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整合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地方文化对现代技术的调适以及面向现代性的地方风格创新,它们是文化和技术观中的技术调适与文化调适,该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结合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以迪庆藏族传统民居为例 ,提出了发展地区主义建筑必须从传统民居中找寻其“自然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如画式园林出现于18世纪早期,那一时期是欧洲造园艺术的三大重要时期之一,在如画式园林的发展为后期的建筑空间设计思想提供了来源,是现代建筑自由空间组织的起源。本文通过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如画式”空间和现代建筑空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大量城市“方盒子式”旧建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它解决了那个时代的基本居住问题,今天我 们需要赋予它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探讨了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农村旧建筑"再生"。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禅意客栈的概念设计实践为例,不拘泥于传统,采用极简主义手法,低成本建造,提倡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本土设计。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30年(1949~1979),是岭南建筑在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不断尝试现代建筑与地域特征的结合,并不断反思和发展的时期。这30年中,以广州为中心,岭南涌现  相似文献   

9.
《安徽建筑》2019,(11):25-26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因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及各方面的要求而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文保"类建筑自然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但大部分历史建筑却仍在"编外",他们最终难逃被拆迁的厄运。与此同时,意味着一段历史以及其伴随的文化也将从记忆中抹去。当我们以后想再去研究这段历史,这个建筑的时候就出现了豁口。"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就是一本史书,是活化石,尤其是历史建筑。文章旨在探索关于"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在当代生活的遗存问题,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价值,从而找到适合"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跨界早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热门词汇,国内外高校也开设了许多交叉学科。建筑作为交叉学科的代表,往往与其他设计领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阐释跨界的本质内涵,剖析跨界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以世界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非建筑”设计作品为例,通过解读其建筑语言在其他设计领域中的再演绎,展示跨界设计美学,分析跨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洁 《时代建筑》2022,(5):140-145
文章通过“宝安1990”项目,回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深圳40多年发生的城市巨变,分析其沉淀在城市空间中建筑独特的社会图景和文化现象,通过速生城市深圳的新陈代谢,反映出这些年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生活方式的演化。研究文化建筑“宝安1990”的再生,可以由此折射城市文化空间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然而由于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很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途径,从"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辩正地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石宝寨是长江三峡沿线著名的旅游景点,三峡工程竣工蓄水后,将淹没石宝寨周边的传统街区。利用“跃迁式发展”观念,采用建筑与规划手段来保护及发展当地的文化脉络、空间特色,是参加“建筑与水”国际概念竞赛(UIA)的基本构思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尼古拉·拉多夫斯基是苏俄先锋建筑师与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了俄国的理性主义建筑运动。拉多夫斯基亦被称为.现代苏俄“建筑教育学派”创始人。1920—1932年间,他在俄罗斯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的教学活动,影响了整整一代苏联建筑师。他们活跃于整个斯大林主义建筑时期以及之后的几十年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拉丁美洲的地域建筑理论入手,阐述其现代建筑个性创造中的批判地域主义和适度现代性观点;并通过混凝土巴洛克、民族色彩构成和机械化意象论述了拉美建筑个性的3方面基本特征;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建筑自觉现代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于慧滢 《城市建筑》2024,(6):166-169
旧工业建筑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然而,旧工业建筑不应仅仅成为历史的展品,而应活跃在当下、服务于现代社会。在建筑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传统的“修旧如旧”设计往往过于保守,导致许多改造后的建筑立面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风貌,既缺乏现代气息,也未能充分体现其更新后的功能。“新旧”共生理念提倡寻求历史与现代性之间的平衡,秉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实现了对旧工业建筑的有效再利用与创新性转化。文章围绕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立面设计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为 《建筑师》2018,(2):70-76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期,美国建筑师以工业化量产为目标,针对住宅提出的各种概念性"原型"方案以及这些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影响。试图以住宅"原型史"的视角,展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推行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对建筑学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建筑学对此的回应方式,并探讨现代建筑学科知识体系的内部演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对“三高”地区屋面的双掺防水技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结果表明 :该技术切实可行、经济效益明显 ,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根据封闭内胆式、双隔断、相变蓄热等原理,采用试验、理论分析、计算、工程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用轻质、保温、蓄热、环保的玻化微珠相变保温材料替代传统抹灰砂浆,集装饰功能与结构自保温一体的新型“窑居式”建筑保温体系,该体系具有恒温恒湿、冬暖夏凉、低能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智能建筑》2014,(3):58-61
目前,中国建筑能耗已超过工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如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产品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促进建筑节能已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奥的斯GeN2电梯独有的ReGen^TM能源再生技术给建筑带来的绿色节能效应,并以广州珠江城大厦为例,分析了电梯技术给建筑带来的绿色效应及长远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