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6Y/3Y(6Y/3△)接法的6/8极变极绕组,指出采用2:1匝比线圈可能消除其相并联支路间的环流,并以定子为72槽的电机为例,说明了变极绕组方案的排列方法,讨论了线圈节距的选择,给出了具体的谐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60槽电机为例,提高采用“对称迭加法”设计8/1-极,3Y/3Y连接,不等匝线圈的换相变极绕组。所获得实用方案的线圈匝比有1:2和1:2:3两种,均为双层布置,工艺简单,与采用等匝线圈的方案相比,3Y并联部分的线圈导体利用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几种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3Y/3Y接法实现换相变极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相同数量的匝数分别为K_2、K_1和K的三种线圈,其中K_1=(K_2+K)/2、适当选择它们的节距,以形成抑制环流且又不丢弃任何线圈的双层绕组。将此法直用于远极比变极时,比双绕组变极节省材料,提高电机容量和性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还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换相变极原理及变极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换相变极原理这种方法只需将各个绕组分为三个部分,采用3Y/3Y 的连接方式,将原绕组变成另一种极数的三相对称绕组。这样,我们便可以在6根引出线下获得任意速比的单绕组双速电机。在每对极每相槽数为3和3的倍数时,所有的线圈都可做成同一型式的完整线圈。在其他情况下,则需将少数线圈按1/3:2/3的匝数比分开,亦可在变极前后省略部分线圈。1.数学表达式设有三个彼此相差2/3π的 K 极对的单元调制波为: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分析3Y/3Y换相变极局限性之后,提出一种新的交流电机换相变极法-2△/3△变极,并阐述了其换相原理.这种变极法用于稍宽极比变极电机较3Y/3Y变极优越;文中分析了2△/3△网络接法时的感应电势、负载电流、相电压的分布以及激磁的合成;并以常用风机变极方案为例,把2△/3△变极方案与3Y/3Y变极方案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换相法变极(3Y/3Y Y)绕组调制设计的方法,该方法能获得两种极数下较高的绕组分布系数,又能使出线头减少到和普通电机一样为6根;使生产和控制都很简便。还进行了对称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36槽4/6极3Y/3Y变极电机绕组三支路感应电动势不平衡的问题,基于分裂线圈法,给出了绕组排列的新方法,确定了线圈分裂比。考虑转子导条集肤效应和磁场不同分布,采用正弦时变有限元法和能量法计算了不同极数下起动时和不同负载时的转子槽漏抗。通过绕组的重新排列和线圈分裂比的恰当选取,绕组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转子槽漏抗随负载增大而减小,与传统方法和实测值相比,考虑各转子槽饱和与分布不均匀的转子槽漏抗计算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常俊国 《电机技术》2017,(5):46-48,54
介绍了不等匝全换相4/6极双速绕组的排列分析过程,并对该结构的槽满率、工艺可行性和谐波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其与3Y/3Y+Y绕组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对比,证明不等匝全换相4/6极绕组具有绕组系数高、谐波含量少等优点,同时还能满足恒功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对于YD315-6/4双速电机采用3Y/4Y换相法的变极设计方案,得到较为理想的绕组磁势波形,试验证明主要技术参数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制成一种采用 Y/Y—⊿转换的新型变极绕组,它适合于偶数/偶数和奇数/奇数极对数组合的宽极数比,单绕组感应电动机。例如本文介绍的1∶5和5∶1极数比。这些极数比的实验电机的试验结果证明,建议的电路是很有用的。建议的两种极对数组合的结构在磁动势——谐波成分和机座利用率两方面,都比以前的优越。只需六个出线端和一套控制装置,就可以改变转速,比用于其他任何一种变极三相绕组的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
极数为 P/4P、q为 4/1、2Y/Y单绕组、单层变极双速在远极比多速塔吊电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4/16极绕组、4/6/24极中的6/24极绕组、4/8/32极中的 8/32极绕组,采用该绕组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经测试电机性能较好,满足了用户要求。由于该绕组排列复杂,致使绕组内部接头较多。以4/16极、q为4/1、2Y/Y单层、单绕组双速变极绕  相似文献   

