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GC-MS和RNA-Seq技术研究椪柑果实在发生枯水时,果肉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含量和萜烯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椪柑果肉挥发性组分共13种,其中萜烯类物质7种,相对含量超过85%;(2)椪柑枯水时,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为正常果实的32%,其中萜烯类物质下降为正常果实的22%,另外挥发性物质的组分种类不变,有5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生显著改变,分别是β-月桂烯、d-柠檬烯、γ-松油烯、瓦伦西亚烯和十二醛;(3)鉴定到8个萜烯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枯水时全部下调。研究表明椪柑枯水时果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显著下调,与萜烯类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降低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椪柑枯水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后柑橘果皮大量积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且ABA生物合成主要通过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为探究宽皮柑橘浮皮发生过程中ABA含量变化及其代谢基因表达特征,本研究以‘克里曼丁’和‘椪柑’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18~20 ℃贮藏30 d后浮皮果实果皮和正常果皮中ABA含量、类胡萝卜素组分及ABA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里曼丁’和‘椪柑’贮藏期间果实浮皮指数分别增加了177%和186%,果皮水分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5.9%和14.4%。与正常果皮相比,‘克里曼丁’和‘椪柑’浮皮果实果皮ABA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从1 659.2、464.6 ng/g降低至795.1、230.5 ng/g。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克里曼丁’和‘椪柑’浮皮时果皮ABA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及LCYB1、LCYE、AB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相关(P<0.05)。浮皮时,ABA合成基因LCYB1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LCYE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致使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β-胡萝卜素合成量的减少抑制了ABA合成。浮皮时,ABA分解基因AB1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从而抑制了ABA积累。综合分析认为,浮皮时ABA含量降低与β-胡萝卜素合成量下调及ABA分解加快有关,主要由LCYB1、LCYE、AB1共同调节。此外,本研究认为柑橘果实浮皮的发生可能是由果皮衰老相对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3.
萜烯类化合物是柑橘果实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型。文章从物质组成、合成途径、采前因素、采后因素四方面综述柑橘果实萜烯类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澳洲青苹’为材料,测定套袋果实(对照组)与解袋后(处理组)果实果皮色泽参数、花青苷含量、多酚类物质含量以及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调控基因(Md MYB1、Mdb HLH3、Mdb HLH33、Md TTG1)和结构基因(Md CHS、Md DFR、Md ANS、Md UFG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光是影响果实着色的重要因素,套袋遮光抑制了果实着色,套袋果实解袋后果皮L*、b*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升高,果实红色加深;套袋抑制了果皮花青苷和黄酮醇合成,套袋果实解袋后果皮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芦丁糖苷的含量逐渐升高,而套袋对其他的酚类物质影响不显著;套袋抑制了与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套袋果实解袋曝光后,果皮中与花青苷相关调控基因和结构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与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澳洲青苹’果实解袋后,果皮中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迅速表达,从而促进了果皮中花青苷合成,而套袋抑制了果皮中与花青苷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花青苷合成。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7):234-239
探究塔罗科血橙花色苷在采后低温贮藏中的合成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有血和无血果肉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后,果实花色苷从果顶向果蒂合成,且含量升高至17. 5倍。无血与有血血橙分别鉴定出12、1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1种为共有组分,且2组样品均以单萜和倍半萜化合物为主。花色苷合成后,D-柠檬烯、β-律草烯、β-倍半水芹烯等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升高,仅β-月桂烯、香叶基丙酮含量降低。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挥发性物质如D-柠檬烯、β-律草烯,在无血果实中的含量为有血果实含量的78. 0%、21. 9%。血橙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花色苷的合成伴随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为了解血橙果实香气品质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粉蕉后熟过程中香气品质变化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粉蕉(Musa ABB Pisang Awak)采后品质变化特征,本实验研究了粉蕉(‘广粉一号’)采后常温(25?℃)贮藏过程中果实生理品质、不同成熟阶段果实香气物质变化及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粉蕉果实在采后2?d内硬度急剧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增加;果实在第6天完熟,第8天已经过熟,此阶段硬度降到很低,同时可溶性糖、总香气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氨基酸含量在第6天最高。未成熟粉蕉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较少,主要以C6~C9的醛类和醇类为主,而酯类极其微量;当果实完熟时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酯类含量明显上升,包括异丁酸异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异戊酯等,形成粉蕉特有的香气特征。对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脂氧合酶、醇酰基转移酶、醇脱氢酶、支链氨基酸转移酶和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的表达随着果实成熟软化而增强,果实完熟后又迅速下降;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贮藏前期和后期较高,而在果实成熟的中期表达量很低,与果实在未熟期与过熟期醛类与醇类含量密切相关。本实验初步揭示粉蕉主要挥发性物质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生理活动的关系,为粉蕉采后的品质保持和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2019,40(18):248-252
