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的关注点越来越注重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文章以某工业厂区改造升级项目为例,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服务内容、文化延续性、自然景观等进行分析,使得工业遗存转型升级下的规划设计更为合理,进而指导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存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空间资源。城市发展的经济诉求影响更新的具体模式,而经济诉求取决于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层级和经济地位。基于城市群视角研究更新的经济规律能够高效再利用工业遗存资源,避免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推动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是工业发源地和后工业转型的先驱,其工业遗存规模大、分布广,更新模式成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将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选择32处工业遗存更新案例,基于"更新—产业—城市群"的研究框架,从空间开发、功能植入、更新主体建构三个层面梳理更新策略,探究更新背后的经济机制,指出工业遗存更新模式选择的产业导向规律,进而总结散点式、平台式和锚固式三类更新模式。本研究拟为背景相似的长三角城市群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宋世华  沈一  陈一 《风景园林》2020,27(7):36-41
随着城市存量资源的内涵式更新发展,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成为传承工业文化、挖掘城市特色的重要一环。基于对成都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分析,从工业文化传承的语境切入,对典型工业景观更新实践进行研究,归纳了成都工业景观更新的4种典型模式:遗址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及综合利用模式。继而从景观空间改造、功能转型、元素再造3个层面解析具体的更新实施路径。并进一步从成都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模式的成效与困境、适宜性应用和未来方向3方面总结相关启示,为其他城市工业景观更新提供研究视角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进入后工业化转型时期,如何更新工业遗存,实现经济、产业与空间的成功转型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创园区型更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当前工业遗产更新的一种主要模式。文章以南京晨光1865文创园区和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为案例作对比研究,总结出效率模式和体验模式。研究发现效率模式下产业迅速进驻,但相比体验模式,空间的活力明显不足,对于创新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有所欠缺。基于研究,文章认为文创园区型城市工业遗产更新应更加关注于空间体验以及文化丰富度的提升,以促进创新产业的培育,同时为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游憩氛围。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3,(7):33-36
通过对苏州小型工业厂房的历史特征、区位和环境特征、场所和价值特征的分析,阐述目前小型工业厂房文化更新模式单一,仅注重文化生产,而缺乏文化生活场所。提出该类厂房文化更新应综合城市发展基础及机遇、场地特征和周边人群文化需求的差异,合理安排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双重"功能,从而形成三种文化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旧工业遗存的更新活化是当前城市存量开发的热点,随着厦门城市用地功能置换的推进,沙坡尾作为厦门目前仅存的最后一处渔港,转向以创意旅游为发展方向的文创街区。本文以沙坡尾创意街区为例,重点分析其在城市职能转变过程中,以政府为导向,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原生疍民及原真性城市记忆进行"清洗式"转换更新,从渔港避风坞转变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社区的更新模式。从经济效益、更新模式及价值体系出发,剖析在城市社区更新中各关联主体在这场空间话语权争夺中的角力,探讨城市核心地段复合型街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探索此类融合街区文化,以工业遗存更新为触媒,以创意产业为外延手段,以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复合型街区更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邵文玉 《城市建筑》2023,(21):124-127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工业遗存失去活力的问题屡见不鲜,创意城市作为苏州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其发展路径与工业遗存的更新模式契合,如何盘活工业遗存以促进创意城市发展成了重要议题。文章基于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聚集特征,以苏州胥江姑苏段为例,依据该地段的工业遗存资源特征,研究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并依托创意城市理论,从物质空间、创意产业、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工业遗存盘活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更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引起广泛重视。该文对重庆市的工业发展史、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意义进行了小结,并针对其特征,从产业驱动的角度下探讨了工业遗产在城市中的几种产业发展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业遗存的研究、更新改造和城市设计过程的总结和梳理,对城市中心区大规模工业遗存保护更新的新型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小云  段亚鹏 《当代建筑》2021,(11):102-105
文章基于"场所—事件"城市更新理论,在对安源煤矿历史文化与工业遗迹遗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安源煤矿"场所—事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历史、科技、文化、社会和艺术价值,提出构建工业遗产更新活化要素体系,挖掘激活工业要素、提升场所事件关联价值,营造多元事件场所、丰富多样空间体验,重塑场所事件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等更新策略,为资源型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烟囱的基本作用和分类及其对工业遗产布局的影响入手阐述了烟囱处理手法对工业遗产改造的直接意义。借鉴国外与国内典型实例归纳出不同场地条件下烟囱处理的常规手法。以株洲钢厂改造为契机,运用烟囱处理方法,探讨其在改造项目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景观再生的4个具体改造案例进行介绍,4个案例分别通过景观再设计手段、文艺展览手段、植物营造手段、建筑新提升手段4个方面来重现景观生机,并列举我国一些大城市成功改造的案例,希望能为我国工业城市的复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居住观念的转变,对闲置或废弃的工业建筑进行居住型改造并投入利用已逐步被城市居民接受,其中以租赁型公寓为主要类型。通过分析旧工业建筑与公寓式住宅的特点,在分析城市中旧工业建筑公寓式改造再利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旧工业建筑公寓式更新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住宅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与途径,从户型、空间利用、设施更新以及工业化建造等方面探索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更新利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烨  宋雁 《城市规划》2004,28(4):81-83
以哈尔滨为例,论述了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战略中,在推进企业改革、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功能的整合、历史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的复兴和城市品牌的塑造营销等多方面的问题,实现传统城市的更新与复兴。  相似文献   

15.
LOFT风格与工业建筑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志前  姜萍 《工业建筑》2005,35(11):39-40
Loft风格把废弃的工业建筑转化为一种生活和工作空间,使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并能继续使用的工业建筑获得新生,保护和延续了城市文脉;同时开创了一种颠覆性的生活模式,成为整个地区复兴的标志,探索出一条对废旧工业厂房、仓库的开发利用和有机更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改造效果,提高其使用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需要建立适用于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分析汇总现有国内外成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基础文献、理论研究及对我国22个典型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分析提取了具备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介绍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为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超 《工业建筑》2015,(2):47-49,106
以分散在城市不同地段的"离散型"的工业地段为研究对象,从其功能转变、再利用导向、与城市的融合关系等角度,总结几种典型的更新模式,包括中心区化、创意产业化、艺术区化和公共物品化等,分析这些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如地理区位、经济环境等外在条件以及地段本身的特征,概括了不同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可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润生  杜妍 《工业建筑》2013,43(6):160-162
工业建筑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建筑文化现象,工业建筑改造亦是近代建筑发展的一个热潮。在现有背景下研究青岛的工业建筑改造及利用,其建筑表皮更新与再生成为其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青岛部分工业建筑表皮更新及再生的实践案例研究,总结出实施性改造和更新的特点与方法,以期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设计》2011,(8):28-29
主办单位:《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媒体支持:《建筑技艺》,《照明设计》、《中国地产杂志》《建筑时报》、《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现代装饰》、《建筑》、《中国商界领袖》、《建筑师》、《area域》、《中国地产总裁》、中国建设报社住房编辑部、科技日报社中国房地产报筑龙网、中国风景园林网...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16,(5):61-66
基于首都新的功能定位及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需求,通过对东方化工厂厂区工业遗存价值分析及周边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将厂区再生为满足首都国际交往中心职能的以亚太国际组织总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国际组织聚集区,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运筹能力、城市持续活力和更新力的综合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