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实验对黄河原水及经混凝吸附、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主要去除分子量大于60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达到40%;粉末活性炭吸附主要去除分子量在500~1000和1000-3000,去除率分别达到21.52%和24.15%;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对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都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给水处理工程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水处理工程中有机物的去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水处理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而且越来受重视,因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直接影响到给水处理的质量,在国内外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评述了给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的各种材料和方法。并对这一领域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工业水处理流程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二个工业水处理系统各处理阶段水中溶解态有机物按分子量区段的去除情况,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采用超滤法,分子量测量范围为1000~70000。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正在运行的生物预处理以及后续处理工艺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生物预处理的出水有机物变化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溶解在水中的缘故,生物预处理出水会出现有机物增加的现象,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对出水进行的分子质量分布测试表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会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生物预处理无法降低水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预处理-超滤净水工艺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工艺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k的有机物;砂滤单元对分子量大于lOO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超滤单元对分子量介于lO-lOO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物。综合评价认为: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联用技术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的特点,进行测定分析,以确定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通过一个水文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表水源水的共同特性是大分子量(>10 000 Dalton)和小分子量(< 3000 Dalton)的有机物占有机物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处于中间范围分布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和对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城市二级处理水的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对超滤膜过滤透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混凝法,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吸附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态有机物主要集中在〈2k分子量区间上;(2)混凝处理后,高分子量有机物低分子化效果明显;PAC吸附能有效去除小分子量有机物;臭氧-PAC联用,大分子量有机物和小分子量有机物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臭氧氧化与PAC吸附联用在去除有机物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性;(3)分子量分布对原水的透水通量影响较大;选择混凝、PAC或臭氧-PAC等作为膜法处理的预处理单元,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饮用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镇江市原水、净水工艺和管网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水质较好,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维持在1.4~2.8mg/L之间,小分子有机物占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部分;与常规处理相比,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能有效提高D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各个处理流程对大于1000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氯和臭氧氧化能使有机物由高分子量区间向低分子量区间推移.  相似文献   

9.
有机物对沸石去除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改性的安徽繁昌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有机物对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沸石能有效地去除大分子的有机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很差。因此,具有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会妨碍沸石去除氨氮。去除大分子有机物能有效地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混凝与沸石的组合能有效地去除氨氮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0.
混凝及其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模拟腐殖酸水样为研究对象 ,重点考察并讨论了硫酸铝为絮凝剂时 ,硫酸铝投加量、水样pH值及加入粉末活性炭等因素对混凝去除腐殖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絮凝剂投加量和pH范围内 ,混凝可以有效地去除水样中的腐殖酸 ,当硫酸铝投加量为 5 0mg·L-1,pH =7时 ,去除率达到 99% ;通过助凝作用 ,粉末活性炭可以显著地强化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混凝沉淀工艺对残余铝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饮用水除铝的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在给水处理流程中聚合铝(PAC)混凝剂种类、投加量、余浊等因素对余铝的影响。混凝剂性能优劣应从除浊和除铝两方面来评价。除铝最佳投药量要低于除浊最佳投药量。提出除铝可以分为降低溶解铝和去除颗粒铝两种途径。余浊和余铝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关系,此时除浊能同时有效去除颗粒铝。在此基础上对水厂生产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其反应过程利用羟基自由基(·OH)的强氧化性,降解处理化学结构复杂、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针对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反应类型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论述,并且对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高级氧化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UV-TiO2-O3、Fenton和UV-O3-Fenton这3种不同的氧化体系对高含量难生化降解染料废水进行预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UV-O3-Fenton氧化体系对废水的色度、COD去除及可生化性的改善均优于UV-TiO2-O3和Fenton氧化体系。当紫外灯功率为580 W、pH为4.5、体积分数为30%的H2O2投加量0.6 mL·L-1,n(H2O2)/n(O3)=0.85、n(H2O2)/n(Fe2+)=25:1,臭氧投加量为150 mg·L-1,t=200 min时,UV-O3-Fenton氧化体系对废水的色度、COD去除率及BOD5/COD分别可达100%、84.72%和0.72。  相似文献   

14.
纳滤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的去除效果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综述了纳滤技术对水中微量的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农药和三致物质)、挥发性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溶解有机物与可同化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指出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微污染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安全优质饮用水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混凝和超滤膜联用处理淮河水的中试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混凝和超滤膜联用的处理工艺对淮河水进行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处理的浊度和CODMn均优于同期的自来水,对处理过程进行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分析表明,膜能去除小分子量的非UV254类的有机物。试验期间,膜压差没有上升,表明所采用的预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种照相明胶为研究对象,探讨热处理对照相胶胶溶液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上升,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数均分子量下降,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数均分子量密切相关,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数均分子量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惰胶、活性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75℃,PA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17.
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原水中常见蓝绿藻及其胞外分泌物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概述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以及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指出应特别关注胞外分泌物在净水处理中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及去除方法,采用组合工艺优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