选取中国和斯里兰卡7?个地区的14?个不同商业品牌的红碎茶,包括传统加工(orthodox,OTD)红碎茶和压碎撕裂卷曲(crush, tear and curl,CTC)红碎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10.38%~60.34%,酮类物质占1.1%~22.09%,酯类物质占3.18%~41.83%,为最丰富的3?类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CTC红碎茶中挥发性成分数量较低,其中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低,但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OTD红碎茶。萜烯指数可被用作区分茶叶产地的一种手段,但还缺乏精准性,需结合其他参数鉴定茶叶产品产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冷压榨、水蒸汽蒸馏及机械磨皮三种方法制备柚皮精油,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将原油分离为轻、重两个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别对原油及各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原油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是以D-柠檬烯为主的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在92%以上,其中冷榨原油的香气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原油,热蒸原油中有异味物质(氧化柠檬烯以及右旋香芹酮)生成,磨皮原油澄清度较差,因此冷榨油品质最好。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原油后分析发现,三种精油的轻组分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均达到99%以上,重组分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冷榨油重组分的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与原油相比,呈香物质的相对含量提升最大。热蒸油重组分中的异味成分(氧化柠檬烯)相对含量下降至0.22%,但未完全除去;磨皮油重组分中保留指数大于2000物质的含量升高至5.92%,使精油澄清度下降。综合以上分析,分子蒸馏技术能对柚皮精油具有良好的脱萜效果,并且更有利于冷榨油的脱萜和浓缩精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HS-SPME和GC/MS技术检测陇西腊肉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检测了陇西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萜烯类化合物(9种),醛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3种),烃类物质(16种),醇类物质(4种),醚类物质(3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2种)。萜烯化合物、醛类物质、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可能是构成陇西腊肉风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椪柑果醋液态发酵工艺及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椪柑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优工艺。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椪柑果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椪柑果醋液态发酵最佳条件是:酿酒酵母添加量0.10%,发酵温度28℃,表观糖度18°Brix,醋酸接种量8%,发酵温度30℃,通气程度1/5。经GC-MS分析鉴定,液态发酵的椪柑果醋共含6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乙酸是椪柑果醋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占风味总量的40.80%;酯类化合物是最主要的风味物质,占25.92%;柠烯是重要的特征香味组分,占2.74%。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提取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河南鹤壁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瓜蒌子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主要为醛类(66.58%)、脂肪酸类化合物(12.4665%),还含有少量烃类(2.1819%)、醇类(3.922%)、酮类(2.4887%)、苷类(3.1607%)和三萜类化合物(2.1459%)等,其总和占挥发油的92.82%;从瓜蒌皮中鉴定得到26个化合物,主要为醛类(57.09%)、脂肪酸类(15.04%)、烃类(9.78%)、酮类(4.7%)等化合物,其含量之和占挥发油的93.03%。瓜蒌子和瓜蒌皮挥发油中均含(E,E)-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E)-2-庚烯醛、亚油酸、棕榈酸,角鲨烯。研究结果为瓜蒌类药材产品及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重庆梁平地区不同树龄的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凝聚层级聚类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共分离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1%),共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3.40%~87.61%;HCA分析法将5个不同树龄段梁平柚皮精油聚类为3类,结合PLS-DA分析结果得出E-2-已烯-1-醇、大根香叶烯B、L-薄荷醇等21个挥发性成分为3类精油的特征性挥发物质。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不同树龄段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香型特征,这为梁平柚果皮精油差异化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威  左双海  程超 《食品科学》2010,31(15):143-148
对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同时与椪柑皮乙醇提取物、VC、没食子酸丙酯(PG)等物质的抗氧化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水杨酸体系中椪柑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VC 和PG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的5.515、1.320、0.428 倍;而椪柑皮乙醇提取物结晶、VC和PG 分别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结晶部分清除能力的17.407、1.586、0.514 倍。在邻二氮菲体系中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弱于椪柑皮、PG 和VC,其中椪柑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PG 和VC 分别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清除能力的18.416、4.820、1.716 倍;而椪柑皮乙醇提取物结晶、PG 和VC 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结晶清除能力的6.589、3.609、1.285 倍。椪柑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PG 和VC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分别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上清液的13.941、1.059、2.442 倍;椪柑皮乙醇提取物结晶、PG 和VC 是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结晶的5.908、1.471、3.392 倍。贡水白柚柚皮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力,但弱于椪柑皮乙醇提取物、PG 和VC。  相似文献   

14.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 种、醇类10 种、醛类10 种、酚类8 种、酯类7 种、酮类4 种、其他物质6 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 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相似文献   

15.
