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反战术弹道导弹与目标交会时的特点,给出了弹目交会的模型,并通过对传统侧向探测引信起爆算法加以改进,推导出反战术弹道导弹引信的最佳炸点控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绘出了交会条件中各参量与起爆延时的相互关系图,证明了文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弹目交会条件下,传统引战配合模型引战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引信天线波束控制的引战配合模型。该模型能根据不同目标类型、不同弹目交会条件调整引信天线波束倾角,控制引信的启动区,使引信的启动角和最佳起爆角重合,实现引信的最佳起爆控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引战配合模型可以根据不同弹目交会条件改变引信天线波束倾角,从而实现基于引信天线波束控制的最佳引战配合。由于该模型是基于"触发即启动"原则,无需进行延时控制,这也避免了计算延迟时间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刘剑锋  庄志洪 《兵工学报》2005,26(4):560-565
传统侧视引信拦截弹道导弹时,存在炸点可能滞后的问题,虽然采用波束前倾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增加了引信的设计难度。利用一维相控阵引信的波束控制技术,自适应地改变波束倾角并结合起爆角算法实现最佳起爆控制。推导了两种起爆控制算法,对其做了仿真,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当前交会角和相对速度变化范围大的复杂交会条件下,同时实现既反低速飞机类目标又可拦截弹道导弹等高速目标的高效引战配合难题,基于相控阵引信导引头一体化设计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阵引信自适应波束的高效引战配合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引信延时控制算法对高速目标炸点滞后,不能命中目标的情况,提高了引战配合效率。通过仿真验证了引战配合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导弹引信由于利用制导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弹目交会情况自适应地控制炸点,从而大大提高最佳炸点控制精度。本文讨论利用不同制导信息条件下最佳起爆角的确定及利用自适应延时实现最佳炸点控制的方法,并对引信反应面引入的最佳炸点控制误差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确定侵彻条件下引信引爆策略对炸点深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拉丁超立方采样设计了数值模拟试验,采用侵彻力函数代替弹靶接触力的快速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确定侵彻条件下5种引信引爆策略的炸深控制精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其炸深控制精度从低到高排序为延时、定冲量、定能量、定轴向位移、定垂直位移.定轴向位移和定垂直位移引信可以适用于不同靶体材料,在设定值相同的条件下,利用这2种策略可以到达基本相同的炸深.侵彻速度的不确定性对延时引信炸点控制精度的影响显著,对定位移引信的影响非常小,倾角和攻角是影响定位移引信炸点控制精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波束倾角固定引信无法满足新一代防空导弹引战配合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波束控制引信的起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平面相控阵技术引入引信天线,实现了波束的二维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引信最佳起爆角和起爆方位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波束分档前提下的起爆控制算法,保证了二维波控引信与定向战斗部的有效配合。在H平面内,根据起爆方位角来选择战斗部的起爆点;在E平面内利用波束倾角分档控制和延时调整炸点的方法,把修正后所对应的起爆角与动态破片飞散角差值作为起爆控制量,实现智能化引战配合。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战斗部适时起爆并将破片飞散方向对准目标,显著提高了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信多普勒频率提高引战配合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目交会过程中的“早晚到”脱靶方位对引战配合效率有重要影响,利用引信探测目标回波多普勒频率结合导引头提高的弹目相对速度信息可以识别“早晚到”脱靶方位,并修正引战配合延时规律,从而提高引战配合效率。首先分析了“早晚到”脱靶方位对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然后论述了利用引信多普勒频率结合弹目相对速度信息识别“早晚到”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修正引战配合延时规律的方法和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1前言防空导弹近炸引信的特点是在弹目接近过程中,自动地在弹道上选择一个炸点起爆战斗部,如果选择的炸点能获得战斗部对目标的最大毁伤效率,则称为最佳炸点(或最有利炸点)。最佳炸点的选择就是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问题。引信与战斗部配合简称引战配合,是在给定的导弹和目标交会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引信和弹的配合问题(对常规弹药)或引信和战斗部的配合问题(对导弹),就是指引信最佳炸点的确定和选择问题。从效率理论出发,如何确定引信的最佳炸点,如何保证引信最大限度地在最佳炸点上起爆,以获得最大的杀伤效率,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提高非自主导引武器系统引战配合效率的方法:以脉冲多普勒体制引信为基础,在弹目遭遇之前引信首先获取弹目相对速度信息,在弹目交会过程中引信通过信号处理获取弹目距离和相对脱靶方位,最终由查表确定自适应延迟时间,输出起爆信号。  相似文献   

12.
一种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弹目交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  李燕华  李洛  郭海超  张彦梅  温玉全 《兵工学报》2015,36(11):2073-2079
针对某旋转式火箭弹定向战斗部定向探测与起爆控制系统,分析了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了由激光束螺旋角计算弹体转速的方法,建立了弹体转速数学模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及相互间的迭代解耦算法,并编写Fortran程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交会算法可以计算得到弹体转速、弹目相对运动速度、目标脱靶量、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最佳起爆方位角等参量,且误差分析显示探测方位角误差满足定向战斗部的方位探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设计是提高引战配合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改进后的去偏转换测量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把定向战斗部中心破片飞向角与弹目视线角之差作为起爆控制量,实现了一体化引信全公式化定向起爆控制。该算法将球坐标系中的测量信息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消除偏差后进行自适应滤波。利用前两点测量值,建立了滤波初始状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参数估计精度很高,能提高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4.
频率步进脉冲无线电引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空一地导弹攻击坦克群为背景,建立了弹目交会时的基本几何关系及频率步进脉冲体制的无线电引信发射、接收及信息处理的基本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弹目交会情况下多普勒效应对无线电引信性能的影响及速度补偿问题。通过对脉冲波形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导弹高炸高、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对空引信回波分析及碰炸优先判决准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泽龙  张恒  董浩  倪碧雪  许建中 《兵工学报》2016,37(10):1820-1827
现有的二维弹目交会模型很难准确对对空引信回波信号进行模拟,为准确给出多普勒对空引信“碰炸优先”的判决准则,采用一种三维弹目交会模型对引信回波信号建模,推导出回波信号的表达式。采用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对三维交会模型中碰炸(包括迎击、追击和不共线交会)和近炸(包括早到、晚到和目标机动)共两类6种情形进行分析,得出了脉冲多普勒对空引信碰炸和近炸自适应判决准则。通过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析模型和判决准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半主动制导防空导弹为现代重要的防空武器,充分利用导引头信息逼近最佳引信战斗部配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弹目大俯冲角交会姿态下,半主动导引头提供的弹目回波多普勒频率折算的弹目相对速度大小与真实值误差偏大,严重削弱引战配合效果。本文给出弹上计算机提供的速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弹目多普勒频率的成分频率,并通过引战配合仿真试验论述不同俯冲角对引战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输出信噪比最大的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软件无线电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的特点和要求,研究了一种使输出信噪比最大的波束形成算法。并通过MATLAB对这种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满足引信天线对主波束倾角准确度的要求,同时副瓣电平也相对较低,对从副瓣进入的干扰信号也进行了有效的抑制。还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对这种算法运行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满足引信天线波束形成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导引头测角信息进行遭遇段剩余飞行时间估计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战术弹道导弹的导弹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弹引信和战斗部,为了提高反战术弹道导弹的毁伤概率,一个简洁而有效的延时估计算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了两种利用导引头角度信息进行的剩余飞行时间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算法1对导引头角度噪声过于敏感,估计误差太大。算法2相对于算法1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GHK滤波使估计值稳态误差较小,可以满足精确炸点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