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靖 《新建筑》2004,(2):48-52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试从其相关概念、功能构成类型、手法构成类型、设计原则及在国内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对公众活动的接受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作出新的定义.进而引出一种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并对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对其在抵御蓄意破坏行为、保障空间安全及在支持城市生活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在补充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改善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王永凡 《山西建筑》2007,33(18):51-52
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简单介绍,从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影响建筑的城市取向的因素、建筑构造公共空间的方式三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之间的关系,以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景观趣味的营造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人们接受景观传达的信息、进入景观场景的动力,更关系到景观的深层次品质。通过对当代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趣味营造背景的研究,探析了在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及全球化影响下景观趣味营造呈现出的商业化、流行性与多元化的特征,并对当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趣味营造所采用的仿像与意向、正统与戏谑、静观与动赏、现实与超现实等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世丹 《华中建筑》2003,21(1):63-66
着重探讨了建筑构成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建筑参与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种途径,表明建筑既能作为公共空间的定义者,亦能成为公共空间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7.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7,24(6):42-48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使用者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连续性原则,提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公共性和步行行为为切入点,明确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分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耦合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一种获得城市公共空间动态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所谓城市体育空间,是指城市中可供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是由城市政府主导或直接提供的可供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公共性"是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分私人和不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城市体育空间最主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城市建筑的现状阐述城市建筑空间日常性的理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幸福林带项目中的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界定其基本概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分类探讨,总结归纳出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存在的问题及景观优化原则.提出利用空间设施要素遮挡、加强构筑物同周边环境融合、群体同构串联等使地面突出物及附属构筑物景观化的方式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对城市经济、文化复兴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而带来的城市复兴来认识城市设计除空间塑造和规划管理外的深层作用,并通过对英国城市设计应用实例的介绍,力求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凌华 《城市规划》2016,(9):97-104
从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着手,通过考察不同城市功能空间的变革,分析互联网与城市空间的作用关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虚拟的互联网实际正在向城市空间索取更多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开始逐渐成为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同时,根据研究得出的相关趋势,在近年来的实际项目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尝试总结出四个关键点,以期为今后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与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筑景观与气候的共生——生物气候学建筑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人们对于可持续性的重视促使建筑和景观设计回到了对气候做出回应的时代,研究了气候对于建筑和景观特征的影响。生物气候学设计的优势是经济、环保和美观,这些都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吕明娟 《工业建筑》2006,36(Z1):14-16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改善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措施方面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Tetris Square is a commercial plaza located in a corner of a large mixed-use development i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Designers treated the site as an urban public space rather than a commercial place simply for children play, with focus on younger users and core families. Landscape architects attempt to respond to a series of community demands with a smarter proposal. Instead of a direct use of finished play equipment, designers create many flexible spaces for diverse play experience, and “hide” a grove by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play facilities, which introduces an urban oasis attracting more visitors to the square. This does not follow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spaces which is to plant as few trees as possible for a maximum storefront display. The grid modules of squares make facility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much easier, helping save the costs and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embled precast concrete outdoor furniture was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whole complex. Landscape architects designed only two basic precast concrete modules, which could be assembled into more than twenty combinations. Now Tetris Square is an urban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 public space for other residents in adjacent communities. The project provides children with fun and happiness through user-friendly and naturalized design, encouraging children’s cognitive learning from the external world, and simulating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in play.  相似文献   

17.
<正>1建筑场地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性,存在性在建筑上表现出具有极强的场所性(感)。建筑坐落于一片场地之上,并因这片场地的唯一性而变得独特,两者结合不可分割,共同存在,相互作用,这就是建筑的场所性(感)。场地是有灵性的,它承载了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如果设计得当,场地会将这种灵性作用于建筑上,建筑因其场地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类的生活而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怀。出于对建筑设计有益的考虑,作为建筑的场地有时是需要变更和改造的,但有时又不可以随意改变,场地原始的自然性,包括地形、高差及土地力学特征等,恰恰是场所性(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是落实"双碳"目标、满足百姓健康舒适需求和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瞄准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需求,力图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与环境营造策略分离的问题,跳出先设计、后性能优化的流程,从人的行为模式和室内活动需求出发,围绕"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环境营造理念,开展基于"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理念下的性能驱动的公共建筑形体自动生成设计策略和智能优化方法研究,基于案例分析,介绍如何实现"空间—技术—形态"三位一体,环境调控、智能设计与技术场景的交互融合创新路径,并进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兴起,当代城市正朝综合密集型方向发展,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的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功能组织与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空间组合这3大方面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埘其设计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男 《当代建筑》2021,(4):37-40
将文本化的城市历史图像化和空间化,即"城市记忆重构式"的城市设计,是城市文化地景再生的方式之一.本文试图从不同城市、不同条件的项目中找寻文化地景的共性特征与感知方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社区活化、视域控制和当代辨识等策略来帮助我们评价和判断,以期重塑城市历史意象,修复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