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体外发酵过程中,茶叶膳食纤维可显著增加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而抑制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随着茶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发酵液的pH值显著降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发酵液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随着茶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SCFAs各酸含量不断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0.65±0.93)、(2.88±0.14)、(10.89±1.01)mmol/L和(19.91±1.38)mmol/L。结合肠道菌群和SCFAs结果,最优膳食纤维比例为2%茶膳食纤维可对肠道菌群有益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饮食和基因是影响肥胖发生和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队列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于一般人群,这种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饮食对于塑造肠道菌群至关重要,因此在无法大规模改变宿主基因组成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饮食影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种类低聚糖益生元及其对应单糖对肠道代表性菌群的影响规律。以五种不同益生元、3类益生元组合及其对应单糖作为碳源配制成益生元培养基,益生元的添加量为2%。将益生元培养基和不添加碳源的空白培养基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肠道代表性六种有益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和一种有害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株生长稳定期的吸光度(A),进而评价不同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规律。(1)低聚半乳糖、低聚甘露糖、水苏糖对多数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效果优于低聚木糖和菊粉,同时对有害菌阴沟肠杆菌的促生长效果不明显。(2)进一步试验六种单糖对肠道菌的影响规律,发现D-半乳糖、D-甘露糖和D-果糖...  相似文献   

4.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近来,茶多酚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肥胖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因此抗肥胖物质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茶多酚的抗肥胖作用也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本综述总结了茶多酚、肠道菌群以及肥胖三者的作用关系,并对近5年相关的非临床以及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发现茶多酚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而肠道菌群也可以影响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茶多酚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的丰度以及调节能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脂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等方式发挥抗肥胖作用。目前对于茶多酚调节肠道菌群和抗肥胖作用的研究以动物模型为主,且大多实验结果证实了茶多酚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及抗肥胖作用,但是作用剂量尚不明确,且茶多酚剂量毒性研究不足。另外该领域临床研究不足,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以实现茶渣等副产物的高价值利用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低聚果糖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50只雄性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食用正常饲料,其他组通过食用高脂饲料构建肥胖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高、低剂量的FOS,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奥利司他,实验进行6周。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测试等方法,分析FOS对C57BL/6小鼠的肥胖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低剂量FOS都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Lee’s指数、附睾脂肪指数(P<0.05),并显著升高了肥胖模型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P<0.05);高剂量FOS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增量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  相似文献   

6.
益生乳酸菌与肠道菌群稳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肠道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不仅包含宿主细胞和各种营养物质,还包含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息息相关,对宿主营养、代谢、生理和免疫均有影响,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益生乳酸菌可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稳态治疗或缓解多种疾病。本文作者描述了失衡指数(DI)、微生物平衡指数(MBI)和微生物失衡指数(MDI)这3种量化肠道菌群稳态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阐述了益生乳酸菌对肥胖和健康宿主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指出益生乳酸菌可能通过与肠道中病原菌竞争结合位点或分泌物质抑制病原菌,分泌代谢物为肠道中有益共生菌提供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和制造“假想敌”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应答等方式维持宿主肠道菌群稳态,并讨论了维持宿主肠道菌群稳态的重要性。同时还综述了益生乳酸菌研究现状,指出益生乳酸菌的研究要做到个性化,不仅要考虑研究人群个体差异,还要考虑菌株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结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饮食又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重要因素。谷物中一些难消化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益生元,选择性刺激人体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结构。该文对肠道菌群与机体慢性疾病关系及几种谷物难消化碳水化合物益生功效进行探讨与概述。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由于新陈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体内脂肪过量堆积,可能会导致机体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等各种代谢综合征的出现。肥胖是威胁现代社会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与治疗肥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一些肠道菌群抑制肥胖症的机制被报道。然而,由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复杂性,哪一种微生物群落与肥胖直接相关仍然是有待研究的。本综述中,以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改变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与肥胖发生机制的密切联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得出益生菌可直接影响肥胖患者肠道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代谢产物,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达到重塑肥胖宿主代谢的目的。因此,采用益生菌与益生元治疗将成为预防与治疗肥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成年志愿者,分别食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其中益生菌组150人,益生元组200人,男女各半。结果表明:益生菌与益生元均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可使肠道内肠杆菌数量下降。但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加的数量及肠杆菌和拟杆菌降低的数量均高于益生元组,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益生菌组的效果要好于益生元组。  相似文献   

