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电厂循环冷却水高浓缩倍数运行方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石化热电厂6#机组循环水水质、凝汽器材质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筛选了高浓缩倍数运行的PAPEMP水处理方案,解决了循环水高浓缩倍数下腐蚀、结垢问题,保证循环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张慧敏  梁遂芳 《河南化工》2013,(15):36-37,59
针对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存在的浓缩倍数高、结垢与腐蚀严重等问题,结合郑州地区水质特点,制备出了一种适合于高浓缩倍数运行的新型低磷水质处理药剂,磷含量≤6%(以P计)。静态、旋转挂片、动态模拟试验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循环水系统浓缩倍数4.0~6.0条件下,该处理剂可以取得较好的缓蚀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3.
顾芳 《清洗世界》2015,31(2):1-4
针对我国的磷污染现状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循环水系统补水高硬度、高碱度水质的结垢腐蚀情况,应用了一种新型的、适合高硬度循环水系统高浓缩倍数运行的无磷缓蚀阻垢剂YSW109,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循环水系统的平均腐蚀速率和粘附速率均能达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很好极"标准,同时减少磷排放,有效防止工业磷污染。  相似文献   

4.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不断提升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采用低磷高浓缩倍数新技术后,循环水中的总磷(PO43-计)可控制在1 mg/L以下,浓缩倍数达到8倍,并实现了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终端控制和远程监测,碳钢腐蚀率、黏附速率、异养菌数均低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的要求,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循环冷却水系统在高浓缩倍数的条件下,能极大地节约水资源。如何保证在高浓缩倍数条件下,有效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发生腐蚀、结垢、微生物等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循环水系统发生腐蚀、结垢、微生物问题,需要有效进行清洗,从而保证系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陶逢春  李冬  朱伟 《水处理技术》2012,38(9):126-129
高含盐量的城市再生水、矿井疏干水作为电厂水源且要求废水零排放时,循环水的浓缩倍数高达8.77。本文从电厂的水量平衡、用户对水质的要求着手,设计出一套全厂综合性的水处理系统。结果表明,经过该系统的处理,循环水的碳酸盐硬度浓缩倍数可以从8.77降为3.65,硫酸根浓缩倍数从8.77降为6.10,解决了循环水的腐蚀和结垢问题,从而实现了火电厂的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7.
国家863课题"工业冷却系统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作为主要示范单位,中海化学化肥一期项目已采用该节水技术运行14个月,作为节水减排关键指标的冷却水浓缩倍数从5提高到8,成功实现了冷却水近零排放。提高冷却水浓缩倍数被业界视为节水减排的法宝,浓缩倍数越高,所需要的补充水就越少,节水率就越高。中海化学化肥一期项目循环水属于低硬度腐蚀性水质,如果浓缩倍数提高,循环水pH值会相应提高,结垢情况随之加剧。此外,化肥生产存在物料泄漏问题,含有富营养化物质的循环水易滋生藻类及微生物粘泥,既消耗水处理药剂,又会沉积在换热器管内成为污垢。因此,要提高浓缩倍数,就必须找到能同时解决腐蚀、结垢以及微生物滋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亿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循环水补充水水质硬度、碱度高,在自然pH值运行下,循环水浓缩倍数最高只能控制在2倍,为了节省水资源,该公司采用加硫酸调节循环水pH值的方法降低循环水碱度来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  相似文献   