INVOLVEMENT OF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 MANGO SAP-INJU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p (latex) that oozes out from mango during harvest, upon contact with the fruit, causes dark spots (sap‐injury) on the peel and reduces consumer acceptance and shelf‐life of fruit. In this investigation different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sap‐injury were identified. Mango saps from four Indian varieties were collected and separated into aqueous and nonaqueous phases. Whole sap, aqueous phase and nonaqueous phase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cause sap‐injury (browning) on mangoes. The nonaqueous phase caused maximum injury and the extent of injury caused by nonaqueous phases from different varieties was varied. Limonene, ocimene and β‐myrcene, the major terpenoids identified in saps of Indian varieties, caused injury. Similar type of injury on mangoes was also caused by organic solvents. Damage on Totapuri mango fru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other varieties, whereas Totapuri nonaqueous phase caused injury on all other varieties. The peel of Totapuri variety had very low level of polyphenol oxidase,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s compared to other varieties. Thus, a clear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eel polyphenol oxidase, peroxidase activities, the polyphenol content in the peel and the extent of injury. Further, nonaqueous phase applied on peels previously heat‐treated at 95C for 5 min, neither caused injury nor showed any enzyme activity. Th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rpenoid components of sap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eroxidase, polyphenols of peel are involved in sap‐injury.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番茄果皮和果肉挥发物以及香气的差异,以挥发物浓度高的自交系CI1005(红色樱桃番茄)和浓度低的自交系TI4001(绿色普通大果番茄)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番茄绿熟期、转色期、橙熟期和红熟期果皮和果肉挥发物组分及其浓度,描述气味特征及其强度。结果表明,果实成熟过程中,同一自交系果皮和果肉挥发物组分差异较小。每个成熟阶段,CI1005果皮挥发物浓度均显著高于果肉,尤其是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酸类挥发物;TI4001果肉挥发物浓度均显著高于果皮,特别是醛类、酯类和酸类挥发物。CI1005果皮香气强度显著高于果肉,尤其是清香、脂香和麦芽香;果肉仅甜感强于果皮。果皮清香最浓,果肉果香最浓。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香气比果肉增加得多,红熟期差异最大。TI4001果肉香气强度显著高于果皮,特别是脂香、蘑菇香和清香。果肉脂香最浓,果皮花香最浓。转色期果皮和果肉香气均最浓,二者香气差异最大。CI1005挥发物组分和浓度及其香气强度均显著高于TI4001。总之,果皮和果肉中挥发物和香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顶空- 气质联用法测定柚子皮绿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真  李捷  方守龙  陈添顺  陈健 《食品科学》2012,33(8):256-259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柚子皮绿茶、柚子皮和绿茶原料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对各样品成分的比较,探讨柚子皮绿茶成品香气成分的来源及成因。结果:柚子皮绿茶、柚子皮和绿茶原料的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和月桂烯,表明柠檬烯和月桂烯不是由柚子皮转移至绿茶原料的新香气成分;在柚子皮绿茶中检测出几种含氧化合物,占柚子皮绿茶总挥发性成分的5%左右,是区别于绿茶原料和柚子皮的特异性香味物质;并将本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与同时蒸馏法进行对比,发现同时蒸馏法提取物含氧化合物比例较高,可能是因为同时蒸馏萃取法高温下长时间反复萃取,样品中的烯烃类物质被氧化所致,而顶空提取法条件较为温和,得到的挥发性成分与样品自然释放的香气成分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柠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与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干、鲜柠檬果皮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柠檬果皮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较简单的有机溶剂萃取法更有利于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依据化合物的质谱特性鉴定出柠檬果皮油里含有72种挥发性成分.柠檬果皮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四个品种赣南脐橙(纽荷尔、朋娜、华盛顿、奈维林娜)为原料,通过检测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确定了四个品种果实的成熟度,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皮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四个品种在精油得率和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脐橙的固酸比均大于或等于20.0,均已达到成熟状态;各脐橙果皮精油得率为:纽荷尔(1.05%)>奈维林娜(0.94%)>华盛顿(0.91%)>朋娜(0.75%);样品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烯烃类、3种醇类和5种醛类,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纽荷尔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d-柠檬烯(92.962%)、月桂烯(2.851%)和罗勒烯(1.039%)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朋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3种,d-柠檬烯(92.328%)、月桂烯(2.700%)和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020%)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华盛顿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4种,d-柠檬烯(92.322%)和β-蒎烯(2.65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奈维林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月桂烯(47.036%)、2-蒎烯(15.313%)、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1.59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赣南脐橙品种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