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考察琥珀酰化改性因素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对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琥珀酰化改性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氮溶解指数评价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花生蛋白质量浓度58.5 g/L、琥珀酸酐添加量为花生蛋白质量的19.55%、反应温度49℃,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分别为(82.82±0.59)%和(76.89±0.74)%;引入琥珀酰基改变了花生蛋白的分子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由折叠趋向伸展,蛋白质聚集体尺寸减小;改性花生蛋白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持水性,采用HCl对SPI进行去酰胺改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持水性为响应值,研究了HCl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SPI持水性的影响。并对去酰胺改性前后的蛋白样品进行疏水性和电镜扫描(SEM)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HCl对SPI能够发挥去酰胺作用,其酸法提高SPI持水性优化的工艺条件为HCl浓度0.21 mol/L、反应温度66℃、反应时间3 h。该条件下生产的SPI样品与未改性的SPI样品相比,持水性由5.60 mL/g提高到7.82 mL/g,提高了39.6%,其脱酰胺程度为24.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酸法脱酰胺大米蛋白(ADRP)/葡聚糖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质。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ADRP/葡聚糖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出ADRP之间产生了有效的交联,并且在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混合体系中形成了蛋白质网状结构。流变仪观察了混合体系的动力学性质,黏度-剪切速率曲线表明蛋白质交联程度较高的体系黏度增加明显,频率扫描结果进一步证实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体系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质构仪测试了此凝胶体系的强度,证实混合体系凝胶比单一ADRP的蛋白凝胶具有更高的破裂强度。ADRP和葡聚糖的相分离是混合体系中蛋白质网络结构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易翠平  姚惠源 《食品科学》2005,26(1):145-149
通过测定大米浓缩蛋白的脱酰胺度与水解度,比较了酸法与酶法两种脱酰胺工艺对大米浓缩蛋白脱酰胺作用的优劣,并对酸法脱酰胺工艺的参数进行优化。实验表明酸法脱酰胺优于酶法脱酰胺。温度是影响大米浓缩蛋白脱酰胺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酸法脱酰胺度最高且水解度最低时的工艺条件组合为盐酸浓度0.2N,大米蛋白含量5%,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5℃。  相似文献   

5.
大米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但较低的溶解特性限制了大米蛋白的应用范围,为提高大米蛋白的溶解性,该研究采用酸法脱酰胺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25(g/mL)加入0.4 mol/L HCl 溶液,95 ℃水浴加热搅拌4 h,分析改性前后蛋白的溶解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乳化及乳化稳定性、表面疏水性、持水性、持油性等功能性质,以及亚基分子量、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法脱酰胺处理改善大米蛋白溶解性效果显著,中性环境(pH7)中由0.58%提高至56.60%,碱性环境(pH 值为12、13)溶解性达到90.00%以上。pH 值为3、7 时起泡性、乳化性改善效果较好,起泡性分别由22.50%、80.40%提高至78.50%、151.70%,乳化性分别由4.4、6.6 m2/g 提高至14.3、16.5 m2/g,过度的水解也会导致表面疏水性的降低,进一步影响界面性质的改善效果。酸法脱酰胺改性对蛋白质的持水性、持油性改善效果不明显。改性后蛋白亚基分子量大幅度降低,主要分布在6.5~20 kDa 之间,有序的β-折叠结构转变成无序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蛋白微观结构由聚集变得松散,致密的球状结构变为不规则块状结构,表面由粗糙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大米浓缩蛋白的脱酰胺度与水解度,比较了酸法与酶法两种脱酰胺工艺对大米浓缩蛋白脱酰胺作用的优劣,并对酸法脱酰胺工艺的参数进行优化。实验表明酸法脱酰胺优于酶法脱酰胺。温度是影响大米浓缩蛋白脱酰胺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酸法脱酰胺度最高且水解度最低时的工艺条件组合为盐酸浓度0.2N,大米蛋白含量5%,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5℃。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蛋白酸法脱酰胺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盐酸法对马铃薯蛋白进行脱酰胺改性,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0.5mol/L,80℃下反应2.5h,此条件下马铃薯蛋白的脱酰胺度为44.76%。该脱酰胺度下,马铃薯蛋白的溶解性能、持水性及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较改性前样品都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理方法对酸沉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旨在提高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探讨加入热水温度、蛋白溶液pH、超声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得出物理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加入热水温度100℃,蛋白溶液pH 9,超声波功率300 W,频率25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改性后产品的NSI由64.00%提高到88.06%.此外,产品的乳化性、吸油性和持水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花生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pH值、料液比、微波功率及改性时间对花生浓缩蛋白氮溶解指数(NS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花生浓缩蛋白料液比(w/v)1∶12、微波功率480W、改性时间60s和pH值9,改性花生浓缩蛋白NSI为53.26%。  相似文献   

