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解离形成的乳状液是限制生物解离技术普及的重要瓶颈,本研究以大豆生物解离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 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表征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下乳状液粒径分 布和乳状液内油脂与蛋白的空间分布,利用拉曼光谱从发色基团、二硫键及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角度重点解析 乳状液中蛋白质荧光强度减弱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小分子肽,从油滴表面脱落,导致 油滴聚集合并。随着酶解时间延长,乳状液粒径变大,油滴数量减少,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同时,激光扫描共聚焦 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酶解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减弱;拉曼光谱中与相同酶解时间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比较,乳状液发 色基团的强度明显减弱,且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强度减弱,说明乳状液中油脂-蛋白疏水相互作用屏蔽了分子内部的 疏水性基团,使发色基团被掩盖,导致乳状液中荧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在这种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数量来进行分离。文中就其原理及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大豆7S蛋白-糖体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豆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会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形成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为提高食品安全性,模拟糖基化加工条件,构建大豆7S蛋白-糖体系模型,考察影响该体系AGEs形成的因素并进行有效调控。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40 nm/465 nm)检测糖种类、还原糖质量浓度、pH值、反应温度、抑制剂种类及其浓度对AGEs形成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有害产物的形成及抑制效果。结果:糖种类为果糖、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浓度配比1∶4、pH 9.2、反应温度121℃条件下产生荧光性AGEs的作用效果最强,4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染料木素、芦丁和木犀草素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均可达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糖的种类与抑制剂种类对AGEs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降低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pH值和降低反应温度,添加0.1 mmol/L大豆源染料木素可有效抑制大豆加工过程中有害产物AGEs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Osborne分级法制备荔枝汁中的谷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荔枝汁中谷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热稳定性以及二级结构等。结果表明:荔枝谷蛋白分子质量较大,主要集中在50?kDa及以上,而且成分复杂,约有10?个条带,经还原后,少量大分子质量条带消失,出现新的较小分子质量条带,其分子质量集中在50?kDa左右;用蛋白样品结合SDS的能力表征蛋白质的表面疏水特性,得出1?mg的荔枝谷蛋白样品结合(74.25±5.26)μg?SDS;游离巯基含量为(29.83±1.72)μmol/g,总巯基含量为(40.59±2.04)μmol/g,二硫键含量为(5.38±0.18)μmol/g;荔枝谷蛋白的变性峰值为105.24?℃;β-折叠和β-转角为荔枝汁谷蛋白主要结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3.92%和64.7%。因此,可初步推断荔枝谷蛋白组分复杂,分子质量较大,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较少,对热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月龄的乌珠穆沁羊骨骼肌中的股二头肌,采取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肉羊生长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规律.骨骼肌用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切薄片.在酸性和碱性孵育液中孵育后,巴比妥钠溶液中冲洗后硫化铵液中孵育.用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股二头肌中Ⅱa型肌纤维百分含量在3、6月龄及12、18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百分含量在12月龄时最高.Ⅱb型肌纤维的百分比在18月龄最高.Ⅰ型纤维在18月龄时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20-124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5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扫描电镜分别对亚硝酸盐存在条件下L5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蛋白的表达和菌体形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56.25%;在控制p H 6.8,消除酸对亚硝酸盐降解作用的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70.59%;在有亚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L5能分泌一种分子质量约为200 k Da的a蛋白,且分子质量为50 k Da左右的b蛋白、分子质量为40 k Da左右的c蛋白、分子质量为34 k Da左右的d蛋白的表达均上调;L5在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仍然能生长,但亚硝酸盐的存在使L5的菌体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破乳困难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以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流变学性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热稳定性、表面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5种复合壁材对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CMC-MD为壁材的混合乳液的黏度最高,为39.18 mPa·s,且乳化性较好,粒径分布向较小粒径方向移动至0.6~2.0 μm。CMC-MD复合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最高,达到90.3%,热稳定性最好,结构变化起始温度最高,为98.3℃。扫描电镜图(SEM)显示不同壁材包埋的微胶囊呈现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颗粒直径有一定的差异,以CMC-MD为壁材的微胶囊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说明CMC-MD能够作为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的壁材,制备出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率、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结构,对于生物解离乳状液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采用新鲜和复原的牛羊乳为原料,等电点沉淀,通过洗涤、干燥等步骤分别制得牛乳和羊乳酪蛋白,用凯氏定氮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比较牛羊乳酪蛋白组分差异。结果表明:牛乳酪蛋白得率为86.75%,羊乳酪蛋白得率为90.55%,高含量的酪蛋白主要集中在电泳图谱的中分子量组,可分为ds,CN、as2-CN、β-CN和K—CN,牛羊乳as2-CN分子量羊乳大于牛乳,牛乳a-CN含量比较多,羊乳β—CN含量比较多,鲜乳与复原乳全蛋白主要组分在电泳图谱中除酪蛋白差别外,上端的高分子量组清蛋白区羊乳IgG重链的分子量比牛乳小。应用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可以区分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组分,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酪蛋白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乳化活性指数(emulsion activity index,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表面疏水性、氨基酸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乳状液蛋白质/多肽表面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酶解的进行,乳状液中蛋白质由致密有序的网状结构变为疏松、多孔结构,EAI和ESI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疏水性氨基酸比例增多,表面疏水性指数(S0)下降,由于疏水性残基之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发生聚集,对蛋白质的疏水区域产生屏蔽作用,导致S0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酶解程度的增加,α-螺旋、β-折叠结构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表明酶解过程中引起了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导致乳状液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上述结果是酶解过程中乳状液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生物解离乳状液破乳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添加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及葡聚糖(7 000 D,T7),测定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流变性质的变化,比较不同多糖对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保护效果,探讨不同多糖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冷冻保护机制。研究发现,随冻藏时间的延长,空白、酶解魔芋葡甘聚糖、辐解魔芋葡甘聚糖、T7及商业抗冻剂各组对应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流变储能模量(G’)均下降,与冻藏过程草鱼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的变化基本吻合。同时,添加上述不同多糖各组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G’均高于空白组。研究结果表明:T7、酶解魔芋葡甘聚糖及辐解魔芋葡甘聚糖通过保护副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延缓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其中,辐解魔芋葡甘聚糖效果最强,T7次之,酶解魔芋葡甘聚糖最弱,但都具有明显的冷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解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55、65、75、85、95?℃)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机理的影响。通过ζ-电位、粒径分布、显微镜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测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ζ-电位和粒径明显增大;乳状液黏度下降速率逐渐加快;热处理温度低时,乳状液蛋白的亚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在温度为9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更明显。乳状液经热处理后其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且这种变化趋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所产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较高的游离油回收率,研究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的破乳效果;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粘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选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破乳效果最好,相同水解条件下,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破乳率高于7L中性蛋白酶。2%的7L中性蛋白酶酶解60 min时破乳率达100%,而在相同酶解时间内,1%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即可实现100%破乳。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水解后,乳状液的粘度变低,电位电势减弱,油滴发生聚集,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随Alcalase和7L蛋白酶浓度和酶解时间的增加,相应地,乳状液的粘度进一步降低,破乳率上升。  相似文献   