10.
周蓓莉  梁强  邹妍  明建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1,32(15):303-307
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益生元因能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挥调节作用,成为当前保健食品研究的热点。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菌对宿主肠道菌群有改善作用,能促进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代谢和增殖,同时对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食用菌发挥益生元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其中的非消化性活性多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及其与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关系,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以及平阳黄汤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 mb),建立预防肥胖模型。通过分析大鼠体质量变化、摄食量、脂肪指数、血清指标、肝脏指标和肝脏、结肠组织切片评估‘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通过分析肠道的病理形态、杯状细胞数量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评估肠道屏障作用;通过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评估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平阳黄汤’能极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量、附睾和肾周脂肪质量(P<0.01),降低血清血脂、脂肪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P<0.01),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1),有效调节肝脏的脂质堆积和炎症损伤。同时,高剂量平阳黄汤还显著改善了高脂饮食大鼠结肠的形态,减少绒毛脱落和炎症浸润现象,显著恢复肠道杯状细胞数量,提高闭锁小带蛋白和闭锁蛋白的表达(P<0.01),有效降低了血清中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1),有效预防代谢性内毒素和全身慢性炎症,提高了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促进了与肥胖发生相关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平阳黄汤’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有效调控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微生态系统,其平衡与否与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微生物的结构、种类、丰度及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所致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等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发现的小檗碱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日后小檗碱新型药物作用及膳食补充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探究枯草芽孢杆菌JS01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肥胖、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等是否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以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肥胖模型组(C~F),并用不同含量的枯草芽孢杆菌JS01饲喂低、中、高干预组(D、E、F)。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干预组F的体质量显著减轻,干预组E、F的体质量增长率明显降低。高脂饮食使模型对照组C小肠中双歧杆菌含量上升、乳酸杆菌含量下降、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且脂褐质含量上升,添菌后使模型干预组(D、E、F)小肠中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下降、乳酸杆菌含量上升、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且脂褐质含量降低。枯草芽孢杆菌JS01能改善因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肠道菌群紊乱、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桑叶生物碱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作用,为桑叶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然后灌胃低(50?mg/kg?mb)、中(100?mg/kg?mb)、高(200?mg/kg?mb)剂量的桑叶生物碱,45?d后测定小肠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  相似文献   

15.
王瑾  杨丽杰 《食品科学》2011,32(15):214-219
目的: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计数法(FISH-FC)测定灌胃自筛菌株嗜酸乳杆菌KLDS1.8701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55混合液对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测定上述两株菌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在体内实验中,采用随机饮用盐酸克林霉素水溶液(2.8mg/mL)的方法建立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并使用FISH-FC方法测定小鼠粪便中总厌氧菌、球形梭菌属(Clostridium coccoides-Eubacterium rectale)、肠杆菌(Enterobacter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Prevotella)的数量变化,以此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之后,灌胃嗜酸乳杆菌KLDS1.8701和植物乳杆菌KLDS1.0355的混合液(活菌数分别为107、108、109CFU/mL),以生理盐水为对照,采用上述方法评价混合菌液对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胃混合菌液组可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P<0.01),产生作用的效应剂量为107CFU/mL。结论:直接的抗微生物效应可能是该混合菌液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雪姬  陈庆森  闫亚丽 《食品科学》2011,32(23):306-311
探讨高脂饮食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实验期间每周利用传统培养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小鼠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组的小鼠体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呈明显肥胖态;传统培养法与FISH技术得到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FISH技术检测得到的菌落数要明显地高于传统培养法。高脂组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道中肠杆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提示高脂饮食能显著改变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肥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对百合多糖进行纯化并探究其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以产率、脱色率、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AB-8、D315、D101、HPD-100四种大孔树脂对百合多糖的纯化效果;实验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g/kg)、模型组(盐酸林可霉素10 mg/kg)、阳性组(丽珠肠乐10 mg/kg)、百合多糖低、中、高(50、100、200 mg/kg)剂量组;以脂多糖(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及回肠组织SIgA的含量、菌群数量为指标,评价纯化后的百合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D315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佳,纯化后百合多糖的产率、脱色率、糖含量分别为40.82%±1.28%、35.11%±1.12%、82.56%±1.18%;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百合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组织SIg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百合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探索黑菊芋多糖对便秘小鼠肠道功能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将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黑菊芋多糖低(2.5 g/kg·bw)、中(5.0 g/kg·bw)、高(10.0 g/kg·bw)剂量组。连续14 d利用复方地芬诺酯诱导便秘小鼠模型,并从第8 d起开始多糖干预。计算小鼠6 h内排便粒数和肠墨汁推进率,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16S rDNA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黑菊芋多糖能够增加小鼠黑便粒数(分别增加48.21%、98.21%和78.57%)和小肠墨汁推进率(分别增加67.34%、107.05%和87.08%),其中以中剂量效果最佳。中剂量组干预后,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厚壁菌门/拟杆菌比例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并促进肠道有益菌乳酸菌属和栖粪杆菌属增殖(p<0.05)。因此,适量食用黑菊芋多糖有助于逆转便秘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东海乌参肽(Acaudina leucoprocta peptides,ALPs)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5 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80 mg/(kg mb·d)水飞蓟宾)、ALPs低剂量组(200 mg/(kg mb·d)ALPs)和ALPs高剂量组(400 mg/(kg mb·d)ALPs)。采用慢性酒精干预3 周后进行急性酒精灌胃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相关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和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ALPs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肝脏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酒精性肝损伤血清标志物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力,提升乙醇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的脂肪蓄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干扰素-γ和IL-6的分泌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的含量。ALPs显著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调节多种门、纲、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善乙醇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使其趋于正常。结论:AL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LPs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史先振  朱圣陶  贺峰 《食品科学》2009,30(1):265-267
本实验研究木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木糖,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等4 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