12.
《高压电器》2017,(3):35-40
文中针对一种126 kV真空灭弧室3/4匝线圈型纵磁触头,采用拉弧试验的方法对其在大电流下的真空电弧扩散态模式持续时间、强电弧模式持续时间以及真空电弧形态等电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选取3种不同线圈结构的触头进行试验,触头结构1、2、3的线圈宽度分别为12、14、16 mm。试验电流为36 kA(rms)和40 kA(rms),第1个电流半波内的燃弧时间分别为3.5、9 ms。试验结果表明,触头结构2的真空电弧扩散态模式持续时间最长,强电弧模式持续时间最短。随着电弧电流的增加,3种触头结构在电流过零前的扩散态模式持续时间随之减小。通过对2种触头结构大电流真空电弧特性进行分析比较,126 kV真空灭弧室3/4匝线圈型触头选择触头结构2,线圈宽度为14 mm。  相似文献   

13.
于丽萍 《微特电机》2001,29(1):47-47
电机绕组端部的 1/ 3或 2 / 3的极相绕组烧黑或稍变为深棕色 ,其余的一相或两相绕组完好无损或稍微烤焦。这是电机单相运行留下的症状。造成电机单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 :(1)线路接头或电机引线联接不牢 ,如保险丝螺钉未拧紧 ,或者拧得过紧将保险丝挤断 ;(2 )保险丝与两端固定接点接触不良 ;(3)电动机引线端头没有将绝缘层彻底刮除或没有焊牢等。在线圈的端部 ,有几匝、一卷或一极相绕组烧焦 ,而短路部分以外的本相或其它二相线圈较好 ,或稍微有些烧焦 ,这是由匝间短路引起的烧损症状。造成匝间短路的主要原因是 :(a)导线本身绝缘受损或线圈…  相似文献   

14.
《电世界》2015,(8)
<正>问我处有一台三相36槽、节距1~7、双层绕组作6/4极△/2Y接线的双速电动机,为何线圈是接成4、1、2、3、4、4、4、1、2、2、1、4、4共13个线圈组?运行时三相电流是否对称?答要求Y0-6/4极、36槽、节距1~7作△/2Y接线的双速电动机在两种极数下具有较接近且较高的绕组系数,能输出较高的功率,常采用1、2、2、1、4、4、4、1、2、2、1、4、4、4共14组线圈的布线。  相似文献   

15.
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SEM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的形貌近似为球形,且颗粒分布均匀。并对其进行了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在25℃、2.5"4.6V电压范围,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97mAh/g。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给出极比为4/2的单相双速异步电动机的两种绕组接线方案.单层变极绕组接线如图1。绕组具有十个线圈组,安放在24个槽内,按照△/YY 接法,确保极比为4/2。线圈的平均节距等于6个槽距。2P=4相应的出线端为4C1,4C2,4C3,  相似文献   

17.
周峰 《电机技术》1996,(1):43-43
94年,我厂将正弦绕组应用在Y系列电机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绕组为双层同心式,不等匝绕组。通过特定的设计,使电机气隙内的磁势呈正弦分布,电机有害的高次谐波磁势含量和磁势谐波得以削弱,减少了杂散损耗,提高了效率,从而可减少用钢量。应用正弦绕组后,除电机的定干线圈绕组形式、节距、匝数与原Y系列绕组不同外,冲片等仍与原Y系列电机相同,但嵌线工时比同规格的Y系列电机有所增加。以Y160的2、4、6极电机为例,工时增加约40%(但2极电机正弦绕组比原统组嵌线容易)。Y180及以上中心高的2、4、6极电机嵌线所用工时与原绕组…  相似文献   

18.
彭晓 《中小型电机》1992,19(2):12-15
以单相Y接线电动机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匝比、运行电容、起动电容的确定,以及它们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经分析可知,单相Y接法双值电动机具线圈结构简单、电机起动和运行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好撞电机绕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对于YD31 5 6 4双速电机采用 3Y 4Y换相法的变极设计方案 ,得到较为理想的绕组磁势波形 ,试验证明主要技术参数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 2 0 0 1年 4~ 6月授权的电力发明专利共约 30余项 ,现将其中部分项目介绍如下。采用去环流技术的交流电机转子绕组及其联结方法(ZL 9411744 5 .X)本发明为采用去环流技术的交流电机转子绕组及联结方式 ,每个绕组线圈均有匝数不等的两个子线圈 ,沿转子圆周为a的两个绕组线圈按多匝子线圈与另一少匝子线圈相串联成一条支路 ;少匝子线圈与另一多匝子线圈相串联成另一条支路 ,然后并联连成一个线圈对 ;相绕组以线圈对为基本单元并或串联构成。本发明所述的电机转子绕组适合用于远极比的绕线型变极电动机 ,可满足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