9.
应用腐蚀失重、弱极化和动态极化曲线等方法,重点研究了黄铜H68A在不同浓缩倍数海水中的腐蚀行为及其缓蚀剂。腐蚀研究结果表明,黄铜H68A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在50℃达到最大,随浓缩倍数的增大腐蚀速率降低,原海水中腐蚀最重;缓蚀剂研究表明,有机缓蚀剂和无机缓蚀剂复合使用,协同效应明显。采用高复合预膜缓蚀剂含量处理,再在相对低复合缓蚀剂含量正常运行,浓缩倍数N≤2.0时,黄铜H68A、HSn70和HSn62的腐蚀率≤0.01 mm/a,腐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化工企业自备电站循环水进行多功能净化处理技术改造,循环水中结垢、腐蚀、菌藻、浊度、化学需氧量(COD)等因子得以削减或抑制,实现净化水质、提高换热设备效率、减轻设备腐蚀程度、提高循环水运行浓缩倍数、减少循环水排污水量和新水补充量等。技改完成后,循环水各项运行指标均满足行业和企业控制指标要求,节水减排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的提高,循环水水质将趋恶化,水中离子浓度及杂质将突破允许的边界条件,腐蚀、结垢等问题随之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寻求性能更好的药剂配方,本文主要介绍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腈纶厂西组循环水使用新一代的药剂配方SPC-580后,在水质、腐蚀、浓缩倍数等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循环冷却水处理在新的水平上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高浓缩倍数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化肥厂循环系统低硬度的补充水水质、换热设备材质及循环水系统工艺特点,通过阻垢试验、腐蚀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开展了在高浓缩倍数(8倍)条件下采用低磷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自控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现场实际运行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在高浓缩倍数下运行存在着结垢、腐蚀及微生物滋生等问题。根据深圳地区水质特点,提出了高浓缩倍数下运行的阻垢、缓蚀和杀菌灭藻等切实可行的水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国产PAPEMP药剂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应用PAPEMP水处理剂方案后。解决了用水质较差的石化地区工业水为补充水的循环水高浓缩倍数下腐蚀、结垢问题,效果超过该厂现用的进口药剂,既节约了运行费用,又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304单元循环水系统、石化部大循环水系统采用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成套无磷水处理技术,实现了高浓缩倍数运行,系统腐蚀、结垢、微生物控制均远优于磷系方案;解决了磷元素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茂名地区的水质特点及一些水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风 《工业水处理》1995,15(5):29-30,35
广东茂名的水质碱度、硬度十分低,腐蚀性很强,因此要降低水冷设备的腐蚀率,可以在水冷器上涂上水冷涂料:在循环水中补钙或提高循环水运行的浓缩倍数。也可在水处理药剂中适当提高锌盐含量。另外,敢温湿热,微生物系列快,需筛选优质杀菌剂;或选用非磷系水处理配方,这样就可有效控制好循环水水质,延长水冷设备寿命。  相似文献   

17.
刘伟  高勇 《当代化工》2014,(6):1026-1029
采用高浓缩倍数无磷水处理方案,使循环水在5倍以上高浓缩倍数下运行处理,运行指标和监测数据均达到并优于国标和中石化规定的要求。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抗腐蚀、结垢和微生物控制效果,同时兼具环保、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高浓缩倍数方案的动态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动态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AEC水处理方案在黄河水6倍浓缩倍数下的缓蚀阻垢效果。结果表明:在电导率超过6000μS/cm,钙硬度(以CaCO3计)超过1200mg/L,氯根超过1000mg/L的水质条件下,碳钢和黄铜试管的粘附速率及试管、挂片的腐蚀速率均达到了中石化标准的要求。AEC方案在高硬度、高碱度、高含盐量的水质条件下具有优良的缓蚀阻垢效果,对用黄河水作为补充水的冷却水系统,可在很高的浓缩倍数下安全经济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出现的腐蚀与结垢对管道设备的影响,从国内石化公司提取了相关的水质和工艺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处理后得出对水质腐蚀及结垢影响较大的6种因素,同时基于非线性自回归模型(NARX)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控制方法建立腐蚀速率和黏附速率预测模型,并设计了工业循环水智能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不仅能对水质腐蚀速率及黏附速率进行预测,还能根据预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经实际运行,缩短了运行预测周期,提高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南、东北等地补充水硬度低,浓缩后极易引起腐蚀和结垢的难题,开发了低硬度水缓蚀阻垢剂TH-682D。参照标准GB/T16632-2008进行了静态阻CaCO3垢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的药剂浓度,TH-682D的CaCO3阻垢率均高于ATMP和HEDP。通过现场补充水阻垢试验结果说明TH-682D可以有效控制低硬度水的结垢。此外,参照GB/T18175-2000,在TH-682D的存在下,低硬度水质中的碳钢和铜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155、0.0012mm.a-1,均符合GB50050-2007的要求。此外还通过黑龙江一家电厂的现场应用,证明了TH-682D对低硬度高浓缩倍率循环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缓蚀和阻垢效果,其腐蚀速率符合GB50050-2007的要求。此外,TH-682D不含亚硝酸盐、铬酸盐等有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符合水处理剂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