10.
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的优化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碱提酸沉法研究了制取花生分离蛋白的优化条件.结果显示,当花生粕的匀浆料液比为1:8(m/V)、碱浸提液pH为8.2、浸提温度为60℃,重复浸提两次,每次浸提2 h,酸沉pH为4.5时,制取的花生分离蛋白纯度可达90.21%,蛋白质回收利用率可达75.74%.研究结果可为花生蛋白的合理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富硒花生油和富硒花生蛋白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花生为原料,采用石油醚提取富硒花生油,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富硒花生蛋白,分别分析了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并对富硒花生蛋白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富硒花生油中的亚油酸含量高于油酸;富硒花生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2.306%,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3.816%;富硒花生和富硒花生蛋白的硒含量分别为257 μg/kg和183 μg/kg;富硒花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 ~70 000 Da之间;富硒花生蛋白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三种商用大豆分离蛋白粉的溶解性、氮溶解指数和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选择大豆分离蛋白(样品1)作为后续优化实验的供试蛋白。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具有优良乳化活性的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的生产工艺参数。以胰蛋白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H为影响因子,乳化活性为响应值,确定最优生产工艺条件为:胰蛋白酶添加量为2.7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12h,反应pH为8.85时,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产物的最大乳化活性为22.57m2/g。   相似文献   

13.
花生蛋白亚基结构与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蛋白是一种营养与功能兼具的优良植物蛋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花生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研究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总结了花生蛋白亚基组成与分类、结构与性质,对花生蛋白亚基分离纯化、结构特点、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高品质花生蛋白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聚磷酸钠对花生蛋白进行化学改性,探讨了改性中三聚磷酸钠的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pH等因素对花生蛋白化学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改性使花生蛋白的溶解性达到2.01g/mol,乳化度为56.98%,乳化稳定性为55.54%,高于原料花生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花生蛋白的溶解性,使用热处理、微波处理、高速搅拌和超声波处理进行增溶改性。结果表明,复合使用高速搅拌和超声波处理对于花生蛋白溶解性的提高更为有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高速搅拌的最优工艺为:转速22 000 r/min,搅拌时间66 s,料液比1∶7;超声波处理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210 W,超声时间420 s,料液比1∶10。在各自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先高速搅拌后超声波处理改性可以使花生蛋白的氮溶指数提高至78.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花生蛋白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酶法和挤压协同酶解三种方法分别对花生蛋白进行改性处理,系统阐述了三种方法对花生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通过测定改性前后花生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并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水解度、巯基含量和二硫键含量对花生蛋白的结构、分子量和水解程度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处理方法对花生蛋白理化的影响规律,阐明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下花生蛋白功能及结构特性均发生变化,挤压协同酶法处理后的花生蛋白的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粕为原料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利用反溶剂法制备纳米花生蛋白颗粒。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纳米花生蛋白颗粒表征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花生蛋白颗粒的粒径随着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其粒径分布在100~300 nm之间;SEM图片显示,纳米花生蛋白颗粒呈球形,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纳米花生蛋白颗粒的Z–电位的电荷量随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分子内的羟基有所增加;DSC分析发现纳米花生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在100℃左右,并且随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13,(02):343-346
对发芽至不同时期的花生芽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后花生籽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生长5d的花生芽中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分别为48.75%干重(DW)、0.59%DW和21.53mg·100g-1鲜重(FW),显著高于未发芽时的含量(p<0.05),其中VC含量与发芽时间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含量为27.25%DW,显著低于未发芽时的含量(p<0.05);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亚麻酸所占比例较未发芽时降低,油酸比例增加;氨基酸组成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略有降低,但是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基本没变;单糖组成中半乳糖醛酸含量、葡萄糖含量和阿拉伯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