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课题组研制的免烧陶粒的种类和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薛羲 《吉林建材》2004,(6):9-12
轻骨料混凝土是指使用小密度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密度大约在1550-1950kg/m3,而普通混凝土约2400kg/m3,这就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使建筑物整体载荷降低了20%左右,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我国轻骨料资源丰富,火山浮石、粉煤灰和陶粒,都可用作轻骨料混凝土。陶粒是人造建筑轻骨料的简称,其原料来源广泛,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粘土陶粒、页岩陶粒、煤矸石陶粒和粉煤灰陶粒。按容重可分为一般容重陶粒(>400kg/m3),超轻容重陶粒(400-200kg/m3),特轻容重陶粒(<200kg/m3)。按颗粒大小可分为陶粒(>5mm)和陶砂(<5mm)。陶粒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由于质轻、保温、隔热、隔音、强度高而广泛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大跨度建筑工程。他不仅可减轻建筑物自重30-40%,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陶粒混凝土施工适应性强,易与粉刷材料粘结。由于陶粒具有耐热、抗冻、耐酸碱、防腐及热膨胀系数低等性能,也广泛用于高速公路、飞机场跑道的路面材料,还可用作保温、隔音、隔热墙体材料及重油脱水和工业用水的过滤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蓉  支楠  吕新 《砖瓦》2013,(2):48-51
通过对朝阳地区煤矸石的原料测试、配合比设计、烧胀试验等研究,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与20%~40%的页岩掺配可焙烧出密度为500级左右的陶粒,全煤矸石可以焙烧出密度为800级的陶粒;介绍了利用煤矸石生产陶粒的原料制备、造粒、烧成与冷却、烟气处理等工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煤矸石生产人造轻骨料(陶粒)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研究和生产煤矸石陶粒概况,煤矸石陶粒主要生产方法,生产煤矸石陶粒技术要点,煤矸石陶粒发展空间巨大、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5.
轻骨料混凝土多孔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多孔砖的原料、生产工艺、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和经济效益,该产品由水泥、粉煤灰、陶粒、炉底渣等制成,大量使用工业废渣,密度小、强度高、保温隔音效果好、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骨料混凝土除了轻质的特性外、其保温隔热、耐火、隔音及抗震等性能也是普通混凝所土无法比拟的;在高层、大跨度结构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对建筑节能环保要求不断增加的21世纪,轻骨料混凝土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范锦忠 《砖瓦》2008,(6):37-41
介绍国内外利用废渣生产陶粒、陶粒生产线节能措施、减排措施的成功经验和经济效益,以促进人造轻骨料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天然沸石人造轻骨料具有球状的不连敢孔,表面挂釉1强度高、吸水率低、密度小,可以配制密度1800kg/m^3左右,强度为50MPa的高强度混凝土,而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轻骨料种类、粒径大小形状以及替代率、水灰比、外掺料和骨料活化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并且对新型绿色环保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进行初步探索,讨论了轻骨料混凝土在保持轻质特性前提下高强高性能的途径,展望了轻骨料混...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6,(12)
阐述了当前我国人造轻骨料行业生产能力、原料结构、产品品种与结构、工艺技术与装备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所取得进展,分析了当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市场空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人造轻骨料行业应积极应对,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强陶粒,提高产品性能和完善自身管理水平,积极创造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少勇 《山西建筑》2014,(33):107-108
分析了轻骨料混凝土所具有的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好、综合效益好等特性,并探讨了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指出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经济利用价值,可促进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轻骨料混凝土用于承重结构时的弊病.使用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能有效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混凝土的抗折、抗裂、抗渗及韧性等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保持轻骨科混凝土质轻特征的前提下,将聚丙烯纤维掺入轻骨料混凝土并用于承重结构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立胜  陈万祥  郭志昆  袁鹏  王英杰 《混凝土》2021,(1):98-101,106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具有高强、轻质、环保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及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为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综述了近年来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最新成果,包括基本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抗冻性能、抗渗性能、纤维几何尺寸影响及最佳配合比等研究进展情况。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概括了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重大突破及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在轻骨料混凝土名称的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轻骨料混凝土定义的不完善造成的;最后给出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新定义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5.
曹永民  宋宏伟  王立久 《混凝土》2002,(11):36-38,63
本文介绍了国内高性能轻集料的生产状况,指出应加强轻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应拓宽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应用的领域;通过试验指出配制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性,指出开发新掺合料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施工时易于操作并且保证质量,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系统分析了轻集料混凝土拌和物的易分层离析、坍落度损失大以及难以泵送等特点,介绍了对其工作性的评价方法,并从原材料选择、轻集料预处理、配合比设计以及其他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其工作性及施工性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轻骨料预处理工艺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在大流动度条件下,易于分层而导致工作性不良的现象,采用自行设计的L-800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测定仪,研究预吸水和表面裹浆法两种轻骨料预处理工艺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预吸水时间没有明显影响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裹浆法对拌合物工作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on the strength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omposites: aggregate strength, w/c ratio and the porosities of the interfacial zone and within the hardened cement paste. Concrete samples with three different water cement ratios (i.e. 0.4, 0.44, 0.48) were compared. The crushing strengths of three grades of expanded clay lightweight aggregates (i.e. 25, 15, 5 mm) and the pore distributions of the hardened cement pastes were measured. Increasing the water/cement ratio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strength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The numbers of pores within the cement paste and in the aggregate/cement paste interfacial zone were found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历程,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轻骨料混凝土轻质高强、耐久性好、抗震性高、建筑综合效益好等优点,同时展望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前景,探讨了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1 400~1 900不同密度等级轻集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ECS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无论是卵石还是碎石的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均不适用轻集料混凝土,其相对标准误差超过误差范围要求;建立了1 400~1 900密度等级强度等级范围为LC15~LC50的轻集料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其相对标准误差小于12%,满足CECS 02:2005对专用曲线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