13.
以腰果为原料,分析腰果仁的主要成分,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料液比、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单因素,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腰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腰果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达44.13%,其他组分含量为:碳水化合物22.91%、蛋白质19.41%、水分3.07%、灰分2.45%;研究发现碱提法提取效果最佳,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液pH 9、提取温度35 ℃、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获得的腰果蛋白提取率可达79.0%,腰果蛋白质的纯度为86.62%。腰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腰果蛋白主要含有22、26.2 kD的亚基,其次是14.1、16 kD,少量亚基为67.5、88 kD。  相似文献   

14.
以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蛋白,以葛根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对4种不同提取工艺进行对比,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葛根蛋白提取工艺,对葛根蛋白进行体外抗氧化分析,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葛根蛋白分子量。结果表明葛根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0(g/mL),pH3.5;测得葛根蛋白提取率为11.73%;抗氧化试验表明,葛根蛋白具有良好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其清除率分别为(88.62±0.73)%、(51.15±0.32)%,且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78、1.89 mg/mL,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SDS-PAGE试验结果可清晰看见葛根蛋白条带,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4.0 kDa~43.0 kDa。  相似文献   

15.
盐析法联合离子液体双水相纯化木瓜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颖  余垒  朱新儒  李雄  张海德 《食品科学》2018,39(24):261-267
本实验以海南产番木瓜为研究对象,采取盐析法联合离子液体双水相对其富含的木瓜蛋白酶进行提取纯化。以不同饱和度的(NH4)2SO4对粗酶液进行盐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以饱和度分别为20%和45%的两步盐析法的最佳条件。然后再进行双水相萃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双水相萃取条件为离子液体[C4mim]N(CN)2质量分数29.76%、(NH4)2SO4质量分数16.08%、pH?8.18,在此最优条件下木瓜蛋白酶萃取率为89.01%,酶活力回收率为86.72%,所得到木瓜蛋白酶比活力为1?056?U/mg,纯化倍数达到9.6?倍。然后对实验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经纯化的酶中杂条带明显减少,验证了分离纯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SDS-PAGE法检测动物肌肉蛋白质加热终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组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具有较大差异,电泳条带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猪、牛、羊三种动物肌肉组织加热到8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鸡和鱼的肌肉组织加热到7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不同种动物组织经相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显示:猪、牛、羊三种动物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相似,与鸡和鱼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碱法提取米渣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或稀释20倍的醋酸(0.875 mol/L)对米渣在25 ℃处理180 min,再用0.1 mol/L NaOH溶液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7 h,则蛋白提取率有较大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4.60%和80.1%,高于未经过酸处理的米渣蛋白提取率。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稀释20 倍(0.875 mol/L)的醋酸预处理的大米渣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用体积分数18%分离胶有利于蛋白质电泳的分离;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分解成小的片段,主要集中在9.5 kD和4.1 kD附近,其中4.1 kD蛋白含量较多,且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预处理后碱法提取的蛋白质颜色纯白鲜亮,质地细腻润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